描述
开 本: 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袋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54230丛书名: 平顶山市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平顶山市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历年真题详解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本试卷有以下特色:
(1)紧扣真题,洞悉考情
本试卷整理了河南省平顶山市教师招聘考试近年的考试真题,在图书研发团队的精心制作下,详细解答真题,解析内容准确翔实,帮助考生从整体上把握考试的难度,熟悉考试考查的特点和命题趋势。
(2)详细解析,理清思路
本试卷所有的题目和答案均经过多次讨论和反复推敲,力求解析详细、透彻,从而引导考生在解题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举一反三,有效地投入到备考中。
本试卷封底还配有中公移动自习室,其中的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丰富视频资料任考生根据需要观看。相信这些线上助考资料能够开阔考生复习思路,增强复习效果。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平顶山市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历年真题详解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本试卷精心收集了2015—2018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图书研发人员精心整理相关真题,每道试题配有准确的答案和详细的解析内容。编者希望考生通过不断演练理念真题,能够明确新乡市教师招聘考试的考查重点和试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备考。
中公教育移动自习室:配有四大特色服务项目,助力考生轻松备考,提升学习效率。
中公教育移动自习室:配有四大特色服务项目,助力考生轻松备考,提升学习效率。
目 录
试题部分2018年8月6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2018年8月1日河南省平顶山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试题2018年7月7日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教师招聘考试(政府购岗)教育公共基础试题2018年1月7日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试题2017年8月15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公共基础试题2017年8月10日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试题(精选)2017年7月22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2017年6月18日河南省平顶山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试题(精选)2016年5月21日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综合知识试题(精选)答案部分2018年8月6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2018年8月1日河南省平顶山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2018年7月7日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教师招聘考试(政府购岗)教育公共基础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2018年1月7日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2017年8月15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公共基础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2017年8月10日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试题(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2017年7月22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2017年6月18日河南省平顶山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招聘考试考试教育公共基础试题(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2016年5月21日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综合知识试题(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
在线试读
2016年5月21日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教师招聘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综合知识试题(精选)
编者注:本套试卷共145题,依次为单项选择题(110题)、多项选择题(10题)、判断题(25题)。以下为精选的部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50.缺
51.“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出自()。
A.《学记》B.《尚书》
C.《论语》D.《孟子》
52.早阐述班级授课制的著作是()。
A.洛克的《教育漫话》B.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斯宾塞的《教育论》
53.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教育性体现在()。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54.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
A.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B.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C.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D.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
55.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
A.直观动作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辩证逻辑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到辩证逻辑思维
56.课程的特点是鼓励学生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是()。
A.学科课程B.分科课程
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
57.小学阶段应侧重的教学方法是()。
A.讲演的方法B.探究的方法
C.直观的方法D.实习的方法
58.学生已经学习“整数的加减法”再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属于()。
A.符号学习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D.并列学习
59.把课堂提问划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和评价提问,这种分类的依据是()。
A.新课改的要求B.苏联常用的分类标准
C.我国的传统分类方法D.布卢姆的目标分类
60.低年级小学生常把“q”写成“p”是因为小学生的()不强。
A.感知B.认知
C.记忆D.思维
61.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一项基本权利是()。
A.民主管理权B.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D.科学研究权
62.当学生在课堂上分心时,教师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注意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
63.班主任找小明谈话说:“根据这学期你的表现,虽然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但你非常努力,如果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相信你的成绩会不断提高”,这种评价属于()。
A.配置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D.鉴定性评价
64.百折不挠、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是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B.坚韧性
C.果断性D.自制性
65.某教师上课过程中发现一个学生分心,便在讲课的同时用目光凝视这个学生引起他的注意,促使其重新专心听讲,这个老师运用的是()。
A.直观技能B.体态表达技能
C.提问技能D.批评技能
66.在小学四年级《骨骼和关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准备的教学活动有以下几种:
①拼图游戏,把骨骼贴在人体的相应部位上;
②组织学生观察人体骨骼的多媒体图片,认识人体主要骨骼的名称和位置;
③出示连线图,图中的物品与人体骨骼中的哪一部分相似;
④介绍部分骨骼的作用;
如果你是这位教师,请选择你安排的教学组织顺序为()。
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D.④③②①
67.教学过程包括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定的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
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
68.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学发展的关系
69.掌握了汉语拼音字母“A、B”后,再学习英语字母“A、B”时发生了混淆,这种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属于()。
A.正迁移B.负迁移
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70.某小学三年级老师在教“笑迎”这一新词时,首先复习“跃进”“斗志昂扬”等词语。“跃进”的“跃”字的右面一半就是“笑”字的下半部,“斗志昂扬”的“昂”字下半部加上“辶”就组成了“迎”。然后学生再学习新词“笑迎”,就很容易掌握了。这位教师运用的是()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B.系统性
C.巩固性D.量力性
71.教师从小一到小六抽取几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变化一直进行追踪、研究,他的研究方法属于()。
A.横断研究法B.纵向研究法
C.调查研究法D.群体序列研究法
72.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凡是符合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可以创造条件组织开展。这说的是课外活动的()特点。
A.灵活性B.开放性
C.兴趣性D.自主性
73~85.缺
86.教师不准吵闹的学生在下课时间到教室外面玩,并要求其抄写一段课文,如抄写得好才可以解除禁令。这是运用了()。
A.正强化B.负强化
C.问题强化D.连续强化
87.黑人的牙齿比较白、“月朗星稀”,这是感觉的()。
A.补偿B.适应
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
88.考试时心情紧张,不能集中注意发挥正常水平。这是()。
A.焦虑B.强迫
C.恐怖D.人格障碍
89.教师资格证的通用范围是()。
A.本国内B.本地区内
C.本校内D.本校外
90.学生由于英语老师讲课生动而喜欢学习。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B.低级的学习动机
C.高尚的学习动机D.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91.()是指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体系,它具有特定的教学理论指导,具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定位,对教学因素及其组合结构具有特定的要求,对教学活动及其流程具有特定的规定。
A.教学模式B.教学结构
C.教学设计D.教学方法
92.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称为()。
A.认知策略B.智慧技能
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
93.教师设计教学目标适当提高了学生现在水平,理论依据是()。
A.近发展区B.定势
C.身心发展规律D.效果律
94.教师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教师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学生的()。
A.内部动机B.附属内驱力
C.理解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
95.缺
96.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他的道德发展处于()阶段。
A.他律B.前习俗
C.自律D.寻求认可
97.为了更好地形成智力技能,教师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这是给学生提供()。
A.原型定向B.原型模拟
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
98.《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象。
A.关键期B.依恋期
C.混沌期D.近发展区
99.课堂导入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这反映了课堂导入的()原则。
A.针对性B.趣味性
C.新颖性D.规范性
100.缺
101.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A.管理能力B.组织能力
C.教育能力D.教学效能感
102.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属于()。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
C.集中思维D.发散思维
103.英语教师提倡同学们早晨起来记忆单词,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的干扰是()。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
C.双重抑制D.多重抑制
104.某生对事物的观点易受老师、同学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属于()。
A.沉思型B.场依存型
C.冲动型D.场独立型
105.教师短时间提供大量信息,即使认知能力强的学生也会吃不消。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属于()现象。
A.认知超载B.感知超载
C.记忆超载D.理解超载
106.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知者莫如乐之者”,该描述体现的是()。
A.关注每位学生
B.关注学生情绪生活,感情体验
C.促进学生道德发展,人格养成
D.关注学生日常生活
107.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会产生打人毁物、一意孤行的行为。这种心理反应往往会在什么后产生?()
A.应激B.焦虑
C.失望D.挫折
108.学生已知道“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但在运算11+3×7=?时,还是把11与3加起来再乘以7。这是受()影响的表现。
A.定势B.逆向迁移
C.正迁移D.负迁移
109.下列能说明罗森塔尔效应的是()。
A.教师让学生背书,学生认真背书
B.教师对学生说:“你真聪明,认真学习,下次肯定会得高分”
C.学生犯错误,教师批评
D.教师穿得漂亮,学生们积极配合上课
110.学生主体性作用的表现是()。
A.自觉性B.独立性
C.创造性D.主动性
二、多项选择题
111.如何运用认知规律?()
A.对强度律,强调低强度但重要的对象
B.对差异律,注意对象与背景的差异
C.对活动律,注意活动变化呈现的对象
D.对组合律,注意对教材编排分章、分节
112.教师教育素质中,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包括()。
A.教法创新能力B.语言表达能力
C.教学实践能力D.组织管理能力
113.看《红楼梦》,脑中出现王熙凤的形象属于()。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114.根据归因理论,下列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做法是,让学生明白()。
A.努力是成功的条件B.成功是运气的作用
C.成功是能力的作用D.努力是有效作用
115.关于赫尔巴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B.是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作者
C.倡导“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D.四段教学法的提出者
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综合知识试题(精选)
编者注:本套试卷共145题,依次为单项选择题(110题)、多项选择题(10题)、判断题(25题)。以下为精选的部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50.缺
51.“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出自()。
A.《学记》B.《尚书》
C.《论语》D.《孟子》
52.早阐述班级授课制的著作是()。
A.洛克的《教育漫话》B.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斯宾塞的《教育论》
53.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教育性体现在()。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54.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
A.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B.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C.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D.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
55.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
A.直观动作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辩证逻辑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到辩证逻辑思维
56.课程的特点是鼓励学生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是()。
A.学科课程B.分科课程
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
57.小学阶段应侧重的教学方法是()。
A.讲演的方法B.探究的方法
C.直观的方法D.实习的方法
58.学生已经学习“整数的加减法”再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属于()。
A.符号学习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D.并列学习
59.把课堂提问划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和评价提问,这种分类的依据是()。
A.新课改的要求B.苏联常用的分类标准
C.我国的传统分类方法D.布卢姆的目标分类
60.低年级小学生常把“q”写成“p”是因为小学生的()不强。
A.感知B.认知
C.记忆D.思维
61.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一项基本权利是()。
A.民主管理权B.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D.科学研究权
62.当学生在课堂上分心时,教师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注意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
63.班主任找小明谈话说:“根据这学期你的表现,虽然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但你非常努力,如果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相信你的成绩会不断提高”,这种评价属于()。
A.配置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D.鉴定性评价
64.百折不挠、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是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B.坚韧性
C.果断性D.自制性
65.某教师上课过程中发现一个学生分心,便在讲课的同时用目光凝视这个学生引起他的注意,促使其重新专心听讲,这个老师运用的是()。
A.直观技能B.体态表达技能
C.提问技能D.批评技能
66.在小学四年级《骨骼和关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准备的教学活动有以下几种:
①拼图游戏,把骨骼贴在人体的相应部位上;
②组织学生观察人体骨骼的多媒体图片,认识人体主要骨骼的名称和位置;
③出示连线图,图中的物品与人体骨骼中的哪一部分相似;
④介绍部分骨骼的作用;
如果你是这位教师,请选择你安排的教学组织顺序为()。
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D.④③②①
67.教学过程包括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定的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
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
68.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学发展的关系
69.掌握了汉语拼音字母“A、B”后,再学习英语字母“A、B”时发生了混淆,这种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属于()。
A.正迁移B.负迁移
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70.某小学三年级老师在教“笑迎”这一新词时,首先复习“跃进”“斗志昂扬”等词语。“跃进”的“跃”字的右面一半就是“笑”字的下半部,“斗志昂扬”的“昂”字下半部加上“辶”就组成了“迎”。然后学生再学习新词“笑迎”,就很容易掌握了。这位教师运用的是()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B.系统性
C.巩固性D.量力性
71.教师从小一到小六抽取几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变化一直进行追踪、研究,他的研究方法属于()。
A.横断研究法B.纵向研究法
C.调查研究法D.群体序列研究法
72.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凡是符合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可以创造条件组织开展。这说的是课外活动的()特点。
A.灵活性B.开放性
C.兴趣性D.自主性
73~85.缺
86.教师不准吵闹的学生在下课时间到教室外面玩,并要求其抄写一段课文,如抄写得好才可以解除禁令。这是运用了()。
A.正强化B.负强化
C.问题强化D.连续强化
87.黑人的牙齿比较白、“月朗星稀”,这是感觉的()。
A.补偿B.适应
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
88.考试时心情紧张,不能集中注意发挥正常水平。这是()。
A.焦虑B.强迫
C.恐怖D.人格障碍
89.教师资格证的通用范围是()。
A.本国内B.本地区内
C.本校内D.本校外
90.学生由于英语老师讲课生动而喜欢学习。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B.低级的学习动机
C.高尚的学习动机D.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91.()是指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体系,它具有特定的教学理论指导,具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定位,对教学因素及其组合结构具有特定的要求,对教学活动及其流程具有特定的规定。
A.教学模式B.教学结构
C.教学设计D.教学方法
92.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称为()。
A.认知策略B.智慧技能
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
93.教师设计教学目标适当提高了学生现在水平,理论依据是()。
A.近发展区B.定势
C.身心发展规律D.效果律
94.教师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教师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学生的()。
A.内部动机B.附属内驱力
C.理解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
95.缺
96.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他的道德发展处于()阶段。
A.他律B.前习俗
C.自律D.寻求认可
97.为了更好地形成智力技能,教师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这是给学生提供()。
A.原型定向B.原型模拟
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
98.《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象。
A.关键期B.依恋期
C.混沌期D.近发展区
99.课堂导入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这反映了课堂导入的()原则。
A.针对性B.趣味性
C.新颖性D.规范性
100.缺
101.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A.管理能力B.组织能力
C.教育能力D.教学效能感
102.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属于()。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
C.集中思维D.发散思维
103.英语教师提倡同学们早晨起来记忆单词,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的干扰是()。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
C.双重抑制D.多重抑制
104.某生对事物的观点易受老师、同学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属于()。
A.沉思型B.场依存型
C.冲动型D.场独立型
105.教师短时间提供大量信息,即使认知能力强的学生也会吃不消。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属于()现象。
A.认知超载B.感知超载
C.记忆超载D.理解超载
106.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知者莫如乐之者”,该描述体现的是()。
A.关注每位学生
B.关注学生情绪生活,感情体验
C.促进学生道德发展,人格养成
D.关注学生日常生活
107.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会产生打人毁物、一意孤行的行为。这种心理反应往往会在什么后产生?()
A.应激B.焦虑
C.失望D.挫折
108.学生已知道“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但在运算11+3×7=?时,还是把11与3加起来再乘以7。这是受()影响的表现。
A.定势B.逆向迁移
C.正迁移D.负迁移
109.下列能说明罗森塔尔效应的是()。
A.教师让学生背书,学生认真背书
B.教师对学生说:“你真聪明,认真学习,下次肯定会得高分”
C.学生犯错误,教师批评
D.教师穿得漂亮,学生们积极配合上课
110.学生主体性作用的表现是()。
A.自觉性B.独立性
C.创造性D.主动性
二、多项选择题
111.如何运用认知规律?()
A.对强度律,强调低强度但重要的对象
B.对差异律,注意对象与背景的差异
C.对活动律,注意活动变化呈现的对象
D.对组合律,注意对教材编排分章、分节
112.教师教育素质中,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包括()。
A.教法创新能力B.语言表达能力
C.教学实践能力D.组织管理能力
113.看《红楼梦》,脑中出现王熙凤的形象属于()。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114.根据归因理论,下列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做法是,让学生明白()。
A.努力是成功的条件B.成功是运气的作用
C.成功是能力的作用D.努力是有效作用
115.关于赫尔巴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B.是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作者
C.倡导“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D.四段教学法的提出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