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历史地方史志中英街往事:特区中的“特区”

中英街往事:特区中的“特区”

作者:孙霄 著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ISBN: 9787807098386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3.99

类别: 地方史志 SKU:5d8441715f9849104540ee1f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7098386

编辑推荐

中英街的百年蜕变

——跨越世纪的历史追忆

一国两制窗口,百年历史见证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孙霄研究员撰写。作者根据自己在中英街十七年工作的亲身经历,结合对中英街历史调研和研究回忆撰写。本书作者 “就地取材”“实地调研”,将“口述历史”和“人物采访”等成果成为本书素材,并从专著《中英街的形成与变迁》一书中提炼部分素材(该书曾于2008年作为广东省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重点读物),通过挖掘中英街的历史故事,使之图文并茂,雅俗共赏。以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客观反映历史史实,在文字表达上追求可读性,力求成为一本轻松、自然和区位性强的普及性读物。

本书是《我们深圳》系列图书其中的一本,这是一套定位深圳人文的非虚构丛书。计划从人文层面,带领读者发现深圳,题材包含人物、自然、地理、科技、艺术、创意、历史以及人文共100个主题。从内容上我们将围绕小切口深挖掘,讲述一个民间的深圳、个人的深圳、充满情怀的深圳,深入挖掘,撰写内容,做到原创、独特和深入。我们希望呈现的是一个既有真实性又有人文性的写作和叙述,充满故事的张力,又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同时是作者独特的视角,这将是一套让读者了解深圳热爱深圳的人文普及丛书。我们将邀请由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作者,采用图说的形式,梳理深圳人文历史地理自然故事。在选题特色方面,系列图书知识严谨、结构科学,体系性、思想性强;图说和启发引导式的讲述方式,又使图书具有较强的通俗性和可读性。因此,可以说这将是一套系统性、专业性与通俗性兼备的优质文化普及读物。

作者简介

孙霄,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创馆馆长、研究馆员,主要作品有《中英街》《中英街的形成与变迁》《孙氏家族一脉》《中英街与沙角头禁区》《东纵在盐田》等。

目  录

章    古镇沙头角

一脉相连

美丽传说

考古发现

盐业生产

沙头角居民

 

 第二章    “十约”与东和墟的发展

沙头角“十约”

东和墟的形成

民国时期的东和墟

火车:与民国不期而遇

 

第三章    英国强占香港“三部曲”

割占港九

强租新界

签约:英国步步紧逼

定界谈判

陆地勘界

海域划界

 

第四章    中英街的形成

中英街是怎么形成的

中英街街名缘由

洋人把持的关厂

 

第五章    抗战中英街

英日对峙

抗日情报工作

……

前  言

序言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

1840年,英国国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差距,通过了对中国的军事行动议案。这是世界强国向东方大国的宣战。这场战争被学者比喻为:中华民族加入世界的悲壮方式。

战争的起因源于两种植物:茶叶和鸦片。但它背后隐藏的却是贸易逆差带来的苦果。一般而言:当货币流通的平衡遭到破坏后,接下来就是冲突的开始。

在这场持续了两年,由鸦片引发的陆地和海域的战争中,大清王朝不仅吞下了失败的苦果,而且还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英国先后占领了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中国从此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840年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年。

英国经过与清廷交手,知道自己的对手只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封建王朝。1895年,当清朝北洋水师,这支当时亚洲强大的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灭后,英国趁机向清朝提出展拓香港界址问题。

1898年,李鸿章和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次年3月,中英两国勘界代表来到沙头角勘界。勘界之后,在一条干涸的河床上逐渐形成了一条小街,它就是中英街的雏形。

中英街是深港之间的边界线。勘界后,书有“大清国新安县界”的界桩从小街中间通过,把沙头角分为华界和英界两部分。而小街两边的华人居民经历了整整100年家园分离的历史。

1899年3月18日,沙头角勘界结束,英国以“租借”为名从新安县攫取了从沙头角海到深圳湾之间短距离直线以南,割占地九龙界限街以北的广大地区,以及附近岛屿和大鹏、深圳两湾水域。租借地陆域面积975.1平方千米,包括大屿山大小岛屿235个,其陆地面积较原来香港行政区陆地面积扩大了约11倍。

世界上有4条分裂线,它们是德国的柏林墙、朝鲜的三八线、越南的贤良桥和中国的中英街。唯独中英街,经过100多年的变迁和发展,已从单纯的军事分割线转化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19世纪初,英国在世界寻找市场时与沉睡中的中国相遇。但固守闭关锁国的大清王朝并不了解世界发生的变化。就连1793年英国特使马嘎尔尼为通商前来的“和平之旅”,也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封建社会,皇帝说了算。

鸦片战争虽然唤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但接踵而至的“戊戌变法”和 “洋务运动”均在旧势力的阻挠下以失败而告终。一个仍处在封建体制和皇权之下的国度,能够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强”中得到“自救”吗?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极大地推进了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高举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旗帜,在抵御外敌入侵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成为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人民共和国。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作出了拨乱反正和坚定走改革开放道路的正确抉择。40年来,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前进。

中英街不仅是中国百年近代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国改革开放、香港回归祖国,以及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历史见证。我们今天回忆这段历史,正是为了居安思危,以史为鉴,铭记教训和面向未来。

《中英街往事:特区中的“特区”》,将伴随您走进这条250米长,三四米宽的小街。让您重温小街沧桑,体验客家风情,聆听渔歌唱晚,回忆“购物天堂”,感悟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英街的荣辱变迁和家国情怀的故事。

是为序。

 

  孙  霄

2017年4月16日

在线试读

中英街是怎么形成的

1899年3月,沙头角勘界前只是一个自然小山村。3月16日,中英竖立的根界桩就位于今天沙栏吓村西南方靠海处。

从一号界碑至三号界碑处,由于靠近沙头角海,经常会受到海水涨潮的影响。有时海水涨潮让车坪街一带形成一片汪洋。

中英街在形成之前,从三号界碑到七号界碑原是一条小河,后因河水改道而成为荒坝水潭,河床逐日被人们填埋,或成为菜地,或建上小屋。这条河从鸿福桥桥头约30米的地方拐弯,流经新界店铺及一些房基下面,到“海山酒楼”处拐弯,从沙栏吓村西侧的河道流入大海。

1899年中英在此勘划界限时,河道的主流已在今中英街鸿福桥桥头改道向东流入大海。原旧河道,则形成了一个小水潭和低洼草地。英方无视以河中心线为界的惯例,擅自将界桩竖立在河道东侧,将河与小道全纳入英方。河床断流后逐日荒芜,人们将一些草地开垦为菜地(菜园角),一些低洼处变成了水田,也有人填土整基,盖上小屋存放杂物或安放祖宗灵骨。

“鸬鹚径”东侧(中方)是水田、菜地和荒坝。有乡民搭建小房子堆放柴草和基肥。20世纪初,随着河沟的填塞与界碑的竖立,当地乡民不再认为“鸬鹚径”是偏僻的地方,两边乡民往来逐日频繁,新界居民
或来华界挑水,或参加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宝诞庆典。虽然乡民们家住界碑两侧,但仍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

1905年,港英政府工务局在未征求中方意见的情况下,将界桩换成了界碑。碑文由中英文字组成,字体为阴刻,雕凿得不太工整,有“中英地界”四字,“1898”被刻在“光绪二十四年”下面。界碑中文字面朝着华界,英文字面朝向英界。

1905年港英政府工务局在中英街竖立永久性麻石界碑,便有了“中英地界”名称,碑名对街名的形成有直接影响。碑名在前,而街名在后。换言之,先有“中英界碑”,后形成既成事实的中英街。

 

 

 

 

抢先评论了 “中英街往事:特区中的“特区””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新知文库60·城市的故事

EUR €31.99
加入购物车

荆楚岁时记(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

EUR €15.99
加入购物车

洛阳伽蓝记(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EUR €21.99
加入购物车

理想国译丛·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NO:030)

EUR €53.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