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59251
《岁华
寻根古树普洱茶》是雨林古茶坊为广大茶友呈上的一本关于古树茶的图书。
该书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了古树茶知识、还原真实的古树茶面貌,寻访古树茶的采茶人、制茶人,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讲述茶人故事。
此书还全面介绍了古树茶的由来,各种古树茶的生长环境、特点、口感、加工工艺等等……是爱茶人不可不看的古树茶文化典范之作。
《岁华
寻根古树普洱茶》是一本骨血丰满的古茶匠人志。著者朱勇先生用细腻的笔触从寻、艺、品、行四个角度记录了极具代表性的古法制茶手艺人和每一个为极致古茶全力以赴的人物故事,他们是奋战前线在古茶坊里制茶的少数民族师傅,是披荆斩棘的寻茶团队。他们有铁骨铮铮的男儿,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他们是极具代表性的雨林匠人,更是千百位共同在努力的雨林人缩影。《岁华
寻根古树普洱茶》也可以说是一个独家揭秘,朱勇先生作为雨林早的创始人之一,用渗透深厚情感笔墨的文字,脉脉含情讲述的一个个茶人背后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内容或风趣幽默或温情感人,跌宕曲折妙趣无穷,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质朴匠人志。
007/初心不改
010/雨林人的诚与真
017/奇崛无俦 诚壹所致
029/寻,到根上去
031/古茶家族的男人们
040/露宿在熊出没的地方
043/茶水和泪水
047/命悬一线
053/车祸和家书
059/三年蜗居
068/大选择
075/传统手工
077/一生悬命 谨致匠心
085/因茶重拾新生
089/拒绝改变的制茶家族
095/做可以触摸传统的东西
101/手艺人的后代
107/老字号的传人
111/亲切之感
115/制茶的血脉
121/坚守倚邦贡茶技艺的兄弟
127/理所当然的事
133/不妥协的「老根」
137/韧如蒲苇的女人
141/一辈子只做红茶的老师傅
145/精制的耐心
151/追着太阳晒茶的人
157/另一种选择
161/一个即将消失的制茶民族
167/留住手艺
175/视品质为生命的雨林人
177/敏锐的舌头
181/古茶秘方
191/精制不可忽略的细节
197/快哉,快哉!
202/一真雨林
203/一任真实
206/2014深藏
207/生活本味
210/13/14深藏陈化报告
212/玲珑
213/玲珑有致
218/凤集麟翔
219/凤集麟翔 让爱远传
222/华色含光
223/无边春色 吐华含光
226/丰山耸然·特立
227/一杯茶的 片刻安逸
232/清泉滃然·仰出
233/茶汤轻柔 记忆深邃
236/泠泠
237/人之至性应是素淡涵容
240/泛海凌山
241/调和勐海群山古茶之大融
244/掸去人世浮尘
246/千汇
248/万流入海 大势所趋
250/嫩梢
251/清浅之美
255/流霞
257/优雅是一种态度
265/气号凌云 野茶标杆
279/八月的茶山
287/信心,是把雕刻明天的凿子
291/茶痴的执着
295/茶文化的布道者
329/不可或缺的人
303/乐于分享的情怀
所谓传统手工是饱含对自然的敬畏,顺应自然而举的行为方式。
我一直认为世间所有美好之物,必然耗费无数巧心高艺,可成全它们的一定是自然。那些自然的材料,自然的能量。
做完美的茶叶,也应该这样。所以雨林人自创业之初就这样给自己定下了“家训”——坚持“真正古树,传统手工”。无论时代怎么变化,矢志不移。
坚持了三年,雨林上市的每一款古茶产品,都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几乎征服了所有喝茶人的味蕾。可至今仍不断有人问我,雨林是怎么做到的,“传统手工”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这个问题很抽象。雨林古茶坊组织了见证真实的“茶山行”活动,两年来引导了上万人寻访云南古茶腹地,全程公开透明,实地见证了雨林古茶坊所坚持的“传统手工”。这个活动全国首创,鲜活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地很多人,可它传播的速度毕竟有限。
自古以来,以文传史,柔弱的墨痕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延展力,不只可以跨越空间,更可跨越时间。所以我想到了2015《岁华》,我要用这本书把这些雨林的价值传递出去。
2014年的《岁华》里,我以茶为媒,借由十几个知名写作人的笔,讲述了那一个个古茶诞生背后动人的故事和每一款茶的迥然风韵,传递了一杯雨林古树茶所承载的极致文雅。新年伊始,我一直在思考2015《岁华》应该讲一些什么。
弹指间三年时光,雨林已走了很远很远。梦想照进现实,雨林古茶坊不仅在古茶山上生根发芽,更全国遍地开花。作为雨林创业团队的一员,奔波的日夜,我常站定回望,那些一路走来的磕磕绊绊风风雨雨和一个个鲜活的脸庞,总会于寂静之时悄然浮现心头。
那是一起开疆拓土的伙伴,一个个用双手细细摩挲每一片古茶叶子的质朴茶人们。
“我应该写写这些雨林人。”
这个念头在春茶季,每每我奔走在山间的时候,站立在一个个挥汗如雨的少数民族手工制茶师傅身边的时候,便愈发肯定且强烈。古茶坊里飘散出来的茶香,弥漫到古茶村寨的角角落落,也飘荡在了延绵的山路上,带着一个个制茶师傅的挥汗如雨,跳动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散。这让我下定了决心。
“2015年,讲述一个个雨林人之于一盏纯粹古茶的赤诚吧。”在这种信念的敦促下,我写成了这本书。
因为纵使走了很远,雨林人始终没有忘却初心。我们所坚守的应该好好传达给每一个爱茶的人。
关于雨林人,关于传统手工。
茶叶千百年来,人人在喝,口感味道,纵使被一些艺术家升华到茶道,在普通消费者眼里它也是饮品,一种来自土壤的叶子,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没有脱离世间烟火的趣味。
做茶也一样。无论制茶的技艺被上升到何种科学高度,打动人心的一定是世居古茶山的那些以茶为生的人们,遵循古老的智慧,用双手摩挲出来的叶子。
大智不群。科技与传统并不对立,可传统有科技无论如何也替代不了的可贵。就像纵使有了电烧、气烧,追求极致的大艺术家,依然会选择当地风土里自然生长的燃料来烧制瓷器一样。当地的泥土,一定要使用当地的燃料才能做出美的器物。
而至今世界上,也还有很多科技无法超越的传统技艺,不是吗?比如钧瓷的窑变,科技已经能控制温度,却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控制窑变,非得要那些多年烧制钧瓷的老匠人用眼睛,用手,用柴火去一次次地尝试复烧?传统终究有现代文明替代不了的古老智慧。
那么究竟何谓自然之力,传统之道。2015《岁华》,我从雨林古茶坊的那些少数民族制茶师傅身上,寻找答案。在一个个传承与坚守古老制茶技艺的故事里,我深刻感受到了技艺血脉绵延的伟大,更加深刻意识到我们所坚持的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初心一次次被敲打,愈发坚固。饱含对这些辛苦劳动者的深深敬意,我把他们与茶的故事一笔一画记录了下来。
他们当中很多人,一辈子乃至几代人一生就只做了“手工做茶”这一件事,坚守到了今天。专注与磨砺,传承和钻研,他们承受着现代文明的压力,和继承传统的使命,走到了今天,成全了雨林人的“匠心筑梦”。我将其中的一些故事,连同我所经历的雨林人初寻茶的风风雨雨,收录在了2015《岁华》。
“岁华”,一岁之华。2015岁华,致敬传统手工,不忘初心。
遥望高山云半遮,
雨林古树发菁华。
悠悠岁月千秋后,
守得南疆一品茶。
--刘国玉 中国焦墨画大师
这是一部反映新时代一代茶人群体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由敬崇膜拜而自发对之进行深入挖掘、虔心守护、悉心传承、锐意创新的壮丽诗篇和千秋礼赞,讲述的是一个时代的"雨林人"在历史当口中的大选择的故事,读来有"雨洗长空、烟接古寺"之感,慰然一快!
--刘释之
诗书画家,艺术评论家。
“岁华”呈现出了雨林古茶的文化渊源,以层出不尽的人间茶香,揭开了雨林古茶的神秘茶韵……品古树茶,必须拥有“岁华”,它是茶典,也是绵延不尽的心灵茶道!
——海男 著名作家、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以生态美学视野、文雅传统品味、高山大野气象,写茶人、茶事、茶情、茶道:一本沉香悠远的茶之书。
——王新
著名艺术评论家、作家
雨林古茶的背后,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读“岁华”,可以看到茶的灵魂,身逢生死的寻茶人经历,恍若眼前,少数民族制茶师傅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也让人心生庄严和敬畏。
——南墨 作家、《普洱世界》主编
勐宋古茶山是勐海老的古茶区之一,这里曾是缅王的贡茶园,同时也是中缅贸易的主要通道,一百多年来,多少关于茶的故事都与这座古茶山分不开。今天要讲的这个家族的故事就发生在勐宋古茶山上。
话说,一百多年前,茶马古道上,成千上万队辛勤的马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用清悠的铃声和哒哒的马蹄声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宁静,在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
李氏三兄弟,带领着自家的马帮,驮满了盐袋,从大理祥云出发,跋山涉水来到勐宋,这条路他们走过多次,然而这回却遭遇意外,骡马死去十之八九,货也损失了不少,马队已无法再回大理。
迫于生存的需求,李氏马帮选择了自己熟悉的茶。侥幸活着的剩余人马来到南本老寨安营扎寨,马锅头李氏老大因打击沉重抑郁而终,老二老三则带领剩余人马在南本开荒种茶,从零开始。然而茶树生长极其缓慢,当时勐宋山上属于拉祜族人的古茶林绵延不绝,走南闯北的李氏兄弟看清形势,便拉拢当地士绅王家,并在王家的帮助下,逐渐将山上的拉祜族赶走,从此李氏便在南本有了立足之地。
后来李王两家姻亲相连、荣辱与共,王家做官李家经商,两家在勐宋势力越来越大,控制了勐宋这个中缅贸易通道。为了融入当地,李氏一族自称“高山汉族”,并改良了服饰。
就这样,得知李氏在勐宋发迹的消息,原居大理的李氏族人纷纷来勐宋投靠李氏,一户高姓人家也跟着来了。在版纳的大山里,不闻世事,偏安一隅,生生不息。然而时政变幻的大潮终还是蔓延到了勐宋,王家人死伤离散,李家人离乡避祸,都离开了勐宋,接下来的土改、“文革”更让留下的李家人吃尽了苦头。高家人因为身份卑微,翻身成为了南本的新主人,偶然的机会,高家人成了勐宋的乡长,李家却因为成分不好,日子过得越发艰难,好在高家人厚道,念及当初的情谊,常常暗中照顾李家人,李家的日子才好过些。
李家有位姑娘模样俊俏,心地也好,却因成分,常受人欺负,高家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常悄悄的帮着李家姑娘干活,还拦着别人不让欺负李家姑娘,时间久了,两人日渐生情,悄悄私定终生。横亘在两人之间的成分问题,成了的阻碍。
为了早日迎娶心爱的姑娘,木匠活了得的高家儿子,埋头版纳深山,干了足足一年,拿到所赚工钱便兴高采烈约着心爱的李家姑娘,一同去几十公里以外的景洪买拖拉机。
那个年代,能买上拖拉机,在寨子里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高家儿子盘算着,拖拉机买回来了,李家老头无论如何也能答应他们的婚事了,心里美得不得了。
那会儿的古茶山,路况远比现在恶劣得多,回来路上一路颠簸,上山下山连夜赶路,好不容易抢在天明赶回了寨子。赶巧,一进寨子便遇上了李家姑娘的家人,还没来得及打招呼,李家姑娘家人一语不发,转身便走,高家儿子大为不解,立马慌了神,回头一望,只见连夜奔波的李家姑娘正在酣睡中,路太颠簸,姑娘头巾已颠落,筒裙亦已颠落……
三天后,李家姑娘家人带话准予结婚。
这便是高家的故事。
世间牢固的依恋,大抵一见钟情的少,耳鬓厮磨的多。祖祖辈辈传下来种茶、制茶的工艺不但没丢,反而日益精进,高家后人到了高兴这一代,买茶卖茶,已成当地小有名气的行家。自小耳濡目染,普洱茶于他而言,就像自己的身体器官般熟悉,树龄长短、生长环境、口感滋味,一套简单的“望闻问切”下来,早已了然于胸。
市场混乱,诚信缺失,在遇到雨林古茶坊前,高兴倒卖着各寨子的毛茶,几年下来,深谙这毛茶买卖里面的“道道”,面对来买茶的外地茶商,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的事儿屡见不鲜。若论茶,没几个人能超越高兴这世世代代做茶的行家,为了生活,空有一身本领的高兴也只得随波逐流,颇为无奈。十多年下来,靠着茶叶生意,高兴的小日子过得还是殷实富足的。
然而,2008年普洱茶市场遭遇断崖式下坠,高兴也未能幸免,辛苦数十年积攒的资本悉数赔进去,数百吨毛料压在仓库无人问津,不得已几块钱一公斤清了仓。危困之下,高兴挥泪遣散了曾跟随自己数年的兄弟。
这意味着,一切都将从头开始。
“祸兮福之所倚”,在高兴落魄的时候,他遇见了此生的贵人,雨林董事长樊露。
“一辆四面敞风、车内音响开得震天响的敞篷车‘嘎吱’一声停在我家门口,一个穿着宽松的花背心花裤衩,带着副亮闪闪墨镜的老伙子就跳到了我面前。”高兴说,他就这么遇见了樊露。
樊露不是找他收毛料的,是来找他一起“做梦”的。还拎着行李包。
那个时候普洱茶市场混乱得很,樊露却要干一番大事。他要在古茶山建设古茶坊,收鲜叶做茶,还只做高品质古树茶。鲜叶要有采摘标准,制作也要有统一规范,还要聘请当地少数民族制茶师傅用传统手工做茶。为了保证古树原料的纯正,杜绝掺假行为,还要在每个有古茶坊的村寨建立档案:登记这个村子有古茶人家的户主名字、门牌号、古茶棵树。每个古茶坊有经理,还要从当地找一个有威望的人负责鲜叶把关。“从源头把控古树茶的品质!”,“做中国古树茶领导品牌!”。
高兴头都大了。他不是不理解樊露的远大理想,他是明白这有多难。“有些路不是没人想过去走,而是知道走这条路太难。”不是么?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坚定的信念,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荒原深山上披荆斩棘,乱世中靠着一颗胆子杀出一条生存之路的草莽英雄高兴,有自己简单粗暴的生存逻辑:买茶,卖茶,分钱。事业?理想?传统?太虚幻了。
高兴哼哼哈哈不以为意,可樊露是认真的。高兴不理他,他就围追堵截,死缠烂打,如影随形。高兴吃饭,他坐饭桌边说;高兴上厕所,他倚在门边絮叨;高兴睡觉,他坐在床边唠,高兴睡过去了,樊露就一脚把他踹醒,继续唠。
整整十五天。刘备为诸葛亮三顾茅庐,樊露是十五顾茅庐还驻守着不走!
高兴受不了了。“为什么非得我呀!”,“就只能是你!”樊露也飙了。
多年在茶山穿梭,哪个有古茶树的犄角旮旯,你高兴没去过?哪个村寨没你出生入死的兄弟?作为茶农,哪个跟你一样像熟悉自己掌心纹路似的了解各村各寨的那些茶树叶子?为人热心肠,哪个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没受过你的接济呢?多年来带着一帮兄弟做茶,管人宽严并济,哪个毛茶贩子又比你高兴有这两把刷子?只有你,高兴!
说完,樊露一声不吭默默收拾东西往外走,走到门口丢下一句话:“我是诚心的,这是我的梦想。但如果勐海没有你高兴,我这个雨林梦不做也罢!”
这是樊露的杀手锏,混迹江湖的高兴到底是个性情仗义的汉子。“在我‘灵魂深处闹革命’,我加入还不行么!”
就这样高兴加入了雨林。“我是‘被逼’的。”高兴哈哈大笑。“那年他来我家吃‘杀猪饭’,狗在桌子底下争骨头打架,樊露还说以后我就是杀金猪他都不来了。现在不还是来找我了。”
一个简单粗暴的草莽英雄,一个胸怀大理想的谋略家,就这么悄悄铺开了古茶王国的地图。
“没想到‘做梦’比我以前做毛茶贩子更辛苦。”高兴一贯地幽默调侃。高兴入伙后,樊露便马不停蹄地将梦想付诸行动了。
他亲自开着车带着高兴地毯式的一个一个去转那些有古茶树的寨子。寨子名字,古茶树多少,茶叶特点,在哪里建坊,大概要多少经费,有没有合适的当地人来做古茶坊经理,等等,樊露把它们密密麻麻地记录在随身笔记里,还仔细标注了日期和进度。
高兴暗暗佩服。
十天半月不出山,就算是出差回来,家都不回就直奔茶山,胸怀梦想的人一分一秒都舍不得浪费。樊露比山西矿工还能吃苦,让高兴有点小“羞愧”。
茶山路颠簸难行,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开车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两个人轮换着开。可高兴爱睡觉,樊露也宠他,总是等到地方了才叫醒他。高兴精神抖擞地下车,然后怪不好意思地说句“哎呀,你该叫醒我的嘛。”
樊露便一脚过去,“还不赶紧走!”
他们像两个探险家,两个苦行僧,两个伴儿。饿了啃点干粮,渴了去茶农家讨口水,就这么走了两年。
两年,五万公里。樊露走遍了西双版纳所有的古茶村寨,连路烂的勐宋古茶山都去了上百次。以前茶叶老板找高兴买茶,都是在宾馆等着他拿样送去,像樊露这样如苦行僧一样身体力行去考察古茶树的,高兴还是次见。
“两年下来,樊露的寻茶笔记比新华字典还厚了。”雨林人认真、执着的劲头深深打动了高兴。樊露一路走来所付出的努力,让年近五旬的高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我把以前的兄弟都叫来跟着雨林做茶了!这是一份有情怀的事业。自己能大干一番,兄弟、老百姓都能跟着享福。”雨林人的踏实勤奋也点燃了高兴胸中久违的创业激情。
杨加龙、李兴洪、燕勇、施佳渝、张敏、田斌、岩嫩、岩应叫、岩坎等纷纷加入了雨林,雨林寻茶的队伍慢慢壮大了起来。
一个两个三个,在团队的努力下,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覆盖西双版纳300多个古茶村寨的100座古茶坊,如同星星之火在广袤的古茶山上一个接一个地亮了起来。
樊露果然用人不拘一格,独具慧眼。高总监看似简单粗暴实则饱含人情味的管理方式,其实是植根于本土的智慧,在质朴的茶山上管理古茶坊实在好用。
高兴设置的原料管理制度,只有三级:监督员,片区经理,古茶坊经理。八个片区经理,每个片区经理负责十多个古茶坊,每个古茶坊派遣一名古茶坊经理和一名当地有威望的鲜叶质量监督员,负责具体的古树茶加工制作和茶农管理。片区经理和各古茶坊经理,则直接由高兴管理,各司其职,简单有效。
但高兴比以往严格更多。“原料总监的位子烫屁股,一会儿都闲不得。”权利大,责任更大。雨林古茶坊全国1300多家店里陈列的古茶,都来自高兴负责的那些古茶坊,原料是根本,做不好,他对不住樊露的信任,因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敢懈怠。
做茶季,高兴不是在古茶坊,就是在山路上。古茶坊白天收茶晒茶,晚上做茶。高总监白天晚上都不歇着,白天跟古茶坊经理、制茶师傅或者当地百姓聊天,晚上突击抽查古茶坊做茶的情况。
漆黑冰凉的夜里高兴一个人盘旋在山上,爱睡觉的他只能偶尔在古茶坊的休息间里睡一下或者把车子靠在路边眯一会儿。夜风吹动树叶婆娑作响,伸手不见五指的山路上清冷孤寂,高兴点燃烟除乏解闷,一支接着一支。一个做茶季,他可以瘦掉十公斤。
“什么是好茶,那就是将我们的青春、梦想、激情、思考、体温和呼吸乃至生命都融进去的茶。”雨林品质不可辜负!为了品质,高兴实行的是“铁腕管理”,一个古茶坊经理只要被发现一次以次充好或者入库的茶叶出现问题就降级,两次直接开除。
那些都是跟着他一起打拼数年的兄弟,惩戒他们的时候,更气更恼更心痛的是高兴自己。可是为了品质,他就得狠下心来。这已经不是他们收毛茶的时候了,雨林是在真真实实地做茶!原料就是雨林的生命,怎容丝毫的懈怠!
2012年,高兴从部队复原回家的儿子高攀也加入了雨林的寻茶队伍。高攀自小在勐宋山里长大,对普洱茶有着深厚的感情。看着父亲如此劳累,他也想为父亲分担一些担子。但高攀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原料总监的儿子,享受到一点特殊待遇,反而被父亲发配到了“边疆”,去了远离父亲庇护的土壤——勐腊县易武乡。那是雨林人尚未开拓的疆土,所有做普洱茶的企业或者个人乃至游客都会去到的地方,是混乱难攻克的地方,也是抢夺古树茶资源惨烈的地方。
高兴希望儿子能像荒原上猎食的豹子,在残酷的猎食中,习得血性,开辟自己的疆土,树立自己的江湖地位。
初出茅庐,一无所知,也没有人可以指导自己,跟父亲高兴一样要强的高攀,仅用一年的时间,硬是在人脉、古茶资源都极不熟悉的古茶山,为雨林古茶坊开拓了口碑和根据地。一个个古茶坊也建立起来了,高攀成了分管勐腊片区古茶树资源的少帅,如同他的父亲一样独据半壁江山。
若说高兴是雨林古茶坊在古茶山开疆辟土的“开国大将军”,那么高攀则可拜为“少帅”,虎父无犬子,上阵父子兵,倔强、坚持是流淌在茶山子民身上生生不息的血液。一份伟大的事业,也在这代代传承中继续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