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362639
内容简介
本书系石家庄市图书馆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馆藏汉文古籍数据7756条。凡宣统三年以前的刻本、活字本、抄本、稿本等,皆在收录之列。著录项目有普查编号、索书号、分类、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内容。本目录后附书名笔画索引。
目 录
《河北省石家莊市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録》編委會1
《河北省石家莊市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録》前言1
130000-0402-0000001至0007756(古籍普查登記編號)1
書名筆畫字頭索引405
書名筆畫索引419
《河北省石家莊市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録》前言1
130000-0402-0000001至0007756(古籍普查登記編號)1
書名筆畫字頭索引405
書名筆畫索引419
前 言
《河北省石家莊市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録》于2015年底編纂完成,經過數次審校,終于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審核出版。這標志着我館的古籍整理工作有了階段性的成果,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實現了我們多年的心愿。
石家莊市圖書館现存古籍16万册(包括民国線裝書及線裝古籍影印本),這些藏書的來源,可追溯至解放初期。1947年石家莊解放,從冀南軍區圖書館、晉冀魯豫邊區圖書館(后改爲華北政府圖書館)等解放區圖書館(室)調進一批古籍,這批古籍是解放區文化工作者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從社會上收集起來的,其中不乏珍善之本。因爲當時我市尚未建立圖書館,這批古籍暫存于石家莊文化館圖書室。1958年7月1日,石家莊市圖書館正式成立,這批古籍移交我館,爲我館建立古籍部打下了典藏基礎。之后,我們又從社會上陸續收集到了一些流散的古籍,終古籍典藏量達到了今天的16萬册。由于當時多方面的原因和條件所限,這批古籍一直没有進行全面的清理。直到七十年代初期,國務院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開始在全國范圍内進行古籍普查選善工作。我館也着手對古籍進行全面的整理、編目、選善,由我館副館長、研究館員劉家珍先生總攬其事,并從社會上聘請了一批學識淵博的文史工作者參與古籍版本的鑒定、選善工作。在這期間,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古籍版本專家冀淑英先生、丁瑜先生等都曾先后親臨我館指導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我館選送了一批古籍,經審定有34種、640册編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其中有我館獨家收藏的明弘治四年羅氏竹坪書堂刻本《周易傳義大全》二十四卷,明萬曆刻本《湟中牘》七卷《家食藁》一卷,有存世稀少的明天啓五年三山書林周鳴岐啟新齋刻本《易經講意綱目集注》四卷,明末金陵光啟堂刻三色套印本《新刻顧隣初先生批點四書大文》五卷,明萬曆刻本《學林就正》四卷、《新刻三蘇論策選粹》八卷等。我館有省級古籍善本近600種,近萬册,獨家收藏有《康熙邢台縣志》和抄本《璧山縣志》等。选善之后,我館有了較爲固定的古籍整理編目人員,經過多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古籍卡片式目録。
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對全國古籍保護工作進行了統一部署。《意見》如催化劑,促進了我館古籍保護工作的開展。2008年我館升級改造,建立了符合國家文化行業標準的古籍特藏書庫,購買了樟木書柜,古籍文獻得到有效的保護,配備了受過專業培訓的古籍工作人員,我館的古籍保護和整理工作步入了正軌,进入了一个新时期。2010年,石家莊市圖書館被國務院命名爲“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2012年,我館古籍部正式開展了古籍普查工作。
古籍普查工作分爲兩個階段,階段是館藏古籍普查平台數據的録入工作。我們以已有的卡片式目録作为參考,立足于古籍原書,对題名卷數、著者、版本、册數、存缺卷等信息仔細擇取,多方考證,認真清點,然后將信息録入國家古籍普查平台中。第二階段是對數據進行審校。録入工作全部完成后,將平台數據導出爲Excel目録格式,按照《全國古籍普查登記手册》《全國古籍普查登記目録審校要求》統一著録格式和體例,對每一條數據進行數次校對,發現疑問,進書庫對照古籍反復核實修改,確保著録内容的準確,避免内容出現“硬傷”。 《河北省石家莊市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録》按照古籍普查登記編號,從小至大順序排列;普查登記編號的順序則遵循本館的古籍文獻分類法,以經、史、子、集、叢的順序排列,共計收録本館古籍7756種,以清宣統三年(1911)爲下限,凡其前的刻本、活字本、抄本、稿本等皆在收録范圍之内。著録基本項目爲古籍普查登記編號、索書號、題名卷數、著者及著作方式、版本、册數及存缺卷數等信息,域外版本古籍不録,卒于民國之后的作者省略朝代。
經過幾年冬寒夏暑的辛勤努力,我們終于完成了古籍普查登記目録的任務,摸清了“家底”,比較全面的揭示了我館古籍館藏及館藏基本信息。我們深知,成績的取得,凝聚著我館一代代古籍人的心血,是我館所有從事過古籍工作的同仁一起努力的結果。追憶過去,思慕前仁,感激當下。
古籍普查工作情況複雜,難度較大,時間匆忙,加之水平有限,失誤疏漏尚存,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石家莊市圖書館现存古籍16万册(包括民国線裝書及線裝古籍影印本),這些藏書的來源,可追溯至解放初期。1947年石家莊解放,從冀南軍區圖書館、晉冀魯豫邊區圖書館(后改爲華北政府圖書館)等解放區圖書館(室)調進一批古籍,這批古籍是解放區文化工作者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從社會上收集起來的,其中不乏珍善之本。因爲當時我市尚未建立圖書館,這批古籍暫存于石家莊文化館圖書室。1958年7月1日,石家莊市圖書館正式成立,這批古籍移交我館,爲我館建立古籍部打下了典藏基礎。之后,我們又從社會上陸續收集到了一些流散的古籍,終古籍典藏量達到了今天的16萬册。由于當時多方面的原因和條件所限,這批古籍一直没有進行全面的清理。直到七十年代初期,國務院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開始在全國范圍内進行古籍普查選善工作。我館也着手對古籍進行全面的整理、編目、選善,由我館副館長、研究館員劉家珍先生總攬其事,并從社會上聘請了一批學識淵博的文史工作者參與古籍版本的鑒定、選善工作。在這期間,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古籍版本專家冀淑英先生、丁瑜先生等都曾先后親臨我館指導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我館選送了一批古籍,經審定有34種、640册編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其中有我館獨家收藏的明弘治四年羅氏竹坪書堂刻本《周易傳義大全》二十四卷,明萬曆刻本《湟中牘》七卷《家食藁》一卷,有存世稀少的明天啓五年三山書林周鳴岐啟新齋刻本《易經講意綱目集注》四卷,明末金陵光啟堂刻三色套印本《新刻顧隣初先生批點四書大文》五卷,明萬曆刻本《學林就正》四卷、《新刻三蘇論策選粹》八卷等。我館有省級古籍善本近600種,近萬册,獨家收藏有《康熙邢台縣志》和抄本《璧山縣志》等。选善之后,我館有了較爲固定的古籍整理編目人員,經過多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古籍卡片式目録。
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對全國古籍保護工作進行了統一部署。《意見》如催化劑,促進了我館古籍保護工作的開展。2008年我館升級改造,建立了符合國家文化行業標準的古籍特藏書庫,購買了樟木書柜,古籍文獻得到有效的保護,配備了受過專業培訓的古籍工作人員,我館的古籍保護和整理工作步入了正軌,进入了一个新时期。2010年,石家莊市圖書館被國務院命名爲“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2012年,我館古籍部正式開展了古籍普查工作。
古籍普查工作分爲兩個階段,階段是館藏古籍普查平台數據的録入工作。我們以已有的卡片式目録作为參考,立足于古籍原書,对題名卷數、著者、版本、册數、存缺卷等信息仔細擇取,多方考證,認真清點,然后將信息録入國家古籍普查平台中。第二階段是對數據進行審校。録入工作全部完成后,將平台數據導出爲Excel目録格式,按照《全國古籍普查登記手册》《全國古籍普查登記目録審校要求》統一著録格式和體例,對每一條數據進行數次校對,發現疑問,進書庫對照古籍反復核實修改,確保著録内容的準確,避免内容出現“硬傷”。 《河北省石家莊市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録》按照古籍普查登記編號,從小至大順序排列;普查登記編號的順序則遵循本館的古籍文獻分類法,以經、史、子、集、叢的順序排列,共計收録本館古籍7756種,以清宣統三年(1911)爲下限,凡其前的刻本、活字本、抄本、稿本等皆在收録范圍之内。著録基本項目爲古籍普查登記編號、索書號、題名卷數、著者及著作方式、版本、册數及存缺卷數等信息,域外版本古籍不録,卒于民國之后的作者省略朝代。
經過幾年冬寒夏暑的辛勤努力,我們終于完成了古籍普查登記目録的任務,摸清了“家底”,比較全面的揭示了我館古籍館藏及館藏基本信息。我們深知,成績的取得,凝聚著我館一代代古籍人的心血,是我館所有從事過古籍工作的同仁一起努力的結果。追憶過去,思慕前仁,感激當下。
古籍普查工作情況複雜,難度較大,時間匆忙,加之水平有限,失誤疏漏尚存,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