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844359
内容与*考试大纲相适应。由教学名师领衔编写,内容精练,语句简洁,突出实用
推拿功法学是研究推拿功法的训练方式方法、机制效应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院校针灸推拿学、康复医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全书分为推拿功法发展简史、推拿功法的基本理论、少林内功、易筋经、调息筑基功、推手、延年九转法等部分,在编写中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强调推拿功法的训练,重视教材的可阅读性。教材主要内容符合推拿功法学教学大纲的知识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既使学生易学易读易练,又能方便教师的授课,并编制了以扫描二维码作为本课程学习的辅助模式,包含教学视频、学习课件、课后习题和沟通交流平台等板块,展示了推拿功法主要功种的练习要领、要求和练习方法。这是出版融合发展方面的积极创新,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和练习,推动传统推拿功法课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绪论1
一、
推拿功法与推拿的关系 / 1
二、
推拿功法学的学习方法 / 3
第一章推拿功法学的发展简史4
一、
推拿功法的起源 / 4
二、
各时期的传统功法发展 / 5
第二章推拿功法学的基本理论15
第一节推拿功法的基本作用 / 15
一、
强身健体修神,充沛气血内劲 / 15
二、
提高推拿专业技能,预防职业性疾病 / 15
三、
扶正祛邪,调节脏腑,养生延年 / 16
第二节推拿功法的基本练习方法 / 16
一、
调身 / 16
二、
调息 / 18
三、
调心 / 21
第三节推拿功法练习的注意事项 / 22
一、
“四要”与“六忌” / 22
二、
练功运动量 / 22
第四节推拿功法的常用术语 / 24
一、
入静 / 24
二、
杂念 / 24
三、
意守 / 24
四、
丹田 / 25
五、
三关 / 26
六、
内气 / 26
七、
昏沉 / 27
八、
内观 / 27
九、
小周天 / 27
十、
大周天 / 27
十一、
闭息 / 27
十二、
真息 / 28
十三、
食气 / 28
十四、
布气 / 28
十五、
握固 / 29
第五节练功反应 / 29
一、
正常反应 / 29
二、
异常反应 / 29
第六节推拿功法的现代研究 / 31
一、
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 31
二、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31
三、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 31
四、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 31
第七节功前准备和功后放松 / 32
一、
功前场地设施准备 / 32
二、
个人练功准备 / 32
三、
功前准备运动 / 32
四、
功后放松 / 33
第八节推拿功法的应用方法 / 33
一、
推拿功法应用的基本原则 / 33
二、
功法应用的基本流程 / 34
第三章少林内功35
第一节概述 / 35
一、
少林内功的特点 / 35
二、
少林内功的主要锻炼内容 / 36
三、
少林内功的练习方法 / 36
四、
少林内功的临床应用 / 36
第二节基本裆势 / 36
一、
站裆势 / 36
二、
马裆势 / 37
三、
弓箭裆势 / 37
四、
大裆势 / 38
五、
并裆势 / 38
六、
低裆势 / 39
七、
悬裆势 / 39
八、
坐裆势 / 40
第三节上肢动作 / 40
一、
前推八匹马 / 40
二、
倒拉九头牛 / 41
三、
凤凰展翅 / 41
四、
霸王举鼎 / 42
五、
顶天抱地 / 42
六、
顺水推舟 / 43
七、
海底捞月 / 44
八、
三起三落 / 44
九、
仙人指路 / 45
十、
饿虎扑食 / 46
十一、
平手托塔 / 46
十二、
风摆荷叶 / 47
第四节双人练习法 / 48
一、
推把上桥 / 48
二、
双龙搅水 / 48
三、
双虎夺食 / 49
四、
箭腿压法 / 49
五、
八走势 / 50
第五节简化内功推拿手法常规操作 / 51
一、
头面部 / 51
二、
躯干部 / 51
三、
上肢部 / 51
第六节桑枝棒击法 / 51
一、
头项部 / 52
二、
躯干部 / 52
三、
四肢部 / 52
[附]
桑枝棒制法 / 52
第四章易筋经53
第一节概述 / 53
一、
易筋经的历史源流 / 53
二、
易筋经的锻炼机制 / 54
三、
易筋经的练习要领 / 54
第二节易筋经的基本练习法 / 55
一、
韦驮献杵第一势 / 55
二、
韦驮献杵第二势 / 55
三、
韦驮献杵第三势 / 56
四、
摘星换斗势 / 57
五、
倒拽九牛尾势 / 57
六、
出爪亮翅势 / 58
七、
九鬼拔马刀势 / 59
八、
三盘落地势 / 60
九、
青龙探爪势 / 61
十、
卧虎扑食势 / 62
十一、
打躬势 / 63
十二、
工尾势 / 64
第五章调息筑基功66
第一节概述 / 66
一、
调息筑基功练习的基本要求 / 67
二、
调息筑基功的主要内容 / 67
第二节调息定神法 / 68
一、
童子拜佛 / 68
二、
大鹏展翅 / 68
三、
龙虎升降 / 69
第三节采吸法 / 70
一、
地龙起伏 / 70
二、
两手托天 / 70
三、
推山入海 / 71
第四节灌气法 / 73
一、
倒卷珠帘 / 73
二、
瓶气沐体 / 73
第五节和带脉法 / 74
一、
青龙回首 / 74
二、
大蟒翻身 / 75
第六节收功法 / 75
一、
丹田内转 / 75
二、
抱气归元 / 76
三、
三元桩 / 77
第六章推手78
第一节概述 / 78
一、
推手的训练要领 / 79
二、
推手的基本作用 / 80
第二节基本桩功 / 80
一、
无极桩 / 80
二、
三体提插式桩 / 81
三、
三体阴阳桩 / 81
第三节单搭手基本粘推法 / 82
一、
单搭手前按粘推 / 82
二、
单搭手手腕背相粘推 / 82
三、
单搭手旋转削手粘推 / 83
四、
单搭手前劈外格下插粘推 / 83
五、
单搭手云缠手粘推 / 84
第四节双搭手基本粘推法 / 85
一、
定步四正推手 / 85
二、
定步四隅推手 / 85
第七章延年九转法87
第一节概述 / 87
一、
延年九转法的源流 / 87
二、
延年九转法的练习要领 / 88
第二节基本练习法 / 88
一、
第一式 / 88
二、
第二式 / 88
三、
第三式 / 89
四、
第四式 / 89
五、
第五式 / 89
六、
第六式 / 89
七、
第七式 / 89
八、
第八式 / 90
九、
第九式 / 90
主要参考书目91 /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开创至今历六十年。一甲子朝花夕拾,六十年砥砺前行,实现了长足发展,不仅健全了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创新了中医药高等教育模式,也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才,履行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职能和使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材作为中医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也伴随着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从少到多,从粗到精,一纲多本,形式多样,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1964年受国家卫生部委托出版全国中医院校试用教材迄今,肩负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医院校教材建设和出版的重任,产生了一大批学术深厚、内涵丰富、文辞隽永、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优秀教材。尤其是1985年出版的全国统编高等医学院校中医教材(第五版),至今仍被誉为中医教材之经典而蜚声海内外。
2006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会的精心指导下,在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的积极参与下,组织出版了供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使用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以下简称“精编教材”),并于2011年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这套教材融汇了历版优秀教材之精华,遵循“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同时高度契合国家执业医师考核制度改革和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的要求,在组织策划、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反复论证,层层把关,使“精编教材”在内容编写、版式设计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均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凸显了“精炼、创新、适用”的编写初衷,获得了全国中医药院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印发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颁布了《中医药法》和《〈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打造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文化强国、“走出去”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都需要中医药发挥资源优势和核心作用。面对新时期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医药高等教育必须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更加主动地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为此,精编教材的编写将继续秉持“为院校提供服务、为行业打造精品”的工作要旨,
在全国中医院校中广泛征求意见,多方听取要求,全面汲取经验,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准备工作,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启动了第三版的修订工作。
本次修订和完善将在保持“精编教材”原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经典、精炼、新颖、实用”的特点,并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系列讲话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坚持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立足中医药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遵循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律和中医药教育规律,深化中医药特色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情操教育,从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
同时,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会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将不断深化高等中医药教材研究,在新版精编教材的编写组织中,努力将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与中医药发展的现实目标及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健康中国”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断完善高等中医药教材体系和丰富教材品种,创新、拓展相关课程教材,以更好地适应“十三五”时期及今后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实践要求,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我国高等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能力,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教材的编写出版需要在实践检验中不断完善,诚恳地希望广大中医药院校师生和读者在教学实践或使用中对本套教材提出宝贵意见,以敦促我们不断提高。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教学管理研究会理事长
2016年12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