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51604丛书名: 考研中医综合考试用书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考研中医综合:考点精粹掌中宝》是中公教育研究生考试研究院组织专业师资,依据考试大纲精心编写。本系列图书将考点化繁为简,返璞归真,使考生在紧张的冲刺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与提高,在冲刺强化阶段能够把握重点,有效备考。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考研中医综合:考点精粹掌中宝》本书依据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科目的新大纲和考试要求编写,深入分析了历年真题的命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甄选高频考点,按星级区分历年考频。使用本书,能在短时间内帮助考生梳理考试重点,强化记忆。本书为满足广大考生的使用需求,设计成修长型的32开版面,方便考生随身携带,以便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备考。此外,双色印刷、重要知识表格呈现等特点,可给考生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目 录
部分中医基础理论
章绪论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三章藏象
第四章精、气、血、津液
第五章经络
第六章病因与发病
第七章病机
第八章防治原则
第二部分中医诊断学
章绪论
第二章望诊
第三章闻诊
第四章问诊
第五章切诊
第六章八纲辨证
第七章病因辨证
第八章气血津液辨证
第九章脏腑辨证
第十章其他辨证方法
第三部分中药学
章中药学总论
考研中医综合 考点精粹掌中宝
章绪论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三章藏象
第四章精、气、血、津液
第五章经络
第六章病因与发病
第七章病机
第八章防治原则
第二部分中医诊断学
章绪论
第二章望诊
第三章闻诊
第四章问诊
第五章切诊
第六章八纲辨证
第七章病因辨证
第八章气血津液辨证
第九章脏腑辨证
第十章其他辨证方法
第三部分中药学
章中药学总论
考研中医综合 考点精粹掌中宝
第二章解表药
第三章清热药
第四章泻下药
第五章祛风湿药
第六章化湿药
第七章利水渗湿药
第八章温里药
第九章理气药
第十章消食药
第十一章驱虫药
第十二章止血药
第十三章活血化瘀药
第十四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五章安神药
第十六章平肝息风药
第十七章开窍药
第十八章补虚药
第十九章收涩药
第二十章涌吐药
第二十一章攻毒杀虫止痒药
第二十二章拔毒化腐生肌药
第四部分方剂学
章方剂学总论
第二章解表剂
第三章泻下剂
第四章和解剂
目录
第五章清热剂
第六章祛暑剂
第七章温里剂
第八章表里双解剂
第九章补益剂
第十章固涩剂___________
第十一章安神剂
第十二章开窍剂
第十三章理气剂
第十四章理血剂
第十五章治风剂
第十六章治燥剂
第十七章祛湿剂
第十八章祛痰剂
第十九章消食剂
第二十章驱虫剂
第二十一章治痈疡剂
第五部分中医内科学
章肺系病证
第二章心系病证
第三章脑系病证
第四章脾胃系病证
第五章肝胆系病证
第六章肾系病证
第七章气血津液病证
第八章肢体经络病证
考研中医综合 考点精粹掌中宝
第六部分针灸学
章经络总论
第二章腧穴总论
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
第四章刺灸法各论
第五章针灸治疗总论
第六章针灸治疗各论
中公教育 全国分部一览表
在线试读
部分中医基础理论
考研中医综合?考点精粹掌中宝
2
备考核心
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频,详见下表。
考频章节名称
★★★★藏象、病因与发病、病机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血、津液
★★绪论、经络、防治原则
★体质
备注:该部分分值为39.5分,约占总分的13%。
题型组成:1.5分/题的A型题9题、B型题4题和X型题
10题。
章绪论
考点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表解]
时期医家与著作/派别意义/理论
秦汉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难经》提出“独诊寸口”理论
《神农本草经》
现存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365
种,分上、中、下三品;提出“四气五
味”“七情和合”的药性理论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
治之”的辨证论治原则
晋
《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
现存早的针灸专著
《脉经》
王叔和
部脉学专著
隋
《诸病源候论》
巢元方
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部分中医基础理论
3
(续表)
时期医家与著作/派别意义/理论
唐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孙思邈
部医学百科全书,开创了中国
医学伦理学
宋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陈无择
创立“三因学说”:内因,外因,不内
外因
金元
寒凉派
刘完素(刘河间)
火热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
极皆能生火”
攻邪派
张从正(张子和)
攻邪论:“邪去正自安”“病由邪
生”“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用药攻”
补土派
李杲(李东垣)
脾胃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滋阴派
朱震亨(朱丹溪)
相火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明
《温疫论》
吴有性(字又可)
创“戾气”说
清
《温热论》
叶桂(字天士)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开创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湿热条辨》
薛雪(字生白)
发展了湿热病理论
《温病条辨》
吴瑭(字鞠通)
开创了三焦辨证理论
《医林改错》
王清任
“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发展了瘀
血理论
考点2整体观念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在生理上的整体性包括五脏一体观和形神一体观。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1)自然环境影响人体生理,详见下表。
考研中医综合?考点精粹掌中宝
4
因素影响
气候
《素问?脉要精微论》:“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
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
蛰虫周密。”
昼夜
《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
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地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多湿热,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
寒,腠理多致密;“水土不服”
(2)自然环境影响人体病理,详见下表。
因素影响
气候
《素问?金匮真言论》:“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
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昼夜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
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
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
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地域《诸病源候论?瘿候》:瘿病与“饮沙水”有关
(3)自然环境影响疾病防治,详见下表。
因素影响
气候“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冬病夏治”“夏病冬治”
昼夜“子午流注针法”
地域“因地制宜”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素问?疏五过论》:“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
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
考点3辨证论治
1.症、证、病
(1)症:症包括症状与体征,如恶寒、恶心呕吐(症状),
部分中医基础理论
5
舌苔、脉象(体征)等。
(2)证: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
括,如肝阳上亢、心血亏虚等。
(3)病:即疾病,如麻疹、感冒、肠痈、痢疾等。
2.辨证论治
(1)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症状和体
征,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证候。
(2)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
和方法,包括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
(3)辨证与论治的关系: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
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与方法,还能检验辨证的正确性。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实质上即是“证异治
异”“证同治同”,是辨证论治原则的具体体现。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考点1气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升、降、出、入、聚、散是气运动的
基本形式。
考点2阴、阳
1.阴阳的概念
阴阳,是事物或事物之间双方对立属性的概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
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
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
考研中医综合?考点精粹掌中宝
6
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2.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1)阴阳属性可以互相转化。
(2)阴阳之中复有阴阳。昼夜:上午属阳中之阳,下午
属阳中之阴,前半夜属阴中之阴,后半夜属阴中之阳。五脏:
心属阳中之阳,肺属阳中之阴,肝属阴中之阳,肾属阴中之
阴,脾属阴中之至阴。
(3)阴阳属性可随比较对象的改变而改变。
考点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对立制约
(1)生理:“阴平阳秘,精气乃治”“动极者,镇之以静,
阴亢者,胜之以阳”。
(2)病理:制约太过,如“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制
约不及,如“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盛”“阳虚则寒”“阴
虚则热”。
2.互根互用
(1)生理:“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2)病理:“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孤阴
不生,独阳不长”“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离决,精气
乃绝”“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3.交感互藏
易考原文:“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
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4.阴阳消长
(1)阴阳互为消长:如四季、昼夜的阴阳变化,本质上
体现了阴阳的对立制约。
部分中医基础理论
7
(2)阴阳同消同长:本质上体现了阴阳的互根互用。
5.相互转化
阴阳交感互藏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消长是阴
阳转化的前提。
易考原文:“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
必阴”。
考点4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的特性[表解]
性质含义
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温热、上升、光明
土爰稼穑承载、受纳、生化
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
水曰润下寒凉、下行、闭藏、滋润
2.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表解]
五行木火土金水
自然界
五音角徵宫商羽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化生长化收藏
五气风暑湿燥寒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人体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体筋脉肉皮骨
五志怒喜思悲恐
五液泪汗涎涕唾
考研中医综合?考点精粹掌中宝
8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人体
五脉弦洪缓浮沉
五华爪面唇毛发
变动握忧哕咳栗
五声呼笑歌哭呻
五藏魂神意魄志
注:五脏与各系统的联系都在此表中,后文不再赘述。
3.五行的生克和乘侮
(1)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2)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3)相乘: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
制,即相克太过,与相克的次序相同。《难经经释》说:“所
不胜,克我者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挟其力而来,残削必
甚,故为贼邪。”
(4)相侮: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
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难经经释》说:“所胜,我所克
也,脏气既受制于我,则邪气亦不能深入,故为微邪。”
相乘和相侮又都分为“太过”与“不及”两种情况。《素
问?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
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4.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表解]
生克异常示例
母病及子水不涵木、脾病及肺
子病及母心病及肝、肝病及肾
相乘木旺乘土、土虚木乘
(续表)
部分中医基础理论
9
生克异常示例
相侮木虚土侮、木火刑金、土虚水侮
5.五行学说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表解]
分类治则治法
相生
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
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
水相生法、益木生火法
相克抑强、扶弱
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
南补北法、泻火润金法
第三章藏象
考点1藏象学说
1.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源于:①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②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③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④医疗实
践经验的积累。
2.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
体现在:①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②五脏与自
然环境的统一性。
考点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表解]
分类功能形态特点
五脏化藏精气实质器官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六腑受盛和传化水谷中空有腔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奇恒
之腑
贮藏精气中空有腔
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除胆外)
(续表)
考研中医综合?考点精粹掌中宝
2
备考核心
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频,详见下表。
考频章节名称
★★★★藏象、病因与发病、病机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血、津液
★★绪论、经络、防治原则
★体质
备注:该部分分值为39.5分,约占总分的13%。
题型组成:1.5分/题的A型题9题、B型题4题和X型题
10题。
章绪论
考点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表解]
时期医家与著作/派别意义/理论
秦汉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难经》提出“独诊寸口”理论
《神农本草经》
现存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365
种,分上、中、下三品;提出“四气五
味”“七情和合”的药性理论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
治之”的辨证论治原则
晋
《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
现存早的针灸专著
《脉经》
王叔和
部脉学专著
隋
《诸病源候论》
巢元方
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部分中医基础理论
3
(续表)
时期医家与著作/派别意义/理论
唐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孙思邈
部医学百科全书,开创了中国
医学伦理学
宋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陈无择
创立“三因学说”:内因,外因,不内
外因
金元
寒凉派
刘完素(刘河间)
火热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
极皆能生火”
攻邪派
张从正(张子和)
攻邪论:“邪去正自安”“病由邪
生”“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用药攻”
补土派
李杲(李东垣)
脾胃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滋阴派
朱震亨(朱丹溪)
相火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明
《温疫论》
吴有性(字又可)
创“戾气”说
清
《温热论》
叶桂(字天士)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开创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湿热条辨》
薛雪(字生白)
发展了湿热病理论
《温病条辨》
吴瑭(字鞠通)
开创了三焦辨证理论
《医林改错》
王清任
“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发展了瘀
血理论
考点2整体观念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在生理上的整体性包括五脏一体观和形神一体观。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1)自然环境影响人体生理,详见下表。
考研中医综合?考点精粹掌中宝
4
因素影响
气候
《素问?脉要精微论》:“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
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
蛰虫周密。”
昼夜
《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
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地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多湿热,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
寒,腠理多致密;“水土不服”
(2)自然环境影响人体病理,详见下表。
因素影响
气候
《素问?金匮真言论》:“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
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昼夜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
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
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
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地域《诸病源候论?瘿候》:瘿病与“饮沙水”有关
(3)自然环境影响疾病防治,详见下表。
因素影响
气候“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冬病夏治”“夏病冬治”
昼夜“子午流注针法”
地域“因地制宜”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素问?疏五过论》:“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
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
考点3辨证论治
1.症、证、病
(1)症:症包括症状与体征,如恶寒、恶心呕吐(症状),
部分中医基础理论
5
舌苔、脉象(体征)等。
(2)证: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
括,如肝阳上亢、心血亏虚等。
(3)病:即疾病,如麻疹、感冒、肠痈、痢疾等。
2.辨证论治
(1)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症状和体
征,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证候。
(2)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
和方法,包括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
(3)辨证与论治的关系: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
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与方法,还能检验辨证的正确性。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实质上即是“证异治
异”“证同治同”,是辨证论治原则的具体体现。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考点1气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升、降、出、入、聚、散是气运动的
基本形式。
考点2阴、阳
1.阴阳的概念
阴阳,是事物或事物之间双方对立属性的概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
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
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
考研中医综合?考点精粹掌中宝
6
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2.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1)阴阳属性可以互相转化。
(2)阴阳之中复有阴阳。昼夜:上午属阳中之阳,下午
属阳中之阴,前半夜属阴中之阴,后半夜属阴中之阳。五脏:
心属阳中之阳,肺属阳中之阴,肝属阴中之阳,肾属阴中之
阴,脾属阴中之至阴。
(3)阴阳属性可随比较对象的改变而改变。
考点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对立制约
(1)生理:“阴平阳秘,精气乃治”“动极者,镇之以静,
阴亢者,胜之以阳”。
(2)病理:制约太过,如“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制
约不及,如“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盛”“阳虚则寒”“阴
虚则热”。
2.互根互用
(1)生理:“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2)病理:“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孤阴
不生,独阳不长”“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离决,精气
乃绝”“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3.交感互藏
易考原文:“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
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4.阴阳消长
(1)阴阳互为消长:如四季、昼夜的阴阳变化,本质上
体现了阴阳的对立制约。
部分中医基础理论
7
(2)阴阳同消同长:本质上体现了阴阳的互根互用。
5.相互转化
阴阳交感互藏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消长是阴
阳转化的前提。
易考原文:“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
必阴”。
考点4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的特性[表解]
性质含义
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温热、上升、光明
土爰稼穑承载、受纳、生化
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
水曰润下寒凉、下行、闭藏、滋润
2.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表解]
五行木火土金水
自然界
五音角徵宫商羽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化生长化收藏
五气风暑湿燥寒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人体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体筋脉肉皮骨
五志怒喜思悲恐
五液泪汗涎涕唾
考研中医综合?考点精粹掌中宝
8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人体
五脉弦洪缓浮沉
五华爪面唇毛发
变动握忧哕咳栗
五声呼笑歌哭呻
五藏魂神意魄志
注:五脏与各系统的联系都在此表中,后文不再赘述。
3.五行的生克和乘侮
(1)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2)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3)相乘: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
制,即相克太过,与相克的次序相同。《难经经释》说:“所
不胜,克我者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挟其力而来,残削必
甚,故为贼邪。”
(4)相侮: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
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难经经释》说:“所胜,我所克
也,脏气既受制于我,则邪气亦不能深入,故为微邪。”
相乘和相侮又都分为“太过”与“不及”两种情况。《素
问?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
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4.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表解]
生克异常示例
母病及子水不涵木、脾病及肺
子病及母心病及肝、肝病及肾
相乘木旺乘土、土虚木乘
(续表)
部分中医基础理论
9
生克异常示例
相侮木虚土侮、木火刑金、土虚水侮
5.五行学说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表解]
分类治则治法
相生
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
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
水相生法、益木生火法
相克抑强、扶弱
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
南补北法、泻火润金法
第三章藏象
考点1藏象学说
1.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源于:①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②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③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④医疗实
践经验的积累。
2.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
体现在:①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②五脏与自
然环境的统一性。
考点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表解]
分类功能形态特点
五脏化藏精气实质器官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六腑受盛和传化水谷中空有腔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奇恒
之腑
贮藏精气中空有腔
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除胆外)
(续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