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精装裸书脊,四色全彩印刷,浮世绘收藏插图,经典图注,完美典藏版
山东大学学者倾心打造的权威译本
永远值得研究的日本,《菊与刀》研究日本bi读之作
2.《帝国的黄昏:末代皇帝之父载沣画传》图文珍藏版
大清帝国zui后的掌舵人——末代摄政王载沣从权力dianfeng到“回家抱孩子”平常生活的传奇人生。
载沣之子溥杰溥任两兄弟亲述,故宫博物院历史档案馆“宗人府”一手资料。
69张老照片,王朝晚景亲历者带你看“软弱”的末代王爷如何为清王朝创造善终奇迹。
第一章 任务——研究日本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守本位
第四章 明治维新
第五章 历史与社会的亏欠者
第六章 万分之一的偿还
第七章 “最难承受”的偿报
第八章 洗刷污名
第九章 个人情欲的界限
第十章 德性的困境
第十一章 自我训练
第十二章 儿童学习
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
《帝国的黄昏:末代皇帝之父载沣画传》
自序 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第一章 家世
醇亲王
生母刘佳氏
胞弟
醇王府
第二章 从政
德国行
家室
摄政王
必杀袁世凯
谋刺
第三章 退位后
孙中山来访
不许留洋
瓜尔佳氏之死
大火
监守溥仪
避难
第四章 在天津
离京
不太平
溥杰造反
生平一怕
别静园
探亲
归来
日租界
一场洪水
第五章 返北平
不胜今昔之慨
哀愁
花甲含饴
晚景
一场虚惊
解放了
卖王府
最后的岁月
附记 1:载沣年谱
附记 2:我所认识的溥杰
与美国全面大战的民族中,日本最让我们感到生疏。美国历史上屡次与劲敌对抗,唯独与日本的战争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解对手风格迥异的思想行为习惯,是何等重要!与日俄战争中的俄国一样,我们所遭遇的是,与西方文化传统殊异,但装备优良、训练有素的敌人。已逐渐被西方人接受的所谓战争法则,可以说反映人类的共性,可这往往不能适用于日本。如此看来,太平洋战场上的硝烟,并不单单是登陆问题,也不仅仅是难度超前的后勤问题,而主要是日本的民族性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了解日本人的行为模式。
这的确很有难度。日本闭关锁国的门户被开放以来的75年中,相关文献描述日本时,习惯用一大串“但是又怎样”的字眼,频率远超描述其他任何民族,这最是奇妙。倘若一个严谨的评论员,将一个日本之外的民族描述成为非常讲究礼貌,不大可能再补充说,“但是又很粗野傲慢”。倘若他认为,某个民族的行为方式非常僵化,很少再补充说,“但是又能非常快地适应各种极其新潮的事物”。倘若他认为,某个民族很顺从;他不会再解释说,“但是又决不轻易就范”。倘若他认为,某个民族非常忠诚慷慨;他不会再警示说,“但是又很奸诈、居心不良”。倘若他说,某个民族确实是很英勇无畏;他不会再细说他们又很懦弱。倘若他说,某个民族的人,做事常常是迫于别人的舆论;他不会继续说,他们同时怀有让人可怕的心灵深处的指导原则。倘若他描写某个民族的军队纪律严明,就像机器人一样听话;他不会继续说,这样严明的部队中的士兵,也会决然抗命。倘若他描写一个民族如何热衷于学习西方;他不会又大谈特谈,他们却有根深蒂固的保守精神。如若他要写一本书,论述一个极度崇尚美感的民族,这个民族给演员和艺术家很高的荣耀、赋予菊花栽培以无限的艺术气质;他不大可能还要写个补充本,讨论这个民族又无限崇尚刀剑、顶礼膜拜武士精神。
可就是这些矛盾的说法,构成了有关日本文献的经纬,这不夸张,刀剑和菊花都是日本民族性的一部分。日本人巧妙绝伦地融合了以下对立的特征:好战又温和,尚武又好美,傲慢又礼貌,僵化又灵活,驯化又桀骜,忠贞又反叛,勇敢又懦弱,保守又包容。日本人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当别人对自己的错误不知情时,又会产生莫大的自我愧疚感。日本士兵被驯化到极致,却也会抗命。
美国迫切需要了解日本,诸如以上那些分明是自相矛盾的论调,不能再视若罔闻。一系列严重的事态接踵而至。日本下一步会怎样呢?能否不用武力入侵日本本土就迫使其投降呢?要轰炸日本皇宫吗?对日本战俘该做如何预测呢?为降低美国人的伤亡,挫败日本人宁可全部战死也不降的斗志,在针对日本军队和本土的宣传攻势中,该采取什么语言合适呢?针对这些问题,即使在那些日本通的人眼中,意见也很不一致。战争结束后,为了让日本就范,需要对其进行永久的军事管制吗?军队还要准备和疯狂顽固分子继续战斗于日本本土的深山要塞中吗?在世界和平达成之前,日本国内势必要出现另外一场法国大革命或俄国大革命吗?谁将是革命的领导者呢?如果不出现这样的革命,日本将死路一条吗?对这些问题的判断众说纷纭。
1944年6月我受命研究日本,受命尽一名人类文化学家之所能,弄清楚日本的民族性到底是什么。1944年的初夏,美国对日本的大举反攻才初现规模,美国国内有很多人觉得战争至少要持续三年甚至十年。在日本,战争被认为将无限期进行下去,日本民众认为美国虽然取得了局部胜利,但是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离日本还几千公里远呢。日本的公报几乎不承认海军失利,大部分日本国民仍相信本国是胜利者。
……
《帝国的黄昏:末代皇帝之父载沣画传》
醇亲王
记述载沣,必须要先提及其父——也就是溥仪的祖父,奕譞。
奕譞,字朴庵。是清代道光皇帝第七子。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九月二十一日。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奕譞四兄奕詝(咸丰皇帝)登基继位时,奕譞被封为醇郡王。1862年咸丰帝长子载淳(同治皇帝)继位,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再被加封为醇亲王。同治十三年(1874年),奕譞次子载湉(即光绪皇帝)入宫嗣位后,特下优诏以世袭罔替亲王待遇,并予以“免朝会行礼”和“有大政事备顾问”的一系列优遇。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奕譞因病去世,死后谥曰“贤”,葬于北京西郊妙高峰。
在清朝统治后期最动荡的年月里,奕譞能平安无事,实非易事。
他平生为人处世态度谦抑,时时处处谨慎小心。这也正是他能够在慈禧和光绪多年反目之中,在帝、后两党你死我活争斗的复杂而又尖锐的政局中,得以游刃自如而未遭蹉跌的主要原因。他身为皇亲,却不情愿涉足政界。因为他深知入官场如入虎穴,终日要为自家性命提心吊胆。因此,同治皇帝死后, 当慈禧太后在御前会议宣布立其子载湉为帝时,他竟然会吓得魂不附体。载沣的老师翁同龢记载说奕譞当时竟至“碰头痛哭, 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
从那时起,他对慈禧的谦卑就显得愈发突出了。他屡屡辞谢了慈禧赏赐的恩荣。光绪入宫的同年,他辞掉了一切官职。仅留的“亲王世袭罔替”的恩典,是力辞不准才接受的。他在自己和子女的房中到处张挂自撰的治家格言。其中有一段最能表明他的心迹: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财也少,产也少,后来子孙祸也少。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些微产业自知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并且,奕譞还特意请人仿制了一只周代欹器放在他的书房宝翰堂中央。这只欹器若放入一半水则可保持平衡。若水放满,
则会倾倒以至水全部流失。欹器上刻有奕譞手书的铭辞:谦受益 满招损。其意在时时告诫自己切莫得意自满招惹祸患。
可以这样说,谨小慎微的奕譞利用所有的机会向慈禧表示自己不仅谦卑,并且是一个绝对没有任何野心的醇亲王。
光绪十二年三月(1886 年4 月),朝廷颁旨,命奕譞和福晋(福晋,满语夫人之意)出入可乘杏黄色轿。但他终生未敢乘用哪怕一次。
光绪十三年(1887 年),受慈禧之命,奕譞与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巡阅天津海口。此行慈禧还特派自己的心腹太监李莲英跟随。当时一位叫朱一新的御史,因见毫无干系的李莲英参与巡阅有些不伦不类,便借题发挥向慈禧奏了一本。慈禧看到奏本很不高兴,便要朱御史举事重奏。这位不知深浅的朱御史果真照办。很快复奏慈禧,说李鸿章曾派船迎接奕譞,被谢绝。但李鸿章却大摇大摆上了船。出迎的文武百官误认为船上坐的是醇亲王。奏折所述本是事实,慈禧虽心中不悦,也不能不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姿态,责问奕譞有无此事。生怕触怒慈禧的奕譞,深知此问另有醉翁之意,马上全盘否认此事,因之使朱御史的实奏变为“污奏”。朱御史被罢了官职。也就是几乎同一时候,奕譞借负责建设海军之机,挪用了一大部分海军军费,修建了颐和园。
特别值得一书的是,看似卑谦的奕譞在对政局的透视上
有着非同一般人的远见和敏锐。例如光绪登基那年,他出人意料地秘密向慈禧太后递上一本名为《豫杜妄论》的奏折,设想将来某年某月某日,如果有人由于他的醇亲王身份,想给他加什么尊崇,就应把此倡议者视为小人。他借古喻今写道:“如有以治平、嘉靖之说进者,务目之奸邪小人,立加屏斥。果蒙慈命严切,皇帝敢不钦遵。是不但微臣名节得以全保,而关乎君子小人消长之机者实为至大且要……”由此可见,奕譞不仅熟读历史,并且能以史为鉴,架构保全自己的万全之策。
事偏凑巧,光绪十五年(1889年),也就是进《豫杜妄论》奏折之后十余年,不出奕譞所料,果真有一个想拍马投机的河道总督吴大澂上疏,请尊崇醇亲王“皇帝本生父”称号。因有奕譞《豫杜妄论》在先,慈禧见疏大怒,便拿出奕譞奏折,下谕宣示道:
……醇亲王奕譞谦卑谨慎、翼翼小心。十余年来深宫派办事宜,靡不殚竭心力、恪恭尽职。每遇优加异数,皆再四涕泣恳辞。前赏杏黄轿,至今不敢乘坐。其秉心忠赤,严畏殊常。非徒深宫知之最深,实天下臣民所共谅。自光绪元年正月初八日,醇亲王即有豫杜妄论一奏……请俟亲政时宣示天下,俾千秋万载勿再更张。其披沥之忱,自古纯臣之心,何以过此……兹当归政伊始,吴大澂果有此奏,用特明白晓谕,并将醇亲王原奏钞发,俾中外臣民咸知我朝隆轨,超越古今;即贤王心事,
亦从此可以共白。嗣后阚名希崇之徒,更何所容其觊觎乎……
此谕一出,吓得吴大澂赶快借母丧为由归返原籍。在家呆了三年,未敢露面。
奕譞就是这样,在明争暗斗的慈禧与光绪之间,不仅实权在握的慈禧对他大安其心,就是一般王公大臣中妒他忌他的人,也难找出可资借口的话柄。
奕譞虽然对慈禧惟命是从,但其在官场的争斗中,却决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人物。溥仪曾在回忆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某一天,醇亲王府里请来戏班子唱堂会。演到《铡美案》的最后一场,其六子载洵看到陈士美被包公铡得“血花淋漓”,吓得坐在地上大哭。奕譞见状,立刻当众向载洵喝道:“太不像话!想我二十一岁就亲手拿肃顺,像你这样,将来还能担当起国家大事吗?”——也正是亲手拿肃顺,成为了他日后飞黄腾达的起点。
光绪十六年冬(1890年),奕譞病故。光绪十八年移葬京城西郊妙高峰。墓址是奕譞生前自选的,因其为道光皇帝第七子,故墓址也称七王坟。
生母刘佳氏
载沣的生母刘佳氏是奕譞的侧福晋。奕譞的嫡福晋叶赫那拉氏是慈禧的亲妹妹。奕譞另外还有三房福晋:依次是颜扎氏,去世很早;刘佳氏,在叶赫那拉氏死后当了家;李佳氏,仅生 一女,后夭折。
清朝王室规矩,嫡福晋为正房,其所生之子为嫡出,而侧福晋所生之子皆为庶出。因此,嫡福晋与侧福晋,不仅是自身 地位上的不平等,而且连她们的子女都一出生就有了尊卑之分。 刘佳氏一生都是坚守着“庶”之礼教,从未有过丝毫的逾越。 例如,刘佳氏的娘家被称做丹阐家,不能以亲属名义与王府往 来。只能来府中对刘佳氏个人悄悄探望。每当回事太监向刘佳氏报告“丹阐家来了”时,刘佳氏就会让身边的亲人避开,由她自己单独与娘家人会面。
刘佳氏性格十分和善。她胆子小且又非常自尊。慈禧,当 是她生平最惧怕的人物。不等慈禧开口,只要见了她的影子, 刘佳氏的双腿就要打哆嗦。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初八日, 奕譞的嫡福晋叶赫那拉氏因病故去。慈禧闻讯亲临醇王府哭吊。 那一天正下着大雨,按皇家礼节,刘佳氏等家人要跪接慈禧。 也许是因妹妹身亡而产生怨恨,慈禧偏偏选择这样的天气来府,为的就是给刘佳氏来个格外“关照”。慈禧到王府后,淫威大发,翻箱倒柜,足足折腾了一个时辰。她的主要“工作”是将胞妹 叶赫那拉氏的珠宝首饰统统抖落在地上,全部用脚使劲地踩过。 凡脚踩碎的皆为假货,踩不碎的则被她认为货真价实。之后, 慈禧又将经她过目的珠宝拢齐,交给载沣,命他将这些珠宝全部作为叶赫那拉氏的陪葬品,一点儿不准私留。
慈禧在王府呆了多久,刘佳氏就在雨中跪了多久。直到慈禧扬长而去,她才勉强站起来。因这次受雨着凉,刘佳氏从此落下了腰腿痛的病根。
慈禧可谓心毒手狠,她在胞妹叶赫那拉氏去世后,不停地变着法儿折腾刘佳氏,又先后给了她三次重大刺激。
第一个大刺激发生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即叶赫那 拉氏死后第二年,慈禧就迫不及待地向刘佳氏发难。她无事生 非,硬把刘佳氏最疼爱的小儿子载涛过继给嘉庆皇帝的孙子奕 谟为嗣,并且事先连招呼也不打。刘佳氏突闻此事,惊得说不出话。但她又深知慈禧的厉害,只得忍痛从命,将年仅十岁的 载涛交出,但心里自此结了疙瘩。
不想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本来膝下无子的奕谟夫妇突然 得到载涛,喜出望外。老夫妇于是在家中大办堂会,招待亲友 以志庆祝。这事传到慈禧耳中,她却怏怏不快,便又下令,将载涛再转而过继给奕譞的八弟奕诠为嗣。空欢喜一场的奕谟老夫妇先后抑郁而死。而目睹这一波一折的刘佳氏精神上也因此 受到强烈刺激。
第二个大刺激发生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强行指婚,将她的心腹重臣荣禄之女瓜尔佳氏嫁给刘佳氏之子载沣。这又使自尊心很强的刘佳氏极感伤心, 因为此前载沣已经和别人订了婚。
第三个大刺激发生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慈禧又是 在刘佳氏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宣布由刘佳氏长孙爱新 觉罗·溥仪继嗣同治兼祧光绪,去当清朝皇帝。鉴于前有光绪 皇帝的悲惨结局,刘佳氏以为,溥仪入宫,无异于祖孙生离死别。 更由于她对慈禧有一种特殊的恐惧,听说慈禧要将溥仪接入宫 内的消息后,刘佳氏当即昏厥过去。
慈禧的再三“关照”,终使刘佳氏患上了精神病,而且越犯越重。刘佳氏犯病时,总是要大哭一场,并且一定要让一直由她抚养的孙女韫媖、韫龢搀扶她在屋里转来转去。她 “封”两位孙女为仙童,她自己则是升天仙人,要把孙女也带到天上去。每当刘佳氏“闹”得不可收拾之时,从不相信医术的载沣总要破例请来大夫为其医治。常来为刘佳氏治病的大夫是个山西人。府中人背后都习惯叫他“杨老西儿”。老先生进府后,治病的程序从来是固定不变的那一套:问病,针灸人中穴,留几粒自制丸药。刘佳氏吃药后,连睡几天觉,醒后病愈,一如往常。
刘佳氏自年轻时,就笃信佛教,晚年愈见虔诚。每天早上 梳洗之后,她都要拿一本佛经诵念一番。这时候,谁也不能去打搅。
有一天,她一反常态不是坐着,而是站在屋里念起经来。孙女韫龢好奇,就走上前去想看个究竟。听到有人进来,刘佳氏就将身子往前移动了几步,韫龢不罢休也跟着往前走。刘佳氏身体再往前移,韫龢仍紧跟不舍。就这样,刘佳氏往前移动了数次,也没避开孙女的跟随。她终于忍不住大吼一声:“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我这里做功课你也敢来捣乱!”这突然一声吼把韫龢吓哭了。
刘佳氏生性随和,类似这样发脾气很少看到。可见她对佛教之诚。
刘佳氏个子不高,胖胖圆圆的面庞。身体本来不错,因禁不住慈禧的几次刺激,晚年心情一直不舒畅。1925 年,她得了乳腺癌,最后死在什刹海北岸的醇王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