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219565
编辑推荐
本教材由中华护理学会专家审定,与护理工作实际需要密切对接。在简要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时的心理、护患关系、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心理护理技能以及不同病人的心理护理,强调实践技能的重要性,注重心理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内容简介
全书共十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护理心理学的发展与展望等内容;第二~第三章重点阐述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第四~第五章介绍了心理健康及影响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第六~第九章分别介绍了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时的心理、护患关系、护理工作中的常用的心理护理技能以及不同病人的心理护理;第十章简单介绍了护士心理。全书兼容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方便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本书可供全国大中专院校护理、涉外护理、助产专业的教师及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临床护理人员的教学参考用书。
本书可供全国大中专院校护理、涉外护理、助产专业的教师及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临床护理人员的教学参考用书。
目 录
绪论
第一节 护理心理学概述
一、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护理心理学在护理模式转变中的作用
三、学习护理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 护理心理学简史
一、护理心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二、护理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第一篇 心理学基础
第一章 心理过程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
二、知觉
第二节 记忆与遗忘
一、记忆的分类
二、记忆的过程
三、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
第三节 思维
一、思维的定义及特征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三、判断与决策
第四节 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二、注意的分类
三、注意的品质
第五节 情绪与情感
一、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及关系
二、情绪的分类
三、情绪理论
四、情绪的表达
第六节 意志
一、意志的概念
二、意志的特点
三、意志的培养
第二章 人格
第一节 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概念
二、人格的特征
三、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人格倾向性
一、需要
二、动机
三、兴趣
第三节 能力
一、能力的概念
二、智力的差异
三、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第四节 气质
一、气质学说
二、气质表现
三、气质发展变化的特点
四、气质的临床意义
第五节 性格
一、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二、性格的特征
三、性格的类型
四、性格的表现
第二篇 心理与健康
第三章 心理健康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别
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亚健康
第二节 各年龄段的心理卫生
一、儿童期
二、青少年期
三、青年期
四、中年期
五、老年期
第四章 影响健康的心理与社会因素
第一节 心理因素与健康
一、情绪与健康
二、人格与健康
三、心理应激与健康
第二节 行为因素与健康
一、饮食行为与健康
二、成瘾性行为与健康
三、性行为与健康
第三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
第三篇 心理护理
第五章 患者心理
第一节 患者与患者角色
一、患者角色
二、求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三、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四、患者的角色冲突
第二节 患者的一般心理问题
一、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二、认知的改变
三、患者常见的情绪反应
四、患者的行为问题
五、患者的心理需要
第六章 护患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社会认知和人际吸引
二、护患关系概述
三、护患关系模式
第二节 护患沟通
一、沟通的过程
二、护患沟通的形式
三、护患沟通的层次
四、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
五、沟通技巧
第三节 护患冲突
一、常见的护患冲突
二、护患冲突的处理原则
第七章 临床常用心理护理技能
第一节 心理护理概述
一、心理护理的概念
二、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
三、心理护理的原则
四、心理护理的程序
第二节 心理评估
一、心理评估的方法
二、常用心理测验
第三节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概述
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概念
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关系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原则
四、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一般过程
第四节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
一、精神分析治疗
二、行为治疗
三、认知治疗
四、来访者中心治疗
五、森田疗法
六、支持性心理治疗
七、暗示疗法
第五节 各类患者的心理护理
一、儿科患者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二、孕产妇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三、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
四、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与心理护理
五、整形患者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六、危机心理护理
第四篇 护士心理与职业生涯规划
第八章 护士心理与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节 护士心理素质与培养
一、护士的工作特点与心理特点
二、优秀护士的心理素质
三、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 护士的工作倦怠
一、工作倦怠
二、工作倦怠对健康的影响
三、工作倦怠的调适
第三节 护士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二、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参考文献
第一节 护理心理学概述
一、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护理心理学在护理模式转变中的作用
三、学习护理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 护理心理学简史
一、护理心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二、护理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第一篇 心理学基础
第一章 心理过程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
二、知觉
第二节 记忆与遗忘
一、记忆的分类
二、记忆的过程
三、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
第三节 思维
一、思维的定义及特征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三、判断与决策
第四节 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二、注意的分类
三、注意的品质
第五节 情绪与情感
一、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及关系
二、情绪的分类
三、情绪理论
四、情绪的表达
第六节 意志
一、意志的概念
二、意志的特点
三、意志的培养
第二章 人格
第一节 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概念
二、人格的特征
三、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人格倾向性
一、需要
二、动机
三、兴趣
第三节 能力
一、能力的概念
二、智力的差异
三、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第四节 气质
一、气质学说
二、气质表现
三、气质发展变化的特点
四、气质的临床意义
第五节 性格
一、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二、性格的特征
三、性格的类型
四、性格的表现
第二篇 心理与健康
第三章 心理健康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别
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亚健康
第二节 各年龄段的心理卫生
一、儿童期
二、青少年期
三、青年期
四、中年期
五、老年期
第四章 影响健康的心理与社会因素
第一节 心理因素与健康
一、情绪与健康
二、人格与健康
三、心理应激与健康
第二节 行为因素与健康
一、饮食行为与健康
二、成瘾性行为与健康
三、性行为与健康
第三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
第三篇 心理护理
第五章 患者心理
第一节 患者与患者角色
一、患者角色
二、求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三、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四、患者的角色冲突
第二节 患者的一般心理问题
一、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二、认知的改变
三、患者常见的情绪反应
四、患者的行为问题
五、患者的心理需要
第六章 护患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社会认知和人际吸引
二、护患关系概述
三、护患关系模式
第二节 护患沟通
一、沟通的过程
二、护患沟通的形式
三、护患沟通的层次
四、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
五、沟通技巧
第三节 护患冲突
一、常见的护患冲突
二、护患冲突的处理原则
第七章 临床常用心理护理技能
第一节 心理护理概述
一、心理护理的概念
二、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
三、心理护理的原则
四、心理护理的程序
第二节 心理评估
一、心理评估的方法
二、常用心理测验
第三节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概述
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概念
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关系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原则
四、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一般过程
第四节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
一、精神分析治疗
二、行为治疗
三、认知治疗
四、来访者中心治疗
五、森田疗法
六、支持性心理治疗
七、暗示疗法
第五节 各类患者的心理护理
一、儿科患者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二、孕产妇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三、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
四、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与心理护理
五、整形患者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六、危机心理护理
第四篇 护士心理与职业生涯规划
第八章 护士心理与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节 护士心理素质与培养
一、护士的工作特点与心理特点
二、优秀护士的心理素质
三、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 护士的工作倦怠
一、工作倦怠
二、工作倦怠对健康的影响
三、工作倦怠的调适
第三节 护士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二、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参考文献
前 言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下,我国护理事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十一五”末,我国注册护士总数已达到205万,较2005年增长了52%,医院医护比例倒置的问题逐步实现扭转。同时,随着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大力开展,护士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医院在落实医改任务过程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积极改革临床护理模式,使临床护理逐步从简单的以完成医嘱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核心的优质护理,护理实践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这就要求责任护士不仅要协助医院完成患者的治疗性工作,而且更加注重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全面担负起对患者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各项护理任务,以便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这也对护理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阶段,在经济发展需求的推动下,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及职业教育“五个对接”、“十个衔接”、“系统培养”精神的指导下,职业教育不断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蜕变出新,初步实现了从局部的改革到全面的建设。然而,就目前护理职业教育而言,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与临床还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部分教学内容陈旧,往往未及时涉及临床已经应用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学校教师下临床较少,尚未真正实现“双师型”队伍的建设;相当一部分学校教学方法相对传统,缺乏对学生综合性、整体性素质的培养,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优质护理理念和工作模式的灌输。此外,尽管“十一五”期间,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院校以及各个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确实出版了一大批优秀的、符合职教特点的教材。然而,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也还存在以下问题:教材的内容与职业标准、临床实际对接不紧密,不能反映新技术、新进展;职教特色不鲜明,不能恰当地体现优质护理的观念和工作模式;本科、中高职教材脱节、断层和重复等,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对“十一五”期间教学改革进行经验总结和评估的基础上,在《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2]9号)精神的指导下,化学工业出版社邀请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护理类专业的教学负责人和骨干教师,以及临床护理行业的权威专家,共同组织和策划了“职业教育护理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行业审定版)”的编写工作。
本套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是:①遵循“三基五性”的教材编写原则,体现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从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实践技能等方面实现立体化教学;②符合和满足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技能要求,注意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区别,力求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③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以常规技术为基础,以关键技术为重点,以先进技术为导向,体现与临床发展相同步、与当前形势相同步的原则;④注重教材的整体规划性,一方面按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特点,分别制订了相对统一、规范的教材建设标准,体现整套教材的系统性和规划性,另一方面,协调了不同教材间内容上的联系与衔接,尽量避免遗漏和不必要的重复;⑤体现一线教师编写、行业专家指导、学校与医院结合的全新的教材开发模式,使教材内容切实结合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实现与医院用人需求的合理对接。
在这套教材的开发中,我们建立了一支能够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教材编审队伍,汇集了众多教学一线老师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而且得到了来自临床一线护理行业权威专家的指导和支持,相信这套教材的出版不仅能较好地满足护理职业教育的教学需求,而且对促进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吴欣娟2013年1月30日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阶段,在经济发展需求的推动下,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及职业教育“五个对接”、“十个衔接”、“系统培养”精神的指导下,职业教育不断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蜕变出新,初步实现了从局部的改革到全面的建设。然而,就目前护理职业教育而言,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与临床还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部分教学内容陈旧,往往未及时涉及临床已经应用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学校教师下临床较少,尚未真正实现“双师型”队伍的建设;相当一部分学校教学方法相对传统,缺乏对学生综合性、整体性素质的培养,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优质护理理念和工作模式的灌输。此外,尽管“十一五”期间,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院校以及各个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确实出版了一大批优秀的、符合职教特点的教材。然而,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也还存在以下问题:教材的内容与职业标准、临床实际对接不紧密,不能反映新技术、新进展;职教特色不鲜明,不能恰当地体现优质护理的观念和工作模式;本科、中高职教材脱节、断层和重复等,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对“十一五”期间教学改革进行经验总结和评估的基础上,在《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2]9号)精神的指导下,化学工业出版社邀请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护理类专业的教学负责人和骨干教师,以及临床护理行业的权威专家,共同组织和策划了“职业教育护理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行业审定版)”的编写工作。
本套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是:①遵循“三基五性”的教材编写原则,体现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从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实践技能等方面实现立体化教学;②符合和满足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技能要求,注意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区别,力求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③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以常规技术为基础,以关键技术为重点,以先进技术为导向,体现与临床发展相同步、与当前形势相同步的原则;④注重教材的整体规划性,一方面按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特点,分别制订了相对统一、规范的教材建设标准,体现整套教材的系统性和规划性,另一方面,协调了不同教材间内容上的联系与衔接,尽量避免遗漏和不必要的重复;⑤体现一线教师编写、行业专家指导、学校与医院结合的全新的教材开发模式,使教材内容切实结合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实现与医院用人需求的合理对接。
在这套教材的开发中,我们建立了一支能够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教材编审队伍,汇集了众多教学一线老师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而且得到了来自临床一线护理行业权威专家的指导和支持,相信这套教材的出版不仅能较好地满足护理职业教育的教学需求,而且对促进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吴欣娟2013年1月30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