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1139528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刚成年的劳拉·芬恩去伦敦拜访家庭律师梅特卡夫先生,顺道去苏菲姑妈家小住。因为22年前父母那一辈的恩怨,劳拉辗转到了阿格尼斯姑姑现在住的修道院。在那儿,她认识了一群素未谋面的远房亲戚,度过了幸福的舞会之夜,遇到了相见恨晚的凯里……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一声枪响戛然而止,而要想找出真凶,*重要的线索竟然就是劳拉带来的那一条中国披肩……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一声枪响戛然而止,而要想找出真凶,*重要的线索竟然就是劳拉带来的那一条中国披肩……
目 录
目录
章 他怎么长这样/1
第二章 旧事重提/8
第三章 可怕的梦/16
第四章 一个重要的提议/20
第五章 我想我爱上你了/26
第六章 一切都会好的/32
第七章 电话邀请/38
第八章 去还是不去/46
第九章 去往修道院/52
第十章 初见修道院/57
第十一章 家庭教师莫德·希娃/63
第十二章 草草收场的交涉/70
第十三章 惊心动魄的争执/76
第十四章 难眠之夜/86
第十五章 参观修道院/93
第十六章 房里的画像/97
第十七章 亲眼所见/103
第十八章 园子里的对话/107
第十九章 可怜的西尔维娅/111
第二十章 披肩不见了/119
第二十一章 出事了/122
第二十二章 织毛衣的女侦探/125
第二十三章 真词/133
第二十四章 警长的问询/139
第二十五章 透透气/143
第二十六章 黑泽尔顿排除嫌疑/147
第二十七章 盘问凯里/156
第二十八章 西尔维娅的电话/165
第二十九章 谁在说谎/171
第三十章 那条中国披肩/180
第三十一章 一场顶罪闹剧/186
第三十二章 刺绣蝴蝶/196
第三十三章 拜访西尔维娅/204
第三十四章 蒂姆回家/212
第三十五章 手帕/217
第三十六章 嫌疑人/224
第三十七章 证人现身/234
第三十八章 法语密电/238
第三十九章 100 英镑/242
第四十章 她可以走路/248
第四十一章 家里的秘密/251
第四十二章 楼下的声音/256
第四十三章 原来是她/259
第四十四章 22 年的积怨/266
第四十五章 回到过去/274
章 他怎么长这样/1
第二章 旧事重提/8
第三章 可怕的梦/16
第四章 一个重要的提议/20
第五章 我想我爱上你了/26
第六章 一切都会好的/32
第七章 电话邀请/38
第八章 去还是不去/46
第九章 去往修道院/52
第十章 初见修道院/57
第十一章 家庭教师莫德·希娃/63
第十二章 草草收场的交涉/70
第十三章 惊心动魄的争执/76
第十四章 难眠之夜/86
第十五章 参观修道院/93
第十六章 房里的画像/97
第十七章 亲眼所见/103
第十八章 园子里的对话/107
第十九章 可怜的西尔维娅/111
第二十章 披肩不见了/119
第二十一章 出事了/122
第二十二章 织毛衣的女侦探/125
第二十三章 真词/133
第二十四章 警长的问询/139
第二十五章 透透气/143
第二十六章 黑泽尔顿排除嫌疑/147
第二十七章 盘问凯里/156
第二十八章 西尔维娅的电话/165
第二十九章 谁在说谎/171
第三十章 那条中国披肩/180
第三十一章 一场顶罪闹剧/186
第三十二章 刺绣蝴蝶/196
第三十三章 拜访西尔维娅/204
第三十四章 蒂姆回家/212
第三十五章 手帕/217
第三十六章 嫌疑人/224
第三十七章 证人现身/234
第三十八章 法语密电/238
第三十九章 100 英镑/242
第四十章 她可以走路/248
第四十一章 家里的秘密/251
第四十二章 楼下的声音/256
第四十三章 原来是她/259
第四十四章 22 年的积怨/266
第四十五章 回到过去/274
前 言
她来了,女神探希娃小姐
《女神探希娃》(中文版)系列悬疑推理小说序
日本“侦探推理小说之父”江户川乱步曾说过:“要写出堪称一流的文学作品,却又不失去推理小说的独特趣味,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我并不完全否认成功的可能性。”不得不说,这种可能性在《女神探希娃》系列悬疑推理小说中得以完美实现。
众所周知,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段时期,被称为是西方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当时,仅英美两国,就出现了数以千计的侦探小说。阅读侦探故事已不仅仅是有钱阶级的一种消遣,下层阶级的人也竞相阅读起来,这无疑刺激了侦探小说作家们的创作热情。于是,密室杀人等罪案侦破题材被大家争相追捧,“谋杀案”逐渐成为了每一部小说必不可少的元素。人们热衷的不仅仅是善恶的斗争,罪犯的作案手法和动机才是被关注的重点。在那段时间里,侦探小说作家们绞尽脑汁,创作出了一部部令人拍案叫绝的优秀作品,不少别具一格的侦探形象也由此而诞生,并流传于世。
《女神探希娃》系列小说的作者帕特丽夏·温沃斯,一生亲历两次世界大战,历尽人间疾苦。她的丈夫在次世界大战的军舰沉船中丧生。为了养活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帕特丽夏拖着病弱之躯,开始废寝忘食地进行创作,没想到一举成名,家喻户晓,成为英国密室杀人小说的开山鼻祖。是她,将密室杀人小说的模式发扬光大,使它成为引人瞩目的一种推理类型。帕特丽夏也因此成为英国推理小说界的代表人物,与“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双姝并列。《女神探希娃》是帕特丽夏为成功的系列小说,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构思令人拍案叫绝,赢得了英国民众的喜爱,在英国媒体《每日电讯》和犯罪文学协会举办的公众评选投票中名列前茅。不仅如此,该系列小说在美国、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葡萄牙等国家也广为流传,并跻身于各国畅销书排行榜前列。
希娃小姐是帕特丽夏塑造得为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说她的影响力不亚于“神探福尔摩斯”也不为过。初次拜读该系列的原版小说时,我便对小说中那个优雅老练、有点另类还带点神经质的女侦探希娃小姐的形象产生了莫名的好感。希娃小姐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家庭女教师,却干起了私人侦探的工作。她为人彬彬有礼,讲话时总是爱引用丁尼生勋爵的诗句,看起来弱小而又无害,这恰恰成为她与受害人亲属打成一片的便利条件,情报总是来得异乎寻常的轻松。她心思极其机敏,但外表波澜不惊,喜欢在倾听与案件相关的描述时有条不紊地摆弄针线活,而往往在她眼神流转之间,案情便已见眉目。这种平和安静的气场,却暗藏着出其不意的震慑力,让她自如地奔走于警察局以及名门大宅之间。不管是谎言、伪装、杀机,还是试探,在她面前都无处遁形。
生活的百般苦难使帕特丽夏洞悉了生而为人的种种原罪——贪婪、傲慢、怨恨、残暴……因而造就了她笔下人物的血肉灵性。如果说阿加莎·克里斯蒂是心理博弈与气 氛营造的大师,那么帕特丽夏·温沃斯则是剖析人性与密室设计的专家。《女神探希娃》系列悬疑推理小说,记录了种种离奇的谋杀案件,它的主角常常是柔弱的女子,身处亲情、爱情、友情的种种旋涡之中,挣扎、徘徊、抗争。小说的背景往往设置为英国的上流社会,涉案人物大抵有着复杂的身世,特权阶层中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金钱腐蚀下人性的贪婪与不堪被帕特丽夏刻画得入木三分。财富与亲情,孰重孰轻?爱情与婚姻,是否等价?情感与金钱的矛盾,人性与智慧的较量,均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读时兴致盎然,读后意犹未尽。
《女神探希娃》系列悬疑推理小说,全套共32册,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未曾整体翻译引进到中国内地,实为憾事。此次,应广州原典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之邀,我主持翻译了《女神探希娃》系列小说中文版,并得到了贵州人民出版社策划部主任陈继光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同时,也要感谢参与本书翻译的诸多译者,感谢他们为全球华文读者奉献了一套风格迥异、独具特色的推理小说典范。
让我们在美好的阅读时光中,记住这位神奇的女侦探:莫德·希娃!
郑榕玲
二〇一八年五月于广州
《女神探希娃》(中文版)系列悬疑推理小说序
日本“侦探推理小说之父”江户川乱步曾说过:“要写出堪称一流的文学作品,却又不失去推理小说的独特趣味,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我并不完全否认成功的可能性。”不得不说,这种可能性在《女神探希娃》系列悬疑推理小说中得以完美实现。
众所周知,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段时期,被称为是西方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当时,仅英美两国,就出现了数以千计的侦探小说。阅读侦探故事已不仅仅是有钱阶级的一种消遣,下层阶级的人也竞相阅读起来,这无疑刺激了侦探小说作家们的创作热情。于是,密室杀人等罪案侦破题材被大家争相追捧,“谋杀案”逐渐成为了每一部小说必不可少的元素。人们热衷的不仅仅是善恶的斗争,罪犯的作案手法和动机才是被关注的重点。在那段时间里,侦探小说作家们绞尽脑汁,创作出了一部部令人拍案叫绝的优秀作品,不少别具一格的侦探形象也由此而诞生,并流传于世。
《女神探希娃》系列小说的作者帕特丽夏·温沃斯,一生亲历两次世界大战,历尽人间疾苦。她的丈夫在次世界大战的军舰沉船中丧生。为了养活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帕特丽夏拖着病弱之躯,开始废寝忘食地进行创作,没想到一举成名,家喻户晓,成为英国密室杀人小说的开山鼻祖。是她,将密室杀人小说的模式发扬光大,使它成为引人瞩目的一种推理类型。帕特丽夏也因此成为英国推理小说界的代表人物,与“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双姝并列。《女神探希娃》是帕特丽夏为成功的系列小说,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构思令人拍案叫绝,赢得了英国民众的喜爱,在英国媒体《每日电讯》和犯罪文学协会举办的公众评选投票中名列前茅。不仅如此,该系列小说在美国、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葡萄牙等国家也广为流传,并跻身于各国畅销书排行榜前列。
希娃小姐是帕特丽夏塑造得为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说她的影响力不亚于“神探福尔摩斯”也不为过。初次拜读该系列的原版小说时,我便对小说中那个优雅老练、有点另类还带点神经质的女侦探希娃小姐的形象产生了莫名的好感。希娃小姐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家庭女教师,却干起了私人侦探的工作。她为人彬彬有礼,讲话时总是爱引用丁尼生勋爵的诗句,看起来弱小而又无害,这恰恰成为她与受害人亲属打成一片的便利条件,情报总是来得异乎寻常的轻松。她心思极其机敏,但外表波澜不惊,喜欢在倾听与案件相关的描述时有条不紊地摆弄针线活,而往往在她眼神流转之间,案情便已见眉目。这种平和安静的气场,却暗藏着出其不意的震慑力,让她自如地奔走于警察局以及名门大宅之间。不管是谎言、伪装、杀机,还是试探,在她面前都无处遁形。
生活的百般苦难使帕特丽夏洞悉了生而为人的种种原罪——贪婪、傲慢、怨恨、残暴……因而造就了她笔下人物的血肉灵性。如果说阿加莎·克里斯蒂是心理博弈与气 氛营造的大师,那么帕特丽夏·温沃斯则是剖析人性与密室设计的专家。《女神探希娃》系列悬疑推理小说,记录了种种离奇的谋杀案件,它的主角常常是柔弱的女子,身处亲情、爱情、友情的种种旋涡之中,挣扎、徘徊、抗争。小说的背景往往设置为英国的上流社会,涉案人物大抵有着复杂的身世,特权阶层中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金钱腐蚀下人性的贪婪与不堪被帕特丽夏刻画得入木三分。财富与亲情,孰重孰轻?爱情与婚姻,是否等价?情感与金钱的矛盾,人性与智慧的较量,均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读时兴致盎然,读后意犹未尽。
《女神探希娃》系列悬疑推理小说,全套共32册,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未曾整体翻译引进到中国内地,实为憾事。此次,应广州原典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之邀,我主持翻译了《女神探希娃》系列小说中文版,并得到了贵州人民出版社策划部主任陈继光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同时,也要感谢参与本书翻译的诸多译者,感谢他们为全球华文读者奉献了一套风格迥异、独具特色的推理小说典范。
让我们在美好的阅读时光中,记住这位神奇的女侦探:莫德·希娃!
郑榕玲
二〇一八年五月于广州
媒体评论
“帕特丽夏是一流的侦探小说作家。”
——英国《每日电讯》
“私家侦探希娃小姐真是了不起。”
——英国《每日邮报》
“帕特丽夏·温沃斯塑造了一个伟大的女侦探。”
——英国犯罪文学协会主席 Paula Gosling
——英国《每日电讯》
“私家侦探希娃小姐真是了不起。”
——英国《每日邮报》
“帕特丽夏·温沃斯塑造了一个伟大的女侦探。”
——英国犯罪文学协会主席 Paula Gosling
在线试读
章
他怎么长这样
一月第三个礼拜,劳拉·芬恩去了趟伦敦。要是其他时间—— 或早或晚,事情可能就不会发展成这样了,对她是如此,对坦尼斯·莱尔、凯里·德斯伯勒和其他人也是。但是,她又必须那个时候去,因为恰好是她21 岁生日,也得去见见家庭律师和委托人梅特卡夫先生。劳拉在自己一位远亲——苏菲·费雷尔家住了几天。苏菲身体残疾,从不出门,并以身体不便为由,始终不愿搬离伦敦去更安全的地区。她是个外柔内刚的老太太,说自己都不再能走出家门走亲访友了,自然也不会被希特勒逼得背井离乡。上次街角的房子遇袭,她家里也有一两扇窗户被打破了。其实,苏菲也“有所防备”——将一盏笨重的水晶吊灯装进了棉布袋,仅此而已。反正,她就是不愿意离开这儿。
费雷尔姑妈热情地欢迎了劳拉,嘱咐她好好享受假期。“道格拉斯·麦克斯韦尔晚上请你过去呢。罗宾和阿利斯泰尔都休假了, 你行李里该有件漂亮的连衣裙吧?罗宾7 点45 分来接你。”
麦克斯韦尔一家也是劳拉的亲戚,海伦和道格拉斯是对20 世纪30 年代中期的恩爱夫妇。道格拉斯在陆军军部工作,罗宾和阿利斯泰尔在空军军部,两人都未婚。劳拉见过他们一两次。劳拉感到温暖又开心,看来这次假期有了一个美好的开始。
她穿了件黑色小礼裙,心里希望自己看起来不错。黑色和她很相称——雪白的皮肤、黝黑的头发和墨绿色的双眸。在黑色礼服的映衬下,她那迷人的大眼睛变得如水般灵动柔和、波光粼粼, 亦如水般怀抱倒影。长长的黑色睫毛更是锦上添花。她的睫毛长到足以在脸颊上投下影子。不光这样,她皮肤姣好,柔滑洁白, 那迷人的双唇丰润而有光泽,根本无须擦涂口红。深黑色连衣裙凸显了劳拉纤瘦而又匀称的身材。裙子很显高,也让她看起来很年轻——太年轻了。
劳拉在镜子前皱着眉头。黑长卷发绕颈垂下,这本该很时尚, 但是却让她看起来更像个16 岁小姑娘。劳拉有一枚翡翠吊坠,是父亲奥利弗·芬恩从中国带回来送给 妻子莉莉安的,两片桃叶裹着一颗桃子,上面爬着一只有翅膀的小东西。劳拉把它从手帕里拿出来,将黑色的绳子甩过脑袋,吊坠垂在胸前。母亲莉莉安从未戴过,因为奥利弗在那次旅途中便去世了。吊坠长了些,翠绿色的桃子几乎要落到她腰间了,黑色的挂绳衬得她的脖子很白。她披上自己那条中国披肩,非常欣喜。披肩也是奥利弗从中国带回来的,样式很别致,黑色的底色和镶边,每一寸都绣着奇妙童趣的花纹。
她下楼给苏菲姑妈看,苏菲转过德累斯顿瓷器般的脑袋,睁大了她那双蓝眼睛,埋怨着说:
“我的好姑娘,怎么一身黑色呀?”
劳拉晃了晃桃子吊坠:“也不全是,苏菲姑妈。”
费雷尔摇了摇头。
“不过确实非常漂亮,真难得。这披肩上的刺绣美极了。你看起来很美,我的好姑娘。只是黑色不大适合你这样年轻的女孩。” 劳拉握起了苏菲瘦弱的手,亲吻了 一下。
“我知道,亲爱的姑妈,我是不是应该穿条白色绸缎、镶着珍珠的小裙子,就像我母亲那样?我有一张她参加活动时的照片。唉,我本该有她那样金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
费雷尔笑了。
他怎么长这样
一月第三个礼拜,劳拉·芬恩去了趟伦敦。要是其他时间—— 或早或晚,事情可能就不会发展成这样了,对她是如此,对坦尼斯·莱尔、凯里·德斯伯勒和其他人也是。但是,她又必须那个时候去,因为恰好是她21 岁生日,也得去见见家庭律师和委托人梅特卡夫先生。劳拉在自己一位远亲——苏菲·费雷尔家住了几天。苏菲身体残疾,从不出门,并以身体不便为由,始终不愿搬离伦敦去更安全的地区。她是个外柔内刚的老太太,说自己都不再能走出家门走亲访友了,自然也不会被希特勒逼得背井离乡。上次街角的房子遇袭,她家里也有一两扇窗户被打破了。其实,苏菲也“有所防备”——将一盏笨重的水晶吊灯装进了棉布袋,仅此而已。反正,她就是不愿意离开这儿。
费雷尔姑妈热情地欢迎了劳拉,嘱咐她好好享受假期。“道格拉斯·麦克斯韦尔晚上请你过去呢。罗宾和阿利斯泰尔都休假了, 你行李里该有件漂亮的连衣裙吧?罗宾7 点45 分来接你。”
麦克斯韦尔一家也是劳拉的亲戚,海伦和道格拉斯是对20 世纪30 年代中期的恩爱夫妇。道格拉斯在陆军军部工作,罗宾和阿利斯泰尔在空军军部,两人都未婚。劳拉见过他们一两次。劳拉感到温暖又开心,看来这次假期有了一个美好的开始。
她穿了件黑色小礼裙,心里希望自己看起来不错。黑色和她很相称——雪白的皮肤、黝黑的头发和墨绿色的双眸。在黑色礼服的映衬下,她那迷人的大眼睛变得如水般灵动柔和、波光粼粼, 亦如水般怀抱倒影。长长的黑色睫毛更是锦上添花。她的睫毛长到足以在脸颊上投下影子。不光这样,她皮肤姣好,柔滑洁白, 那迷人的双唇丰润而有光泽,根本无须擦涂口红。深黑色连衣裙凸显了劳拉纤瘦而又匀称的身材。裙子很显高,也让她看起来很年轻——太年轻了。
劳拉在镜子前皱着眉头。黑长卷发绕颈垂下,这本该很时尚, 但是却让她看起来更像个16 岁小姑娘。劳拉有一枚翡翠吊坠,是父亲奥利弗·芬恩从中国带回来送给 妻子莉莉安的,两片桃叶裹着一颗桃子,上面爬着一只有翅膀的小东西。劳拉把它从手帕里拿出来,将黑色的绳子甩过脑袋,吊坠垂在胸前。母亲莉莉安从未戴过,因为奥利弗在那次旅途中便去世了。吊坠长了些,翠绿色的桃子几乎要落到她腰间了,黑色的挂绳衬得她的脖子很白。她披上自己那条中国披肩,非常欣喜。披肩也是奥利弗从中国带回来的,样式很别致,黑色的底色和镶边,每一寸都绣着奇妙童趣的花纹。
她下楼给苏菲姑妈看,苏菲转过德累斯顿瓷器般的脑袋,睁大了她那双蓝眼睛,埋怨着说:
“我的好姑娘,怎么一身黑色呀?”
劳拉晃了晃桃子吊坠:“也不全是,苏菲姑妈。”
费雷尔摇了摇头。
“不过确实非常漂亮,真难得。这披肩上的刺绣美极了。你看起来很美,我的好姑娘。只是黑色不大适合你这样年轻的女孩。” 劳拉握起了苏菲瘦弱的手,亲吻了 一下。
“我知道,亲爱的姑妈,我是不是应该穿条白色绸缎、镶着珍珠的小裙子,就像我母亲那样?我有一张她参加活动时的照片。唉,我本该有她那样金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
费雷尔笑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