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包 装: 平装胶订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603845
编辑推荐
道路工程
内容简介
《道路工程专论(第二版)》吸纳了国内外道路工程方向的**研究成果,以专题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道路工程从设计、施工、使用、养护到道路使用性能评价的理论和方法,阐述了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工程发展简史、道路线形设计理论与方法、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道路景观与多功能路面、道路工程病害及防治方法、道路养护与技术状况评价、道路与交通安全、国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简介。
目 录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版前言
第1章 道路工程发展简史 1
1.1 道路及其重要性 1
1.1.1 什么是道路 1
1.1.2 道路工程的重要作用 2
1.2 国外道路发展简史 4
1.2.1 西方古代道路 4
1.2.2 西方近代道路 5
1.3 我国道路工程发展简史 10
1.3.1 我国古代道路建设简史 10
1.3.2 我国近代道路建设简史 14
1.3.3 我国道路工程建设技术简史 16
1.4 我国道路工程发展现状及规划 21
1.4.1 我国道路发展现状 21
1.4.2 我国公路发展规划 25
1.4.3 我国道路分类、分级与技术标准 28
1.4.4 我国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36
参考文献 38
第2章 道路线形设计理论与方法 39
2.1 道路线形设计概述 39
2.1.1 道路线形的定义 39
2.1.2 道路线形设计的一般注意事项 39
2.1.3 道路线形设计理论的发展 41
2.2 汽车行驶基本理论 42
2.2.1 汽车行驶的动力分析 42
2.2.2 汽车的行驶条件 45
2.2.3 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45
2.2.4 汽车的制动性 48
2.3 道路线形设计的主要控制参数 50
2.3.1 线形设计时的设计车辆及车辆折算 50
2.3.2 设计速度 52
2.3.3 设计交通量 53
2.3.4 服务水平与通行能力 55
2.4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57
2.4.1 直线的**长度 58
2.4.2 直线的*小长度 62
2.4.3 圆曲线 64
2.4.4 缓和曲线 68
2.4.5 行车视距 71
2.5 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 76
2.5.1 纵断面设计的一般要求 76
2.5.2 竖曲线 77
2.5.3 平、纵组合设计 79
2.6 横断面设计 82
2.6.1 横断面组成 82
2.6.2 车行道宽度设计 83
2.6.3 曲线加宽 84
2.6.4 路拱及超高 85
2.6.5 路侧紧急避险车道设计 86
2.7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 94
2.7.1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组成 94
2.7.2 匝道的平面几何设计要素 95
2.7.3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形式 97
2.7.4 加速车道设计 108
2.7.5 减速车道设计 114
2.7.6 互通式立交间距 119
参考文献 127
第3章 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 129
3.1 设计基本参数 129
3.1.1 路基路面工程特点 129
3.1.2 道路稳定性影响因素 132
3.1.3 公路自然区划 133
3.1.4 荷载与环境因素 134
3.2 路基与排水设计 139
3.2.1 路基设计 139
3.2.2 路基排水设计 147
3.2.3 路面排水设计 151
3.3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53
3.3.1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基本理论 154
3.3.2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161
3.3.3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厚设计 163
3.4 沥青路面设计 166
3.4.1 沥青路面设计基本理论 166
3.4.2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168
3.4.3 沥青路面厚度设计方法 174
3.5 道路工程施工 178
3.5.1 材料及组成设计 178
3.5.2 路基压实 184
3.5.3 沥青路面压实 187
3.5.4 环境条件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影响 191
参考文献 193
第4章 道路景观与多功能路面 194
4.1 道路景观设计理论 194
4.1.1 道路景观的涵义 194
4.1.2 道路景观的设计原则 196
4.1.3 道路景观发展概略 197
4.1.4 道路景观研究的基础 199
4.1.5 道路景观理论的前沿问题 202
4.2 公路景观 203
4.2.1 公路线形协调 204
4.2.2 公路景观设施 207
4.3 城市道路景观 214
4.3.1 城市道路景观分类 215
4.3.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215
4.4 旅游公路景观 219
4.4.1 旅游公路的作用 220
4.4.2 旅游公路的发展 220
4.4.3 旅游公路的特点 221
4.4.4 旅游公路的服务设施 223
4.4.5 旅游公路的规划设计要点 223
4.5 多功能路面设计 225
4.5.1 低噪声大空隙排(透)水沥青路面 225
4.5.2 彩色路面 228
4.5.3 反光路面 230
4.5.4 防滑路面 231
4.5.5 防结冰路面 232
4.5.6 温度抑制类路面 234
4.5.7 其他类型的多功能路面 237
4.6 道路景观评价 238
4.6.1 道路景观要素分析 238
4.6.2 景观指标评价体系 241
4.6.3 评价方法 241
4.7 典型案例 243
4.7.1 美国哥伦比亚河谷公路 243
4.7.2 云南思小高速公路 245
参考文献 248
第5章 道路工程病害及防治方法 250
5.1 道路病害的调查方法 250
5.1.1 道路病害调查的重要性 250
5.1.2 道路工程病害产生原因调查和分析方法 251
5.2 道路工程病害的分类及预防 256
5.2.1 路基典型病害、成因及防治 256
5.2.2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 268
5.2.3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 297
5.3 道路病害的处治 311
5.3.1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处治 311
5.3.2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处治 328
5.4 结论 335
参考文献 335
第6章 道路养护与技术状况评价 337
6.1 道路养护工作发展概况 337
6.1.1 中国现代公路发展的历史 337
6.1.2 道路养护工作的重要性 338
6.1.3 我国道路养护工作发展历史和现状 339
6.2 道路养护工作基本知识 341
6.2.1 道路养护工作的原则 341
6.2.2 道路养护基本要求 342
6.2.3 道路工程养护的分类与管理 343
6.2.4 道路养护工作的管理 344
6.3 道路养护技术状况评价基本规定 345
6.3.1 道路养护技术状况评价重要性 345
6.3.2 道路养护技术状况评价依据 346
6.3.3 道路养护技术状况评价体系 346
6.3.4 道路技术路况评价指标 347
6.4 城镇道路路面技术状况和养护状况评价 348
6.4.1 城镇道路养护和评价的基本规定 348
6.4.2 城镇道路路面技术状况评价 350
6.4.3 城镇道路养护状况评价 356
6.4.4 城镇道路养护状况评定实例 360
6.5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 367
6.5.1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基本规定 367
6.5.2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体系 369
6.5.3 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 370
6.5.4 路基技术状况 374
6.5.5 桥隧构造物技术状况 375
6.5.6 沿线设施技术状况 376
6.5.7 公路技术状况综合评定 376
6.6 道路养护技术和评价技术的发展 377
6.6.1 道路预防性养护 377
6.6.2 道路养护机械 384
6.6.3 路面管理系统在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387
6.6.4 道路路面技术状况的评价方法 390
参考文献 394
附录 396
第7章 道路与交通安全 399
7.1 道路交通安全概述 399
7.1.1 交通事故的定义 400
7.1.2 交通事故的分类 401
7.2 道路安全的影响因素 406
7.2.1 道路使用者的因素 407
7.2.2 车辆因素 407
7.2.3 道路因素 408
7.2.4 交通流与车辆构成的因素 420
7.2.5 环境因素 422
7.3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 423
7.3.1 道路交通事故评价指标 423
7.3.2 交通事故预测 424
7.4 道路事故经济损失的计量 431
7.4.1 交通事故损失的研究方法 431
7.4.2 事故综合经济损失计量模型简介 432
参考文献 438
第8章 国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简介 439
8.1 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概述 439
8.2 日本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简介 442
8.2.1 日本道路设计简介 442
8.2.2 日本沥青路面设计参数 442
8.2.3 经验设计方法 444
8.2.4 理论设计方法 448
8.3 美国主要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456
8.3.1 AASHTO 1986/1993设计方法 456
8.3.2 沥青协会设计方法 461
8.3.3 NCHRP 1-37A设计方法 463
参考文献 469
第二版前言
**版前言
第1章 道路工程发展简史 1
1.1 道路及其重要性 1
1.1.1 什么是道路 1
1.1.2 道路工程的重要作用 2
1.2 国外道路发展简史 4
1.2.1 西方古代道路 4
1.2.2 西方近代道路 5
1.3 我国道路工程发展简史 10
1.3.1 我国古代道路建设简史 10
1.3.2 我国近代道路建设简史 14
1.3.3 我国道路工程建设技术简史 16
1.4 我国道路工程发展现状及规划 21
1.4.1 我国道路发展现状 21
1.4.2 我国公路发展规划 25
1.4.3 我国道路分类、分级与技术标准 28
1.4.4 我国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36
参考文献 38
第2章 道路线形设计理论与方法 39
2.1 道路线形设计概述 39
2.1.1 道路线形的定义 39
2.1.2 道路线形设计的一般注意事项 39
2.1.3 道路线形设计理论的发展 41
2.2 汽车行驶基本理论 42
2.2.1 汽车行驶的动力分析 42
2.2.2 汽车的行驶条件 45
2.2.3 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45
2.2.4 汽车的制动性 48
2.3 道路线形设计的主要控制参数 50
2.3.1 线形设计时的设计车辆及车辆折算 50
2.3.2 设计速度 52
2.3.3 设计交通量 53
2.3.4 服务水平与通行能力 55
2.4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57
2.4.1 直线的**长度 58
2.4.2 直线的*小长度 62
2.4.3 圆曲线 64
2.4.4 缓和曲线 68
2.4.5 行车视距 71
2.5 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 76
2.5.1 纵断面设计的一般要求 76
2.5.2 竖曲线 77
2.5.3 平、纵组合设计 79
2.6 横断面设计 82
2.6.1 横断面组成 82
2.6.2 车行道宽度设计 83
2.6.3 曲线加宽 84
2.6.4 路拱及超高 85
2.6.5 路侧紧急避险车道设计 86
2.7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 94
2.7.1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组成 94
2.7.2 匝道的平面几何设计要素 95
2.7.3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形式 97
2.7.4 加速车道设计 108
2.7.5 减速车道设计 114
2.7.6 互通式立交间距 119
参考文献 127
第3章 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 129
3.1 设计基本参数 129
3.1.1 路基路面工程特点 129
3.1.2 道路稳定性影响因素 132
3.1.3 公路自然区划 133
3.1.4 荷载与环境因素 134
3.2 路基与排水设计 139
3.2.1 路基设计 139
3.2.2 路基排水设计 147
3.2.3 路面排水设计 151
3.3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53
3.3.1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基本理论 154
3.3.2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161
3.3.3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厚设计 163
3.4 沥青路面设计 166
3.4.1 沥青路面设计基本理论 166
3.4.2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168
3.4.3 沥青路面厚度设计方法 174
3.5 道路工程施工 178
3.5.1 材料及组成设计 178
3.5.2 路基压实 184
3.5.3 沥青路面压实 187
3.5.4 环境条件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影响 191
参考文献 193
第4章 道路景观与多功能路面 194
4.1 道路景观设计理论 194
4.1.1 道路景观的涵义 194
4.1.2 道路景观的设计原则 196
4.1.3 道路景观发展概略 197
4.1.4 道路景观研究的基础 199
4.1.5 道路景观理论的前沿问题 202
4.2 公路景观 203
4.2.1 公路线形协调 204
4.2.2 公路景观设施 207
4.3 城市道路景观 214
4.3.1 城市道路景观分类 215
4.3.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215
4.4 旅游公路景观 219
4.4.1 旅游公路的作用 220
4.4.2 旅游公路的发展 220
4.4.3 旅游公路的特点 221
4.4.4 旅游公路的服务设施 223
4.4.5 旅游公路的规划设计要点 223
4.5 多功能路面设计 225
4.5.1 低噪声大空隙排(透)水沥青路面 225
4.5.2 彩色路面 228
4.5.3 反光路面 230
4.5.4 防滑路面 231
4.5.5 防结冰路面 232
4.5.6 温度抑制类路面 234
4.5.7 其他类型的多功能路面 237
4.6 道路景观评价 238
4.6.1 道路景观要素分析 238
4.6.2 景观指标评价体系 241
4.6.3 评价方法 241
4.7 典型案例 243
4.7.1 美国哥伦比亚河谷公路 243
4.7.2 云南思小高速公路 245
参考文献 248
第5章 道路工程病害及防治方法 250
5.1 道路病害的调查方法 250
5.1.1 道路病害调查的重要性 250
5.1.2 道路工程病害产生原因调查和分析方法 251
5.2 道路工程病害的分类及预防 256
5.2.1 路基典型病害、成因及防治 256
5.2.2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 268
5.2.3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 297
5.3 道路病害的处治 311
5.3.1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处治 311
5.3.2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处治 328
5.4 结论 335
参考文献 335
第6章 道路养护与技术状况评价 337
6.1 道路养护工作发展概况 337
6.1.1 中国现代公路发展的历史 337
6.1.2 道路养护工作的重要性 338
6.1.3 我国道路养护工作发展历史和现状 339
6.2 道路养护工作基本知识 341
6.2.1 道路养护工作的原则 341
6.2.2 道路养护基本要求 342
6.2.3 道路工程养护的分类与管理 343
6.2.4 道路养护工作的管理 344
6.3 道路养护技术状况评价基本规定 345
6.3.1 道路养护技术状况评价重要性 345
6.3.2 道路养护技术状况评价依据 346
6.3.3 道路养护技术状况评价体系 346
6.3.4 道路技术路况评价指标 347
6.4 城镇道路路面技术状况和养护状况评价 348
6.4.1 城镇道路养护和评价的基本规定 348
6.4.2 城镇道路路面技术状况评价 350
6.4.3 城镇道路养护状况评价 356
6.4.4 城镇道路养护状况评定实例 360
6.5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 367
6.5.1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基本规定 367
6.5.2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体系 369
6.5.3 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 370
6.5.4 路基技术状况 374
6.5.5 桥隧构造物技术状况 375
6.5.6 沿线设施技术状况 376
6.5.7 公路技术状况综合评定 376
6.6 道路养护技术和评价技术的发展 377
6.6.1 道路预防性养护 377
6.6.2 道路养护机械 384
6.6.3 路面管理系统在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387
6.6.4 道路路面技术状况的评价方法 390
参考文献 394
附录 396
第7章 道路与交通安全 399
7.1 道路交通安全概述 399
7.1.1 交通事故的定义 400
7.1.2 交通事故的分类 401
7.2 道路安全的影响因素 406
7.2.1 道路使用者的因素 407
7.2.2 车辆因素 407
7.2.3 道路因素 408
7.2.4 交通流与车辆构成的因素 420
7.2.5 环境因素 422
7.3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 423
7.3.1 道路交通事故评价指标 423
7.3.2 交通事故预测 424
7.4 道路事故经济损失的计量 431
7.4.1 交通事故损失的研究方法 431
7.4.2 事故综合经济损失计量模型简介 432
参考文献 438
第8章 国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简介 439
8.1 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概述 439
8.2 日本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简介 442
8.2.1 日本道路设计简介 442
8.2.2 日本沥青路面设计参数 442
8.2.3 经验设计方法 444
8.2.4 理论设计方法 448
8.3 美国主要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456
8.3.1 AASHTO 1986/1993设计方法 456
8.3.2 沥青协会设计方法 461
8.3.3 NCHRP 1-37A设计方法 463
参考文献 469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