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407999
本书以绝佳视角,讲述了斯坦利·库布里克幕后的真实故事。作者不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描述了库布里克摄制电影的过程,更颠覆了外界长期以来对库布里克的歪曲理解,展现了他真实的血性与温度。
通过本书,你将看到库布里克的工作细节,与亲友交往的态度,与竞争对手斯皮尔伯格、科波拉、卡梅伦、约翰·保曼、费里尼等大师相知的往事……这是一本幽默、感人的书,是库布里克的粉丝及各类电影爱好者必不可少的轻松读物。它讲述了一位杰出电影人的人情味,回忆了充满温暖、动人心扉的往事。
“银幕是一个如此神奇的媒介,
它能在传达情绪和情感的同时仍饶有趣味。
我想这是其他任何形式的艺术都无法企及的。”
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了一系列经典电影,包括黑色幽默片《奇爱博士》(Dr. Strangelove)、犯罪片《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和战争片《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等。媒体总是将他描述成电影人中的霍华德·休斯:一位古怪的艺术家,痴迷于工作和注重隐私到了疯狂的地步。但是,真实的他是什么样呢?
作者埃米利奥•达利桑德罗曾是一名福特方程式赛车手,在摇摆的60年代驾驶着小型出租汽车穿梭在伦敦,因而结识了这位导演。埃米利奥诚实、可靠,他用自己的方式走进了库布里克神经质和执着的内心世界。从电影《发条橙》开拍一直到1999年库布里克去世,埃米利奥一直在为库布里克工作。
埃米利奥以时间为序,为我们讲述了库布里克生命后30年的许多真实经历。从《发条橙》开拍至《大开眼戒》公映,埃米利奥熟知库布里克所有的工作细节与生活琐事。本书并没有对库布里克在电影艺术层面所展现出的专业性大发议论,而是讲述了许多幕后的真实往事。埃米利奥和菲利普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库布里克:他是*的偏执狂,却能听从他人意见;他是完美主义者,却时而邋遢如流浪汉;他是严厉而严谨的艺术家,却不失温柔与细腻;他是动物奴,是慷慨的朋友,是生活白痴……
更多情感的流动,更多细节的追忆,本书将带你钩沉斯坦利·库布里克背后的秘辛。
第一章 “他是谁,无所不能的上帝吗?” 1
第二章 库布里克的“铁三角”团队 23
第三章 《巴里·林登》:一场唯美的游击战 37
第四章 他很温柔,也很固执 67
第五章 绝顶聪明的混蛋 85
第六章 《闪灵》:“让我们再来”148 次 99
第七章 索居坦然,无忧无惧 135
第八章 艺术就是要追求完美 155
第九章 《全金属外壳》:艰难之路 175
第十章 当理性碰上情感 19
第十一章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猜吧! 215
第十二章 另一部《发条橙》? 239
第十三章 “拖延症”患者库布里克 259
第十四章 亦主亦友,这样可好? 275
第十五章 《大开眼戒》:最完美的谢幕 295
第十六章 人生唯一一次误判 321
第十七章 何处是归途 339
后 记 347
致 谢 352
权威推荐
因为有了斯坦利·库布里克,哪怕黑暗,广阔无边。库布里克是电影的王,是电影界的成吉思汗、莎士比亚和瓦格纳,是电影新秩序的孜孜不倦的全能建构者,是一个近乎于上帝一样思考的人。他永远异于常人的对创造的宏大自觉,使他注定只能走在电影工业的*前端,成为一个立意高远、表达独特的电影引领者。很少有导演像他这样,每一部作品都拓宽了世界电影类型片的疆界,书写了电影艺术的一座又一座颠峰。
——江小鱼,导演
库布里克,一位上帝的宠儿,电影之神。他的影片游刃于商业和艺术之间,既有天地大爱,也有烛照人心。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好的隐秘视角,让我们走近库布里克的身边,观察、凝望,与天才同行,并重现其塑造经典的过程。书中所有细碎的情节、故事、人物,都衬托在宏大的电影神话背景中,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严蓬,影评人电子骑士
这是一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却又真情流露的著作……它详细叙述了库布里克这个看似古怪的工作狂的往事,颠覆了他在外界眼中荒诞、怪异的艺术天才形象,生动重现了这位天才的友谊、忠诚和艺术气质。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让我非常享受。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绝佳的知情人士视角,记录了库布里克中晚年时的工作和生活……本书幽默风趣,读来轻松愉悦。*令人感兴趣的是达利桑德罗的片场笔记,读者能从中端详出一二,比如,它解释了《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中“猫夫人”的房间,后者在二十年后的《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中也曾出现。
——《科克斯书评》(Kirkus )
引人入胜……这是一个关于创意天才的感人回忆……本书采用动人的交谈式叙述口吻,描述了一位与世隔绝的艺术家和工作狂的人性和温度。这位电影鬼才期待其团队全身投入,而其自身更是全情投身于工作,为其他成员做出了榜样。
——出版商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本书中的回忆细腻感人,不容错过。
——《24小时太阳报》(Il Sole 24 Ore )
兴趣不会说谎
“‘祝贺你成功买到心仪的’……‘介绍’……上面写着‘如何使用盒式磁带’——你在听我说话吗,埃米利奥?”
“是的,斯坦利,我在听。”
我们并肩躺在“松树房”的地板上,面前举着一本新买的家用录像机(VHS recorder)的说明书。这种录像机极其复杂,为此,了解说明书十分必要。斯坦利大声朗读着说明书上的文字,里面充满了各种我从未听说过的技术术语,然后他让我按按钮、旋钮、扳起或按下微型开关。
“完美!它打开了!看到了吧?”尝试了这台机器的所有功能后,他兴奋地宣布。
“如果你这么说……”
斯坦利对机械和电子产品十分痴迷。
他很想弄清每件产品背后的奥秘,以及它们的生产过程。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对技术设备的好奇心更是成倍增长。什么新玩意儿他都喜欢,特别是那些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秩序的新产品。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就在所有车上都装了无线电话,以便利用在路上的时间打电话给律师、作家和技术人员。等下车后,他直奔工作室,完全专注于电影制作。车上装着无线电话,意味着他可以把各类事务都安排妥当,从而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做精细的创意决策。斯坦利的大脑仿佛是分室化的,一旦有技术协助,无疑是如虎添翼,能让他变得非常高效。
在那个时候,对讲机也广泛应用于片场。斯坦利分别给我、玛格丽特、安德罗斯、让·哈伦、克里斯蒂安、凯瑟琳娜、安雅和薇薇安都配备了一部。这样,他就有办法在任何时候知道我们的行踪、我们所处的位置。“一旦你安上新电池,一定要记得把旧电池充上电。”每台对讲机都有三块电池:一块安装在对讲机上,一块(充满电的)作为备用电池,还有一块放在家里充电。
当卫星电视(Satellite TV)面市时,他很快在家里安装了一台,以收看世界各地的电视频道。当然,也包括意大利的电视台。“埃米利奥,快来看。我搜到了意大利国家电视台1台。”他让我在他卧室待了足足半个小时,为他翻译新闻节目。
斯坦利主要利用电视看新闻节目。他卧室里,总会有一台电视会被调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这样他就可以时刻了解美国的最新消息。英国空中电视台(Sky TV)在查尔德威格博瑞也很受欢迎。在斯坦利的节目单上,体育栏目排名也很靠前,特别是橄榄球:“埃米利奥!快上楼来,超级碗 (Super Bowl)开始了!”
“等你播放国际汽车大奖赛(Grand Prix)了,我才会上去看!”
斯坦利很少在电视上看电视剧和电影,反而对广告更感兴趣,不过当他知道自己的电影开始在电视台播放时,也会调台过去瞧瞧。至于其他人拍的电影,他一般只在大银幕上观看:在黑暗中单独看或与朋友一起鉴赏。斯坦利不拍电影期间,每个周末都会让我去租六部电影。这样他即使在空档期,也能赶上最新的电影潮流。
20世纪80年代初,斯坦利收集的电子产品中又增添了个人电脑。他第一次用电脑是在刚拍完《闪灵》之后。电脑发出的声音与他心爱的打字机非常不同,这一点使他颇为惊愕。直到让·哈伦把他用电脑输入的通讯簿打印出来,他才容光焕发,欣喜若狂。通讯簿布局完美,地址和电话号码完全对齐。上面没有墨水的污迹,没有用“X”划掉的错误。这不仅提高了打印信息的速度,而且使最后呈现的总体效果也上升了一个档次。整洁、没有错误,甚至更小、更紧凑,比玛格丽特辛苦手写的版本更轻便。
“这玩意儿真好使!”斯坦利说。他立即向让·哈伦询问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哪些任务电脑能够执行,怎样能学会使用。接着,他开始推荐身边的所有朋友购买电脑。与他人热情分享是斯坦利为人处世的根本。而与他关系亲近的人都跟他一样,有这样一些共同点:对新技术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艺术、音乐,尤其是文学;对国际时事政治感兴趣;爱好摄影和国际象棋。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真是令人大失所望。
他兴致勃勃地向我描述与俄罗斯国际象棋棋手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进行的那场激烈的棋局厮杀,但我甚至连棋盘上那些棋子的名字都不知道。我从来不去看电影,甚至都没有从头到尾完整看过他拍的一部电影。我没读过任何一本他向我推荐的书。我听收音机里的音乐,而不是他特意给我留在车里的磁带。我觉得谈政治很无聊,也毫无意义。我对军事历史也没有一点兴趣,这类话题甚至会令我恼火。我总是拒绝使用他极其钟爱的钢笔,宁愿用便宜得多的圆珠笔。但我从不为此感到一丁点儿内疚,因为斯坦利也不爱赛车。
尽管查尔德威格博瑞有温室和几块田地可以种植水果蔬菜,但斯坦利只吃从超市买的产品。这里的田地使用面积尚可,稍微懂点种植技术的人看到这些都会很高兴。但斯坦利更喜欢经过严格控制的工业化产品,包装上要清楚地印着保质期、工厂地址。这样,一旦出问题需要申诉时,他就知道应该与谁联系。斯坦利从超市货架上拿下一个罐头的满意表情,就跟我父亲采摘到一棵生菜时一模一样。
有时,斯坦利会让我带他去圣奥尔本斯买食物。“咱们要开乌尼莫克去吗?”他笑着问道,接着我们一起去唤醒在独栋住宅拱门下沉睡着的那只巨兽。我们总是买同样的东西:粥、瑞士果蔬燕麦片、早餐麦片、橙汁和菠萝汁、雀巢咖啡、牛腩、樱桃果酱、可乐和热狗。疯牛病暴发时,购物清单中增加了大马哈鱼、剑鱼以及其他种类的鱼。
每当他购买一种新食物时,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会在微波炉中烹饪。这是他最喜欢的家用电器。接下来是速冻食品:他喜欢在冰柜前走来走去,拿起一盒盒速冻食品,仔细阅读上面的标签。他边走边说:“这个好……这个不行。”一旦他喜欢哪个产品,第二天他就会把标签撕下来放在桌子上,并在旁边留着纸条:“这种商品买六件,谢谢。”
开始拍新电影前,斯坦利决定减肥。由于在EMI电影制片厂的工作室里工作好几个月,没有怎么活动,他变得有些胖。斯坦利减肥从改变饮食开始:多吃鱼和蔬菜,少吃肉和甜点。跟我在伦敦走了一整天后,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一碗草莓或几片瓜果。
“你试吃过吗?”他一边用勺子舀瓜瓤一边问我。我摇摇头,“天哪,真好吃。你都没尝过,怎么会知道它们是否好吃呢?”
“闻气味可以判断。”
“怎么判断?”
“斯坦利,它们好不好吃?”
“好吃。”
“那就专心吃!”
我挑樱桃也不用品尝,只要看看茎部就可以判断它是否新鲜。如果茎是绿色,就说明它们刚摘下来;如果茎是棕色的,就说明它们被摘下时还没有成熟。我祖父有一个巨大的花园,里面都是樱桃树。小时候,家人就让我爬到树上去采摘顶部的樱桃。我常常跨坐在树枝上,把摘到的樱桃放进篮子,然后把篮子慢慢降到地面。我祖父有一棵樱桃树,是当地最大、最粗壮的。他每天晚上必须看着它,甚至睡在上面,才感到安心。
在那些相对清闲的、没有片场赶戏压力的日子里,斯坦利也会消遣一下日常生活。
有一天,他在对讲机里叫我:“埃米利奥,我有些文件要给你。”
“好,我这就上来取。”
“不,这太慢了。我从窗边扔下来给你。你去我办公室下的花园接着。”他刚说完这句话,就把对讲机关了。
斯坦利在二楼窗口前等我,手里拿着一叠纸。
“有风,斯坦利。这个办法行不通,文件会被风吹走的。”我充满怀疑地说道。
“不管怎样,让我们试一试。”
他扔了一张纸。它开始被风吹着,飘来飘去。我们默默地看着它螺旋式下滑。最终到达地面时,我抬头看着斯坦利。
“看到了吧,这个办法不行。”
“你说得对,稍等一下。”
等他回来时,手上除了文件外,还有一盒五颜六色的塑料回形针。他把一沓纸对折,然后用回形针固定。接着把它扔出窗外。文件垂直掉下来,落在我脚边。
“啊!”他兴奋地大喊道,“这才是最好的通讯方式。”
斯坦利喜欢悖论。其中最典型的是,他的话语总是在可信和荒谬间来回摇摆。他会用中立、枯燥的语调评论一件事,试探你的反应。他喜欢把他的听众置于困难的境地,看他们最终是否真的相信他所说的那些不太可能的事情。现在我开始回想,他曾用严肃口吻对我说的很多东西可能都只是开玩笑。一次我正在与贝克顿(Beckton)一家煤气厂的工人聊天,那里恰好是电影《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的其中一个外景地。他看到以后,突然把我叫过去说:“你去弄清楚那个人是谁。”
“怎么了?你想雇他当建筑工人吗?”
“不,是当演员。他的眼神很像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他面无表情地回答。
他到底是认真的,还是在开玩笑呢?我没办法确定。于是我只好按照他说的去做。我转过身回到那名工人身边。“不好意思,我是埃米利奥,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助手……不知道你对演戏是否感兴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