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7709602
序言一 / 李伟Ⅰ
序言二 / 吴晓灵Ⅴ
序言三 / 潘光伟Ⅺ
前言 / 张承惠XV
部分 农村普惠金融理论与发展背景
第1章 中国农村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进展
一、中国农村普惠金融理论进展 /
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三、中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发展现状 /
四、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五、推动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若干建议和思考 /
第2章 中国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创新的机制分析
一、传统农村金融服务模式面临的难点问题 /
二、深化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切入点 /
三、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需要注意的前提条件 /
第3章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及政策趋势
一、2017年中国农业发展状况 /
二、2017年中国农村发展状况 /
三、2017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政策及2018年趋势 /
第4章 中国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创新的调查分析
一、中国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创新的供给调查分析 /
二、中国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创新的需求调查分析 /
三、当前中国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
四、促进中国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二部分 各专业领域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创新
第5章 中国农村信贷服务创新
一、中国农村信贷概览 /
二、农村信贷理论及政策创新发展状况 /
三、中国农村信贷服务创新展望 /
第6章 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及服务“三农”的实践与创新
一、2017年中国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整体运行情况 /
二、期货期权市场服务“三农”的实践和创新 /
三、期货市场服务“三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
四、进一步增强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建议 /
第7章 中国农村保险服务创新
一、2017年农业保险服务创新的进展 /
二、我国农业保险服务创新中政策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 /
三、促进我国农业保险服务创新的政策建议 /
第三部分 各类金融机构开展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创新活动
第8章 国家开发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创新实践情况
一、2017年主要工作与成效 /
二、推进普惠金融工作面临的问题 /
三、2018年工作展望 /
第9章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普惠服务实践与创新
一、突出重点发展普惠金融 /
二、创新服务发展普惠金融 /
三、广泛筹资发展普惠金融 /
第10章 中国农业银行开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实践与创新
一、农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基本考虑 /
二、农业银行开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组织体系 /
三、农业银行开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做法 /
四、农业银行开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成绩 /
五、农业银行开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经验 /
六、农业银行开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面临的困难和政策建议 /
第11章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助力脱贫攻坚实践与创新
一、2017年“三农”金融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
二、不断创新脱贫攻坚服务模式 /
三、2018年“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安排 /
第12章 浙江农信普惠金融的创新实践
一、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实践 /
二、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困难 /
三、政策诉求 /
第13章 人保财险普惠金融服务新探索
一、人保财险普惠金融服务概况 /
二、人保财险普惠金融主要创新举措 /
三、人保财险普惠金融工作展望 /
四、人保财险的“阜平模式” /
五、人保财险“河池模式” /
第四部分供销社、金融科技公司与地方政府推动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创新
第14章 供销社系统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创新
一、供销社开展金融服务现状 /
二、地方供销社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创新案例 /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第15章 平安普惠聚合农担公司服务“三农”的实践
一、合作背景 /
二、平安普惠乡村振兴公益产品探索 /
第16章 蚂蚁金服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
一、我国农村金融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
二、蚂蚁金服在数字普惠金融方面的核心优势 /
三、蚂蚁金服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具体实践 /
四、蚂蚁金服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
附:蚂蚁金服农村金融业务发展大事记 /
第17章 金融普惠金融服务的创新探索
一、农村普惠金融服务面临诸多挑战 /
二、数字技术加速农村金融发展 /
三、“数科 金融”双驱动,“数字农贷”助力农村金融实践 /
四、数字科技赋能,农村金融未来可期 /
第18章 宜信普惠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创新探索
一、公益型助农平台——宜农贷 /
二、商业型助农平台——宜信租赁 /
第19章 以服务机制创新深化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一、背景 /
二、古田县民富中心运作机制 /
三、实践与成效 /
四、案例引发的思考 /
第20章 吉林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的实践与创新
一、农村金服公司基本情况 /
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
三、强化农村金融服务业务创新 /
四、聚焦吉林农村金融改革工作实例 /
五、吉林省农村金融工作展望 /
李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呈现一系列新的特征,对农村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一是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成为重要力量,与农业龙头企业沿产业链的合作机制深化,农业供给侧的市场化整合以及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进程加快,要求金融机构创新机制,提供更好的专业化服务。二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的金融科技对于信贷、保险等行业减少人工投入、降低信息不对称、扩大服务覆盖面等具有独特优势,移动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在风险管理环节成效也十分明显,农村金融机构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服务能力和成本效率、风控效果,势在必行。三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创新普惠金融服务,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农民致富,是当前农村金融的重点任务,同时还要适应、把握农村投资消费需求发展的新趋势,完善金融服务产品。
归结起来说,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农村金融必须更具普惠性和创新性,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就加快农村金融创新、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农村经济做出一系列改革部署,包括涉农信贷、农业保险、机构管理、服务机制等诸多方面,通过创新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格局正在初步形成。
今后一个时期,农村金融创新发展要进一步突出重点,主要干好两件事:一是大力发展切合中国实际的合作金融。从国际经验看,合作金融是农村普惠金融的主要实现形式,对于改善中低收入人群的金融服务可及性不可或缺。我国第二轮农信社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2017年底农信社系统总资产达32.82万亿元,占银行业的13%,居业内首位,其中,60.69%信贷用于支农,提供了56%的农户贷款和67%的农林牧渔贷款,是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无可替代的主力军。依托省联社提升整体优势,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模式,完善基层法人治理,是这一轮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启示。未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仍然要遵循规律、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二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及其协同机制。增强农村金融服务互补性是改善风险控制的基础,银行、保险、期货、租赁、担保等行业加强互补合作是关键之举。农村金融走向综合化,为农户提供农业技术、生产加工、产品销售领域专业化增值服务等,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机制,鼓励地方积极开展改革探索。提出这样的看法,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合作金融机构是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障碍是成本效率低、农户还款能力不稳定,且农户对利率的承受能力有限。这意味着农村普惠金融业务资本回报率相对偏低、不良率相对偏高,对传统股份制商业银行缺乏吸引力。如果不改善成本结构和风控效果,仅仅依靠财政补贴激励商业银行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则政府将面临逐步增大的财政支出压力,包括贷款贴息和核销坏帐的费用,存在多种道德风险,缺乏长期可持续性;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实践看,预期效果普遍不佳。要改善成本结构和风控效果,必须针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固有治理结构特点进行改进,有效降低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水平,并提升抗风险能力。现代信用合作组织是农户联合及组织再联合的产物,并实行专业化管理,通过互助降低成本并降低信息不对称,通过联合提高服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各国长期经验证明,这种治理机制能更有效地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在当前中国,以省联社为核心的农信社体系也是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无可替代的主力军。
其次,中国发展合作金融需要因地制宜推进创新。中国农信社体系经历了曲折发展历史,在第二轮农信社改革前夕已难以为继。在此之前,曾按照国际典型的信用合作社模式进行了反复探索,但始终未能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第二轮农信社改革的特点是围绕建立健全可持续支农机制,实行因地制宜的改革方案,提供多种改制方案供地方选择,设立省联社代表省级政府行使服务、协调、管理职能,包括防控处置风险。这些是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之后采取的做法。第二轮农信社改革前后的发展情况对比表明,采取这些做法不但必要,而且是有效的。从合作金融体系视角看省联社,其功能定位与国际典型的合作银行总部并无本质差别。例如,荷兰合作银行总部得到授权,对上百个基层法人进行管理,并提供综合服务和流动性支持、交叉担保,从而促进专业化服务和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市场竞争力优势基础;德国中央合作银行体系情况也有类似之处。未来深化改革、推动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创新发展,仍须坚持因地制宜理念。一方面应坚持被中国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做法,包括发挥省联社的平台作用;另一方面,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可以依托现有农信社体系的功能,尤其是发挥省、县两级法人的服务作用,使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成本效率,改善风控效果,包括探索有效的专业化监管机制。
再次,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需要基于风控推进协同。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存在多样性。普惠金融服务除了信贷支持,还包括保险等服务。信贷、保险业务存在互补性。例如,为农户提供农业保险、人寿健康保险可以降低信贷风险;再如,借助农产品期货市场可以管理价格波动风险。围绕风控推进银行、保险、期货等领域的跨行业互补协同,是客观要求。从国际经验看,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协同化、综合化是普遍趋势,农村信用合作体系往往提供覆盖信贷、保险等领域的综合服务。在我国分业监管体制下,信贷与保险、期货领域加强互补协同,有助于改进风控机制。随着金融科技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面临新的发展契机,信息化、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通讯等技术交叉融合,有效改善了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成本效率,也为进一步改善风控提供了可能。其中,金融科技为银行、保险、期货等行业通过客户共享、优势互补、流程对接、风险对冲实现合作共赢提供了新的条件,尤其是提供了协同的技术支撑。从国内部分地区农信社等银行机构的实践探索看,这种互补协同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各地农信社省联社通过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提高农信社体系的成本效率和服务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在下一步改革实践中继续发挥好服务功能。
后,农村金融服务需要与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有机结合。农户生产经营能力相对脆弱,客观上需要外部组织提供支持,包括技术、融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方面的服务。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作为其中的一方面,需要与相关的专业化服务有机结合,提供支持。降低农户生产经营的成本和风险,是从源头上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从国际实践经验看,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与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深度融合。例如,荷兰、德国、日本等地信用合作体系往往提供农业技术、销售等配套服务,有的与农民合作组织深度融合。党中央提出要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各地正在全面展开。从部分省份的试点看,农信社系统的省联社及基层法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基层业务网点成为综合服务的平台,并进一步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农信社系统需要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体系中积极探索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新途径,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报告2017-2018》围绕创新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这一主题,回顾总结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情况,全面反映2017年度的改革探索。本书邀请业内专家学者、机构代表参与编著工作,相信这本书对农村金融业内相关人士的工作有所裨益。作为一名金融战线老兵,曾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注入心血,始终情为农村金融所系,也衷心祝愿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高歌猛进、捷报频传。
2018年12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