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3229518
本书以案例研究的形式,通过对13世纪以来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香港和新加坡等公认国际航运中心的变迁与发展的史料梳理,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路径进行了国际比较。本书发现国际航运中心的变迁路径与发展模式主要受到社会信息技术条件的影响,具体表现为20世纪50年代之前基本遵循以货物为基础的传统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模式,其后在伦敦国际航运高端服务业锁定与辐射效应的影响下,其他各地航运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而特定地区的航运中心发展模式则与当地的“区位条件与腹地制造业基础”、“政府的决策逻辑”及“船东企业活动”三者有关。
在系统梳理文献和现实条件基础上,本文基于产业链的结构发展,提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新模式。现有研究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认识在产业价值创造过程与产业各细分环节的结构两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以此为切入点,本文通过产业链的视角,阐述了一个由实体运输、船舶制造,结构性嵌入航运服务业与关系性嵌入航运服务业所组成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新模式。
*后,本书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下一个十年的发展进行了科学地判断。本书基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现状,考虑国家及上海市政府对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政策因素,以及未来十年世界、中国及长三角经济贸易发展的需求,提出下一个十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前景及展望。
章 1978年—2009年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准备期 5
节 1978年—199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酝酿 5
第二节 1990年—2002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萌芽 11
第三节 2003年—2009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雏形 18
第二章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现实定位和发展现状 25
节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现实定位 26
第二节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现状 36
第三章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内涵演变研究:官方文本分析的视角 54
节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出的历史背景 55
第二节 梳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变化的研究方法 58
第三节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内涵演变 61
第四节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涵演变反映上海航运生产力不断发展 67
第四章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路径的国际比较 68
节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路径方向 69
第二节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路径的国际比较 71
第三节 国际航运中心路径共性与特性 86
第五章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新模式 97
节 产业发展下国际航运中心的理论基础 97
第二节 基于产业链的国际航运中心产业分析 102
第三节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产业结构的再认识 107
第四节: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产业结构发展的判断 115
第六章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与先进产业联系 123
节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体制改革 123
第二节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对外开放 132
第三节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与先进制造业联系 138
第七章: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展望 144
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未来发展的宏观环境 145
第二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53
第三节、国际三大航运中心发展的经验和借鉴 164
第四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展望 171
参考文献 182
后记 188
附录 190
前言
党中央明确指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是一个国家战略。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发展趋势,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出上海要加快建成中国的经济发展龙头、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至此之后,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1995年12月8日,党中央和国务院又明确指出: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是开发浦东,使其成为远东经济中心,开发整个长江的关键。1996年1月,国务院领导在沪召开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负责人会议,正式启动以上海深水港为主体,浙江、江苏的江海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的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上海港位于中国大陆东海岸的中部、“黄金水道”长江与沿海运输通道构成的“T”字型水运网络的交汇点,前通中国南、北沿海和世界各大洋,后连长江流域及江、浙、皖内河、太湖流域。公路、铁路网纵横交错,集疏运渠道畅通,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优越,腹地经济发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国家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着力点,也是上海这座城市本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上海市航运业发展成绩喜人:“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02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5%,连续八年保持世界”;邮轮港完成旅客吞吐量297万人次,同比增长2.7%,继续保持全球第四、亚洲;长江口深水航道超大型船舶双向通航实船交会试验顺利实施,长江经济带航运联盟在沪成立,“一带一路”航贸指数正式发布。
1978年至2009年上海港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而2009年以后则更多地表现为提升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国际枢纽港)与发展服务软环境(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并举,具有鲜明的“双轮驱动”特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内涵是不断发展演变的,通过针对官方出台的涉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相关规范性文件的文本分析,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把握和理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内涵演变。,航运金融由现代航运配套支持产业纳入到现代航运服务业范畴;第二,港航装备产业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地位不断突显;第三,航运业务内容在航运政策创新的支撑下不断拓展;第四,航运文化的培育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愈加受到重视;第五,高度强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其他国家战略间的融合互促。本书以案例研究的形式,通过对13世纪以来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香港和新加坡等公认国际航运中心的变迁与发展的史料梳理,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路径进行了国际比较。本书发现国际航运中心的变迁路径与发展模式主要受到社会信息技术条件的影响,具体表现为20世纪50年代之前基本遵循以货物为基础的传统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模式,其后在伦敦国际航运高端服务业锁定与辐射效应的影响下,其他各地航运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而特定地区的航运中心发展模式则与当地的“区位条件与腹地制造业基础”、“政府的决策逻辑”及“船东企业活动”三者有关。
在系统梳理文献和现实条件基础上,本文基于产业链的结构发展,提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新模式。现有研究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认识在产业价值创造过程与产业各细分环节的结构两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以此为切入点,本文通过产业链的视角,阐述了一个由实体运输、船舶制造,结构性嵌入航运服务业与关系性嵌入航运服务业所组成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新模式。
后,本书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下一个十年的发展进行了科学地判断。本书基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现状,考虑国家及上海市政府对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政策因素,以及未来十年世界、中国及长三角经济贸易发展的需求,提出下一个十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前景及展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