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821275
《热兵器时代》系列四作,看点有五。
关键词一:美国军用流通券——二战中,美国政府为了防止敌军利用货币打击美国经济,发明了一种供海外服役的美国军人使用的货币——美国军用流通券。作为军事冲突产物,这种军用货币战时先后在22个国家和地区流通,但只有极少部分留存至战后的和平年代,成为收藏家的把玩之物。这十余种美国军用流通券中,哪种发行量小,哪种具收藏价值,哪种受美国军人欢迎?美国军方又是怎样利用这种军用货币,与妄图打击美国经济的敌对势力斗智斗勇的呢?
关键词二:二战意大利伞兵——意大利人是跳伞试验的先行者,意大利伞兵部队的组建却因陆、空两军间的隔阂而困难重重。意大利的首支伞兵部队——第1利比亚航空步兵营是空军元帅伊塔洛·巴尔博在二战爆发前夕的1938年瞒着罗马当局组建的,地位像私生子一样尴尬,意大利陆军直到1940年7月才组建了正规的伞兵部队。然而,意大利伞兵的成长却非常迅速,其战斗历程与德军的“绿色魔鬼”、英军的“红魔”、美军的“呼啸之鹰”相比也毫不逊色。
关键词三:狮鹫计划破灭细考——狮鹫计划在战时属机密中的机密,存世的资料不多。此篇由董旻杰、谭星两位老辣的作者操刀,从存世不多的资料中抽丝剥茧,在严密考证的基础上,摒去千篇一律的常谈与戏说,将“狮鹫”行动全程、斯科尔策尼筹建第150装甲旅的细节、美军情报部门的反扑刻画得妙趣横生,忠实记录了希特勒的奇想破灭怎样一步步被美军折断翅膀。
关键词四:“全甲板攻击”VS“航母集中主义”——1942年,推崇“全甲板攻击”的美国海军航母部队,与秉持“航母集中主义”的日本海军机动部队在太平洋上展开了惨烈的对碰。珊瑚海、中途岛、东所罗门、圣克鲁兹,1942年的四场航母大会战中,美军付出了三艘大型航母被击沉的巨额“学费”,这令精明的美国人清楚地看到了两种战法的优劣,“全甲板攻击”战术在血与铁的激荡中进一步升华。
关键词五:美军潜艇编队穿对马海峡水雷带之旅——1945年5月27日,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秘密派出9艘装有调频声呐的潜艇,组成一支代号为“悍妇”的潜艇编队,意图经过水雷密布的对马海峡潜入日本海,执行摧毁日本船只的任务,再从宗古海峡撤回珍珠港,行动代号“巴尼行动”。洛克伍德怎会想到,即便拥有调频声呐的防护,对马海峡的穿越之旅依旧“步步惊心”,还在日本海上意外击沉了一艘苏联船只。
《热兵器时代》系列四作,选自二战及近现代时期的陆、海、空三大战场。
《美国军用流通券概览》分析了美国军用流通券诞生的历史背景,对“夏威夷套印纸币”、“北非纸币”等早期币种及1946—1973年由美国军方设计、发行的15个系列进行了介绍,再现了美国军方与敌军情报机构、当地黑市围绕军用流通券展开的一系列经济斗争。
《天降闪电:二战意大利伞兵》回顾了意大利伞兵这支劲旅的历史沿革及作战经历,并对1943年意大利投降前及1943年—1945年由意大利本国生产的北意大利的伞兵制服、装备和徽章作出了解析。
《折翅的狮鹫:希特勒的奇想破灭细考》从存世不多的资料中抽丝剥茧,在严密考证的基础上,对“狮鹫”行动全程、斯科尔策尼筹建第150装甲旅的细节、美军情报部门的反扑进行了深度还原。
《从“全甲板攻击”到“大型特混舰队”:二战美国航母战术的升华》梳理了美军“全甲板攻击”和日军“大型特混舰队”形成的思路,分析了两种战术的优劣,并追溯了美国航母战术如何在1942年的珊瑚海、中途岛、东所罗门、圣克鲁兹这四场惨烈的航母大会战实现了升华。
《“悍妇”出击:美军潜艇在日本海的冒险》用富有画面感的文字生动又完整地记录了美军潜艇编队穿过水雷密布的对马海峡潜入日本海作战的这次惊险的秘密行动,并介绍了调频声呐从研发到正式应用于潜艇编队的过程。
美国军用流通券概览
天降闪电:二战意大利伞兵
折翅的狮鹫:希特勒的奇想破灭细考
从“全甲板攻击”到“大型特混舰队”:二战美国航母战术的升华
“悍妇”出击:美军潜艇在日本海的冒险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为了防止敌军利用货币打击美国经济,发明了一种供海外服役的美国军人使用的货币——美国军用流通券。这种军用货币始于套印“HAWAII”褐色印记的美国小面值货币及北非黄色印章纸币,先后在22个国家和地区流通。到二战后期,它与狗牌、作战靴、C口粮一起,成为越战期间美国军人鲜明而生动的战时记忆。《美国军用流通券概览》分析了美国军用流通券诞生的历史背景,对“夏威夷套印纸币”、“北非纸币”等早期币种及1946—1973年由美国军方设计、发行的15个系列进行了重点介绍,再现了美国军方与敌军情报机构、当地黑市围绕军用流通券展开的一系列经济斗争。
意大利人是跳伞试验的先行者,意大利伞兵部队的组建却因陆、空两军间的隔阂而困难重重。意大利的支伞兵部队——第1利比亚航空步兵营是空军元帅伊塔洛·巴尔博在二战爆发前夕的1938年瞒着罗马当局组建的,地位像私生子一样尴尬,意大利陆军直到1940年7月才组建了正规的伞兵部队。然而,意大利伞兵的成长却非常迅速,其战斗历程与德军的“绿色魔鬼”、英军的“红魔”、美军的“呼啸之鹰”相比也毫不逊色。《天降闪电:二战意大利伞兵》回顾了这支劲旅的历史沿革及作战经历,并对1943年意大利投降前及1943年—1945年由意大利本国生产的北意大利的伞兵制服、装备和徽章作出了解析。
在美国电影《坦克大决战》(Battle of Bulge)中,“狮鹫”行动中伪装成美军宪兵的德军部队改路标、杀工兵、占油库,还将美军增援部队出发的消息报告给己方部队,几乎无所不能。然而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折翅的“狮鹫”:希特勒的奇想破灭细考》由董旻杰、谭星两位老辣的作者操刀,从存世不多的资料中抽丝剥茧,在严密考证的基础上,摒去千篇一律的常谈与戏说,将“狮鹫”行动全程、斯科尔策尼筹建第150装甲旅的细节、美军情报部门的反扑刻画得妙趣横生,忠实记录了希特勒的奇想破灭怎样一步步被美军折断翅膀。
1942年,推崇“全甲板攻击”的美国海军航母部队,与秉持“航母集中主义”的日本海军机动部队在太平洋上展开了惨烈的对碰。珊瑚海、中途岛、东所罗门、圣克鲁兹,1942年的四场航母大会战中,美军付出了三艘大型航母被击沉的巨额“学费”,这令精明的美国人清楚地看到了两种战法的优劣,“全甲板攻击”战术在血与铁的激荡中进一步升华。其中的来龙去脉,敬请一览《从“全甲板攻击”到“大型特混舰队”:二战美国航母战术的升华》。
1945年5月27日,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秘密派出9艘装有调频声呐的潜艇,组成一支代号为“悍妇”的潜艇编队,意图经过水雷密布的对马海峡潜入日本海,执行摧毁日本船只的任务,再从宗古海峡撤回珍珠港,行动代号“巴尼行动”。“巴尼行动”击沉了28艘日本船只,重创了日军,但其战略价值却在战后受到了质疑,认为这次行动是潜艇部队指挥官洛克伍德为“刺鲅”号的沉没进行的一场复仇。《“悍妇”出击:美军潜艇在日本海的冒险行动》完整地记录了这次惊险的潜艇行动,包括这次行动的策划、准备过程及调频声呐从研发到正式应用于潜艇编队的过程等。于力的文字颇有画面感,在读到美军潜艇通过水雷区域时,也不由得要为其捏把汗。
12月17日上午,美军第291战斗工兵营的基奥汉(Keoghan)中士目睹了第1步兵师的1个团是如何在里吉山十字路口被引错方向的,他们本来想去埃尔森博恩,结果却到了马尔梅迪。基奥汉后来回忆说:“我们来到一处十字路口……宪兵们正在疏理堵塞的交通。我和其中一人聊了几句,他告诉我说第1步兵师的1个团要去韦姆(Waimes),有几个坏小子却觉得改变路标的方向是件好玩的事情。当宪兵们察觉问题赶往路口时,整个团已经被引导上了错误的道路,现在他们只能先去马尔梅迪,绕一圈再去韦姆了。宪兵说当他们赶到路口时,坏小子中的两个还在那里把其他部队往歧路上引。这群坏小子一看到宪兵就马上开车跑了,有个家伙甚至来不及钻进吉普车,只能站在车头保险杠上,双手抓着雨刷器,才没有从飞驰的吉普车上掉下去。”
有些胆子极大的突击队员甚至会主动攻击小股美军。例如12月17日,一个“吉普小组”偷袭了雷希特附近一辆落单的美军M8“灰狗”装甲侦察车,他们用冲锋枪打死了这辆车上的4名乘员,席卷了车内物资,后穿着美军的毛领夹克、黄军靴和白袜子,嚼着巧克力回到了汉森战斗群的地盘上。
虽然大部分“吉普小组”都成功深入敌后,但是这样的特种作战不可避免地会遭遇重重困难,除了英语水平欠佳外,他们还在伪装的细节上犯了一些错误。例如,有名“吉普小组”的成员在报告中写道:“……天色渐晚,公路上的其他车辆都打开了车灯,此时我们才意识到车灯上的遮光罩对我们来说有多么危险。由于无法停在车流中间,我们只好装作车辆出了故障的样子靠边停车,装模作样地检修车辆,顺便摘下了灯罩……我们担心其他战友是否会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及时纠正。为了防美国人的无线电测向装置,上级要求我们尽量避免使用电台,但我们还是及时用电台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指挥部。后来我们才知道,我们的报告还是太晚了,有两个小组就因此被美军识破并俘虏了。”由于与直属连作战有关的绝大部分文件后来都被销毁,后人无从知晓这个小组成员的准确身份,以及这份报告的来龙去脉。已经习惯在盟军强大的空中优势下活动的德国人总是很自觉地对车灯进行遮蔽;美国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很少看见德国飞机,所以根本不屑于这么做。
除此以外,德国人诸多疏漏中的另一项从表面看根本就不是问题,那就是“吉普小组”的搭乘人数及入座习惯。威利斯吉普车的定员虽然是4人,但由于舒适性的问题,一辆车通常只坐2人,多3人,而且军衔的人一般都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而德军的习惯恰好相反,一群人中军衔的都坐在后座上面。这样一来,有些机警的美国兵便会由此识破德国人的伪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