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313701
- 权威机构,倾力创办。《中华诗词研究》(第四辑)系中华诗词研究院、复旦大学中文系联合创办的期刊。
- 一刊在手,尽览前沿。本刊分四大栏目,贯通古今中外各诗词研究视域,囊括该领域研究热点、难点。
3. “盟主”、新秀,同台“论剑”。所收论文为国内外诗词研究领域权威专家、优秀学者乃至青年学生的*研究成果,不乏论争与交锋。
目录
◎诗学建构
元白先生说诗(李修生)
两种《近代诗钞》的比较研究(黄仁生)
当代诗词审美学研究纲要(宋湘绮)
◎诗史扫描
晚清民国诗家以古体长诗写作求“诗体革新”考说(陈友康)
另类的经典——论晚清民国王次回诗歌的流行(耿传友)
20世纪30年代“词的解放”运动和“新乐歌”的创建(周兴陆)
论任可澄与民国中期京津词坛(姚蓉、贾艳艳)
论周庆云民初旧体诗风的转变与对晨风庐诗人群的影响及意义(李昇)
论中国诗歌中冢墓意象的古今演变(梁思诗)
不薄今人爱古人——论《疑庵诗》的继承与新变(李肖锐)
传统与现代的互补——论吴兴华“化古”诗的继承与新变(李舒宽)
“向传统回眸”——洛夫诗歌基因检测(岳宗洋)
◎诗教纵横
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查洪德、王树林)
城市的想象:香港诗词的审美与创新(黄坤尧)
◎中外交流
王治本在日本越后、佐渡地区的足迹与诗文交流(柴田清继)
晚清外交官员在开港城市神户的诗文交流——以水越耕南《翰墨因缘》为中心(蒋海波)
精彩书摘:
诗有可解,有不可解。这里的不可解,绝非晦涩其辞,使人读不懂,不得其解。所谓不可解,其意大致可概括为三个方面:诗之遣词用语之妙,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者;诗之蕴含多义性,有得于语言文字之外,非确切语言所可涵括揭示者;诗之味独得于心,可会于心不能形于言者。晦涩其辞,艰涩难读,缺乏诗意诗味,让人读之不快,不能称作诗,那种不可解,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材料,一个年轻人记我多年以前在他诗集的扉页上写的几句话:“诗家妙语总天成,奇险盘曲在平中。蹇涩言词艰难句,须著磨着历练功。”诗语艰涩,那是欠功夫。
诗歌的蕴含极其丰富,诗歌的表达又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所谓“片言可以明百意”,所以只可读,在读中体悟、体味、感受,任何解说都不得要领,古人说:“理之妙,不容言”,“心得而存之,口不可得而言之”。诗之妙,也不容言,所谓“妙处难与君说”(宋张孝样《念奴娇·过洞庭》语)。解诗的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眼光作出自己的解说,都是各有所得,各有所见。在薛雪看来,读者各自之一得、一见、一解,都消解了诗歌本身意蕴的丰厚性,得一而漏万,把诗解薄了。要不把诗解薄,好只品味,不解说。
当然,一直有一种反对意见,说诗首先应该能够使人解。所谓“大乐必易”,如清人李渔,他说那些“意极精深,词涉隐晦,翻绎数过,而不得其意之所在”的作品,那只有“束诸高阁,俟再读数年,然后窥其涯涘而已”。所谓“白香山一言”,指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所记:“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日:‘解否?’妪日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研究者就说,白居易的诗连老妪都能解,这种说法很难让人相信。我们找白居易浅易的作品,比如他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其中之意,连我们也只能体悟而难以说清。只这“吴山点点愁”五个字让烧饭的老太太解释一下,为什么吴山会愁,愁怎么是“点点”?若说老太太们能弄明白,也太神奇了。金圣叹更激烈地反对诗有不可解之说,他甚至说:“弟自幼苦冬烘先生,辈辈相传‘诗妙处正在可解不可解之间’之一语。”自称“断断不愿亦作‘诗妙处可解不可解’等语”。诗的妙处,金圣叹真的都可“解”吗?且不说金圣叹解诗,不少解说都离开原作自说自话,就他评为“妙”处的,也并未说出如何“妙”。如他评唐人张说《幽州新岁作》“去岁荆南梅似雪,今春蓟北雪如梅。共嗟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曰:“共嗟’,妙,只是一、二之两上半句;‘且喜’妙,只是一、二之两下半句。笔态扶疏磊落,读之疑其非复韵语。”如果仅仅是所“嗟”为一、二句前三字,所“喜”为一、二句后四字,有何妙?似乎另有妙处,所谓“笔态”云云。但究竟如何妙,还是没有说出来。当然,李渔和金圣叹,其主要成就都不在诗歌批评。
序言、前言、后记等,可多选一些,精华或有概括力的章节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