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0217795
生死未卜的海外旅程,命运搏杀的人性救赎。
在七天令人绝望的追逐与较量中,
命运的严酷无常和灵魂的自我拯救在生死面前都变得简单清晰。
杀戮与灭绝,希望与梦想,选择只是一瞬间的悬念。
生命是件极偶然的事,相遇只是一次写实,心灵就是那支扭转乾坤的笔。
长篇小说《解码游戏》是旅美作家孙康青的zui新作品。
布莱德原是前美国特种部队成员,因性格残忍而被开除,从此他开始精神变异,zui终成为冷血杀手。他瞄上了一辆旅游巴士上的中国游客,准备把他们全部清除。背井离乡的退伍军人李晓宇因受到朋友邱永邦的牵连,卷入到了这场精心策划的阴谋之中,为寻找失踪的女友文文,他搭上了这辆被劫持的大巴车,从而开始了与布莱德斗智斗勇的惊险旅程……小说通过这样一场充满绝望和较量的七日之旅,对人心与人性进行拷问,真实呈现出海外华人的生活、情感与勇气,其展现的“责任”与“救赎”主题引人深思,传递出一种积极且有担当的人的精神。“即使上帝错了,我们也不能将错就错。”
2017年现象级网剧《白夜追凶》团队根据本书改编而成的公路悬疑大剧——《七日·生》即将问世。
引子
第1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结局
后记 时间是上帝开给人类的最后一张处方
不记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这样一句话:“时间是上帝开给人类的最后一张处方。”当时就很喜欢,也就移植在记忆中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指人类的无可救药?还是终结苦难的自我解脱?途径和目的都令人生疑,而且试图解释时,会发现摇摇欲坠的答案本身并没有任何引力可循的方向。
但是,做个题目不错。
写作也是一件无可救药的事情。
同样的问题抛回给了自己,如同站在兴奋和拥挤的人群中,高举双手,期望高高在上的公主彩球会落到自己手中一样。希望和梦想一经点燃,自我熄灭可就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而且肯定会难以遂愿。
上世纪80年代,我们还是一群迎风奔跑,让头发四散飘扬的文艺小伙儿。虽孱弱寡能,但憨态可掬,愣劲十足。刚刚吹进的现代主义大风让我们手舞足蹈,欣喜若狂。卡夫卡、马尔克斯、艾略特、卡尔维诺、博尔赫斯、杜拉斯……众多大师耀眼夺目,神圣不可仰视。他们启迪了我们的心智,用几滴文字的水珠穿过时空的针眼,就让世界变幻,人性无常,从此不再闪烁相同的色彩。
哦,小说还可以这样写,文字还可以这样折叠。
于是,我们痴迷于语言的褶皱,文字的变形,意念的曲折,试图还原冥想的本性。
结果,支离破碎。
的确,文学本身需要对自己的审美做出贡献。我相信,观点在这里是能够互相交汇的。
但是具体而言,当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尚未真正在一片百花齐放的争鸣中实现蜕变时,大海却突然退潮了,或者说被急促推进的社会推到沙滩上,如快被风干的鱼,一个个瞠目结舌,奄奄一息。
还没有来得及欣赏奇幻,梦便碎了,只留下记忆中曾有过的绚丽。
多少年后,如同标题一般,岁月给了我一张处方。
忽然发现,当我们决意要把自己的思考化为作品,期盼作品能被生态百样的人群读到,并传递我们强烈的对生命的欲望和诉求时,就要讲究被接受的最基本的方式和原则——至少人们要有兴趣读下去。
也就是说,当我们整装立正,在理念上认同对艺术原本的追求,对重重叠叠的思辨和逆向演化致以最珍贵的举手礼时,首先要明白一个前提,作品是给人看的。
这是作品的真相。否则,那为什么要用“小说”这样一个需要情节、人物、结构等等恶俗要素的载体呢?以虚假的平行、或者说虚假的背离关系来实现艺术的目的,我感到本身就存在先天的致命缺陷。
意图靠近魔法,出现一种高深莫测的意向,让人因为无法理解而自我怀疑,引发敬畏,这当然需要思绪的敏捷和文字的修炼。
但是,文章便会陷入虚妄。
而虚妄则是一只在温水中的自我催眠、自我陶醉、最后自我窒息的青蛙。
于是,“人不见风,鱼不见水,鬼不见土,神不见物。”
这讲的其实就是一种状态。对于状态,我们在理性上可以痛苦,但也应该享受;可以批判,但不能否认;可以超越,但不能袖手旁观或者逃之夭夭。
为了明白而修正,我们都会豁然,也大概都会同意自己不是属于为强辩而强辩,善于矫情,并且矜才使气的一小类人。
就是神仙也要打个盹儿,遭个劫,成为常人,何况我们原本就是常人。
这答案异常晦涩,甚至迷茫,不如不言,言之恐又成妄言了。
这也算是我世俗的严肃了。
既然是创作谈,还是回归上帝:
如果上帝笔误了,或者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和地点按错了他神圣的指纹,那么,我们也不能误读,误看,胡乱去解释。套用《解码游戏》的最后一句话:“即使上帝错了,我们也不能将错就错。”
当然,一定会有人说,上帝怎么会出错?
这又是另当别论的事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