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2769596
编辑推荐
1.本书中的小药方大都是作者沈丕安教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而来,针对一些常见症状及常见病有独特的功效,堪称“灵验小妙方”。
2.烦暑*宜淡竹叶,伤寒尤妙小柴胡。安神补血酸枣仁,乌发美颜何首乌。中医药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其中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让我们跟随沈教授,探秘中医宝库吧!
内容简介
《灵验小药方》系“科普新说丛书”之一,《科普新说》原是一档国内首创的科普类讲坛节目,丛书将其多个专题的内容以图书形式出版,把更多精华内容呈现给广大读者。本书分十篇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症状、疾病,如怕冷、内火大、肾气虚弱、厌食等。从临床症状、中医辨证、宜忌人群、经验疗方、食用方法等方面加以阐述。涵盖了名老中医沈丕安临床应用五十多年、效果显著的百个经验方,简单、有效、易操作。
目 录
篇 呼吸系统
第二篇 消化系统
第三篇 循环系统
第四篇 泌尿系统
第五篇 血液系统
第六篇 风湿性疾病:复杂的风湿免疫家族免疫球蛋白低下与亢进
第七篇 皮肤病
第八篇 营养代谢
第九篇 内分泌系统:情绪大管家桥本氏甲状腺炎
前 言
与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结缘早在上海世博会召开前,当时笔者与一批中医专家受邀至上海科学会堂参加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如何普及中医药的科学性”。市科协领导有感而发,网络上存在“中医是伪科学”的论调,甚至叫嚣“废除中医”,实在让人揪心。国家几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中医药在医疗和中国文化的价值,国务院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应该更好地发挥作用。作为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有五十余年临床经验的老中医,有义务和责任来客观辨析本人一生挚爱的中医药事业。中医传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医的发展符合科学的三个阶段的三点论说的基本要素,临床实践证明有效。古代中医在有效的基础上提出了大量的理论观点,但尚处于假设阶段。这是由于我国现代物理学、现代化学、生物学起步较晚,滞后于中医学的发展。许多中医又缺少现代化知识和科学方法,难以通过实验研究证实。而西医的理论知识全部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研究西医。先是在实验室中发现新的现象,提出新的理论假设,再由动物实验研究来证实,然后再使用到人体上。但小动物与人体是有差别的,因此西医的理论也在不断地否定修正,不断地发展。中医的发展途径与西医不同,中医反映的是我国的文化思想,与西方文化属于不同的体系,决不能混为一谈。中医为什么会被有一些人误认为是伪科学?这与中医自身的表达方式与时代不相符、脱节有关。现代中医若“知乎者也,君臣佐使,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会被视作“向后看”和“倒退”。要想让中医走向世界的舞台,必须要用现代化的语言来表达中医思想,才能易于接受,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但我认为,阐明中医药科学机制还需要50年、甚至100年的时间。从牛顿、伽利略开创现代科学发展至今已有300多年,而我国的现代科学起步才刚刚100多年,真正快速发展也只有二三十年。因此,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是我们老一辈中医的心愿,期望后几代的中医人能够引进现代科学方法,促使中医走上现代化、科学化的道路。 上海历来对科学普及工作非常重视,包括中医药的现代化、科学化与普及化。世博会后,市科协与上海教育电视台合作筹摄系列科普节目,讲解中医药的任务便落到了笔者的头上。将深奥难懂的中医理论、中医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以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两年来,笔者陆续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食疗养生、灵验小药方、话说本草。共拍摄了百余集,在全国百余家电视台、国外四十多家电视台播放,上海教育电视台反复播放了三年多,深受市民的欢迎,收视率遥遥领先。由于播放的内容记不住、录不下,有的市民还拍摄在手机里。感谢电视台的精心制作,编导、录音、录像、主持人、发行人等前台幕后的付出和辛勤,使得《科普新说》系列的宣讲任务圆满完成;感谢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的精心改编,将原本口语化、方言化的表达转化成规范化的书籍文字,并巧设篇章,实地拍摄药材;感谢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的支持。笔者主要从事免疫病的中医药治疗工作,以前出版的十余部学术性著作重点关注红斑狼疮、免疫病中医治疗学、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等方面。有幸在晚年出版一些科普著作,如《五高五低与健康长寿》,以及这次的“科普新说丛书”,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全国更多的老百姓了解中医药的知识。让伪科学说,让假中医真骗子没有市场,让中华民族的中医药文化世世代代地传承和发扬,走向世界。作为科普著作,“科普新说丛书”着重体现的是实用性,而非辨证论治。其中既有传统的方子,还有很多笔者的经验方。从临床反馈得知,这些方子使用后有良好效果,也有一些病人反映说有效。这便是科普的意义所在,普及中医,科学惠民。
在线试读
便秘
【临床症状】便秘也是胃肠道常见的复杂病症,越来越多的人被它所困扰。一天排便一次,便质很干,则不算便秘,一般两天以上不排便才算便秘。一周排便少于3次称为习惯性便秘,有的人甚至一个星期不排便。
【中医辨证】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复杂,除了肠管的一些器质性病变,还受饮食结构、心理因素等影响。解决便秘要从四个环节入手,一是增加肠道分泌液而软化大便,二是增强肠道的收缩功能,三要兴奋脊后神经,四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对于前三个环节,可用相关中药来调节。
【宜忌人群】便秘、习惯性便秘的患者适宜。
【经验疗方】养阴生津药:如生地黄、麦冬、玉竹、石斛、沙参、玄参、知母等,具有促进肠液分泌的作用,能稀释软化大便。泻下通便药:如大黄、番泻叶、芦荟等含蒽醌类,芒硝、寒水石等含镁离子,具有较强的促进肠管痉挛性收缩的作用,同时促进肠液分泌,引起腹痛并排便。虎杖、羊蹄根、生首乌也含蒽醌类,能软化大便并促进排便,但效果较弱。含油脂类且在肠道内不吸收的中药:如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桃仁、杏仁、胡桃仁、芝麻等,有润肠之功效,但通便效果较弱。调节肠功能的中药:如槟榔、大腹皮,能促进脊后神经反射,促进肠管收缩而有协助排便的效果。理气药:木香、枳实、枳壳、青皮、厚朴等,有调节肠功能的作用,能减轻通便时的腹痛反应。古方麻仁丸加减:火麻仁30克,郁李仁30克,桃仁12 克,大黄9 克,木香6 克。适用于非疾病引起的便秘。笔者经验方虎杖生地黄汤加减:虎杖30 ~ 60 克,羊蹄根30 克,生地黄30 克。
【食用方法】煎汤服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