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5150694
一、饭店经理MN及她的儿孙——蒙古语使用的代际性差异者
蒙古族饭店经理MN:蒙古族,女,62岁,初中文化,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市人。
MN的丈夫和各自成家的一对儿女的配偶都是蒙古族。她上学时就读于蒙古族学校。从初一开始才接受正规的汉语教育,当地汉族人较少而且他们的蒙古语水平都很高,所以一般交际都使用蒙古语。学习汉语时,他们使用的教材也都是针对本民族学生的教材,每周2节课,离开汉语课堂后很少说汉语。儿时自己的汉语水平低,但也不会影响与同伴的关系,因为大家都只说蒙古语不说汉语。
1997年8月MN来到北京经商,此前她在政府的文化部门工作,没有经营店铺的经验。刚来北京时,她觉得北京人说话很快,感觉别扭,经历了几年的时间才觉得“比较自然”,即使是现在,她在汉语表达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可谓“乡音难改”。
在公共场所,MN也倾向于说蒙古语,一方面她觉得说蒙古语有一种自豪感;另一方面,她一直强调自己的汉语水平不高,怕说出来男0人听不懂。来京这么长时间,她的蒙古语水平仍然没有变化,但是她还是认为现在学习英语是重要的,因为英语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能在很多场合使用。她说虽然自己年纪大了,但是如果有机会,她还是愿意学习英语。和蒙古族人在一起的时候,她也会把蒙古语作为,这样会使人觉得亲切。
在对待异族通婚的问题上,MN说自己无所谓自己的下一代找什么民族的配偶,也不太清楚异族婚是否有益处。但是当被问到认为异族婚有什么不好时,她说习惯不一样,交流起来也不方便,她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找的都是蒙古族对象,MN的儿子10岁就到呼和浩特去学习乐器,当时汉语水平不好,不过他所在的学校是蒙古语授课,在呼和浩特依然能够学习蒙古语,现在蒙古语水平一般。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