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375968
编辑推荐
银楼业是中国传统百业的一个重要行当,它曾深刻地满足人们美化生活和奢侈消费的需求,也曾是财富存储、避险变现等金融、投资的重要手段。 银楼产品(银器)的丰富造型和纹样,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工艺和美学。 陈志高编著的这套《中国银楼与银器(共5册)(精)》对全国各地银楼的基本情况、实物款识及其历史流转,进行了系统梳理,辅以大量实物图片。
目 录
总述
1 银楼的起源和发展
1.1 古代的漫长发展
1.2 “银楼”名称的出现
1.3 银楼业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
1.3.1 康乾盛世和广州单口通商
1.3.2 鸦片战争后
1.3.3 次世界大战前后
1.3.4 “五四”新文化运动
1.3.5 度量衡改革、废两改元、法币改革、白银国有
1.3.6 抗日战争时期、取缔黄金交易
1.3.7 解放战争时期、民国限制银楼业
1.3.8 新中国成立、银楼转业
2 银楼的经营
2.1 银楼的主要经营业务
2.1.1 金银首饰的制作销售
2.1.2 黄金条锭的炼制、销售
2.1.3 金银器皿等器物的制作销售
2.1.4 金银制品的回收和兑换
2.1.5 其他业务
2.2 银楼的经营管理
2.2.1 银楼内部组织机构
2.2.2 经营之道
2.3 不同时期银楼的经营区别
2.4 银楼的弊病
3 银楼的行会组织、帮口和人物
3.1 银楼的行会组织
3.1.1 行会组织的出现
3.1.2 明清时期的金银器饰行会组织——会馆、公所
3.1.3 晚清民国时期的同业公会
3.1.4 民间传统行会
3.2 银楼的帮口
3.2.1 浙帮
3.2.2 赣帮
3.2.3 粤帮
3.2.4 其他客帮
3.2.5 各地本帮
3.3 银楼人物
3.3.1 严信厚—天津物华楼
3.3.2 安厚斋—北京宝华楼
3.3.3 邹静轩—汉口邹协和
3.3.4 牛子厚—吉林庆升厚
3.3.5 其他银楼名人
3.3.6 银楼艺人
4 银楼器饰款识
4.1 银楼牌号(字号)
4.1.1 银楼牌号和商标
4.1.2 银楼牌号命名
4.2 牌记
4.3 成色
4.3.1 黄金制品成色标识
4.3.2 白银制品成色标识
4.4 地名
4.5 附加标识
4.6 款识花絮
附录1.中式银楼速查表
附录2.款识生僻地名速查表
1 银楼的起源和发展
1.1 古代的漫长发展
1.2 “银楼”名称的出现
1.3 银楼业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
1.3.1 康乾盛世和广州单口通商
1.3.2 鸦片战争后
1.3.3 次世界大战前后
1.3.4 “五四”新文化运动
1.3.5 度量衡改革、废两改元、法币改革、白银国有
1.3.6 抗日战争时期、取缔黄金交易
1.3.7 解放战争时期、民国限制银楼业
1.3.8 新中国成立、银楼转业
2 银楼的经营
2.1 银楼的主要经营业务
2.1.1 金银首饰的制作销售
2.1.2 黄金条锭的炼制、销售
2.1.3 金银器皿等器物的制作销售
2.1.4 金银制品的回收和兑换
2.1.5 其他业务
2.2 银楼的经营管理
2.2.1 银楼内部组织机构
2.2.2 经营之道
2.3 不同时期银楼的经营区别
2.4 银楼的弊病
3 银楼的行会组织、帮口和人物
3.1 银楼的行会组织
3.1.1 行会组织的出现
3.1.2 明清时期的金银器饰行会组织——会馆、公所
3.1.3 晚清民国时期的同业公会
3.1.4 民间传统行会
3.2 银楼的帮口
3.2.1 浙帮
3.2.2 赣帮
3.2.3 粤帮
3.2.4 其他客帮
3.2.5 各地本帮
3.3 银楼人物
3.3.1 严信厚—天津物华楼
3.3.2 安厚斋—北京宝华楼
3.3.3 邹静轩—汉口邹协和
3.3.4 牛子厚—吉林庆升厚
3.3.5 其他银楼名人
3.3.6 银楼艺人
4 银楼器饰款识
4.1 银楼牌号(字号)
4.1.1 银楼牌号和商标
4.1.2 银楼牌号命名
4.2 牌记
4.3 成色
4.3.1 黄金制品成色标识
4.3.2 白银制品成色标识
4.4 地名
4.5 附加标识
4.6 款识花絮
附录1.中式银楼速查表
附录2.款识生僻地名速查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