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46951
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章 数字中国建设的背景和现状3
第一节 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进入全面加速期3
第二节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数字化战略启示5
第三节 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不断夯实9
第四节 数字中国建设的瓶颈问题亟待突破13
第二章 数字中国发展历程回顾17
第一节 萌芽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0年)17
第二节 示范探索阶段(2001~2015年)20
第三节 全面发展阶段(2016年至今)23
第二篇 演进篇
第三章 信息技术及其演进的经济学思考31
第一节 信息技术的概念界定31
第二节 信息技术演进的研究路径35
第三节 信息技术演进的经济学影响37
第四章 服务规模经济:第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影响40
第一节 第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40
第二节 第一代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42
第五章 应对海量信息:第二代信息技术及其影响46
第一节 第二代信息技术的兴起46
第二节 第二代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48
第六章 网络创造价值:第三代信息技术及其影响50
第一节 第三代信息技术的兴起50
第二节 第三代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53
第七章 迈向数字地球:第四代信息技术及其影响55
第一节 第四代信息技术的兴起55
第二节 第四代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61
第三节 数字地球:第四代信息技术驱动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走向70
第八章 近代以来信息技术演进的基本规律72
第一节 技术–服务共振共生律72
第二节 形式–内容交替演进律75
第三节 吸纳–融合螺旋上升律76
第三篇 框架篇
第九章 围绕一个定位:迎接信息化发展新阶段81
第一节 数字立国:维护全球数字化转型新时代的国家主权81
第二节 数字强国:构建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发展的国家大脑82
第三节 数字治国:打造融合、泛在、智慧的数字化治理中枢83
第十章 紧扣两类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85
第一节 以数字中国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85
第二节 以数字中国建设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88
第十一章 推进三个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92
第一节 “采存传治用管”一体化技术融合92
第二节 “政产学研金用”一体化业务融合94
第三节 “陆海空天电网”一体化数据融合98
第十二章 打造四类能力:共享汇聚、数据开放、技术创新和基础支撑102
第一节 共享汇聚能力102
第二节 数据开放能力105
第三节 技术创新能力110
第四节 基础支撑能力112
第十三章 支撑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114
第一节 支撑数字经济发展114
第二节 支撑数字治理创新116
第三节 支撑数字文化培育117
第四节 支撑智慧社会建设118
第五节 支撑数字生态文明119
第四篇 指数篇
第十四章 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123
第一节 研究目标123
第二节 研究思路123
第三节 数据资源124
第四节 技术方法125
第十五章 数字中国发展指数的构建与赋权134
第一节 指标体系构建134
第二节 指标体系权重确定139
第三节 数字中国发展指数计算方法147
第十六章 数字中国发展指数测算结果150
第一节 数字中国指数分省份测评结果150
第二节 重点地区发展情况分析157
第三节 数字中国发展要素分析162
第五篇 政策篇
第十七章 部分省市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经验169
第一节 北京市——创新汇聚思维推动“在北京制造”向“由北京创造”转变169
第二节 广东省——“政府管平台、平台管产业”打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大通道171
第三节 上海市——以数据共享与开放打通数字政府建设的“最后一公里”173
第四节 江苏省——数字时代为传统产业和公共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176
第五节 山东省——紧牵新旧动能转化“牛鼻子”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178
第六节 浙江省——互联网思维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和政府治理创新180
第七节 福建省——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为数字福建注入强劲动力182
第八节 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带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184
第十八章 推动数字中国发展的对策建议187
第一节 完善顶层设计,坚持系统推进187
第二节 加快整合共享,夯实数据基础188
第三节 坚持协同联动,推进创新应用188
第四节 改善产业环境,激发内生动力189
第五节 强化国际合作,提升全球影响189
第六节 创新宣传引导,传播数据文化190
第七节 打造人才队伍,优化培养激励191
第八节 完善统计体系,加强行业监测191
第九节 开展试点示范,强化以点带面192
第十节 加强安全保障,确保自主可控193
附录一 近年来数字中国建设最受关注的典型案例194
附录二 数字中国相关国家政策汇总201
附录三 数字中国发展指标体系权重设计调查问卷238
附录四 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情况介绍243
前 言
数字中国建设,滥觞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的“数字地球”战略,发轫于21世纪初习近平总书记推动的“数字福建”实践探索,成形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信息化领域做出的系列战略擘画,有着深厚的政策背景和实践基础。二十余年间,我国各级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对于数字中国建设的意义经过充分讨论,形成了高度共识,但对于数字中国的理论内涵和发展路径依然存在认识不清甚至误解和争议等问题。本书试图从数字中国建设的发展现状、历史逻辑、理论框架、定量测算四个方面入手,系统论述数字中国建设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
建设数字中国,应当坚持大历史观视角,从当前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催生经济社会大变革的历史背景出发,理解数字中国建设的技术经济演进逻辑。通过对近代以来信息技术演进及其对经济社会转型影响的历史回顾,本书提出近代以来信息技术演进的三大基本规律,即形式–内容交替演进律、吸纳–融合螺旋上升律和技术–服务共振共生律。数字地球和数字中国的建设,是近代以来信息技术经历以电报电话为代表的第一代信息技术、以集成电路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二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代信息技术,进入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代信息技术历史进程中,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相互促进,产生伟大技术经济共振效应的产物。第四代信息技术以数据采集、传输、计算、分析为核心,提供一种消弭不同行为空间区域和活动领域的“间隙”、满足人类时空一体化信息需求的运算能力,使人类进入了全球性的动态结盟、泛在交流和分布智能时代,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将从目前以层级结构为主的系统模式向以松散结盟和动态演变为特征的生态模式转变,这将给当前的社会结构带来颠覆性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字中国建设的全面推进,根植于第四代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模式和企业生产模式产生的革命式变革,有其技术经济演进的历史必然性。
建设数字中国,应当超越信息化建设本身,从推动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