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393628
本书以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简明有趣的心理学案例向读者揭示了异常心理及行为的真面目。使读者更好地发现未知的自己,调整异常行为,更好地自助或助人,在健康的心境下快乐生活。内容专业丰富,语言简洁生动,具有较强的阅读性和出版价值。
本书详尽介绍了异食癖、异装癖、厌食症、睡眠障碍、性别认同障碍、强迫症、抑郁症等异常心理的原理及表现,可能的形成原因,以及出现此类行为时应如何应对。
章 “食色,性也”——生活中的变态者
五花八门的重口味——异食癖 / 003
套在女装里的男人——异装癖 / 008
高跟鞋带来的性兴奋——恋物癖 / 013
残酷地追求苗条——神经性厌食症 / 018
变身为贪食的饕餮——神经性贪食症 / 023
男孩还是女孩——性别认同障碍 / 028
睡得好,精神足——睡眠障碍 / 035
第二章 破坏性的心理冲突——神经症
满脑子的可怕后果——焦虑障碍 / 041
对室外的恐惧——广场恐惧症 / 048
单身者小心了——社交恐惧症 / 052
创伤经历引起的自欺——特定的恐惧症 / 058
无法控制的重复行为——强迫障碍 / 062
疲惫如影随形——神经衰弱 / 069
踏破了医院的门槛——疑病症 / 073
第三章 悲伤与兴奋的切换——心境障碍
认知、感觉、行动——情绪的要素 / 081
生活变成灰色——抑郁症 / 084
激情无限——躁狂症 / 090
渴望从艺术中获得救赎的凡·高——双相障碍 / 094
走不出的绝望——应激相关障碍 / 100
第四章 思维和行为模式的异变——人格障碍
怀疑所有人——偏执型人格障碍 / 111
单胺氧化酶的罢工——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 115
自残仅为引人注目——边缘型人格障碍 / 122
爱上自己的倒影——自恋型人格障碍 / 126
让别人替自己做决定——依赖型人格障碍 / 131
一切必须按照计划进行——强迫型人格障碍 / 135
脆弱的人际关系——表演型人格障碍 / 138
一个躯体内住着两个以上的灵魂——多重人格障碍 / 141
第五章 严重的心理障碍——精神病
现实与幻觉之间的分裂——精神分裂症 / 147
坚信幻觉即事实——妄想型障碍 / 152
第六章 心为身役——物质使用障碍
让人成瘾的尼古丁 / 159
危害健康的酒精依赖 / 163
饮鸩止渴的发明——阿片类药物 / 167
第七章
儿童与青少年时代的悲剧——儿童与青少年期精神障碍
永远无法独立的孩子——精神发育迟滞 / 175
对生理功能失去控制——儿童进食、睡眠和排便障碍 / 179
来自星星的孩子——自闭症 / 182
成人心中的小麻烦——多动症 / 188
入学后才会被发现——学习障碍 / 191
第八章 伴随身体衰老而来——老年期精神障碍
快速发作的认知障碍——谵妄 / 197
漫长的死亡告别——阿尔茨海默症 / 199
丧失体验引发的心理问题——老年期抑郁与焦虑 / 202
参考资料 / 204
这里所说的“变态”,不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贬义词,而是指心理异常、精神障碍。当心我们身边的“变态者”,也不是要我们像防范危险分子一样去提防他们,而是要留心和注意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识,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能在健康的心境下幸福快乐地生活。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心理困扰、心理问题,更严重的就是心理障碍。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以及偶尔有交集的人,在一切如常的表象下,都可能挣扎在或深或浅的心理阴影里,面对着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当然,其中也包括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能多一份关心,多一点心理健康意识和知识,就有可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从而提醒和帮助对方,也拯救自己。就心理问题而言,可怕的就是未意识到、不自知以及羞于启齿、忙于否认、讳疾忌医。此外,在存在精神障碍的人中,有一部分人是危险的,可能有暴力行为和其他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举动,面对这类人,我们要有安全防范意识,以免陷入危险中。
那么,“变态者”都是什么样的呢?他们有哪些表现?又是如何成为“变态者”的呢?他们承受着怎样的心灵煎熬,我们又该如何拯救他们?这本浅显易懂、案例丰富、知识全面的《重口味心理学(第三季)》将为我们揭开“变态者”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初步了解不同类型的心理异常和精神障碍现象。
从异食癖、异装癖、恋物癖到施虐狂、受虐狂、厌食症、贪食症,再到睡眠障碍、性别认同障碍;从焦虑、强迫、神经衰弱到疑病症、恐惧症;从抑郁症、躁狂症到双相障碍、应激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多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妄想型障碍……本书以流畅、直白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为我们揭示了“变态”的真面目。
学习一些变态心理学的入门知识,无论对助人还是自助,都是有益的。
五花八门的重口味——异食癖
常言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个人的口味、喜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的口味会不同,所钟爱的食物也是千差万别,这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中国北方,主食以面食为主,人们会把磨成面粉的谷物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在中国人的眼中,属广东人“重口味”。因为广东人的食物材料十分丰富,如各种昆虫,还有一些类似蛇的动物都有可能成为广东人餐桌上的菜肴。
不管人们所食用的食物怎么五花八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食物都是有机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食物为自己的身体吸收一些营养,获取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但有些人则会重复地吃一些无机物,如头发、泥土、玻璃等,这些食物不仅毫无营养,还会给当事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可是这些人依然会甘之若饴地吃这些危害健康的食物。这种行为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异食癖。
小崔是山东人,曾经接受过电视台的采访。小崔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之所以会受到电视台的青睐,是因为他有一个特异功能——可以吃那种做灯泡的玻璃。起初知道小崔这个特异功能的人并不多,连小崔的母亲和妻子都不知道。当小崔的妻子知道后,就力劝丈夫以后不要再吃玻璃了,因为担心这样会给小崔的健康带来危害,甚至可能使他丧命。但是小崔并没有听从妻子的建议,认为自己已经吃了这么长时间都没事,想必是不会危害生命的。事实上,小崔已经离不开玻璃了,他只要一天不吃玻璃,就会难受,吃玻璃变得比吃饭还重要。对小崔来说,玻璃甚至比老婆还重要。小崔的妻子曾经威胁过他,如果他执意以玻璃为食,那么就离婚。面对妻子的威胁,小崔决定偷吃玻璃,只要不让妻子发现就可以了。于是,小崔专门到偏僻无人的地方偷吃玻璃,不过,还是让同村的人发现了。不久,妻子也从别人那里得知了。
小崔的妻子只好带着丈夫去医院检查。小崔首先检查了一下自己的口腔,发现牙齿和口腔都很健康。接着检查了一下自己的食道和肠胃,结果显示,小崔的食道和肠胃的黏膜与正常人相比较,并没有什么异常。
对于正常人来说,且不说玻璃是否会对自己的食道或胃部造成伤害,就连口腔这一关都难以通过。虽然我们的牙齿很坚硬,但是口腔内的其他组织都是非常柔软的,当我们把一整块玻璃放入口中咀嚼时,玻璃会因为破碎而变得锋利无比,会对我们的口腔造成严重的伤害。
不过当地医院的一位医生认为,想要避免口腔被锋利的玻璃所伤,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但是需要进行一定的训练。这种训练可以让口腔内的各组织肌肉协调运动,从而在咀嚼玻璃的时候巧妙地避开锋利的地方。
医生的这种猜测在小崔那里得到了证实,小崔说,他在吃玻璃的时候会让舌头灵活地避开玻璃,然后用牙齿把玻璃锋利的边缘打磨成碎末,这样玻璃就不会划伤他的口腔和食道了,后小崔会把玻璃碎末吞入腹中。
就小崔目前的身体状况而言,吃玻璃似乎没有什么危害。那么,小崔这种异食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是因为身体中缺乏玻璃中所含有的某种元素?还是仅仅出于心理原因?
医生认为,小崔的异食癖与身体需求并没有什么联系,可以说是心理因素引起的。虽然小崔可以顺利地吞咽玻璃并且保证玻璃不对自己造成伤害,但是胃酸却不能消化玻璃。也就是说,那些玻璃粉末只是在小崔的身体中“旅游”了一圈,它们从嘴巴进入,然后经过食道、肠胃,后随着其他不能吸收的废物一起排出体外。
此外,医生还认为小崔的这种异食癖之所以没有对身体造成明显的伤害,一方面是因为小崔把玻璃咀嚼得够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身体的奇妙功能。我们的肠胃会不停地蠕动,将身体所无法吸收的废物清除出去。
后来经了解,小崔之所以会吃玻璃,初是因为和朋友们打赌。在那一次打赌中,小崔因为安全地吃下了玻璃而受到朋友们的追捧,从此之后,他就养成了吃玻璃的习惯,甚至不吃玻璃就会觉得难受,因为在他的潜意识中已经把吃玻璃与某种快乐、兴奋的情绪联系起来了。
虽然小崔表示自己每次吃玻璃都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但是他也知道自己会被其他人发现,而当有人得知小崔能吃玻璃之后,就会关注小崔,并且认为他是一个有特异功能的人,这种被大家关注的感觉让小崔感到满足。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是难以戒除的心瘾。
通过专家的分析,小崔了解到吃玻璃不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任何好处,只是一种异常的心理满足,小崔表示要戒除吃玻璃的心瘾。不过这恐怕更困难了,毕竟他因为吃玻璃而受到了电视台的关注,这又是一次强化作用。
异食癖是一种常见的进食障碍,是一种原因非常复杂的疾病,通常是由代谢紊乱、味觉异常或饮食管理不当所引起的。异食癖的群体非常广泛,可以说“男女老少皆宜”。
引起异食癖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类是生理原因,这是比较好解决的,通常是因为身体中缺乏某种元素引起的,如缺铁、缺锌的孩子会出现异食癖的现象,只要能为他们补充铁或锌,异食癖的症状也会随之消失。
当一个人缺锌时,就会减少味觉素的分泌。味觉素是一种十分重要且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一种含锌的唾液蛋白质,主要作用是维持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新陈代谢。如果缺锌,那么口腔黏膜的上皮细胞就会受损脱落,直接影响人的味觉。当一个人的味觉发生了紊乱时,会直接影响食欲,从而引起异食癖或厌食症。
第二类原因所引起的异食癖在解决的时候就比较棘手了,那就是心理原因。有些小孩子被父母忽视时,就会出现异食癖,这是一种心理失常引发的强迫行为,应该引起监护人的注意和重视。但是,监护人不能对其进行简单粗暴的制止,这样只会让孩子把异食变成一种偷偷摸摸的行为,无法从根源上进行矫正。监护人可以选择习惯消除的方式来矫正异食癖,如当孩子出现异食癖的时候,监护人需要对其进行干预,让他把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并且对其口腔进行清洁。在这样的强行干预进行多次之后,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新的习惯,从而使异食癖的习惯被大大削弱,或是直接消失。
异食癖之所以会被看成一种心理问题,是因为异食癖会给当事人带来伤害。在印度有一位老奶奶,年轻时和伙伴打赌而开始了吃沙子的异食人生。但是,这似乎并没有给她的身体健康带来损害,这种现象在医生看来也是奇迹。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她这么幸运,大多数的异食癖习惯都会给当事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一般会引起食物中毒或肠胃感染,有时候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取走肠胃中的有害物质,甚至还可能导致死亡。虽然有些异食癖的患者因为不同于常人的饮食习惯而备受关注,但是也可能会被同伴孤立甚至抛弃,从而倍感痛苦。
异食癖有时候也会受到文化的影响,一些原始部落甚至认为泥土具有药用价值。这种异食癖可以看作当地的习俗,不属于进食障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