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156667
瑞典人在1967年平静地、零事故地完成了从机动车左行改为右行的转换。这个国度奉行“谁不合作 ,谁的生活就有麻烦 ”的哲学,可能是世界上*有序、平等和民主的国家。海盗精神和当代瑞典人价值观的根基有何关联?如此有序、富裕而稳定的文化能否孕育创新的活力?瑞典人的自杀率很高吗?嗜酒如命吗?性开放而随意吗?这本书或许是帮助你深入而充满趣味地了解瑞典的*好途径。
《当代维京文化》是一本既有美国—瑞典跨文化参考的实用价值,又不失学术严谨的有关瑞典的文化读本。作者引用了大量的文化人类学研究文献,并从瑞典自海盗时代到当今福利王国千年的历史人文开始,广涉瑞典人的日常生活、族群心理和价值观。
全书共分十二章,从瑞典的千年史开始,通过对“人民之家”瑞典模式的剖析、对瑞典文化的“4个S”之刻板印象的纠正、对瑞典国家浪漫主义的铺陈,再到瑞典的团队精神与个人主义的共生、到瑞典人一些基础的文化价值中的法则,逐层深入,逐渐具体,后以对和瑞典人打交道的具体建议作为全书的收尾。中国读者读来仍然受益匪浅,不失为一本出色的大众读物。
译者序
学者序
序
章 从海盗时代到福利王国——瑞典千年
(一)海盗时代:史前-1050年
(二)中世纪:1066年-1500年
(三)瑞典的建立:1500年-1600年
(四)作为大国的瑞典:1618年-1717年
(五)启蒙时代:18世纪
(六)瑞典的新开端:19世纪
(七)承上启下:现在
第二章 瑞典模式
(一)开端:历史
(二)进程:向福利之国挺进
(三)理念:人民之家的价值观
(四)困境:社会与经济挑战
(五)未来:勇往直前
第三章 瑞典的四个S:性、自杀、社会主义和烈酒
(一)一S:关于性
(二)二S:自杀
(三)三S:社会主义
(四)四S:烈酒
第四章 民族自豪感:国家浪漫主义
(一)模范社会
(二)以皇室为荣
(三)好品质与高技术
(四)民族浪漫精神
(五)绚烂的大众文化
(六)蓝色与黄色
(七)田园梦的破碎
第五章 瑞典的个体与团体:自立与团结
(一)执着于自立
(二)互不相欠
(三)“组织化”的瑞典
(四)女眭主义社会与男性主义社会
(五)个人主义与步调一致
(六)社会主义中的个人主义
第六章 劳哥姆 (1agom)现象
(一)工作中的lagom现象
(二)lagom现象与社会
第七章 詹特法则I JantelagenJ:你以为你是谁
(一)詹特法则对个人的影响
(二)詹特法则的一个原因:害怕失败
(三)詹特法则的一个结果:皇家瑞典式嫉妒
(四)詹特法则与企业
(五)反詹特法则运动
第八章 平等至上
(一)不能凌驾于他人之上
(二)追求性别平等
(三)家庭友善准则
(四)家庭内部的平等
(五)平等和亲密关系
第九章 季节的力量:夏日、冬季和假期中的瑞典人
(一)大自然的信息
(二)冬季的传统
(三)春天的新生
(四)终于:夏日来了
(五)神圣不可侵犯的假期
第十章 交流:沉默的声音
(一)沉默是金
(二)非言语交流
(三)直言不讳
(四)回避冲突
(五)说自己的语言
(六)培养社交能力
第十一章 礼仪:简说瑞典习俗
(一)鞋的规矩
(二)社交场合的管理
(三)敬酒的规则
(四)留多点儿时间喝咖啡
(五)光盘人群
第十二章 在瑞典做生意:竞争与一致
(一)不竞争精神
(二)工作中的竞争
(三)一致性规则
(四)把事情做好
(五)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六)“合作的”上级
(七)打开沟通的渠道
(八)商业中的交流
结语全速向前
参考文献
后记:2001年之后的瑞典
瑞典人有的时候就是个谜,就连他们自己,有的时候也搞不懂自己。本书的两位作者依据自身的经历背景向读者们展示了瑞典人的风格以及与这个世界的差异,这些现象有的非常常见,有的却不那么常见。对那些对瑞典感兴趣的、或者打算到瑞典工作的人而言,《当代维京文化》可谓一本书,甚至对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瑞典人来说,它都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真的太好了!
——乌尔夫·马丁松(Ulf Mrtensson)
《瑞典——美国杂志(Nordstjernan公司)》之《瑞典新闻》出版人及编辑
《当代维京文化》一书非常精彩——态度平和、学术范儿、言语也优美。对于那些想了解瑞典社会、瑞典教育或者因为家族祖辈的原因而与瑞典人打交道的美国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对于那些到瑞典的旅行者或者想在瑞典开拓事业的人们来说,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卡林·帕特曼(Carrin Patman)
美国德克斯大学瑞典研究基金委员会主席
在所有欧洲国家中,瑞典可以说是美国化的了,即使如此,这两个国家间的文化差异还是比其表面所能显现的要深刻和微妙得多,所以,对于那些急切地想了解瑞典人但又不知该如何靠近他们的外国人来说,两位作者无疑进行了一次精彩而且还非常有趣的引领。
——奥利·瓦斯特伯格(Olle Wstberg)
瑞典驻纽约领事馆总领事
瑞典《快报》(Expressen Newspaper)前总编
学者序
瑞典隆德大学历史学教授 英格马·奥特森(Ingemar Ottosson)
瑞典与中国的交往开始于四个世纪以前,那时批西方人 到达广东和福建海岸大约已经有了一百年的历史。很少有人知道航行到这个丝绸和茶叶的国度的瑞典先驱者们是谁,发生了什么故事。但是,毋庸置疑,那些人是被极大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进取心所驱使而来的。1731 年至 1813 年间,瑞典东印度公司非常活跃,它在广州的贸易进行得很顺利,而且达到了双赢。由于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战争,而且,斯德哥尔摩政府认定鸦片贸易是恶劣的行径,所以,在康有为逃亡的岁月里,瑞典国接受和保护了他。瑞典的学者,如约翰·贡纳·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和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探险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等人都对中国的考古学、语言学和地理学做过大量研究。1950年5月,瑞典成为个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
只研究英国、法国和德国是不可能了解欧洲的。要对欧洲大陆有真正的了解,还需要探索它的外围,尤其是北欧地区。2001年,克里斯蒂娜·约翰逊·罗宾诺维兹(Christina Johansson Robinowitz)和莉萨·维娜·卡尔(Lisa Werner Carr)撰写的《当代维京文化》(Modern-Day Vikings)出版了,这是一部向世界介绍瑞典—这个自古以来就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举足轻重的国度的重要作品,这本书成功地向读者们分析和讲解了瑞典文化和瑞典社会。现在,肖琼女士的杰出译著将向中国读者打开一扇深入了解这个欧洲一角的大门。
众所周知,当代的瑞典有着中立政策和先进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在古老的过去,她是海盗的家园。直至今日,当我们瑞典人说到自己的时候,仍然沿用“海盗精神”这个词,不过,它所代表的是活力、乐观和积极的力量,而不是战争和侵略行为。事实上,在中国—这个世界上快的发展中国家的前行道路上,乐观积极、充满活力的精神不也是非常适用的吗?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