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507623
这10个历史瞬间神奇地降临到10位传主的身上,他们或是被命运高高举起,送入英雄们的殿堂;或是被狠狠嘲弄,抛入千秋遗恨的行列。当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碰撞之际,火花闪烁,那样的时刻从此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人类“历*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0篇,分别向我们展现了10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巴尔沃亚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老年歌德热恋的悲歌、滑铁卢的一分钟以及马赛曲神佑般的创作。
目 录
序言 / 1
拜占庭的陷落
危在旦夕 / 2
和解的弥撒 / 5
战争开始 / 6
城墙和大炮 / 8
再次寄予希望 / 11
战舰翻山越岭 / 14
救救我们吧,欧洲 / 17
总攻前夕 / 20
圣索菲亚教堂里的后一次弥撒 / 22
一扇被忘却的城门——凯尔卡门 / 24
十字架倒下了 / 27
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装备好一艘船 / 30
躲在木箱里的人 / 33
危险的升迁 / 35
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 38
永载史册的瞬间 / 41
黄金和珍珠 / 46
神明很少保佑…… / 49
毁灭 / 53
亨德尔的复活 / 55
一夜之间的天才 / 75
滑铁卢的一分钟
格鲁希 / 91
卡右的夜里 / 94
滑铁卢的上午 / 95
格鲁希的错误 / 97
决定历史的一瞬间 / 99
滑铁卢的下午 / 101
决战 / 103
回到平凡之中 / 105
玛丽恩巴德悲歌 / 109
黄金国的发现
一个厌倦欧洲生活的人 / 120
进军加利福尼亚 / 122
新尔维夏 / 124
带来厄运的一铁锹 / 126
淘金热 / 127
诉讼 / 129
结局 / 130
奔向宇宙之巅
没有人物的悲剧 / 134
双重肖像 / 138
疾病的辩辞 / 142
认识的唐·璜 / 150
诚实的激情 / 156
回归自我 / 163
南方的发现 / 170
逃往音乐之乡 / 177
第七重孤独 / 181
深渊之上的舞蹈 / 185
自由的引路人 / 191
夺取南极的斗争
征服地球 / 194
斯科特 / 196
南极世界 / 198
向南极点进发 / 200
南极点 / 203
1月16日 / 204
罹难 / 206
斯科特临死时的书信 / 210
回答 / 212
封闭的列车
一个住在修鞋匠家的人 / 216
实现…… / 219
……和失望 / 221
取道德国——行不行? / 223
协定 / 225
封闭的列车 / 227
这一炮击中了 / 228
序 言
任何一个艺术家也没法把一天的24小时都用于艺术创作,所有那些特色独具、生命力旺盛的神来之笔往往存在于那难得而又短暂的瞬间灵感火花的闪烁。历史也是如此,这被世人赞颂为古往今来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的历史,也不可能持续不断地进行新的创造。尽管歌德曾满怀敬意把历史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但在这作坊里发生的,却是太多不可胜数的被我们熟视无睹和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像艺术创作和生活中到处遇到的那种情况一样,那些令人震撼的非常时刻并不多见。这个作坊里常常只有一个编年史家,冷漠而又持之以恒地把一件一件的事实当成一枚一枚的珠子串连成一个数千年悠久的长链,因为那些历史的尖锋时刻都需要太长的酝酿时间,每一桩影响深远的事件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在一个民族里,为了产生一个天才,总是需要几百万人。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 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的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伴随着无谓流逝的漫长岁月。
不过,诚如在艺术上一旦出现一个天才就会影响百年的文化史一样,这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旦发生,就会决定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进程。就像避雷针的尖端汇聚了整个大气层的电流一样,那些不可胜数的事件也会挤在这短的时间内发作。这些平时悠哉游哉按顺序发生或者并驾齐驱而来的事件,都压缩在这电光火石般的一刻,这一刻可以决定一切:个人的生死、民族的存亡,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这种极富戏剧性并且生死攸关的时刻,往往发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时,甚至常常只发生在某一分钟。虽然在个人的一生中和历史的进程里都是难得一见的,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却超越时间之上。在此,我将从不同的时代和领域回顾那些群星闪耀的某一刻——之所以这样称呼这些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历史黑夜。我并不会通过自己的虚构来增删已发生的一切的内在真实性,因为历史——这个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已经把那些时刻表现得十分完全,无须任何外来的帮手,而且,伟大的历史凌驾于所有的作家之上,谁都别想超越他。
斯蒂芬·茨威格
拜占庭的陷落
公元395年,统一的罗马帝国分裂——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首都的西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腊的移民城市拜占庭的旧址,所以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又称拜占庭。
15世纪中叶,东罗马帝国内外交困,绝大部分领土被新兴的奥斯曼帝国占领,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这座四面受围的城市。国内政治纷争不断,连年混战,经济凋敝,岁收锐减,东罗马帝国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危在旦夕
1451年2月5日,小亚细亚,苏丹穆拉德三世的长子——二十一岁的穆罕默德得到密使报告了他的父亲去世的消息。这位精明果断的皇太子与自己的大臣和谋士未交一言,便一跃跨上乘骑中好的一匹纯种良马,挥鞭纵马,一鼓作气跑完120英里。到达博斯普鲁斯海峡后立即渡海,直到抵达欧洲一岸的加利波里,他才向自己的亲信透露父亲去世的消息。为了事先断绝其他任何企图染指王位者的念头,他调集一支精锐军队前往亚得里亚堡,而在那里,实际上他没有遭到任何反对就被确认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随后,穆罕默德所采取的个政治行动,就把他那肆无忌惮的魄力诠释得淋漓尽致,简直让人感到恐怖。为了预先铲除掉所有嫡亲的竞争对手,他指使人把自己尚未成年的弟弟淹死在浴池里,随即把那个被他逼迫着干了这件事的凶手害死——由此可见他的阴险狡诈和残忍本性。
至此,这位年轻、狂热、热衷功名的穆罕默德取代了性情较为沉稳的穆拉德,成为土耳其人的苏丹。消息传来,拜占庭人惊恐万分。因为他们从数以百计的密探那里知悉,这个野心家曾发誓要占领这座世界古都,尽管他很年轻,却处心积虑日夜谋划实现他此生的伟业;同时,所有的报告都达成一个共识:这位新的土耳其君主具备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外交才能。穆罕默德身具双重秉赋,他既虔诚又残酷,既热情又阴险,既是个博学的、热爱艺术、能用拉丁文阅读恺撒大帝及其他罗马伟人传记的人,又是个嗜杀成性、心狠手辣的人。他有一双满含忧郁的漂亮眼睛,有着尖尖的鹰钩鼻,从他的外貌看,既像一个勤劳不倦的工匠,又像一个勇于拼命的士兵,当然,他更像一个寡廉鲜耻的外交家。现在,所有这些可怕的能量都聚集在一个目标上:即要超越他的祖父巴耶塞特一世和他的父亲穆拉德二世所建立的功勋——这两个人曾让欧洲次领教了新兴土耳其国家的强大军事力量。不过,他的首要目标是占领拜占庭城——这颗镶在君士坦丁和查士丁尼王冠上后的宝石——所有的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
其实,此时的拜占庭,对这个野心勃勃的人而言,早已是一颗没有任何保护的宝石,得到它易如反掌。过去的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曾一度覆盖世界几个大洲,从波斯到阿尔卑斯山脉,再从另一方伸展到亚洲的沙漠地带,既使走上几个月,也难以穿越全境,堪称一个世界帝国,如今只要步行三个小时便可轻松走遍整个国家。昔日的拜占庭帝国如今只剩下一个可怜巴巴没有躯体的头颅、一个没有领土的都城——君士坦丁堡,亦即君士坦丁之城、古时的拜占庭城;况且,今日东罗马皇帝所拥有的,已非往昔的拜占庭城,只是它的一部分而已,即仅限于市区。因为城郊的加拉太已属热那亚人所有,城墙之外的所有土地也都已被土耳其人占领,这个帝国的后一位皇帝仅拥有一块弹丸之地了。
所谓的拜占庭,只不过是被教堂、殿宇和一排排的房屋所环绕着的、巨大城墙之内的一方天地。由于遭受十字军的洗劫和毁坏,这座城市已元气大伤;兵灾、瘟疫使得城内人口骤减;因连年抵御游牧民族的侵袭而精疲力竭;加上内部因民族和宗教的争端而四分五裂。这样一座城市面临着早已装备精良的从四面包围过来的敌人,它根本无力自卫,既无兵员又无勇气,眼看拜占庭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三的宝座摇摇欲坠,他头顶皇冠的命运难以预料。然而,正是由于拜占庭已被土耳其人围困,也正是因为它荟萃了整个西方世界几千年来古老的共同的文化而被奉为圣地,它才成为欧洲荣誉的象征;只有当整个基督教世界联合起来共同保卫它在东方的这个后的、濒于崩溃的堡垒,东罗马帝国后和为富丽堂皇的东正教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才能作为信仰基督的教堂而继续存在。
君士坦丁十三马上意识到面临的危险。尽管穆罕默德散布和平的舆论,但他仍然心怀不安,惊惶地向意大利、教皇、威尼斯、热那亚派去一个又一个使节,请求他们派来大战舰和士兵。然而罗马却举棋不定,威尼斯也如此。因为东派教会和西派教会之间的分歧由来已久,而且至今仍然存在。希腊正教仇视罗马教会。希腊正教的牧首拒绝承认罗马教皇是牧师。虽然在斐拉拉和佛罗伦萨的两次会议上,由于要共同面对土耳其人的威胁而决定两教会重新统一,但是当拜占庭的危机稍解时,希腊教的一些教会又开始悔约。直到现在,穆罕默德成为土耳其的苏丹,万分危急的形势才使东正教放弃了固执,拜占庭在向罗马传达自己顺从的信息的同时,紧急要求支援。于是,一艘艘大战船开始装备弹药和士兵。不过,一艘帆船先载来了罗马教皇的使节,他是来完成向西方两个教会宣布和解的神圣使命,并且向世界宣布:谁攻打拜占庭就意味着向整个基督教世界挑战。
和解的弥撒
那是12月的一天,富丽堂皇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当日绚烂多彩的基督教建筑,那由大理石和玻璃巧妙镶嵌的图案,庄严显赫的场景是后来者永远无法从由它改成的清真寺想象出来的。教堂里正举行盛大的活动庆祝两派的和解,在帝国所有显贵人物的簇拥下,君士坦丁皇帝出席了这个庆典。他要以帝王的身份成为这次两派和解永不分裂的见证者和保证人。宽敞的大厅里灯烛辉煌,挤满了人。罗马教廷的使节伊斯多鲁斯和希腊正教的牧首格列高利在圣坛前如兄弟般一起做着弥撒。在这座教堂里首次提到教皇的名字;首次同时用拉丁语和希腊语唱起虔诚的赞美诗,歌声缭绕在这座永恒的主教堂的拱顶间。在这庄严的时刻,已经和解的两派教士列队把施匹利迪翁的圣体郑重地抬了进来,看来,东西两派的宗教信仰将从此永结同好。整个欧洲的观念,亦即西方精神,经过漫长岁月的罪恶纷争,终归一致。
然而,在历史上,理智与和解的时刻从来都是短暂易逝的。正当共同祷告的声音在教堂里愈来愈洪亮时,那位博学的修道士盖纳蒂奥斯已在外边的修士室里言辞激烈地指责起来,他声称那些讲拉丁语的人背叛了真正的信仰。盲目信仰的狂热轻易地毁掉了刚刚由理智撮合成的和平,而且正如这位希腊教士不想真正屈服一样,地中海另一端的朋友们也并不想提供他们承诺的援助。虽然向拜占庭派去了几艘战船和几百名士兵,但随后还是把这座城市丢给命运摆布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