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489522
辑
管弦乐序曲《大摆队》/1
交响组曲《啊!青海湖》/41
女声独唱《声声慢》/118
中提琴独奏《叙事曲》/123
交响大合唱《一八四零祭》/140
第二辑
第二交响曲《大 唐》
序
——音乐创作的现代意识思维
大约在一九七八年以前,我们这些音乐学府作曲专业的教书匠们,在进行音乐作品写作及帮助学生完成习作的过程中,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审视一部音乐作品,我们只须看它是否具有健康的内容、完整的表现、严谨的结构、动听的旋律、丰富的节奏、成熟的技巧等等,仅此足以!进而言之,在民族化的大方向下,那些具备以上条件而又兼具五声性旋律及对西洋大小调和声改头换面的谓之民族调式和声的作品,无疑被视为上乘之作。那时,我们作品中的一个增、减和弦的运用往往被视为大胆创新。那时,我们的审美意识,我们观察问题的方法,我们衡量一首作品孰优孰劣的标准均建立在西方传统古典音乐之上。而我们对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现代音乐的偏见,则建立在我们对外界音乐的一片茫然无知之上。更确切地说,这种茫然无知正是由于我们在思想乃至艺术上的偏见所造成的。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时代的巨大变革,西方乃至世界各地自一八九〇年以来沉积了近百年的所谓现代派音乐,犹如潮水般地涌了进来。一时间,勋伯格的“序列主义”,亨德米特的“作曲技法”,梅西安的人工调式、节奏模式、“鸟歌”及系列主义,集合程控理论及种种非音乐元素控制的音乐以及先锋派音乐等等,一股脑儿被我们搬了过来,并迅速占据了我们音乐学院的作曲课堂,俘获了我们那属于未来音乐创作希望的新潮创作群体。一时间,我们建立于西方古典音乐基石之上却又由我们添砖加瓦而营造的优美和谐的音乐殿堂,被冲得东倒西歪、七零八落。
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变革,我们老一辈作曲家中的一些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他们对这些现代作曲流派及技法潜心研究,对其中真谛心领神会,并凭借自己深厚的中国音乐文化积淀而创作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的,我们民族自己的现代音乐作品。而真正站在这股现代音乐狂潮风口浪尖上肆意弄潮的,则是那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从音乐学院的摇篮里“摇”出来的一茬又一茬新潮、追求时尚的青年一代作曲家群体。尽管他们由于饥不择食、囫囵吞枣而在“反刍”时,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些似曾相识或面目全非的东西,但他们之中的佼佼者毕竟在不断的反思之中成熟,现已步入了世界现代音乐主流的行列……
在人们的传统概念里,美几乎是音乐的同义词。传统的古典音乐无论在感官上、心理上,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它使人们在这种揭示出大自然运行法则及人类社会发展本质的音乐之中为之动情,与之共鸣并充分发挥美的想象,直至达到理性及感性的升华,从而获得由感官到精神的全面美感。
而现代派音乐则往往赤裸裸地描绘地狱、死神及种种灾难;淋漓尽致地刻画、宣泄人类的猥琐、嫉妒、残忍、恐惧、失望、孤独、苍白无力等丑恶的情感及扭曲的心灵。现代派音乐往往以逻辑思维代替情感,以噪音代替乐音,以声响代替音乐,以停滞呆板代替变化对比,以杂乱无章代替律动与均衡,以视觉感代替听觉的感受……
尽管对现代派音乐艺术褒贬不一而且贬多褒少,尽管现代派音乐并不讨大多数听众的喜欢,然而它的出现却是二十世纪社会变革的必然产物,是一
种对陈旧观念的反叛,是一种进步。它毕竟给我们提供了音乐在西方传统古典音乐之外自由驰骋的更大范围和空间。
符合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及欣赏习惯的音乐风格似乎与我们在现代派音乐中认识的一切是那么格格不入,然而对西方现代主义音乐艺术的借鉴,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我们今天学习现代派音乐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中感悟音乐创作现代意识思维的本质,以促使我们创作能力的不断提高。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民族音乐文化,将是一派更加繁荣的景象。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