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630414
内容简介
蔡志斌、伍均锋、王伟华主编的《生猪规模生产 与猪场经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系列教材)》分为8章, 主要介绍了猪场选址及建设、猪品种与繁殖、饲料配 制及使用、饲养管理、猪群保健与疾病防控、猪场环 境控制、猪场设备操作与维护、猪场经营管理等方面 内容。
本书围绕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满足职业农 民朋友生产中的需求。重点介绍了生猪生产的基础知 识。书中语言通俗易懂,技术深入浅出,实用性强, 适合广大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围绕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满足职业农 民朋友生产中的需求。重点介绍了生猪生产的基础知 识。书中语言通俗易懂,技术深入浅出,实用性强, 适合广大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学习参考。
目 录
章 猪场选址及建设 节 猪场场址的选择 第二节 猪场规划设计 第三节 猪场的建设 第二章 猪品种与繁殖 节 不同品种猪的体形、外貌和生产性能特点 第二节 确定合适的杂交模式 第三节 繁殖技术 第四节 挑选优良的种猪、商品仔猪 第三章 饲料配制及使用 节 不同生产阶段猪的营养需要特点 第二节 消化与吸收 第三节 饲料原料及主要营养成分 第四节 猪的日粮配合 第五节 饲料选购及配制 第四章 饲养管理 节 猪场管理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种公猪的管理 第三节 后备、空怀母猪饲养管理 第四节 妊娠、哺乳、断奶母猪饲养管理 第五节 哺乳仔猪、生长肥育猪管理 第五章 猪群保健与疾病防控 节 猪群健康与健康管理 第二节 生物性病因防疫措施 第三节 主要疾病针对性防控 第四节 安全用药和药品保管 第五节 病死猪处理及隔离制度 第六章 猪场环境控制 节 环境与养猪生产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猪舍的日常清洁 第三节 猪舍温度、湿度控制 第四节 粪污处理 第七章 猪场设备操作与维护 节 喂料、饮水及消毒器具的操作及维护 第二节 计量及运输设备的操作及维护 第三节 饲料加工设备的操作及维护 第四节 温控设备的操作及维护 第八章 猪场经营管理 节 生产计划及规章 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第三节 生猪产业政策与生产补贴 第四节 成本核算与效益化生产 第五节 市场预测和销售 主要参考文献
前 言
前言
未来10年,随着中国人口复合增长率与城镇化率的双重增长,养猪业将进入黄金10年,猪肉需求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在2%~3%。“猪粮安天下”,养猪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猪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对于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全球农产品和肉类生产、加工、经营及食品安全等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必须从行业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养猪业在国民经济与居民生活中的作用,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从养猪大国走向养猪强国。
本书分为8章,主要介绍了猪场选址及建设、猪品种与繁殖、饲料配制及使用、饲养管理、猪群保健与疾病防控、猪场环境控制、猪场设备操作与维护、猪场经营管理等方面内容。
本书围绕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满足职业农民朋友生产中的需求。重点介绍了生猪生产的基础知识。书中语言通俗易懂,技术深入浅出,实用性强,适合广大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学习参考。
未来10年,随着中国人口复合增长率与城镇化率的双重增长,养猪业将进入黄金10年,猪肉需求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在2%~3%。“猪粮安天下”,养猪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猪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对于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全球农产品和肉类生产、加工、经营及食品安全等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必须从行业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养猪业在国民经济与居民生活中的作用,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从养猪大国走向养猪强国。
本书分为8章,主要介绍了猪场选址及建设、猪品种与繁殖、饲料配制及使用、饲养管理、猪群保健与疾病防控、猪场环境控制、猪场设备操作与维护、猪场经营管理等方面内容。
本书围绕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满足职业农民朋友生产中的需求。重点介绍了生猪生产的基础知识。书中语言通俗易懂,技术深入浅出,实用性强,适合广大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学习参考。
编者2017年3月
在线试读
章猪场选址及建设
节猪场场址的选择根据养殖规模,综合考虑今后发展余地,确定猪场建筑面积。面积确定后,再选择场址。场址的选择应根据节约用地、不占良田、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时应考虑饲料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与周围工厂、居民点及其他畜牧场的距离,当地农业生产、猪场粪污处理等社会条件,需要周密计划、事先勘察,才能选好场址。
一、面积
猪场一般分为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隔离区。地形要求开阔整齐,有足够的面积。猪场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繁殖母猪每头45~50平方米或商品育肥猪每头3~4平方米考虑,同时把管理和生活区都考虑进去,并留有余地,计划出建场所需占地面积。
二、地形地势
猪场地势要求较高、干燥、平坦、背风向阳、有缓坡,同时要地下水位低,土壤通透性好。地势低洼的场地易积水潮湿,夏季通风不良,空气闷热,而冬季则阴冷。有缓坡的场地便于排水,但坡度不能过大,以免造成场内运输不便,坡度应小于25°。
三、防疫
距主要交通干线公路、铁路要尽量远一些,距居民区和其他畜牧场至少2千米以上,既要考虑猪场本身防疫,又要考虑猪场对居民区的影响。
四、交通
选择场址时既要求交通方便,又要求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的距离。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考虑,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五、供电
距电源近,节省输变电开支,供电稳定,少停电。
六、水源
规划猪场前先勘探,水源是选场址的先决条件。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并易于净化和消毒。水源水量必须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的要求。
七、排污与环保
猪场周围有农田、果园,并便于自流,就地消耗大部或全部粪水理想。否则需把排污处理和环境保护做重要问题规划,特别是不能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源、河流。
第二节猪场规划设计
场地选定后,须根据有利防疫、改善场区小气候、方便饲养管理、节约用地等原则,考虑当地气候、风向、场地的地形地势、猪场各种建筑物和设施的尺寸及功能关系,规划全场道路、排水系统、场区绿化等,安排各功能区的位置及每种建筑物和设施的朝向、位置。
一、场地规划
猪场一般可分为四大功能区,即隔离区、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应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址地势,顺序安排以上各区。
二、建筑物布局
猪场建筑物的布局在于正确安排各种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间距,布局时需考虑各建筑物间的关系、卫生防疫、通风、采光、防火、节约占地等。生活区与生产管理区和场外联系密切,为保障猪群防疫,宜设在猪场大门附近。门口分别设行人、车辆消毒池,两侧为值班室和更衣室。生产区各猪舍的位置考虑配种、转群等联系方便,并注意卫生防疫,种猪、仔猪应置于上风向和地势高处。繁殖猪舍、分娩舍应放在较好的位置,分娩舍要靠近繁殖猪舍,又要接近仔猪保育舍,生长猪舍靠近育肥舍,育肥舍设在下风向。商品猪置于离场门或围墙近处,围墙内侧设装猪台,运输车辆停在墙外装车。病猪隔离区和粪污处理应置于全场下风向和地势处,距生产区应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
道路对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对卫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
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猪场的小气候,同时还可以减弱噪声,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猪场总体布局时,一定要考虑和安排好绿化。
三、猪场总体布局
规模猪场在总体布局上至少应包括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管理与生活区。
(一)生产区
包括各种猪舍、消毒室(更衣、洗澡、消毒)、消毒池、药房、兽医室、病死猪处理室、出猪台、值班室、隔离舍、粪便处理区等。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这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建筑面积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种猪舍要求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区。种猪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种公猪在种猪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刺激,同时可利用公猪的气味刺激母猪发情。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保育舍。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且离出猪台较近。在设计时,使猪舍方向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使每排猪舍在夏季得到的通风条件。
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这些建筑物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猪群。
兽医室应设在生产区内,只对区内开门,为便于病猪处理,通常设在下风方向。
总之,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从而在布局上做到对生产为有利。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二)生产辅助区
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等。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关系,所以这个区应该与生产区毗邻建立。自设水塔是清洁饮水正常供应的保证,位置选择要与水源条件相适应,且应安排在猪场处。
(三)管理与生活区
管理与生活区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食堂、宿舍等,这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应单独设立。一般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与风向平行的一侧。此外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以防其他动物和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四、猪舍总体规划
养猪工厂的生产管理特点是“全进全出”,一环扣一环的流水式作业。所以,需根据生产管理工艺流程来规划猪舍。步骤是:根据生产管理工艺确定各类猪栏数量,计算各类猪舍栋数,完成各类猪舍的布局、安排。在生产区内,不同类别、不同年龄的猪应该养在相互隔离的舍内,猪舍栋间距离10~15米。生产工艺流程可依次为配种—妊娠—产房—保育—生长—育肥。场内道路布局合理,主干路需要硬化,进料和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感染。设有种猪运动场,便于公猪、下床母猪的运动。化粪池必须建在下风向,并要及时处理、除臭,防止蚊蝇滋生。
一、面积
猪场一般分为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隔离区。地形要求开阔整齐,有足够的面积。猪场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繁殖母猪每头45~50平方米或商品育肥猪每头3~4平方米考虑,同时把管理和生活区都考虑进去,并留有余地,计划出建场所需占地面积。
二、地形地势
猪场地势要求较高、干燥、平坦、背风向阳、有缓坡,同时要地下水位低,土壤通透性好。地势低洼的场地易积水潮湿,夏季通风不良,空气闷热,而冬季则阴冷。有缓坡的场地便于排水,但坡度不能过大,以免造成场内运输不便,坡度应小于25°。
三、防疫
距主要交通干线公路、铁路要尽量远一些,距居民区和其他畜牧场至少2千米以上,既要考虑猪场本身防疫,又要考虑猪场对居民区的影响。
四、交通
选择场址时既要求交通方便,又要求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的距离。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考虑,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五、供电
距电源近,节省输变电开支,供电稳定,少停电。
六、水源
规划猪场前先勘探,水源是选场址的先决条件。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并易于净化和消毒。水源水量必须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的要求。
七、排污与环保
猪场周围有农田、果园,并便于自流,就地消耗大部或全部粪水理想。否则需把排污处理和环境保护做重要问题规划,特别是不能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源、河流。
第二节猪场规划设计
场地选定后,须根据有利防疫、改善场区小气候、方便饲养管理、节约用地等原则,考虑当地气候、风向、场地的地形地势、猪场各种建筑物和设施的尺寸及功能关系,规划全场道路、排水系统、场区绿化等,安排各功能区的位置及每种建筑物和设施的朝向、位置。
一、场地规划
猪场一般可分为四大功能区,即隔离区、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应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址地势,顺序安排以上各区。
二、建筑物布局
猪场建筑物的布局在于正确安排各种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间距,布局时需考虑各建筑物间的关系、卫生防疫、通风、采光、防火、节约占地等。生活区与生产管理区和场外联系密切,为保障猪群防疫,宜设在猪场大门附近。门口分别设行人、车辆消毒池,两侧为值班室和更衣室。生产区各猪舍的位置考虑配种、转群等联系方便,并注意卫生防疫,种猪、仔猪应置于上风向和地势高处。繁殖猪舍、分娩舍应放在较好的位置,分娩舍要靠近繁殖猪舍,又要接近仔猪保育舍,生长猪舍靠近育肥舍,育肥舍设在下风向。商品猪置于离场门或围墙近处,围墙内侧设装猪台,运输车辆停在墙外装车。病猪隔离区和粪污处理应置于全场下风向和地势处,距生产区应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
道路对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对卫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
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猪场的小气候,同时还可以减弱噪声,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猪场总体布局时,一定要考虑和安排好绿化。
三、猪场总体布局
规模猪场在总体布局上至少应包括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管理与生活区。
(一)生产区
包括各种猪舍、消毒室(更衣、洗澡、消毒)、消毒池、药房、兽医室、病死猪处理室、出猪台、值班室、隔离舍、粪便处理区等。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这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建筑面积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种猪舍要求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区。种猪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种公猪在种猪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刺激,同时可利用公猪的气味刺激母猪发情。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保育舍。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且离出猪台较近。在设计时,使猪舍方向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使每排猪舍在夏季得到的通风条件。
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这些建筑物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猪群。
兽医室应设在生产区内,只对区内开门,为便于病猪处理,通常设在下风方向。
总之,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从而在布局上做到对生产为有利。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二)生产辅助区
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等。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关系,所以这个区应该与生产区毗邻建立。自设水塔是清洁饮水正常供应的保证,位置选择要与水源条件相适应,且应安排在猪场处。
(三)管理与生活区
管理与生活区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食堂、宿舍等,这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应单独设立。一般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与风向平行的一侧。此外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以防其他动物和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四、猪舍总体规划
养猪工厂的生产管理特点是“全进全出”,一环扣一环的流水式作业。所以,需根据生产管理工艺流程来规划猪舍。步骤是:根据生产管理工艺确定各类猪栏数量,计算各类猪舍栋数,完成各类猪舍的布局、安排。在生产区内,不同类别、不同年龄的猪应该养在相互隔离的舍内,猪舍栋间距离10~15米。生产工艺流程可依次为配种—妊娠—产房—保育—生长—育肥。场内道路布局合理,主干路需要硬化,进料和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感染。设有种猪运动场,便于公猪、下床母猪的运动。化粪池必须建在下风向,并要及时处理、除臭,防止蚊蝇滋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