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3105855
◎本书视野广阔,叙事精彩。从残酷动荡的美国内战时期,一直叙述到“大萧条”来临前蓬勃繁荣的20世纪20年代,从总统议员、富豪商贾,到气焰嚣张的三K党、私酒贩子,众多人物尽收笔端,还原了美国社会的道德图景和人生百态。
◎全书涉及了科学探索、种族冲突、政治斗争、社会变革等各个领域,有助于从独特角度重新认识美国历史。
◎在全球环境因人为原因日益恶化的今天,美国社会对密西西比河治理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值得借鉴与深思。
密西西比河是贯通美国内陆水运的大动脉,为这片土地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滋养。但是,这条大河又始终桀骜不驯,时常泛滥成灾。能否有效治理、开发甚至驯服这条河流,关乎美国的繁荣与发展,成为其难以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
1927年,密西西比河再次肆虐,洪水波及范围之广、破坏力度之强,前所未有。一时之间,无论是波涛中奋力挣扎求生的灾民,还是在幕后操纵时局的总统议员、富豪商贾,每个美国人都直接或间接地被这场洪水裹挟。紧随这场灾难而来的,更是人间权力斗争的暴风雨:荣誉原则与金钱利益相冲突,白人与黑人的种族矛盾加剧,中央与地方层面的权力结构强烈对立。这些矛盾相互交织,撼动着当时的美国社会,对时代局势和历史进程,产生了微妙而深远的影响。
本书作者约翰·M.巴里依托大量档案文件,采访了诸多知情者,并实地走访洪灾遗迹,以宏观视角还原了1927年密西西比河大洪水从暴发、肆虐到退却的全过程:剖析了这场洪灾暴发的深层历史原因,展现了洪灾现场的骇人情景,以及灾后重建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与复杂纠葛。全书以河流的治理历程为窗口,囊括了科学探索、种族冲突、政治斗争、社会变革等重大主题,有助于从独特角度重新认识美国历史。
序 言 i
部 工程师们
第1章 3
在圣路易斯,伊兹是引人关注的人物。他的打捞事业已经让他在整个密西西比河流域为人所知,而现在更是声名远播。
第2章 16
埃利特年龄与汉弗莱斯一样大,但为人与他颇为不同。他很迷人、体格强壮、富有才气、长相英俊、自大傲慢,为了争出风头可以冒生命危险。
第3章 32
汉弗莱斯认为自己的工作正在剥去遮蔽着密西西比这条大河的各种面纱,也在发布自己管制这条大河的那些法则。
第4章 42
汉弗莱斯与这个竞争者很快就会对密西西比河的控制权发生猛烈冲突。这个竞争者就是詹姆斯·布坎南·伊兹。他们的冲突始于一座桥梁。
第5章 56
伊兹和汉弗莱斯都知道,在是否建防波堤这场战斗中的胜者,将决定整个密西西比河流域上的政策。
第6章 69
在一个工程师大放异彩的世纪,对这条扭动翻滚之河的研究,开始成为一项科学事业,但导出的政策却是侵蚀科学精神的。
第二部 参议员珀西
第7章 89
在南方,劳动力问题避免不了与种族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也难解难分地与珀西家族要去创建的那个社会联系在一起。
第8章 104
终,密西西比河将显示出,在种族问题上,珀西的个人利益与道德准则并不一致,这条河将迫使他在这二者之间做出选择。
第9章 123
珀西仍然尽其所能来阻止瓦达曼升入参议院,因为他想要建造的一切都会因瓦达曼而陷于危险。
第10章 135
这个国家的两种特性之间存在着张力——一方面蓬勃进取,另一方面因循守旧,由此产生了一些更为基本的变化。
第11章 150
三K党的出现威胁着他在三角洲创建的每一件事物,威胁着他对三角洲所抱有的每一个希望。
第12章 167
新奥尔良爆发了极度的恐慌。不再相信报纸所言,成百上千的民众亲自涌上河堤去看,他们带着恐惧而离开。
第三部 大河
第13章 187
人们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庄稼被淹、河水上涨,想着自己的无能和上帝与大自然的力量,进行祈祷。
第14章 194
雨越下越大,越下时间越长,没有人能够回忆起曾有过范围如此之大、如此猛烈的雨。
第15章 208
许多事情都可以导致河堤崩溃。筑堤时,如果有一块木头、一根树枝留在堤内,它们腐烂,造成空洞,就会带来灾难。
第16章 222
现在,堤坝董事会总部更像一个蜂巢了,而国民警卫队总部则像一个准备打仗的大军营。
第四部 俱乐部
第17章 233
个人的、社会的、政治的和金钱的历史之根扎得很深,将人们联结起来。
第18章 245
随着密西西比河越来越显现出威胁,新奥尔良报纸就越来越少报道。新闻关注的这种减少并非偶然。
第19章 260
这个委员会没有任何一种法律权威,但它和巴特勒将负责与洪水有关以及新奥尔良从现在开始的一切事务,包括对美国政府的政策制定施加影响。
第20章 274
新奥尔良终于平静下来了。也许,用不着炸堤,这座城市也会是安全的,但它的声誉却不会一如既往。
第五部 “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第21章 293
胡佛对这个“大牌局”的兴趣,部分来自他教友会的成长经历,部分来自他的工程师背景,部分来自纯粹的野心。
第22章 306
许多救人者都带着枪。有人不止一次开枪,以阻止人们朝他的船上乱跳,导致翻船。
第23章 318
胡佛致力于灾民营的建立,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人在奋力保住河堤。
第六部 儿子
第24章 331
然而,他们只是在两人之间的那条关系裂谷上建起了一座桥而已。父子之间的问题并不是看事物的方式不同,而是关注的事物不同。
第25章 344
父子之间的这场谈话紧张而私密。威廉不会动摇,即使是父亲也动摇不了他。
第26章 362
胡佛开始玩一个更为重要的游戏,这远比改进灾民营的条件要重要得多。
第27章 370
白人和黑人的恐惧都在滋长。这是一种深层的恐惧,不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渗入到内心的东西,它在一个人的心灵深处萌生,然后弥漫到整个社群。
第七部 权力俱乐部
第28章 387
已经到了处理善后事宜的时候,这座城市的精英阶层也将以此展示自己。这种展示将具有重大意义。
第29章 394
门罗冷酷无情,不屈服于任何东西。对付这座城市的那些对手——炸堤的那些受害者——门罗真是巴特勒的一个绝妙选择。
第30章 404
没有一家银行、商号或政府机构对洪水受灾者们做出自愿补偿,以履行它们自己承诺过的道德义务。
第八部 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第31章 417
对于这个国家而言,他是一个英雄,再次获得了他在那次欧洲救援行动中所获得的称号——“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第32章 435
胡佛鼓励这个委员会去幻想他将帮助黑人,反过来,他想要、也需要委员会的帮助。
第33章 446
莫顿决心去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一切事情,来帮助赫伯特·胡佛实现这个雄心。他的帮助是可以起作用的。
第九部 洪水退去
第34章 459
这项立法有许多缺陷。事实上,平民工程师们一致谴责它的工程设计,以及对使用私人土地的吝啬补偿。
第35章 476
1927 年密西西比河的这场大洪水,促使人们迈出了许多微小的步伐。
附 录 大河的今天 491
注 释 497
参考文献 565
致谢与写作方式 587
索 引 591
译后记 623
1927年4月15日,耶稣受难日的这天早上,密西西比州格林维尔市,密西西比河堤坝董事会的主任工程师贝圭英·艾伦(Seguine Allen),被雨声惊醒。倾盆大雨鞭打着他这座靠近密西西比河的房屋的高窗,屋顶排水沟里的水已经溢了出来,卧室的窗前出现了像小瀑布般的水帘。他有点不安。本打算组织个聚会,不过,他担心的倒不是客人可能无法参加。事实上,他很清楚,这样的大雨,除了让人难以访客外,对本地所有人都会造成影响。像他一样,所有人都在为河水的变化而焦虑。从西边的俄克拉荷马州和堪萨斯州,到东边的伊利诺伊州和肯塔基州,密西西比河的那些支流早已泛滥,造成了数十人死亡,威胁到数百万英亩的土地。密西西比河本身,几周来也一直在涨水。它已经超过了人们所知的水位,仍在上涨。上午的《孟斐斯商业诉求报》(Memphis Commercial-Appeal)发出警告:“从圣路易斯到新奥尔良,密西西比河的咆哮已让所有河岸和堤坝处于猛烈的暴怒之中了……沿河各地,都可以感受到人们担心有可能爆发有史以来规模洪灾的恐惧心情。”现在,雨又下了起来。几小时后,尽管雨下得更大,但客人们都出现在艾伦家门前,甚至利莱·珀西(LeRoy Percy)也来了。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乃至于这条河的任何地方,没有人比珀西更有分量。他67岁,依旧威严,胸肩宽厚,富有活力,目光炯炯,胡须齐整,一头银发,穿着双排扣的长礼服,看起来仿佛上一个时代的人物——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也是那个时代的统治人物。而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他现在也是一个统治人物。他不仅是农场主和律师,还担任过国会参议员,是泰迪·罗斯福(Teddy Roosevelt)和威廉·霍华德·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的密友,也是多家铁路公司、卡内基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以及一家联邦储备银行的董事,其在政治圈与金融圈的人脉从华盛顿和纽约延伸至伦敦与巴黎。他那些亲密的朋友只称他的名字。贝圭英·艾伦的这场下午聚会,处处可听到的是“珀西参议员,您好”“珀西参议员,真高兴见到您”和“珀西参议员,您觉得堤坝能守得住吗”。对什么都要调侃一番的珀西正要回答,突然,雷声撼动了房屋,狂风摇动着窗户,雨一下子又变得急猛了。聚会安静下来。端着食物和鸡尾酒的男男女女都在静听——格林维尔市的这些精英与丘陵地带的浸礼会教徒们不同,重大活动时并不在乎禁酒令,但此刻手中的食物和酒还没来得及品尝。雨击打着屋顶和窗子,室内黑人乐手的声音低沉回响,隆隆雷声和猛烈雨声中,乐手们也沉默了。大雨已经下了数月。身份介于珀西家的朋友与管家之间的亨利·华林·鲍尔(Henry Waring Ball),在日记中一直对此做着记录:3月7日,“下雨”;8日,“倾盆大雨几乎持续了一天一夜”;9日,“雨差不多下了整整一晚”;12日,“在昨天的暴风急雨之后,黄昏时又开始倾盆大雨,雨下得惊心动魄,直至晚上10点……天亮后,持续的急雨从天而降,又下了4个小时。我觉得我从未见过这样多的雨”;18日,“昨晚暴雨倾注,电闪雷鸣,整夜狂风……今天天色阴沉,持续下雨,感觉很冷,一阵阵大风”;19日,“整整一天的雨”;20日,“晚上还是大雨不断”;21日,“很冷。昨夜大雨不停”;26日,“又是讨厌的冷雨”;27日,“依然是寒冷加阵雨”;29日,“天色很阴暗,一直下雨”;30日,“阴暗的雨天,什么都做不成”;4月1日,“几乎整晚都是暴风,急雨不断,电闪雷鸣,风刮得厉害”;5日,“今晚雨可真大”;6日,“整夜雨就没有停过”。到了4月8日,鲍尔这样写道:“12点时,开始下大雨。此前,我很少见过这样持续不断和如此猛烈的倾盆大雨。我看到河水水位已经很高了,但雨还一直在下……几乎每天每晚都是阵雨和猛雨……河水已经与堤坝齐平了。”从那之后,格林维尔市的密西西比河水就超过了历史水位。现在,大雨又来了,而且其猛烈程度超过了此前。当然,在艾伦屋中聚会的客人此刻不会知道,1927年耶稣受难日这天的暴风雨,其猛烈程度和波及范围之广是异乎寻常的。这一天,北至密苏里州和伊利诺伊州,西至德克萨斯州,东边几乎抵达阿拉巴马州,南至墨西哥湾,在数十万平方英里的范围内,暴雨的降水量达到了6英寸至15英寸。格林维尔市的雨量是8.12英寸。小石城、阿肯色州,以及开罗和伊利诺伊州,降水量达到了10英寸。新奥尔良则出现了从未有过的雨量,在18个小时内足足下了14.96英寸,有些地方还要更多。不到一天的时间内,这样的降水量,超过了新奥尔良年平均降水量的四分之一。“珀西参议员,你觉得堤坝守得住吗?”艾伦提出了这个问题。这让每个人想起,堤坝已比从前坚固得多了。1922年的那场创纪录洪水,它就守住了,这次也应该守得住。堤坝将经受严峻考验,但会守得下来——作为密西西比河堤坝董事会的主任工程师,艾伦让大家放心。珀西提出,现在就去查看一下堤坝,也许暴风雨会把应该加固的那些堤坝薄弱之处暴露出来。大家点头赞同。包括艾伦在内的20多个人,穿上雨靴和雨衣,挤进几辆汽车,驶过几个街区,直奔市中心处,堤坝就是在这里陡然升高的。几十年前,堤坝更靠西边,但后来河水吞没了它,也淹没了大片原来的市中心。从那以后,格林维尔市就在紧挨市中心处用混凝土修建了堤坝,以防河水进一步侵蚀,同时也将其作为一个码头。车直接开上了堤坝斜坡,在坝顶停下来,停在了办公楼的三层楼窗户下,这里远高于下面的城市街道,远高于富饶的三角洲数百万英亩平坦土地。混凝土堤坝朝上游延伸100英尺就没有了。在那里,一个白人工头正领着百余名黑人在急风暴雨中装沙袋固堤。河两岸数百英里内,还有其他黑人也在做同样的事情。珀西、艾伦和其他人下了车,顶着风雨,在湿漉漉的混凝土上尽力站稳,望向大河。眼前的景象如同眺望一片阴沉怒海。今天的风实在太猛了,房顶被掀掉,窗户被击碎,A. G.瓦恩曼父子木材厂的那根巨大烟囱——直径54英寸、高130英尺——竟被刮倒,芝加哥磨粉和木材公司一根高110英尺的烟囱也被摧毁一半。被狂风卷起的褐色巨浪击打着堤坝,浪花飞溅,击到人们的腰部,让人站立不稳,几乎要滚落至堤下的街道。大河急流裹挟着各种东西飞掠而过:整棵的树、屋顶、篱笆木桩、翻倒的船只、一具骡尸……当时站在这坝顶的一个人,数十年后仍回忆道:“我看到一整棵树一下子就消失了,被急流吸入,然后猛射出来,离我有百尺之远,如同一艘潜水艇发射鱼雷。”密西西比河似乎是世界上有力量的东西。这片水域,从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从加拿大的亚伯达省和萨斯喀彻温省,从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阿勒格尼山,从田纳西州的大烟山,从蒙大拿州的森林、明尼苏达州的铁矿区域和伊利诺伊州的平原,汇聚而来。这片水域漫于大陆,从大地流过,没有蒸发于空气之中,也没被土壤吸收,而是穿过一个漏斗,倾注于一条如巨蟒般蠕动的大河——密西西比河——之中。甚至在这场暴风雨之前,密西西比河每条重要支流的堤坝内就已经水满为患。在东边,匹兹堡市的街道上水深8英尺;在西边,俄克拉荷马市城外,14个墨西哥工人淹死了。现在,密西西比河仍在膨胀、漫开,威胁着要彻底冲决那个想要控制住它的堤坝系统。1993年密西西比河大洪水的高峰期,爱荷华州(Iowa)境内的河水流量是每秒435?000立方英尺;在圣路易斯,由于有密苏里河水的注入,达到了每秒100万立方英尺;整个美国中西部地区水流漫漶,成为了世界新闻的头条。然而,1927年,在珀西等人坝顶眺望的一周之后,在靠北几英里的地方,密西西比河的水流量超过了每秒300万立方英尺。
利莱·珀西不知道奔涌而去的洪水流量的具体数字,但他知道必是巨量。如同与所有阻碍因素进行搏斗一样,他的家族与这条河搏斗了几乎一个世纪。这个家族把这片河区转变为一个帝国,这个帝国让它的统治者在仅仅一代人的时间内,就从在种植园边缘的丛林中猎杀美洲豹,进化到去欧洲参加歌剧节。珀西家族与“重建”(Reconstruction)搏斗,与黄热病搏斗,努力建造堤坝,所有这些都是要创造出这个帝国。仅仅5年之前,为了保住这个帝国,利莱·珀西也与三K党(Ku Klux Klan)对峙。他战胜了所有的敌人。现在,河水威胁着这些胜利,威胁着他的家族所创造的这个社会。珀西下定决心,即使河水冲决了堤坝,这个社会也要生存下去。他有力量,他可以去做保住这个社会所需要做的任何事情。从格林维尔市顺流而下400英里,密西西比河流经新奥尔良。在新奥尔良,珀西有一些好朋友,他们一起狩猎、投资、打牌,都属于同样的俱乐部。这些人中有一些是老南方人,拥有数十万英亩的林木,或者是甘蔗田或棉花田;也有一些是新南方人,是金融家和企业家;还有一些人如同珀西,联结了新旧两个世界。几十年来,他们掌控着新奥尔良和路易斯安那全州。现在,密西西比河也威胁到了他们的社会。像珀西一样,他们也会做任何事情来保住自己的社会。如同珀西,他们的搏斗以人对抗自然而开始,但却变成了人对抗人,这是因为洪水也带来了人间的暴风雨。荣誉与金钱发生了冲突,白人与黑人发生了碰撞,地区的权力结构与国家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对立。这些矛盾撼动了美国。在格林维尔市中心的堤坝上,这些人望着滔滔河水,又凝视了几分钟。大雨在鞭打这片土地。河已经实实在在的很可怕了。然而,对于这条河的可怕,对于它的壮观,这些人仍感骄傲。面对着它,仿佛他们自己也变得伟大了。呆呆地凝视着它,他们又矗立眺望了好一阵子。他们离开后,无论是珀西参议员还是其他人,甚至包括主人贝圭英·艾伦,都没再回去聚会。几个小时内他们都不会回家,有些人甚至几天都不会回家。他们有要紧的事要做。
《大浪涌起》是一部极为新颖、精彩纷呈的著作,让人爱不释手。作者对1927年密西西比河大洪水的描述,出色地再现了那场混乱、那种绝望感,再现了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造成的苦难。
——大卫·赫伯特·唐纳德
两度普利策奖得主、《林肯》一书作者
如同密西西比河本身一样,约翰·M.巴里的这本书也征服了他的读者。关乎狂妄、高贵与堕落,本书将美国的复杂历史编织起来,恰与这条大河的壮丽相映生辉。
——大卫·利弗·刘易斯
普利策奖获得者、《W. E. B. 杜波依斯》一书作者
诺亚方舟之后,世界上*一场洪水的精彩编年史,巴里不仅写出,而且一丝不苟地发掘其深远影响。它既是一个已消逝社会的残存,又是一个新萌生社会的基础……真是激情与真相的熔铸。
——吉姆·斯夸尔斯,《洛杉矶时报》
1927年密西西比河大洪水,有着全国性的深远影响,导致了种族、阶级、权力、政治和社会结构的重大改变……作为对这场灾难及其影响美国社会的宏伟描述,本书引人入胜。
——艾伦·J.沙雷,《路易斯维尔信使报》
不同凡响之作……巴里的描述视野广阔,读来如同一部长篇小说。
——史蒂文·哈维,《亚特兰大宪法报》
如果为身陷荒岛准备一些书籍来读,那就一定要带上这本《大浪涌起》。
——拉里·D.伍兹,《纳斯维尔旗帜报》
这部精彩的新著,对密西西比河的那场汪洋泛滥,做了及时、富有启示而又令人着迷的审视……巴里娴熟地将读者带入当时各种政治和科学因素的复杂情境之中,同时又展现得如此明白晓畅……读了这本《大浪涌起》,你再也不会以从前的目光看这条大河了。
——苏珊·拉森,《新奥尔良时代花絮报》
本书可称奇书,充满张力、扣人心弦……实为佳作。
——哈里·梅利特,《列克星顿先驱领袖报》
谁能想到,对1927年密西西比河那场大洪水的讲述,竟展现出如此丰厚的美国历史,而且展现得如此惊心动魄!密西西比河未得到控制之前的这场暴怒,约翰·巴里从容讲来,展示出一场自然灾难如何揭露社会的脆弱运作,甚至也会从此永远地改变这种运作。
——杰伊·托尔森,《威尔逊季刊》编辑
从一位衰老的诗人,到那些被虐待的佃农,再到这条河本身,书中故事多多,个个精彩——一部出色的史著……巴里的这部大作,具有鞭笞般的力量。
——比尔·鲁尔巴赫,《每日新闻》
如同密西西比河自身,约翰·M.巴里的这部史著宽广深厚,充满力量,令人着迷……
——彼得·罗,《圣迭戈联合论坛报》
《大浪涌起》将我们带入美国*惨烈的自然灾难的深处。他的引人入胜的叙事,不仅仅描述了自然灾害,也描述了治河引发的权力斗争。本书犹如一扇窗户,透视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历史学家丹·T.卡特
《大浪涌起》是美国南方*自然灾难的一部精彩传奇。密西西比河这场大洪水,被约翰·巴里很好地用作了此河两岸种族与阶级严酷关系的背景。
——“南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威廉·费里斯
一部极其令人如痴如醉的著作。
——温迪·史密斯,《文明》
巴里对这场洪水的史诗般描述,极为丰满,以这条河本身的力量吸引着读者……这部情节生动的讲述,对我们自己这个时代也大有启示。
——比尔·华莱士,《旧金山纪事报》
扣人心弦之作……关于贪婪、权力政治、种族冲突和官僚无能的非凡叙事之作……一部有分量的编年史,校正着我们对现代美国如何形成的认识。
——《出版人周刊》重点书评
政治控制之下的工程滥用,作者精彩地讲述了这部史诗。这场洪灾,既是其中的主角,又是它的背景。
——《柯克斯》重点书评
这样一部书,我以为,将作为这十年中*好的书之一,被人们记住。
——基思·鲁尼恩,《路易斯维尔信使报》
第三部 大河
第16章
决堤之水的咆哮淹没了所有的声音。它带着上下数英里的河流,裹挟着数英里的陆地冲决而去,它的咆哮如同一群巨兽在宣告它们的统治。几英里之外的人们在自己脚下感觉到了大堤的颤动,为自己的性命担忧。
决堤后被洪水淹死的人数没有确切数字。红十字会列举了两个死者。《孟斐斯商业诉求报》报道说:“数千劳工正在拼命堆垛沙袋……大堤突然决口了。那么急的水流,是不可能发现被卷走者的尸体的。”《杰克逊号角—账目报》报道:“昨晚,来自格林维尔市的灾民涌入杰克逊市……他们说,没有丝毫疑问,种植园几百名黑人劳工在这场席卷了全县的洪水急流中失去了生命。”R.C.特林布是一位法官,也是一位目击者,他说几天之内不可能发现这些尸体,甚至可能永远都找不到了。美联社引用负责救援的国民警卫队分队长亨利·贝的话:“估计超过100个黑人在这场洪水中被淹死。”的官方统计结果是国民警卫队军官在决堤处发布的,他只是宣布“军方无人死亡”。
决口很大,翻腾的巨浪与树梢齐平,撞击它们,与此同时,急流的力量又在冲凿地面。决口又变宽了,变成了一道宽约四分之三英里的水墙,高度超过了100英尺——后来它的深度估计达到了130英尺,在三角洲的土地上冲撞肆虐。几周后,工程师弗兰克·霍尔对仍然敞开的决口做了测深:“我们用了一根100英尺长的测深绳,但我们没有探到底。”水的力量在内陆1英里内冲出了一条100英尺深、半英里宽的水道。
流量大得惊人。 曼兹兰汀的这处决口每秒有468?000立方英尺的水量灌入三角洲,这是洪水期间科罗拉多河流量的3倍、尼亚加拉大瀑布流量的2倍还多,比整个密西西比河上游的流量还多——包括后来的1993年那次洪水时期。这处决堤泄水量如此之大,10天时间它就可以用10英尺深的水覆盖将近100万英亩土地。密西西比河通过这处决口泄流长达数月。
密西西比河本身也因这处决口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旋涡。决口下方,数百劳工爬上一只驳船逃命,一艘拖船拉着它朝下游驶去。两船的引擎开到了马力,驳船和拖船都在震颤,然而它们却被那个巨大旋涡吸向上游,朝向决口处。“我们把所有黑人都放到驳船上,断开驳船,让它漂吧。”一个人这样说。一个退休的堤坝承包商查理·吉布森已经虚弱到要坐在椅子里让人抬了,但他的建议很有价值,所以也被弄到堤上来了。此刻正在船上的他喝令:“我们不能断开驳船。谁敢那样做,我就对谁开枪。要死,我们一起死。”
他们靠着调整角度,驶向阿肯色州那边的岸,才逃过了这一劫。这天晚些时候在阿肯色河一个小得多的决口处,密西西比河委员会的一艘汽船“鹈鹕”号,就没有这样幸运了。在数千劳工和灾民的注视之下,急流将“鹈鹕”号吸向决口处。船长绝望地想让船停下来,于是让船首撞向河堤。河堤垮了,“鹈鹕”号翻了,被冲入决口,连连翻滚。此时,发生了这次洪水中为英勇的举动之一:一个名叫山姆·塔克的黑人,独自跳入一条小船中——没有人加入,独自朝决口处划去。急流冲得他的船腾空,把他甩到湍流之中。他没有死,跟着那艘汽船,在内陆1英里远的地方从水中捞出了2人。这3人活了下来,其他19人都淹死了。与曼兹兰汀相比,这处决口泄出的水量算少了,但《孟斐斯商业诉求报》仍然形容为:“[这艘汽船]如同从尼亚加拉大瀑布上跌落下去。”
与此同时,从曼兹兰汀决口涌出的洪水正咆哮于大地。E.M.巴里回忆:“水看起来在跳跃,股股急流高达30英尺。决口的正前方是老摩尔种植园的房子、一个很大的骡棚和两棵巨大的参天老树。我们[几个小时后]回到那里,一切都不存在了。”
从曼兹兰汀深入内陆3英里,洪水冲刷着陆地——今天这里仍然有一个又大又深的湖留了下来,即使是巨大的水山铺平下来,扩散开来,也仍然保持着可怕的力量。它拔起树木,把数千佃户的薄板小屋击成碎片,把房屋和谷仓冲垮或推倒,然后席卷而去。
黑人妇女科拉·沃克住在决口以南数英里处,她的房屋就在大堤基部旁边。“一架飞机一直飞来飞去,飞得真低,来来回回……喊着告诉我们好是到河堤上去。一位女士朝河堤来了,头上顶着一捆衣服,腰间系着的绳子上拴着一头牛。”突然,水就来了,朝南边冲去。“她和那头牛都淹死了……当我们上到堤顶后,转过身来,看见我们的房子已经被冲翻了。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家园在毁灭,听到我们的东西在跌落,发出尖利刺耳的声音。又有一座房屋漂过去了。水堆了起来,浪头很高,实在很高。如果浪头击中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就摔落下来。每当大浪冲过来时,河堤就会摇晃,好像你坐在摇椅里一样。”
更靠近内陆几英里的地方,有一个种植园主站在他的游廊上,沿地平线望去:“洪水涌来,就像是一堵褐色之墙,有7英尺高,声音如同大风咆哮。”
距离决口25英里远的利兰,D.S.弗拉纳根夫人看着洪水涌来,“浪头有五六英尺那么深,旋转起伏。我见过那么多的洪水,从来没见过这样涌来的,看起来实在危险。有一个黑人站在老榨油厂下方的铁路上,当洪水击中铁轨时,把铁轨下面的一切都卷走,黑人也被卷在其中。之后,再也没有见到这个人。”
洪水本身不停翻滚,把树木、骡子、房顶、狗、牛和尸体都冲起来,翻滚而去。水是肮脏的泥浆,正在搅拌,喷出褐色的泡沫。萨姆·哈金斯回忆:“当河堤决口时,河水带着嘶嘶声飞快而来,你可以看到它来,看到它的大浪涌来。它来得那么快,你马上就兴奋了,因为你根本没有时间去做任何事,什么都做不了,唯有赶快在天花板上砸个洞钻出去——如果你能做到的话……它上涨得非常快,人们根本没有机会去拿东西……人和狗还有一切活物都站在屋顶。你可以看到牛和猪正努力逃到人们能够救它们的地方……牛吼叫着在游动……那些农舍有许多没有天花板,根本就站不住人。”
纽曼·博尔斯说,水的力量那样猛,以至于一棵大树背水处的地面竟是干的——激流从它两侧急驰而过,背水处那片地方一时还没来得及打湿。一头牛和它的牛犊站在那里低吼,声音悲哀。后来,急流变缓,水又灌入这个地方,这两头牛淹死了。淹死的不止这两头,在一片汪洋归于寂静后,几百具动物的尸体浮在水面。
那些知道此河力量的人逃离房屋,把门窗敞开,让水流过去以减少阻力。门窗关严,就使得房屋承受激流的全部力量。在温特尔维尔,几家人躲在一个看似坚固的房屋中,激流围着它打旋,在它下面冲出了一个25英尺深的洞,它坍塌了。美联社报道说:“23个白人女性和儿童,孤立无援,待在一所房屋里……在这场密西西比河洪水中淹死了,[贝圭英·]艾伦今天公开发布的一份报告这样说……艾伦少校发布了对此地到维克斯堡之间将近100英里内的……所有居民的紧急警告:‘正在朝南推进的水墙非常危险,人们必须迅速到河堤上去,否则就会被淹死。’”位于格林维尔市的“伊利诺伊中央”铁路公司的负责人,已经把几十节棚车分派到三角洲各条支线,用于紧急安置。在格林维尔市之外,弗雷德·钱尼得到了决堤之水进展情况的电话报告,搬到了一节棚车里。“9点钟,我们听到了我们棚车避难所北边1英里的树林中,传来沙沙的水声。这声音与那种正在到来的暴风打头的阵风声音颇为相似。随着这声音越来越响,我浑身颤抖,想到它意味着什么,我不寒而栗。”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