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1105863丛书名: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它将宇宙和人生视为一大生命,一流动欢畅之大全体,生命超越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美学具有突出的重视生命体验和超越的特点。中国美学不以认识外在美的知识为重心,而强调返归内心,由对知识的荡涤,进而体验万物,通于天地,融自我和万物为一体,从而获得灵魂的适意。《中国美学十五讲》,中国美学是一种生命安顿之学。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该领域专家。《中国美学十五讲》是作者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课的讲稿。他尝试通过中国美学发展自身的逻辑,去接触其核心问题,理出一个初步线索,着重敷陈中国美学的”生命超越”特性。论述中既注重整体观的概括,又拈出若干范畴,高屋建瓴且探幽烛微,语言畅达优美,颇富情致和文采,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著作。
目 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本书系编审委员会
引 言 生命超越的美学
第一讲 游鱼之乐
一、通:会通物我
二、大:以物为量
三、全:大制不割
四、乐:忘情融物
五、游:朝阳初启
第二讲 不二法门
一、不二之义
二、去有无——超越现象本体结构
三、泯能所——超越主客关系
四、弃判断——关于是、在、比
五、任圆成——水流花开之境
第三讲 逝者如斯
一、创造
二、新变
三、流动
第四讲 骚人遗韵舶
一、感伤
二、唯美
三、远游
四、物哀
第五讲 气化宇宙
一、气韵
二、吞吐
三、氤氲
四、龙脉
第六讲 落花无言
一、大美不言
二、妙契无言
三、创造无言之美
第七讲 灵的空间
一、疏处走马
二、蹈虚蹑影
三、无色之色
四、疾涩之道
第八讲 四时之外
一、撕开时间之皮
二、刹那永恒
三、静里春秋
四、乱里世界
五、古意盎然
第九讲 以小见大
一、心性的伸展
二、体验的真实
三、月印万川处处皆圆
第十讲 大巧若拙
一、拙的智慧
二、枯槁之美
三、艺之老境
四、天饰原则
第十一讲 华严境界
一、境与世界
二、境作为媒介
三、以境显理
四、境作为审美标准
第十二讲 饮之太和
一、生命的和谐
二、适度原则
三、协调原则
四、天和原则
五、平和原则
六、艺术中两种和谐境界
第十三讲 妙悟玄门
一、妙悟是否为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二、妙悟与其他审美认识活动之区别
三、妙悟是一种慧的直觉
四、妙悟的核心在回到世界中
第十四讲 形神之间
一、以形写神
二、重神轻形
三、形式之外
第十五讲 颐养情性
一、养气说的哲学基础
二、养气说的基本理论构架
三、讨论三个与养气相关的问题
后 记
本书系编审委员会
引 言 生命超越的美学
第一讲 游鱼之乐
一、通:会通物我
二、大:以物为量
三、全:大制不割
四、乐:忘情融物
五、游:朝阳初启
第二讲 不二法门
一、不二之义
二、去有无——超越现象本体结构
三、泯能所——超越主客关系
四、弃判断——关于是、在、比
五、任圆成——水流花开之境
第三讲 逝者如斯
一、创造
二、新变
三、流动
第四讲 骚人遗韵舶
一、感伤
二、唯美
三、远游
四、物哀
第五讲 气化宇宙
一、气韵
二、吞吐
三、氤氲
四、龙脉
第六讲 落花无言
一、大美不言
二、妙契无言
三、创造无言之美
第七讲 灵的空间
一、疏处走马
二、蹈虚蹑影
三、无色之色
四、疾涩之道
第八讲 四时之外
一、撕开时间之皮
二、刹那永恒
三、静里春秋
四、乱里世界
五、古意盎然
第九讲 以小见大
一、心性的伸展
二、体验的真实
三、月印万川处处皆圆
第十讲 大巧若拙
一、拙的智慧
二、枯槁之美
三、艺之老境
四、天饰原则
第十一讲 华严境界
一、境与世界
二、境作为媒介
三、以境显理
四、境作为审美标准
第十二讲 饮之太和
一、生命的和谐
二、适度原则
三、协调原则
四、天和原则
五、平和原则
六、艺术中两种和谐境界
第十三讲 妙悟玄门
一、妙悟是否为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二、妙悟与其他审美认识活动之区别
三、妙悟是一种慧的直觉
四、妙悟的核心在回到世界中
第十四讲 形神之间
一、以形写神
二、重神轻形
三、形式之外
第十五讲 颐养情性
一、养气说的哲学基础
二、养气说的基本理论构架
三、讨论三个与养气相关的问题
后 记
免费在线读
中国哲学和美学讲创造,还讲原创。天的创造既具有根源性,人的一切创造的根源都来自天;又具有本源性,人的一切创造都要以天为最高范式,接受天的“裁剪”,在本源上衡量其价值。如在道家,人的理性活动,在天的本源性创造中就变得荒谬了。在易学中,人的怯懦、狭隘等文化行为,在天的鼓之舞之中,获得了力量。
儒家强调《周易》的“生生不已之意属阳”。当代哲学家熊十力也认为,《周易》虽言阴阳,但主要落脚点在阳。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以为,这里突出的就是乾阳的“首创”之功。
五代画家荆浩说“须明物象之原”,水墨画要“不失元真气象”。清代画家恽南田说要“与元化游”。这个“元真”、“元化”、“物象之原”,就是强调本原的真实,强调元创精神。李贽的“童心说”也是强调元创精神。“元”,说的是开始,但不是时间上的开始,而是逻辑上的开始。就像老子所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似乎是时间上在先,其实是逻辑上在先,是哲学上的本原。中国艺术家要酌取元创精神,直溯天地之本原,提倡纯净的创造、真实的创造、一种可以矫正人类傲慢和盲动的创造。
第三,审美创造为什么要参赞化育?
儒家哲学有“参赞化育”和“德配天地”的观点,《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赞是赞襄、帮助,参是参与,与天地鼎立而三,所谓“三才”。参赞化育,意即天地造化发育,无时无刻不在创造,时时处处都在变易,人最高的道德境界,就是化归于这一流衍变化之中,与天地相融相即,参与赞襄天地的生物化成。天地的精神在创造,人也要牢牢抓住这一创造之轴,与创造同在。儒家认为,只有创造的人才能“德配宇宙”,才能配得上做天地的儿子,所以《易传))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上句言天,下旬言人,天在乾乾创造,人在精进不已。
……
儒家强调《周易》的“生生不已之意属阳”。当代哲学家熊十力也认为,《周易》虽言阴阳,但主要落脚点在阳。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以为,这里突出的就是乾阳的“首创”之功。
五代画家荆浩说“须明物象之原”,水墨画要“不失元真气象”。清代画家恽南田说要“与元化游”。这个“元真”、“元化”、“物象之原”,就是强调本原的真实,强调元创精神。李贽的“童心说”也是强调元创精神。“元”,说的是开始,但不是时间上的开始,而是逻辑上的开始。就像老子所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似乎是时间上在先,其实是逻辑上在先,是哲学上的本原。中国艺术家要酌取元创精神,直溯天地之本原,提倡纯净的创造、真实的创造、一种可以矫正人类傲慢和盲动的创造。
第三,审美创造为什么要参赞化育?
儒家哲学有“参赞化育”和“德配天地”的观点,《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赞是赞襄、帮助,参是参与,与天地鼎立而三,所谓“三才”。参赞化育,意即天地造化发育,无时无刻不在创造,时时处处都在变易,人最高的道德境界,就是化归于这一流衍变化之中,与天地相融相即,参与赞襄天地的生物化成。天地的精神在创造,人也要牢牢抓住这一创造之轴,与创造同在。儒家认为,只有创造的人才能“德配宇宙”,才能配得上做天地的儿子,所以《易传))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上句言天,下旬言人,天在乾乾创造,人在精进不已。
……
胡当然 –
好书。中国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它将宇宙和人生视为一大生命,一流动欢畅之大全体,生命超越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美学具有突出的重视生命体验和超越的特点。中国美学不以认识外在美的知识为重心,而强调返归内心,由对知识的荡涤,进而体验万物,通于天地,融自我和万物为一体,从而获得灵魂的适意。中国美学是一种生命安顿之学。
澡雪轩皓月 –
好好好。朱老师的书读着就是一种享受。买回来有空看看,关键最近不读中国美学了。其他朱老师的几乎原来都读到了。除了南画十六观,有点贵。哈哈哈哈
我叫李烨 –
普及性质的经典著作,值得仔细加以研读,扩充自己的见识。
563532039 –
作为经典理论的大众化教材,这本书选取了中国美学中的十五个命题,围绕中国书画篆刻诗词等具体的实例来做讲解,深入浅出,令人回味。
liuli41440… –
大家作品,很有深度,印刷精美,纸质很好,希望早点能把它读完,从大家那里学到很多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