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7625344
本书讲解了刮痧、拔罐和针灸的中医理论基础,如经络、穴位的基本知识,全息理论,各种穴位的适应证,人体不同部位的刮痧方法,灸法的种类和应用,拔罐的取穴原则和操作方法等,并分别介绍了各种刮痧用具,常见疾病的刮痧治疗方法,不同体质的刮痧方案,刮痧的注意事项及禁忌证等内容。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刮痧、拔罐和针灸的医学理论,手把手教你刮痧、拔罐、针灸三大中医诊疗方法,对提高日常生活中自我保健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具有的出版价值。
拔罐的取穴原则和操作方法
◎掌握了拔罐的理论,就要了解拔罐的取穴原则和操作方法了。拔罐常用的穴位有很多,胸腹部腧穴有膻中、巨阙等,背部腧穴有大椎、身柱等。对于不同的病症找准穴位,能使治疗过程更加顺利。
拔罐的取穴原则
1就近拔罐
即在病痛处拔罐。这是由于病痛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局部经络功能之失调,如经气不通所致。在病痛处拔罐,就可以调整经络功能,使经气通畅,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远端拔罐
就是在远端病痛处拔罐。这远端部位的选择是以经络循环为依据,刺激经过病变部位经络的远端或疼痛所属内脏的经络的远端,以调整经气,治疗疾病。如牙痛拔合谷,胃腹疼痛拔足三里,颈椎疼痛拔足三里等。
3特殊部位拔罐
某些穴位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因此,根据病变特点来选择拔吸部位。如:大椎,曲池,外关等有退热作用。如治疗发热时,可以在上述部位处拔罐。内关对
拔罐的取穴原则
心脏有双向调节作用,如心跳过缓,过急可以选择此穴。
4中间结合与强调脊椎
(1)颈椎部是指颈椎到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头部、颈部、肩部、上肢及手部的病变和功能异常。如头晕、头痛、颈椎病、落枕、肩周炎、手臂肘腕疼痛等。
(2)胸椎上部是指胸椎到第六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心、肺、气管、胸廓的病变。如心悸、胸闷、气短、咳喘、胸痛等病症。
(3)胸椎下部是指第七胸椎到第十二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肝、胆、脾、肠等器官的痛症。如肝区胀痛、胆囊炎、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肠炎、腹痛、便
秘等病症。
(4)腰椎部是指腰椎以下的腰椎部,主要治疗肾、膀胱、生殖系统、腰部、臀部、下肢各部位的病变。如、膀胱炎、痛经、带下、阳痿、腰椎增生、椎间盘带脱出、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疼痛等病症。
了解人体经络系统:气血运行的通道
经络学说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经络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以及筋脉、皮肉、毛发等器官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是“经”与“络”的统称。经是主干,譬如途径;络是分支,譬如网络。它们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内部的脏腑和外部的各种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体的各部的功能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
经络中的经气巡行留驻昼夜不休。通过经气的作用,使人体各部的机能得到适当的调节,从而使整个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中的经气来源于脏腑之气,经气的虚实可反映出脏腑的盛衰,脏与腑、脏腑与体表之间多种复杂的生理功能活动都依赖于经络的沟通。同样,它们之间的病理关系也会在经络上反映表现出来。若辨明经络,分清虚实,选取腧穴,运用针灸、点穴、拔罐等疗法来调整气血,就可以治疗疾病,保持健康。早在《灵枢·经络》篇中就有“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记载。后世各位医家也有“不明经络脏腑,开口动手便错”的体会。可见经络学说具有多么重要的保健意义。经络学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历代医家根据腧穴的主治功能,进一步联系到针灸、点穴、循经拔罐等刺激的传导经络,结合腧穴对脏腑疾病的治疗效应,推论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再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而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疾病的发生与传变和经络系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经络学说在指导疾病的治疗方面更有着重要意义。
外邪可通过体表经络传入脏腑,内脏的病变也会通循经络通路反映到体表。治疗时,对内脏之病可以“内病外治”,在体表进行针灸、推拿、拔罐等。对体表的病症也可通过治疗内脏器官而驱除。所以可以说经络学说是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
人体的经络纵横交错,相互间罗地遍布全身,起着运行气血、联系周身上下与内脏体表的作用。经和络构成一个系统,使体内所有脏器和体表的一切组织,密切结合在一起,靠经气灌注,形成多种复杂的功能活动,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相互协调的统一整体。
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十五络脉和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许多孙络、浮络所构成。其中以十二经脉为主体。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