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1702307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着重实用的训诂学著作。除了对训诂学的性质、范围、起因、功能和基本概念作一般的论述外,更对训诂方法进行比较详细的介绍。本书特别介绍了训诂实践所必需的文字学、音韵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又闢专章论述训诂学在古书阅读、古籍整理、辞书编写等方面的应用。在讲述训诂学知识时,注意吸收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研究成果,大量证引训诂学上典型的实例,供学者参比。
目 录
章 训诂概说
一 训诂名义
二 训诂起因
三 训诂内容
第二章 训诂所需的基本知识
一 假借字
(一)假借字、假借义、本字、本义的概念
(二)假借字的类型
(三)关于通假
二 上古声韵的部类
(一)上古声类
(二)上古韵部
三 古音通转
(一)通转的概念
(二)通转的规律
四 几种特殊词语
(一)叠音词
(二)联绵词
(三)附加合成词
(四)简称
(五)译音词
五 词义引申
(一)词义引申的概念
(二)词义引申的类型
(三)研究词义引申的作用
六 代语
(一)避重复的代语
(二)求新雅避熟俗的代语
(三)适应格律要求的代语
(四)寓褒贬的代语
(五)避忌讳远嫌疑的代语
(六)明身份的代语
七 古书辞例
(一)倒文
(二)省文
(三)复文
(四)变文
(五)连文
(六)互文
(七)对文散文
(八)统言析言
(九)急言缓言
(十)大名冠小名
第三章 训诂方法(一):以形求义
第四章 训诂方法(二):因声求义
第五章 训诂方法(三):比较互证
第六章 训诂方法(四):目验和统计
第七章 释义方法与术语
第八章 训诂用(一):古书阅读
第九章 训诂应用(二):古籍整理与辞书编写
一 训诂名义
二 训诂起因
三 训诂内容
第二章 训诂所需的基本知识
一 假借字
(一)假借字、假借义、本字、本义的概念
(二)假借字的类型
(三)关于通假
二 上古声韵的部类
(一)上古声类
(二)上古韵部
三 古音通转
(一)通转的概念
(二)通转的规律
四 几种特殊词语
(一)叠音词
(二)联绵词
(三)附加合成词
(四)简称
(五)译音词
五 词义引申
(一)词义引申的概念
(二)词义引申的类型
(三)研究词义引申的作用
六 代语
(一)避重复的代语
(二)求新雅避熟俗的代语
(三)适应格律要求的代语
(四)寓褒贬的代语
(五)避忌讳远嫌疑的代语
(六)明身份的代语
七 古书辞例
(一)倒文
(二)省文
(三)复文
(四)变文
(五)连文
(六)互文
(七)对文散文
(八)统言析言
(九)急言缓言
(十)大名冠小名
第三章 训诂方法(一):以形求义
第四章 训诂方法(二):因声求义
第五章 训诂方法(三):比较互证
第六章 训诂方法(四):目验和统计
第七章 释义方法与术语
第八章 训诂用(一):古书阅读
第九章 训诂应用(二):古籍整理与辞书编写
在线试读
章 训诂概说
一 训诂名义
要了解什么是训诂,先要明白“训”字和“诂”字的意义。《说文解字•言部》:“训,说教也。”段玉裁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说释就是解释。陆德明《经典释文•尔雅音义》于“释诂”下引吕忱《字林》:“诂,故言也。”又引张揖《杂字》:“诂者,古今之异语也。”可见“诂”是古语,特别指与今语不同的古语,即所谓“古今之异语”。“诂”又可以写作“故”,《说文解字•言部》“诂”字下段玉裁注:“汉人传注多称‘故’者,‘故’即诂’也。”
训诂二字,可以分言,也可以连用。当分言单用的时候,“散言无别”,二字同义;有时“对言有异”,“训”和“诂”作为释义体制又有差别,所以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毛诗故训传名义考》说:“诂第就其字之义旨而证明之,训则兼其言之比兴而训导之,此诂与训之辨也0 99 66训”“诂”连用时,往往是同义联合,其所指并无区别,如《汉书•扬雄传》说:“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训”“诂”同义。“训”“诂”同义连用时,字序是不固定的,“训诂”可以说成“诂训”,如郭璞《尔雅序》:“夫《尔雅》者,所以通诂训之旨归。”“训”“诂”连用时,也有二字不同义的情况,“训”用作动词,而“诂”用作名词,构成支配式词语,段玉裁在《说文解字•言部》“诂”字下注云:“训诂者,顺释其故言也”,就是这样理解的。
……
一 训诂名义
要了解什么是训诂,先要明白“训”字和“诂”字的意义。《说文解字•言部》:“训,说教也。”段玉裁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说释就是解释。陆德明《经典释文•尔雅音义》于“释诂”下引吕忱《字林》:“诂,故言也。”又引张揖《杂字》:“诂者,古今之异语也。”可见“诂”是古语,特别指与今语不同的古语,即所谓“古今之异语”。“诂”又可以写作“故”,《说文解字•言部》“诂”字下段玉裁注:“汉人传注多称‘故’者,‘故’即诂’也。”
训诂二字,可以分言,也可以连用。当分言单用的时候,“散言无别”,二字同义;有时“对言有异”,“训”和“诂”作为释义体制又有差别,所以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毛诗故训传名义考》说:“诂第就其字之义旨而证明之,训则兼其言之比兴而训导之,此诂与训之辨也0 99 66训”“诂”连用时,往往是同义联合,其所指并无区别,如《汉书•扬雄传》说:“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训”“诂”同义。“训”“诂”同义连用时,字序是不固定的,“训诂”可以说成“诂训”,如郭璞《尔雅序》:“夫《尔雅》者,所以通诂训之旨归。”“训”“诂”连用时,也有二字不同义的情况,“训”用作动词,而“诂”用作名词,构成支配式词语,段玉裁在《说文解字•言部》“诂”字下注云:“训诂者,顺释其故言也”,就是这样理解的。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