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514221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中外关系史专业师生新研究成果之展示
☆多方面、多角度探索广州口岸、海洋文明、中西交通之历史
☆所收论文选题多样、研究明晰、文字平实,可读性强
☆多方面、多角度探索广州口岸、海洋文明、中西交通之历史
☆所收论文选题多样、研究明晰、文字平实,可读性强
内容简介
《广州与海洋文明Ⅱ》共收录了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中外关系史专业师生近年在广州口岸史和海上交通史领域的研究成果,共13篇。所收论文视角多样、研究明晰,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广州口岸与西洋文明、海洋贸易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等。本书的出版旨在展示中大中外关系史师生相关领域的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从而推动广州口岸史和海上交通史的研究。
目 录
何方耀:《法显记》中“夏坐”记载探微
张小贵:古波斯近亲婚小考
王媛媛:朱鬃白马:大长和国求婚南汉聘礼考
殷小平:从三佛齐兴衰看中古南海贸易格局变化
林中泽:小议利玛窦之广东印象
陈开科:俄罗斯华侨华人史研究的三个问题
董少新:18世纪前期北京与圣彼得堡的医学文化交流——以北京耶稣会士的八封书信为中心
蔡香玉:乾隆末年荷兰使团在粤经历述略
江滢河:广州外销玻璃画与18世纪英国社会
黄佳欣:明清时期广州口岸望远镜传用考述
王川:“小说证史”:近代西南社会、族群之文学思考——冯良《西南边》读后
周湘:康熙年间海幢寺藏经阁之遭际述略
曾玲玲:治广州口岸史的学理与方法——在文博工作实践中重温蔡鸿生教授的有关论述
张小贵:古波斯近亲婚小考
王媛媛:朱鬃白马:大长和国求婚南汉聘礼考
殷小平:从三佛齐兴衰看中古南海贸易格局变化
林中泽:小议利玛窦之广东印象
陈开科:俄罗斯华侨华人史研究的三个问题
董少新:18世纪前期北京与圣彼得堡的医学文化交流——以北京耶稣会士的八封书信为中心
蔡香玉:乾隆末年荷兰使团在粤经历述略
江滢河:广州外销玻璃画与18世纪英国社会
黄佳欣:明清时期广州口岸望远镜传用考述
王川:“小说证史”:近代西南社会、族群之文学思考——冯良《西南边》读后
周湘:康熙年间海幢寺藏经阁之遭际述略
曾玲玲:治广州口岸史的学理与方法——在文博工作实践中重温蔡鸿生教授的有关论述
编者后记
前 言
编辑后记
在中华民族经由海洋面向世界的历程中,广州有其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不同时代,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各种关系,不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多种文明的交往与交融呈现网络化的发展态势,都在广州口岸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广州口岸与世界文明的关系发展,深刻体现了中外关系史从西域到南海,再到西洋的格局变迁,是中外关系史研究的重要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中外关系史专业的师生,传承优良学术传统,在中古中国与西域文明、唐宋时期广州与南海文明、清代中西经济文化关系、广州对外贸易史、岭南外来宗教、早期中俄关系以及澳门历史文化等研究领域,进行了题材广泛且具学术深度的研究。
1997年,蔡鸿生老师主编的《广州与海洋文明》出版,书中收录了当时有关师生在广州口岸史研究方面的若干研究论文。此后每隔一段时间,中外关系史专业的师生都会编辑出版一本论文集,收录中外关系史领域的专题研究,发表研读中外关系史的点滴心得,先后出版了《华夏文明与西方世界》(香港博士苑出版社,2003年)、《学理与方法》(香港博士苑出版社,2007年)、《海陆交通与世界文明》(商务印书馆,2012年),等等。二十年过去了,国际学术界有关广州口岸史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并有所深化,成果层出不穷,多语种文献材料不断涌现,我们深刻体会到广州口岸史的研究必须在广阔的学术背景中不断更新研究方法,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注意中外交通史上双边和多边关系的互相作用、牵制与影响。在《广州与海洋文明》出版二十周年之际,我们觉得有必要再次结集出版一本新的论文集,沿用旧名,以延续良好学风和深厚的学术传统,标以第二辑,开启新的研究篇章,以期日后形成系列。
出版论文集的提议很快得到诸位同窗的积极回应,该文集终收录他们的作品十三篇,相关作者都曾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中外关系史专业,论文内容以广州口岸的研究为主,兼顾历史上海路交通和陆路交通的有关内容,或钩沉中西文献、探幽阐微,重新解读外来宗教中国化的复杂历程;或利用文物、图像与文献互证,探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与异质文化的互动;或结合世界格局变迁,解析海上丝绸之路上南海文明与西洋文明的兴衰;或以诗证史,打通文史,展现意味悠远的中外历史风云变幻。所有这些研究都展示了各位同仁近期在中外关系史相关领域的心得,大家均能坚持国际视野和辩证思维,力图融汇古今、沟通中外,以期推动广州口岸史、海外交通史和中西经济文化关系史诸多领域的研究。
犹记当年负笈康乐园,蔡老师曾教导我们,良好的学风就是实事求是、从难从严、不甜不俗。本文集诸位作者,谨记蔡师教诲,在各自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能够做到认真踏实、持之以恒。今后吾辈仍当警策初心,淬砺末学,克承师训,此为记。
(本文略有删减)
在中华民族经由海洋面向世界的历程中,广州有其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不同时代,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各种关系,不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多种文明的交往与交融呈现网络化的发展态势,都在广州口岸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广州口岸与世界文明的关系发展,深刻体现了中外关系史从西域到南海,再到西洋的格局变迁,是中外关系史研究的重要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中外关系史专业的师生,传承优良学术传统,在中古中国与西域文明、唐宋时期广州与南海文明、清代中西经济文化关系、广州对外贸易史、岭南外来宗教、早期中俄关系以及澳门历史文化等研究领域,进行了题材广泛且具学术深度的研究。
1997年,蔡鸿生老师主编的《广州与海洋文明》出版,书中收录了当时有关师生在广州口岸史研究方面的若干研究论文。此后每隔一段时间,中外关系史专业的师生都会编辑出版一本论文集,收录中外关系史领域的专题研究,发表研读中外关系史的点滴心得,先后出版了《华夏文明与西方世界》(香港博士苑出版社,2003年)、《学理与方法》(香港博士苑出版社,2007年)、《海陆交通与世界文明》(商务印书馆,2012年),等等。二十年过去了,国际学术界有关广州口岸史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并有所深化,成果层出不穷,多语种文献材料不断涌现,我们深刻体会到广州口岸史的研究必须在广阔的学术背景中不断更新研究方法,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注意中外交通史上双边和多边关系的互相作用、牵制与影响。在《广州与海洋文明》出版二十周年之际,我们觉得有必要再次结集出版一本新的论文集,沿用旧名,以延续良好学风和深厚的学术传统,标以第二辑,开启新的研究篇章,以期日后形成系列。
出版论文集的提议很快得到诸位同窗的积极回应,该文集终收录他们的作品十三篇,相关作者都曾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中外关系史专业,论文内容以广州口岸的研究为主,兼顾历史上海路交通和陆路交通的有关内容,或钩沉中西文献、探幽阐微,重新解读外来宗教中国化的复杂历程;或利用文物、图像与文献互证,探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与异质文化的互动;或结合世界格局变迁,解析海上丝绸之路上南海文明与西洋文明的兴衰;或以诗证史,打通文史,展现意味悠远的中外历史风云变幻。所有这些研究都展示了各位同仁近期在中外关系史相关领域的心得,大家均能坚持国际视野和辩证思维,力图融汇古今、沟通中外,以期推动广州口岸史、海外交通史和中西经济文化关系史诸多领域的研究。
犹记当年负笈康乐园,蔡老师曾教导我们,良好的学风就是实事求是、从难从严、不甜不俗。本文集诸位作者,谨记蔡师教诲,在各自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能够做到认真踏实、持之以恒。今后吾辈仍当警策初心,淬砺末学,克承师训,此为记。
(本文略有删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