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134711
出版说明
自序
史记集解张丞相列传残卷六朝钞本
史记集解郦生陆贾列传一卷六朝钞本
史记集解燕召公世家残卷敦煌唐钞卷子本
史记集解管蔡世家残卷敦煌唐钞卷子本
史记集解伯夷列传残卷敦煌唐钞卷子木
史记集解夏本纪一卷唐钞卷子本
史记集解殷本纪一卷唐钞本
史记集解周本纪一卷唐钞卷子本
史记集解秦本纪一卷唐钞卷子本
史记集解高祖本纪一卷唐钞卷子本
史记集解河渠书残卷唐钞本
史记集解残卷北宋景祐间刊本
史记集解一百三十卷北宋景祐间刊,明弘治三年补刊本
史记索隐三十卷唐河内司马贞撰,明崇祯十四年毛氏汲古阁覆北宋大字本
史记集解残卷南宋绍兴初杭州刊本此本
史记集解一百三十卷南宋绍兴间刊本
史记集解一百三十卷南宋绍兴十年邵武朱中奉刊本
史记集解索隐残卷南宋绍兴间杭州刊本
史记集解残卷南宋绍兴十四年蜀刻大字本
……
史记评林一百三十卷明陈仁锡评,崇祯元年刊本
史记测议一百三十卷明华亭陈子龙、徐孚远撰,崇祯十三年刊木
史记一百三十卷明崇祯十三年武林邹德沛世古斋刊袖珍本
史记集解一百三十卷明崇祯十四年常熟毛晋汲古阁刊本
史记汇评一百三十卷明葛鼎、金蟠评,崇祯十六年丁丑金闾葛氏刊本
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一百三十卷明崇祯间程正揆刊本
史记集评善本一百三十卷。明崇祯间钱塘朱东观辑;钱塘朱氏家刻本
归震川评点史记一百三十卷明归有光评点,清光绪四年武昌张裕钊刊本
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一百三十卷清乾隆四年武英殿校刊本
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一百三十卷清乾隆间古香斋巾箱本
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一百三十卷清同治九年金陵书局刊,清唐仁寿、张文虎校本
桐城吴先生点勘史记读本一百三十卷清桐城吴汝纶点勘,吴闦生编录,宣统元
年南宫邢氏刊本
史记会注考证一百三十卷日本泷川龟太郎著,昭和九年日本东方文化学院排印本
史记一百三十卷顾颉刚、徐文珊标点,一九三六年北平研究院排印本
附录:贺次君与史记书录(神田喜一郎著,李由译)
前言序言
出版説明
賀次君先生史記書録,是一部系統著録史記歷代版本並加以詳細考證的研究專著。
賀次君(一九一二—一九八八),湖北 蒲圻(今赤壁市)人,先後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北京大學研究院 國學門,分别於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獲得學士、碩士學位。歷任北京大學助理教授、講師、中山大學副教授、廣州 中山圖書館主任、四川新聞檢查所主任、華西日報總編輯、北平新聞檢查處處長、國民新報發行人等職。新中國成立後,賀次君先生專事學術研究,協助顧頡剛先生點校整理史記,在北京圖書館遍校史記各種版本,至一九五八年撰成史記書録一書,並由顧頡剛先生審定後在商務印書館出版。此外,賀次君先生還整理括地志輯校、史記志疑、元和郡縣圖志、讀史方輿紀要等。
史記書録系統著録了六十四種史記版本,其中包含十一種古寫本,五十一種刻本,兩種點校排印本,幾乎涵蓋了史記歷代的重要傳本。每種傳本都詳細撰寫叙録,説明行款、形制,並且臚列關鍵異文,考鏡源流。作爲古籍整理的前期準備工作,充分利用現代圖書館資源,調查如此衆多的版本,尤具開創性與前瞻性。
總體而言,本書特點約有兩端。
一是著録詳贍。本書所著録的十一種古寫本殘卷,不僅有三個敦煌寫卷,而且有八個日本公私機構收藏的舊抄本。五十一種刻本中,諸如舊稱北宋 景祐監本史記集解、南宋 紹興刊本史記集解、南宋 蜀刻大字本史記集解、南宋 乾道七年蔡夢弼刊史記集解索隱、南宋 淳熙三年張杅 桐川郡齋刊史記集解索隱、南宋 慶元二年黄善夫刊史記集解索隱正義、蒙古 中統二年段子成刊史記集解索隱、元 至元二十五年彭寅翁 崇道精舍刊史記集解索隱正義、明 正德十二年廖鎧刊史記集解索隱正義、明 嘉靖四年柯維熊校汪諒刊史記集解索隱正義、明 嘉靖四年王延喆刊史記集解索隱正義、明 淩稚隆輯校萬曆四年刊史記集解索隱正義、明 萬曆二十四年南京國子監祭酒馮夢禎司業黄汝良刊史記集解索隱正義、明 萬曆二十六年北京國子監祭酒劉應秋司業楊道賓校刊祭酒吴士元司業黄錦重修史記集解索隱正義、明 崇禎十四年毛氏 汲古閣覆北宋大字本史記索隱、清 乾隆四年武英殿刊史記集解索隱正義、清 同治九年金陵書局刊張文虎校史記集解索隱正義等,直到幾十年後才被陸續影印出版,有的甚至至今仍不易獲見,在國内外各大圖書館開放的古籍網上資源中亦未被收録,因此賀次君先生在詳加校勘基礎上撰寫的叙録顯得彌足珍貴,迄今没有可資替代的著作。
二是考證精微。首先,賀先生在書中考辨了大量的史記版本異文,如日本宫内廳所藏高祖本紀殘卷,“以與北宋以後諸刊本互校,亦多勝處,如‘飲醉臥,武負 王媪見其上常有龍怪之屬’,此‘飲醉臥’與藝文類聚引史同,刊本蓋脱‘飲’字;又刊本句末無‘屬’字,則語句不合,漢書 高帝紀作‘其上常有怪’,與此‘龍怪之屬’同義,足證刊本之脱漏也。”其次,賀先生在匯校衆本基礎上,結合前人著録,細緻梳理了史記多種版本的源流。如考南宋 慶元 建安 黄善夫刊史記集解索隱正義,曰“三家注合刻,當以此本爲最古。明代 嘉靖三刻,與此本行款一貫,秦藩本除校讎不精外,大體與黄本不異,或即繙刻黄本,而柯、王兩本史文及注則頗多不同,疑柯、王、秦藩三本與黄氏皆祖一本。”再次,賀先生在微觀考證的同時,多有啟發性的見解,如援引古寫本校勘史記時指出“余初讀史記,見酈道元水經注及唐、宋諸類書所引,多與漢書相符而與今行各本不同,竊疑班固取史記文字以入漢書,並非有意增損,特古今傳本有異耳,今得此卷校之,向所疑者遂得有力之論證,益信班固抄録司馬遷文句,既承其是,亦緣其非,初無所謂長短也。”
本書首次出版之後,日本學者神田喜一郎先生曾撰寫賀次君史記書録一文,發表于京都大學中國文學報第十册(一九五九年四月),指出了一些本書體例方面的問題,尤其是賀次君先生由於不了解日本現存史記版本和相關研究所造成的一些錯誤。時隔半個多世紀以後,隨著史記研究的不斷深入,今天重新審視本書,亦可發現一些疏失。如石山寺所藏的史記集解 張丞相列傳、史記集解 酈生陸賈列傳殘卷,本書皆誤作高山寺所藏;著録中提及“每半頁七行”,這是描述刻本的術語,古寫卷並不存在半頁幾行的現象,之所以這樣著録,可能是因爲賀先生所依據的是羅振玉古寫本史記殘卷綫裝影印本,同時對古寫卷的認識不足。又如“篇末題‘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首題‘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原卷“三十”皆作“卅”,“卅”改作“三十”大抵出現在宋刻本以後,因此這是失真的校録,會影響其他相關問題的研究。又如日本宫内廳所藏高祖本紀寫卷,賀先生認爲“此卷‘民’字缺筆”,查覈該卷,不僅“民”字不缺筆,而且傳世本史記作“人”之處,有十處皆作“民”。再如,著録明 崇禎十四年(一六四一)毛氏 汲古閣覆北宋大字本史記索隱“孔子世家‘端木賜,衞人’,索隱本正文作‘端沐賜 衞人’”,“孔子世家”當是“仲尼弟子列傳”之誤;著録北京圖書館藏南宋 淳熙三年(一一七六)張杅 桐川郡齋本史記集解索隱殘卷“半頁十行”,該書實爲“半頁十二行”;著録蒙古 中統二年(一二六一)平陽道 段子成刊本史記集解索隱“‘桓’字缺筆,則是避徽宗嫌名”,“桓”字缺筆當是避宋欽宗諱。諸如此類的紕繆之處,本書中還有一些。
總而言之,賀次君先生史記書録是一部具有學術深度的史記版本研究專著,至今仍不失爲史記研究領域的重要參考資料,可爲後續研究提供大量寶貴的綫索,因此中華書局決定再版此書,以便學者利用。此外,江蘇省社科院 文學研究所的李由女士獲神田喜一郎先生孫女横田淳子女士授權翻譯了賀次君史記書録一文,本次也收入附録,供學界參考。
中華書局編輯部
二〇一九年二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