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806978
★时间为轴,贯通古时王朝的更迭与兴衰。
★表格展示,呈现不同阶段的发展与演变。
★轻松阅读,厘清纷繁复杂的时代与事件。
★脉络清晰的中国简史,方便记忆的优选读本。
面对浩如烟海的史学,我们的认知基本集中在学生时代。《年表纪事》借鉴国际流行的年鉴派史学风格进行编写,运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走向,通过表格展示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历史大事。《年表纪事》结构严谨、篇幅精炼,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为长篇累牍所苦恼。
年表纪事:从远古到鸦片战争
第一章 原始社会至五帝时期
北京猿人:中国人的远古祖先
女娲造人与补天:美丽的传说实则是母系氏族社会
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上的史前明珠
仰韶文化:中国古老文明的摇篮
涿鹿鏖兵: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充满传奇色彩的大战
尧舜“禅让”:原始公社的民主制度
第二章 夏商西周
从禅让到家天下:中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建立
太康失国:夏王朝内部发生的内讧
少康中兴:开创夏朝由“治”到“盛”的局面
姒履癸亡夏:第一个奴隶社会宣告结束
伊尹流放太甲: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贤相
盘庚迁都:在商代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武丁:开创商朝的鼎盛时代
商纣王荒淫亡国:历史的教训再次重演
周天子分封天下:分封制由此建立
管蔡之乱:周朝初年的政治危机
宗法制: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王朝史
昭王南征:一次失败的伐楚军事行动
“国人暴动”引发“共和”行政:确切历史纪年的开始
宣王中兴:改革带来的辉煌
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
第三章 春秋战国
周平王率众东迁:都于雒邑的东周时期开始了
掘地见母:孝道从来不会缺席
九合诸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出现
宋襄公的仁义之战:仁义需要变通
晋文公退避三舍:知恩图报的最佳诠释
楚庄王霸气回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齐景公问政:对百姓一定要施行恩惠
伍子胥鞭尸:时机一到,有仇必报
百家争鸣: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勾践卧薪尝胆:苦难是对意志的最佳磨炼
角逐与兼并:封建制时代开始的标志
商鞅变法:为秦国成就霸业奠定基石
围魏救赵:逆向思维取得神奇效果
孙膑减灶: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合纵连横:纵横家巧舌摆布下的战国
《诗经》和《离骚》:中国诗歌文学的两大源头
胡服骑射:让赵国在豪强中一跃而起
秦赵渑池相会:蔺相如不卑不亢保住赵王颜面
长平之战:赵国距离灭亡仅差一步
嬴政亲政:始皇真正开启秦帝国之路
荆轲刺秦王:燕国灭亡的导火线
第四章 秦 汉
统一六国:秦帝国体制的建立
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国家制定同一标准
焚书坑儒: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
帝国的危机:秦始皇病死沙丘
楚汉相争:楚河汉界,中分天下
楚歌四起:刘邦建立西汉王朝
狡兔死,良狗烹:战神韩信之死
吕后称制:开太后临朝听政之先河
违背先帝誓约:吕后大肆封吕姓为王
缇萦救父:汉文帝废除肉刑
平七国之乱:清除西汉诸侯王的威胁
张骞出使西域:为汉武帝征服匈奴奠定基础
剑指匈奴:汉武帝的雄心前所未有
一代史家司马迁:成就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巫蛊之祸:汉武帝的确很糊涂
苏武牧羊:永不失节的汉王朝子民
昭君出塞:一位被画丑了的绝代美女
王莽篡汉:外戚专权的必然结果
绿林、赤眉起义:吹响恢复汉室江山的集结号
王之基业: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
察举制:士族把持地方的开始
天笙取经,白马寺传道:佛教传入中国
班超定西域:个人英推主义的光辉一页
窦宪勒石燕然山:汉出击匈奴造成的连锁反应
蔡侯纸:造纸术的突破,对文明的作用不可估量
汉朝的地球科学家张衡:精准的候风地动仪
宦官、外戚卖官鬻爵:东汉末年的黑暗政治
两次“党锢之祸”:东汉朝廷的贤臣几乎被迫害一空
黄巾之乱:乱世即将到来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在乱世中拔得头筹
官渡之战:曹操称霸北方的重要战役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关键战役
刘备称帝:皇叔在成都恢复汉室
白帝托孤:刘备把遗愿交给最信任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六出祁山
高平陵事变:司马氏集团获得实权
姜维北伐:蜀汉做最后的挣扎
魏伐蜀:蜀汉政权灭亡
司马氏夺权:西晋走上历史舞台
八王之乱:七个王因掌权的野心被杀
永嘉之乱:直接导致西晋灭亡
王马共天下:东晋的开端有点意思
桓温北伐:南方对北方的军事劣势
淝水之战:东晋与五胡的关键战役
淝水之战的影响:北方陷入更大的混乱之中
刘裕灭东晋:建立南朝宋国
宫廷争斗:九任皇帝六个是暴君
范缜发表《神灭论》:鬼神是不存在的
鲜卑族开创北朝:北魏与南朝的对峙
花木兰替父从军:巾帼英雄千古流传
北魏孝文帝改革:游牧民族对文明的追求
北魏内乱:高欢获得权力
周武帝释奴废佛:乱世中难得一颗慈悲心肠
第六章 隋唐五代十国
外戚夺权:杨坚受禅建隋
建立科举制度:彻底打破世袭关系和世族垄断
开凿运河:隋炀帝为了自己的享乐
三征高丽:隋朝元气大伤
李渊起兵:在隋末的群雄竞争中脱颖而出
玄武门之变:为争皇位,兄弟相残
贞观之治:唐朝的第一个太平盛世
武则天兴起:唐高宗废立皇后
“二圣”理政:取代李唐王朝仅差一小步
武则天称帝:一代女皇走上历史前台
政归李唐:武则天做出正确抉择
开元之治:唐朝的第二个太平盛世
诗仙李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安史之乱:大唐盛世从此一去不复返
藩镇割据:节度使扩大自己的力量
牛党与李党:宦官与藩镇夹缝中的朋党之争
黄巢起义:昔日的大唐帝国岌岌可危
朱温废掉哀帝:唐王朝退出历史的舞台
后梁与后唐争霸: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纷乱时期
从后唐到后晋:石敬瑭的兴起
从后晋到后汉:被契丹操纵命运的后晋
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基础
第七章 宋、辽、西夏、金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烛影斧声:一桩发生在宫廷内的悬案
高梁河之战:辽宋关系的重要转折点
君子馆之战:宋军河北防线遭到重创
屈辱的“澶渊之盟”: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
张咏教宰相:寇准恍然大悟
党项族、李元昊和西夏:兴起于西北的少数民族政权
庆历新政:范仲淹完美士大夫的代表
狄青征战西夏:宋王朝重文轻武的缩影
王安石变法(上):君臣达成共识
王安石变法(下):遭权贵反对,新法黯然废除
苏轼三抄《汉书》:伟大文学家精于学问
海上之盟:原来是一场死亡之吻
靖康之难:北宋灭亡的标志
岳飞抗金:靖康耻,犹未雪
朱熹:一代理学大师
开禧北伐:宋、金订立嘉定和议
蒙古攻克燕京:迅速灭亡的金政权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八章 元朝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铁骑上奠定大元政权
四大汗国的建立:史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马可•波罗游中国:17年成就《马可•波罗行纪》
行省制度:地方政治渐入划省而治阶段
混乱中的帝国:兄终弟及的混乱
天历之变:两个短命的皇帝
四等人制度:元朝的民族政策
红巾军起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朱元璋扫平群雄(上):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扫平群雄(下):从乞丐到皇帝
第九章 明朝
废除相权:朱元璋强化君主专权
洪武施政:重本抑末,寓兵于农
皇明祖训:明朝皇帝的家法
靖难之役:骨肉相残,朱棣登上皇位
郑和下西洋:四海扬威,八方来贡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与王太监不拿国家当回事
夺门之变:皇室内部的争夺和变乱
心学王阳明:从格物竹林到龙场悟道
倭寇袭扰东南: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
万历新政:张居正的改革
利玛窦来华:远来的和尚念圣经
三大奇案:明末不受控制的党争
后金崛起:建号满洲,改革政权
大明王朝成为过去:李自成进北京,清廷却渔翁得利
第十章 清朝
顺治帝亲政:清算与调整
少年天子的风度:康熙亲政,诛灭鳌拜
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中俄边境和平一百多年
康熙帝御驾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
驱除准噶尔军:康熙两次派兵入藏
雍正帝勤政务实:对康乾盛世做出巨大贡献
十全老人:乾隆的文治武功
编纂《四库全书》:东方文化的金字塔
马戛尔尼来华: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和珅专权:史上第一贪官
鸦片战争(上):战争前的国际与国内形势
鸦片战争(下):清朝走向没落,近代史由此开始
年表纪事:从远古到鸦片战争
在中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自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山顶洞人等相继出现,史前文明也随之出现。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的原始先祖在与自然抗争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随着他们自身的进化,原始先祖们进一步发展,逐渐出现了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等。这些文化的发现,是古老文明的最直接的证据,说明我国是世界上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文明的出现,让远古先祖们更进一步认识自己,继而进入传说时代,这一时期炎帝、黄帝登上历史的舞台,他们是原始部落的首领,领导子民们种植五谷,驯养牲畜。特别是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民族的祖先,这就是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的由来。炎黄以后,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中,先后出现三个杰出的首领,他们分别是尧、舜、禹。当时,部落联盟规定,谁德才兼备就推举谁为联盟首领,尧是第一任首领。尧老了以后,舜成为第二任首领;舜老了以后,禹因治水有功成为第三任首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禅让”。
禹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后,会合诸侯,将中国分为九州,定贡赋的制度。特别要指出的是,贡赋的出现,标志着私有化已经形成,也是改变“禅让”制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大禹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启自立为王,建立夏朝,“禅让”制度彻底遭到破坏。从此以后,王位传子不传贤的世袭制开始,“家天下”由此登上历史的舞台。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奴隶社会,贵族、奴隶主主导着社会的发展,奴隶是他们的私有财物,可以随意奴役、买卖等。中国的奴隶社会主要经历夏、商、周三个朝代,其间除了社会不断进步外,青铜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
秦王政统一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因此自号为“始皇帝”。秦始皇结束分封制,实行中央集权制,设置“三公”以为辅佐,分别是丞相负责国家行政,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军事管理。秦朝虽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却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秦朝灭亡后,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依次出现。第一次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王朝,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其实,我们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基本上集中在中学和大学期间。面对浩如烟海的史学,如何去深度认识它,许多读者没少犯难。这本《年表纪事:从远古到鸦片战争》以时间为线,将上自远古下至鸦片战争,通过表格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历史大事。
本书结构严谨、资料翔实、篇幅精短,读之一目了然,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为长篇累牍所苦恼,又能汲取精华、诱人深思,同时还能准确无误地将中国历史完整梳理一遍。本书既增长了知识,又增加了人生的厚度,不愧是一本引人入胜、精彩纷呈的历史书。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管子
★对当今有疑惑的人可以考察历史,对未来不了解的人可以察看过去。——管子
★研究历史,“年代”是很重要的。因为历史的年代,就好比地理的经纬度。——吕思勉
★历史给我们的*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歌德
★历史又可教我们以智慧和价值的相对性。——莫洛
万历新政:张居正的改革
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病亡,由年仅十岁的太子即位,是为神宗。此时的内阁成员主要为高拱和张居正二人,高拱因为过于高傲自大,得罪了握有大权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张居正趁机拉拢冯保,斗垮高拱,当上了内阁首辅。
神宗与母亲李太后非常尊重张居正,对他言听计从,因此张居正可称得上是大明帝国实际的统治者。他上任后,开始了一连串的改革,史称“万历新政”。其中以两方面最重要,一为整顿吏治,他大力推行考成法,严格考察中央及地方官员的行政绩效,不合格的一律免职,为政府扫除不少尸位素餐的冗官冗员,省下了大笔不必要的开销;二为实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的内容较为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赋役合并。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在一起征收,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
二、农民可以出钱代役,力差由官府雇人承应。
三、田赋征银。田赋中除政府需要征收的米麦以外,其余所有实物都改为用银折纳。
四、赋役征收由地方官吏直接办理,废除了原来通过粮长、里长办理征解赋役的办法。
张居正在位期间,国家财富激增,为明朝开创了一番新气象。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逝。或许是张居正对于神宗皇帝的管教过于严格,使这个小皇帝时常担心会被这位“张先生”废掉,因此神宗对他是又惧又恨的。张居正一死,神宗如释重负,20岁的他已经大权在握,为了树立皇帝的威信,他先处理了飞扬跋扈的太监冯保,把他贬到南京去种菜;继而查抄张居正的家产,由于官员手段过于激烈,还闹出十几条人命。
张居正的改革,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可惜的是他过于自大,不断玩弄权术,其用意可能是出于为国为民,但却逾越了一名臣子的分寸,惹恼了不能虚心受教的万历皇帝,并牵累了他的家人于其死后遭到清算。
利玛窦来华:远来的和尚念圣经
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利玛窦来到澳门担任罗明坚教士的助手。30岁的他,开始学习汉语及中国历史文化,以为传教工作做好准备。万历十一年(1583年),他们终于被允许在广东肇庆定居,迈出在中国传教的第一步。刚开始他们效法佛教僧人的打扮,身着僧服,并剃光头发。后来慢慢了解到当时的一般人民其实很瞧不起和尚,士人的地位才是最崇高的,便改穿儒服,并加强其儒学知识,以便与士大夫、官员们交游。
就像早期的佛教僧人会利用魔术等奇妙事物来吸引民众注意,并塑造出法力高超的形象一样,利玛窦也利用西方的自鸣钟(即时钟)、玻璃器皿、西洋琴等新奇物品来吸引中国人,借此拉近彼此距离,达到传教的目的。靠着这些“奇技淫巧”以及与士大夫交往所累积的人脉,他一步步获准深入韶州、南昌、南京等地,最后终于抵达他最想要去的地方——北京,并将自鸣钟等物品进贡给皇帝。由于神宗很喜欢巧妙的自鸣钟,利玛窦因此获准在北京定居,以便随时入宫修理,从此他便以北京为根据地,在中国各地拓展耶稣会的传教事业。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利玛窦病逝于北京。他虽然在华时间总计只有二十余年,但却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