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455349丛书名: 高等学校商科教育应用系列教材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供应用技术型本科财经类专业学生使用。本书适应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求,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编写。本书具有以下特点:(1)实用性和操作性强.(2)可读性强,本书编写上力求活泼、好读,重点突出,税收法律制度中侧重介绍主体税种,如流转税和所得税,税种中侧重征税范围、纳税人、计税依据、应纳税额计算等内容税法条文注释清晰,法理阐释透彻,并通过举例、例题、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读者理解、记忆、运用相关税法条文。(3)时效性强。本书是根据我国*税收法规编写,与当前*税制同步、内容新颖,不仅符合课堂教学需要更新知识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帮助财会人员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及相关纳税实务操作。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由三部分构成: *部分主要介绍税收基础理论、税收法律关系、税法基础理论、税收法定要素、税收体系与税制结构等内容;第二部分为本书的重点及核心内容,以我国现行税收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托,分税种展开论述,该部分各章统一按照税种概述、法律规定、应纳税额的计算和征收管理法律规定四个层次对我国现行各税种进行详细叙述;第三部分介绍税收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主要阐述了税收征收管理法和税务行政管理法规等内容。本书按照“营改增”后的税收制度编写,反映了税法的*调整。
本书可作为会计学、税收学及其他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供财会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可作为会计学、税收学及其他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供财会人员阅读参考。
目 录
章税法基本原理1节税收基础理论1一、 税收的概念1二、 税收的特征2三、 税收的职能3四、 税收的原则5第二节税收法律关系9一、 税收法律关系概述9二、 税收法律关系的要素11三、 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13第三节税法基础理论13一、 税法的概念13二、 税法的分类14三、 税法的原则16四、 税法的目标18第四节税收法定要素19一、 纳税人20二、 征税对象20三、 税率22四、 税收减免24五、 纳税环节25六、 纳税期限25七、 纳税地点25第五节税收体系与税制结构26一、 税收分类26二、 税制结构模式28三、 我国社会主义税收体系的建立与发展29四、 我国现行税收体系31复习思考题32综合练习题33第二章增值税35节增值税概述35一、 增值税概念35二、 增值税的特点37三、 增值税的类型38四、 增值税的作用39五、 我国增值税的发展历程40第二节增值税的法律规定42一、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42二、 增值税的纳税人48三、 增值税的税率、征收率50四、 增值税的税收优惠54第三节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应纳税额的计算57一、 销项税额的计算57二、 进项税额的计算62三、 应纳税额的计算66第四节增值税其他计税方法应纳税额的计算68一、 小规模纳税人及一般纳税人简易计税方法应纳税额的计算68二、 扣缴义务人适用的计税方法69三、 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69四、 预缴增值税预缴税款的计算69第五节增值税的出口退(免)税72一、 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72二、 出口货物和劳务及服务增值税退(免)税政策73三、 出口货物和劳务及服务的增值税免税政策76四、 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政策77第六节增值税征收管理的法律规定78一、 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78二、 纳税期限79三、 纳税地点79四、 增值税发票的使用和管理79复习思考题84综合练习题84〖1〗税法〖1〗目录第三章消费税89节消费税概述89一、 消费税概念89二、 我国消费税的形成与发展89三、 我国现行消费税的特点90四、 消费税的作用91第二节消费税的法律规定91一、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92二、 消费税的纳税人93三、 消费税的税目税率93四、 消费税的纳税环节98第三节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99一、 消费税的计税依据99二、 应纳税额的计算100三、 应税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的扣除105第四节消费税出口退(免)税107一、 应税消费品出口退免税政策107二、 出口货物退税率的规定107三、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额的计算107第五节消费税征收管理的法律规定108一、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108二、 纳税期限109三、 纳税地点109四、 销货退回109复习思考题109综合练习题110第四章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113节城市维护建设税113一、 城市维护建设税概述113二、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法律规定114三、 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15四、 城市维护建设税征收管理的法律规定116第二节教育费附加117一、 教育费附加概述117二、 教育费附加的法律规定117三、 教育费附加的计算117四、 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的法律规定118复习思考题118综合练习题118第五章关税120节关税概述120一、 关税的概念120二、 关税的特点121三、 关税的类型121四、 关税的作用123五、 我国关税的发展124第二节关税的法律规定125一、 关税的征税对象125二、 关税的纳税人126三、 进出口税则126四、 原产地规则128五、 关税的税收优惠128第三节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30一、 关税完税价格130二、 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132第四节关税征收管理的法律规定133一、 关税的缴纳133二、 关税的退还133三、 关税的补征和追征134复习思考题134综合练习题134第六章资源税类137节资源税137一、 资源税概述137二、 资源税的法律规定138三、 资源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43四、 资源税征收管理的法律规定145第二节城镇土地使用税146一、 城镇土地使用税概述146二、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法律规定146三、 城镇土地使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48四、 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管理的法律规定149第三节土地增值税150一、 土地增值税概述150二、 土地增值税的法律规定150三、 土地增值税计税依据的计算153四、 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56五、 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的法律规定157复习思考题158综合练习题158第七章财产税类162节房产税162一、 房产税概述162二、 房产税的法律规定163三、 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66四、 房产税征收管理的法律规定168第二节契税169一、 契税概述169二、 契税的法律规定169三、 契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71四、 契税征收管理的法律规定173第三节车船税173一、 车船税概述173二、 车船税的法律规定174三、 车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77四、 车船税征收管理的法律规定178复习思考题179综合练习题179第八章行为税类183节印花税183一、 印花税概述183二、 印花税的法律规定184三、 印花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88四、 印花税征收管理的法律规定191第二节车辆购置税193一、 车辆购置税概述193二、 车辆购置税的法律规定193三、 车辆购置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95四、 车辆购置税征税管理的法律规定196第三节耕地占用税197一、 耕地占用税概述197二、 耕地占用税的法律规定198三、 耕地占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99四、 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的法律规定200复习思考题200综合练习题200第九章企业所得税203节企业所得税概述203一、 企业所得税的概念203二、 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特点204三、 企业所得税的作用205四、 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发展历程205第二节企业所得税的法律规定206一、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207二、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208三、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209四、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209第三节企业所得税的收入与扣除214一、 收入总额214二、 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218三、 扣除项目220四、 亏损弥补224第四节资产的税务处理225一、 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225二、 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227三、 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228四、 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229五、 存货的税务处理229六、 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230第五节应纳税所得额与应纳税额的计算230一、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230二、 居民企业查账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231三、 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抵免232四、 居民企业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计算233第六节特殊事项与特别纳税调整234一、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所得税处理234二、 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理235三、 特别纳税调整237第七节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法律规定241一、 纳税期限241二、 源泉扣缴242三、 纳税地点242复习思考题243综合练习题243第十章个人所得税247节个人所得税概述247一、 个人所得税的概念247二、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特点247三、 个人所得税的作用248四、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程249第二节个人所得税的法律规定250一、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250二、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251三、 所得来源地与所得支付地255四、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256五、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257第三节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259一、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259二、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264第四节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法律规定272一、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办法272二、 个人所得税纳税期限273三、 纳税地点273复习思考题274综合练习题274第十一章税收征收管理277节税收征收管理概述277一、 税收征收管理和税收征收管理法277二、 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立法目的278三、 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遵守主体278第二节税务管理279一、 税务登记管理279二、 账簿、凭证管理285三、 纳税申报管理289第三节税款征收291一、 税款征收的原则291二、 税款征收的方式292三、 税款征收制度293第四节税务检查297一、 税务机关在检查中的权力298二、 税务检查的形式299三、 税务检查的方法300第五节税收法律责任301一、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法律责任301二、 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的税收法律责任304三、 其他有关人员的税收法律责任305复习思考题306综合练习题307第十二章税务行政法制310节税务行政处罚310一、 税务行政处罚概述310二、 税务行政处罚的设定和种类312三、 税务行政处罚的主体与管辖312四、 税务行政处罚程序313第二节税务行政复议315一、 税务行政复议概述315二、 税务行政复议机构和人员317三、 税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与管辖317四、 税务行政复议的程序319第三节税务行政诉讼323一、 税务行政诉讼概述323二、 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管辖325三、 税务行政诉讼的程序326第四节税务行政赔偿327一、 税务行政赔偿概述327二、 税务行政赔偿的范围和请求时效329三、 税务行政赔偿的程序329四、 税务行政赔偿的方式330复习思考题332综合练习题332参考文献336
前 言
序言
本书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会计平台税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的研究成果,该课题批准号为: JG15DB138。本书主要适合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财经类专业学生使用。本书的编写初衷有两点。一是适应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求。税收对于人们的经济行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人们对于税收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税法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也随着社会对税收重视程度的增加而逐渐成为高校会计学、财务管理、税收学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课程。2014年,我国部分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以往的教材在编写上更注重理论,而本书在写作中立足于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税法的应用性,较好地处理了税收理论与税收实务的关系。二是及时更新税收法律法规。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相关税收法律法规也有大幅度的变更与调整。我国先后进行了消费税、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多种纳税申报表等多项税收制度改革。2016年更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年度,继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后,自2016年7月1日起,资源税改革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同时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国地税合作工作规范(3.0版)于201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各项改革所涉及的税法调整内容较多,因此本书以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进行编写,与当前税制同步,突出税法的时效性。基于以上初衷本书在编写上具有以下特点。,实用性和操作性强。每章开篇设有“本章要点”和“案例引入”。“本章要点”帮助读者在正式阅读学习前对本章知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案例引入”在每章开篇列举一个案例并提出问题,引导读者带着问题去阅读、学习、思考。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的起点,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激发读者学习的积极性。在内容设计上,除了税收基本规定的讲解外,还安排了“知识拓展”“资料链接”“案例分析”等板块,开阔读者视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章末设有“复习思考题”和“综合练习题”,通过课后思考和习题训练,强化读者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第二,可读性强。本书编写上力求活泼、好读,具体体现在: 一是重点突出,税收法律制度中侧重介绍主体税种,如流转税和所得税,税种中侧重征税范围、纳税人、计税依据、应纳税额计算等内容;二是税法条文注释清晰,法理阐释透彻,并通过举例、例题、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读者理解、记忆、运用相关税法条文。第三,时效性强。本书是根据我国税收法规编写,与当前税制同步,内容新颖,不仅符合课堂教学需要更新知识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帮助财会人员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及相关纳税实务操作。本书的内容包括三部分: 部分主要介绍税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税收基础理论、税收法律关系、税法基础理论、税收法定要素、税收体系与税制结构等内容,主要帮助读者对税收及税法有一个基本的把握;第二部分为本书的重点及核心内容,包括第二章至第十章,分税种介绍现行税收法律法规,该部分各章统一按照税种概述、税种的法律规定、税额计算和征收管理的法律规定四个层次对我国税收制度进行详细叙述;第三部分包括第十一章、第十二章,介绍税收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主要阐述了税收征收管理和税务行政法制等内容,帮助读者了解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财政学、税收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以及其他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税务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财会人员学习、工作的参考用书。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大量国内外学者的论文、专著和教材,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希望读者朋友不吝指正。
编者 2016年12月〖1〗税法〖1〗前言
编者 2016年12月〖1〗税法〖1〗前言
媒体评论
评论
在线试读
2. 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原则是指以尽量少的税收成本取得尽量大的税收收益,并通过税收分配活动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配置,限度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经济效率原则经济效率原则又称促进经济发展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保证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应有利于经济发展,力图对市场微观活动的效率损害达到小化。税收政策应趋利避害,着眼于经济的发展,具体体现为: 一是根据“税收中性”原则的要求,降低纳税人的税收额外负担,政府课税应以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为前提,国家征税应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产生干扰;二是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市场经济体制下,因外部性和垄断等原因造成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失灵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在以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适当运用税收加以调节,可以弥补市场缺陷,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2) 行政效率原则行政效率原则包括税收费用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两个方面。税收费用小化是指应以尽可能小的税收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税收收入。税收费用包括征税机关的征税费用和纳税人的奉行费用。税收应在征收既定税收收入的前提下,使征纳双方的征纳费用。确实简化原则就是依法治税、有法可依的原则。一方面要求税收制度应该明确清晰;另一方面要求税收制度要简便易行。确实简化的税收制度,不仅有利于降低税收成本,而且有利于防止逃税,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和税务部门依法征税的效率。(3) 社会效率原则社会效率原则要求制定税收政策必须考虑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影响,必须把经济效率、社会效率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通过征税或减税,影响人们的具体行为,以促进环境保护,促进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构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协调有序的和谐社会。3. 税收总量适度原则税收总量适度原则是指税收的总规模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税收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反映了税收量度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产品总量,决定了可供税收分配并形成税收收入的社会产品总额;另一方面,只有税收分配的量度合理,才能够既满足国家建设的资金需要,有利于宏观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又兼顾了人民的负担能力,有利于企业的自我发展和人生活水平的适当提高。若税收规模过大或税收比重过高,虽然增加了国家的税收收入,却损害了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税收规模过小或税收比重过低,虽然一时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却无法满足政府的需要,削弱了国家的整体发展的能力。只有适度的税收规模和比重,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知识拓展11中国历史上的治税思想(一) 追求公平的治税思想1. 征税有义原则征税有义原则强调国家征税要合乎道义。孔子曰: “义然后取,人不厌取。”“有君子之道,其使民也义。”(《论语》)这里强调的“义”,就是要行仁政、轻徭薄赋。因为“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轻征赋税有利于争取民心,使统治者长治久安。历代思想家都重视这一原则。2. 均平原则强调征税中应做到的均平合理。一是按负担能力征税才算均平合理,如《周礼》提出“以上均之法辩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海瑞认为,赋税应“贫者轻,富者重、田多者重、田少者轻、然后为均平也”(《海瑞集》)。二是平等对待方算均平合理,如苏绰认为“夫平均者,不舍豪强而征贫弱,不纵奸巧而困愚拙、此谓均也”(《周书·苏绰传》)。3. 为公为民原则强调国家只能为公为民而征税。荀悦指出,国君应有“公赋而无私求”“有公役而无私使”。丘浚强调,国家征税应“为民聚财”。凡所用度,“必以万民之安”不能“私用”(《大学衍义补》)。严复提出,赋税收入不应只供少数统治者享受,应“取之于民,还为其民,为民兴公利、除公害”(《原富》)。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