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036026
编辑推荐
小虎同学是一位80后,2008年他辞去了在国内一家设计院的稳定工作赴法留学。他热爱旅行与摄影,也是南美共产主义革命家切·格瓦拉的崇拜者,希望“外出远行”也能成为自己的使命。留学期间,他就游览过众多国家,用摄影师的独特视角诠释了各国风采各异的风土人情。回国之后,他走上了专业摄影师的职业道路,曾应国内外多家**杂志、政府旅游机构或驻华使馆的邀请赴各地拍摄影像专题。
本书是作者集自己多年旅行故事与众多摄影作品之精华的作品,共有20余万字、300余幅精美图片,讲述了作者在法国、荷兰、以色列、日本、塞舌尔等国家与国内云南、福建、台湾、西藏等地丰富的旅行故事。所配插图数量多、品质高,具有作者独特的艺术个性。虽然作者在旅行中没有轰轰烈烈的经历,但他以普通人的视角迅速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发掘出了旅行别样的价值。作者试图在本书中为读者还原他所认知的世间万象、他所经历的人间故事。
洗涤心灵、重塑自我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旅行也是其中非常便捷与有效的一种。对每天都活得忙忙碌碌的现代人来说,像小虎同学一样“如切格瓦拉般旅行”,不也是一种摆脱压力、重塑自我的极好选择吗?
内容简介
《如切格瓦拉般旅行——一位职业摄影师的旅行笔记》一书以作者从2008年到2014年的经历作为一条时间轴,穿起了这六年来作者到过的很多地方,然后通过这些地点展开他的经历。这是一本职业摄影师图文并茂的旅行文学作品,分为三卷,分别是:“出发篇、理想篇、魔毯篇”,依次表现了作者六年来游历欧亚非美四大洲30余国时留下的珍贵图片作品与丰富旅行故事。本书语言立意鲜明、风格豪放,且选有具备商业价值的专业摄影作品300余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视野开阔、图片精彩、故事感人的旅行文学佳作。
目 录
卷 出发篇
卷首语
章 法国
第1节 流动的盛宴
第2节 圣米歇尔山
第3节 12月的灯光节
第4节 普罗旺斯
第二章 意大利
第1节 罗马
第2节 教皇的国
第3节 水上之城
第三章 捷克、匈牙利
第1节 布拉格之春
第2节 雨中的布达佩斯
第四章 希腊
第1节 云中的卫城
第2节 爱琴海的蓝与白
第五章 埃及
第1节 眼的开罗
第2节 法老之陵
第3节 消失的灯塔
第4节 向撒哈拉进发
第5节 手鼓少年
第6节 泛舟尼罗河
第7节 湖边的拉美西斯
第8节 小城阿斯旺
第9节 女王的神庙
第10节 红海小城
第六章 从比利时到丹麦
第1节 丁丁的故乡
第2节 阿姆斯特丹
第3节 一路到柏林
第4节 自行车王国
第二卷 理想篇
卷首语
第七章 以色列
第1节 圣城
第2节 圣墓教堂
第3节 戈兰高地
第4节 十字军之港
第5节 多彩海法
第6节 特拉维夫的晚霞
第7节 贝都因部落
第8节 死海探奇
第9节 拉蒙大峡谷
第八章 云南
第1节 香格里拉
第2节 安逸丽江
第3节 彩云之巅
第4节 寂静仙湖
第九章 韩国
第1节 行走在秋天
第2节 济州岛
第十章 日本
第1节 坂东海豚
第2节 九州的路
第3节 温泉小镇
第4节 漫步长崎
第5节 远去的汽笛
第十一章 巴厘岛
赤道以南
第十二章 缅甸
第1节 仰光到了
第2节 无尽佛塔
第3节 伊洛瓦底江
第4节 北去的路
第5节 曼德勒山
第6节 古都
第7节 乌本桥的日落
第8节 敏贡
第十三章 台湾
第1节 垦丁的风
第2节 海岸线
第3节 “大城市”花莲
第4节 台北
第5节 九份与阳明山
第十四章 独行杂记之一
第1节 凤凰
第2节 宜昌
第3节 荆州
第4节 武汉
第5节 神农架
第三卷 魔毯篇
卷首语
第十五章 海南
环岛纪行
第十六章 塞舌尔
第1节 克里奥尔的岛
第2节 五月谷
第3节 50万只乌燕鸥和32个人
第十七章 终南山
隐士
第十八章 土耳其
第1节 伊斯坦布尔
第2节 安纳托利亚
第3节 卡帕多西亚的天空
第十九章 美国
第1节 冬日的波士顿
第2节 浮光掠影
第二十章 西藏
第1节 启程
第2节 稻城亚丁
第3节 走过四季
第4节 梅里雪山
第5节 藏地天主堂
第6节 然乌湖的秋天
第7节 抵达林芝
第8节 拉萨往西
第9节 札什伦布寺
第10节 终点札达
第二十一章 独行杂记之二
第1节 灯塔下的烟台
第2节 济南的冬天
第3节 安溪茶乡
第4节 探寻武夷山
第5节 越南岘港
第6节 走进青海
第7节 客家村寨
第8节 梵净山
后记
卷首语
章 法国
第1节 流动的盛宴
第2节 圣米歇尔山
第3节 12月的灯光节
第4节 普罗旺斯
第二章 意大利
第1节 罗马
第2节 教皇的国
第3节 水上之城
第三章 捷克、匈牙利
第1节 布拉格之春
第2节 雨中的布达佩斯
第四章 希腊
第1节 云中的卫城
第2节 爱琴海的蓝与白
第五章 埃及
第1节 眼的开罗
第2节 法老之陵
第3节 消失的灯塔
第4节 向撒哈拉进发
第5节 手鼓少年
第6节 泛舟尼罗河
第7节 湖边的拉美西斯
第8节 小城阿斯旺
第9节 女王的神庙
第10节 红海小城
第六章 从比利时到丹麦
第1节 丁丁的故乡
第2节 阿姆斯特丹
第3节 一路到柏林
第4节 自行车王国
第二卷 理想篇
卷首语
第七章 以色列
第1节 圣城
第2节 圣墓教堂
第3节 戈兰高地
第4节 十字军之港
第5节 多彩海法
第6节 特拉维夫的晚霞
第7节 贝都因部落
第8节 死海探奇
第9节 拉蒙大峡谷
第八章 云南
第1节 香格里拉
第2节 安逸丽江
第3节 彩云之巅
第4节 寂静仙湖
第九章 韩国
第1节 行走在秋天
第2节 济州岛
第十章 日本
第1节 坂东海豚
第2节 九州的路
第3节 温泉小镇
第4节 漫步长崎
第5节 远去的汽笛
第十一章 巴厘岛
赤道以南
第十二章 缅甸
第1节 仰光到了
第2节 无尽佛塔
第3节 伊洛瓦底江
第4节 北去的路
第5节 曼德勒山
第6节 古都
第7节 乌本桥的日落
第8节 敏贡
第十三章 台湾
第1节 垦丁的风
第2节 海岸线
第3节 “大城市”花莲
第4节 台北
第5节 九份与阳明山
第十四章 独行杂记之一
第1节 凤凰
第2节 宜昌
第3节 荆州
第4节 武汉
第5节 神农架
第三卷 魔毯篇
卷首语
第十五章 海南
环岛纪行
第十六章 塞舌尔
第1节 克里奥尔的岛
第2节 五月谷
第3节 50万只乌燕鸥和32个人
第十七章 终南山
隐士
第十八章 土耳其
第1节 伊斯坦布尔
第2节 安纳托利亚
第3节 卡帕多西亚的天空
第十九章 美国
第1节 冬日的波士顿
第2节 浮光掠影
第二十章 西藏
第1节 启程
第2节 稻城亚丁
第3节 走过四季
第4节 梅里雪山
第5节 藏地天主堂
第6节 然乌湖的秋天
第7节 抵达林芝
第8节 拉萨往西
第9节 札什伦布寺
第10节 终点札达
第二十一章 独行杂记之二
第1节 灯塔下的烟台
第2节 济南的冬天
第3节 安溪茶乡
第4节 探寻武夷山
第5节 越南岘港
第6节 走进青海
第7节 客家村寨
第8节 梵净山
后记
前 言
代序一
为了旅行而旅行
多年前,我有这么一个同事,当我们因公出差去巴厘岛时,他白天总是待在酒店里哪儿也不去,可一到晚上就没影了。临回国时我才弄明白他的路数:白天用手机到处搜索附近谈得来的异性,晚上出门“约会”。这位仁兄得算是“陌陌”的批用户,对他来说,旅行的活动空间似乎从没超出过一家酒店或者一家夜总会的范围。
我还曾和国内某位知名旅游博主去过一趟婺源,一路上他忙个不停:忙于四处寻找手机信号,忙于用手机拍照,然后再忙于不停地拿手机发帖和回帖。在婺源的那几天,他的眼睛无时无刻不盯在手机上,根本分不出神去看一看当地的田园风光。对他来说,旅行的范围似乎也从没超出过手机屏幕的边长。
从我次背包出门算起,至今已整整20年,这正好也是中国旅游热从‘悄然兴起’到‘高烧不退’的20年。在旅途中,我见识过形形色色的走出家门和国门的中国人——他们有人为了购物去旅行,有人为了艳遇去旅行,有人为了名利去旅行,有人为了面子去旅行,还有人为了不花白不花的公费去旅行……为了旅行而去旅行的人反倒越来越少见了,而宋小虎就属于这类越来越少的人。
初认识宋小虎是因为工作关系,我请他为我们杂志拍几个专题。然而很快工作关系就变成了朋友关系。我想说,自从离开大学校园以后,我对于“朋友”这个词的使用就变得非常谨慎了。就像某位著名“公知”所言:我们的教育机器为这个时代生产出越来越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精确计算着与人相处的成本与回报,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更加看重宋小虎与人相处时所表现出来的那股真诚劲儿。
有一次,他和我去终南山采访,为了拜访在山上结庐修行的隐士,我们连续爬了三天的山。宋小虎体质极好,但过于硕大的身体却令爬山成为他少有的运动短板,再加上背负着沉重的摄影器材,他经常在山道上累得喘不过气来,神情近乎绝望。另一个让他绝望的是山上原生态的厕所。他每天都会鼓足勇气冲进厕所,但只要一进去就会“便意全消”。于是在山上的三天,他一直忍耐、再忍耐,直到回到西安才终于在酒店的卫生间中摆脱了这种窘迫。
本以为这次终南山之旅对于宋小虎只能是一段痛苦的记忆,不料想在临别时他却语气真诚地对我说:“陆哥,我觉得终南山真好玩儿!”在那些看似绝望的体验之外,他对于山居生活的每一个美好细节都没有在镜头里落下:通红的五味子、溪边的萤火虫、甘甜的山泉水、夜空中的银河……
宋小虎去过很多地方,但他似乎从不会因为见过美轮美奂的薰衣草园而去忽视一片山花的美丽,也不会因为吃过某家三星米其林餐厅而去贬低一顿农家饭的美味。能够在每一次旅行时都保持一颗平常心,能够对每一次旅行都全身心地投入——宋小虎的真诚劲儿不仅表现在对待人上,也表现在对待旅行这件事上。
相信各位读者也会和我一样,在这本书中发现一个对旅行毫无杂念的人,一个值得你在旅途中去结识的朋友。
——《时尚旅游》(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杂志专题总监 陆毅
2014年11月20日于北京
代序二
小虎如切
在读图时代,再精彩的文字也很容易被精美的图片遮挡住光芒,何况图片作者还是被多家著名摄影杂志争相签约的职业摄影师。因此,每每迫不及待欣赏“小虎同学”美轮美奂的图片时,都在感叹自己总是忽略了他文字的魅力。
而打开《如切格瓦拉般旅行》初稿时,由于没有图片的干扰,其文字的光芒才突然闪现出来!看似朴实无华的文稿,实际却渗透着浓厚的才思。那些精炼、生动的语言表达中不时闪烁着他的机智与幽默。而纵观同一时期,在鱼龙混杂的所谓“旅游达人”的出书热潮中,任何有品位的读者都能够发现什么样的书才是出类拔萃的!
阅读“小虎同学”的文字,也足以勾起读者对他旅行足迹的向往:士兵守护的耶路撒冷哭墙、埃及沙漠深处的“野金字塔”、独树一帜的阿姆斯特丹神秘街区、曾经充满血腥味道的柏林墙,以及“身上穿着‘笼基’,口里嚼着槟榔”的缅甸司机。哪怕单凭他寥寥数笔的描述,读者便无需图片就以理解他的感受。
当然,主要的还是他的“切格瓦拉”情结。同那时相比,时代已然不同了,但他依然坚信“不能像切一样战斗,但可以像切一样旅行。”任何一个有个性的行者,都肯定无法容忍“无聊透顶的工作和生活”。而正如切格瓦拉所说:“真正的旅行是那些为出门而出门的人,他们轻松愉快如同漂浮的气球,然而他们绝不会偏离自己的目的地。”
切格瓦拉的语言激发了小虎同学的想象。为此,他可以丢弃很多既得之物而开始新的人生旅程,哪怕“有一万句废话和两万种道理的人会奉劝他停步”。内心强大的动力与对理想忠贞不渝的坚持,终使他实现了“如切格瓦拉般旅行”。而这本图文并茂的新作,就是对他那可贵精神与杰出成就的证明!
——游走过98个国家的环球旅行家、独立撰稿人 伊夫
2014年11月20日
选填
为了旅行而旅行
多年前,我有这么一个同事,当我们因公出差去巴厘岛时,他白天总是待在酒店里哪儿也不去,可一到晚上就没影了。临回国时我才弄明白他的路数:白天用手机到处搜索附近谈得来的异性,晚上出门“约会”。这位仁兄得算是“陌陌”的批用户,对他来说,旅行的活动空间似乎从没超出过一家酒店或者一家夜总会的范围。
我还曾和国内某位知名旅游博主去过一趟婺源,一路上他忙个不停:忙于四处寻找手机信号,忙于用手机拍照,然后再忙于不停地拿手机发帖和回帖。在婺源的那几天,他的眼睛无时无刻不盯在手机上,根本分不出神去看一看当地的田园风光。对他来说,旅行的范围似乎也从没超出过手机屏幕的边长。
从我次背包出门算起,至今已整整20年,这正好也是中国旅游热从‘悄然兴起’到‘高烧不退’的20年。在旅途中,我见识过形形色色的走出家门和国门的中国人——他们有人为了购物去旅行,有人为了艳遇去旅行,有人为了名利去旅行,有人为了面子去旅行,还有人为了不花白不花的公费去旅行……为了旅行而去旅行的人反倒越来越少见了,而宋小虎就属于这类越来越少的人。
初认识宋小虎是因为工作关系,我请他为我们杂志拍几个专题。然而很快工作关系就变成了朋友关系。我想说,自从离开大学校园以后,我对于“朋友”这个词的使用就变得非常谨慎了。就像某位著名“公知”所言:我们的教育机器为这个时代生产出越来越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精确计算着与人相处的成本与回报,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更加看重宋小虎与人相处时所表现出来的那股真诚劲儿。
有一次,他和我去终南山采访,为了拜访在山上结庐修行的隐士,我们连续爬了三天的山。宋小虎体质极好,但过于硕大的身体却令爬山成为他少有的运动短板,再加上背负着沉重的摄影器材,他经常在山道上累得喘不过气来,神情近乎绝望。另一个让他绝望的是山上原生态的厕所。他每天都会鼓足勇气冲进厕所,但只要一进去就会“便意全消”。于是在山上的三天,他一直忍耐、再忍耐,直到回到西安才终于在酒店的卫生间中摆脱了这种窘迫。
本以为这次终南山之旅对于宋小虎只能是一段痛苦的记忆,不料想在临别时他却语气真诚地对我说:“陆哥,我觉得终南山真好玩儿!”在那些看似绝望的体验之外,他对于山居生活的每一个美好细节都没有在镜头里落下:通红的五味子、溪边的萤火虫、甘甜的山泉水、夜空中的银河……
宋小虎去过很多地方,但他似乎从不会因为见过美轮美奂的薰衣草园而去忽视一片山花的美丽,也不会因为吃过某家三星米其林餐厅而去贬低一顿农家饭的美味。能够在每一次旅行时都保持一颗平常心,能够对每一次旅行都全身心地投入——宋小虎的真诚劲儿不仅表现在对待人上,也表现在对待旅行这件事上。
相信各位读者也会和我一样,在这本书中发现一个对旅行毫无杂念的人,一个值得你在旅途中去结识的朋友。
——《时尚旅游》(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杂志专题总监 陆毅
2014年11月20日于北京
代序二
小虎如切
在读图时代,再精彩的文字也很容易被精美的图片遮挡住光芒,何况图片作者还是被多家著名摄影杂志争相签约的职业摄影师。因此,每每迫不及待欣赏“小虎同学”美轮美奂的图片时,都在感叹自己总是忽略了他文字的魅力。
而打开《如切格瓦拉般旅行》初稿时,由于没有图片的干扰,其文字的光芒才突然闪现出来!看似朴实无华的文稿,实际却渗透着浓厚的才思。那些精炼、生动的语言表达中不时闪烁着他的机智与幽默。而纵观同一时期,在鱼龙混杂的所谓“旅游达人”的出书热潮中,任何有品位的读者都能够发现什么样的书才是出类拔萃的!
阅读“小虎同学”的文字,也足以勾起读者对他旅行足迹的向往:士兵守护的耶路撒冷哭墙、埃及沙漠深处的“野金字塔”、独树一帜的阿姆斯特丹神秘街区、曾经充满血腥味道的柏林墙,以及“身上穿着‘笼基’,口里嚼着槟榔”的缅甸司机。哪怕单凭他寥寥数笔的描述,读者便无需图片就以理解他的感受。
当然,主要的还是他的“切格瓦拉”情结。同那时相比,时代已然不同了,但他依然坚信“不能像切一样战斗,但可以像切一样旅行。”任何一个有个性的行者,都肯定无法容忍“无聊透顶的工作和生活”。而正如切格瓦拉所说:“真正的旅行是那些为出门而出门的人,他们轻松愉快如同漂浮的气球,然而他们绝不会偏离自己的目的地。”
切格瓦拉的语言激发了小虎同学的想象。为此,他可以丢弃很多既得之物而开始新的人生旅程,哪怕“有一万句废话和两万种道理的人会奉劝他停步”。内心强大的动力与对理想忠贞不渝的坚持,终使他实现了“如切格瓦拉般旅行”。而这本图文并茂的新作,就是对他那可贵精神与杰出成就的证明!
——游走过98个国家的环球旅行家、独立撰稿人 伊夫
2014年11月20日
选填
在线试读
圣米歇尔山
汽车沿着狭窄的道路向海边飞驰着,树木渐渐稀疏,一直到完全消失殆尽。这时候,我闻到了海水的味道,却还没看见海。直到翻过了一个小坡,圣米歇尔山如同变魔术般突然屹立在了眼前。四周,平坦的沙滩一直延伸到一望无际的拉芒什海峡,海水是灰蓝色的,没有汹涌的波涛,景色充满了冷峻的情调。背景中广袤平坦的大地和一望无际的海水更加衬托出了圣米歇尔山的高大,这时我也下了车,朝它走去。
圣米歇尔山是天主教除了耶路撒冷和梵蒂冈之外的第三大圣地,它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08年。圣米歇尔山山顶的教堂自从次建成至今,经历了十五六次火灾,又在岁月的侵蚀下几度坍塌损坏,原圣母堂那加洛林王朝时代风格的建筑,是目前尚存的圣米歇尔教堂建筑中古老的一部分。
公元1020年至1060年,这里增建了罗马风格的大教堂和供修士们居住的多层建筑,圣米歇尔山这块圣地也开始变得远近闻名。虽然历经多次毁坏与重建,但是1000多年来,它一直依山傍海、傲然矗立,睥睨着大西洋的潮起潮落。现在濒临冬季,海水已经退去,虽然看不见涨潮时的壮美景象,但是这一望无垠的沙滩和不停地吹在脸上的冰冷大西洋海风或许更能勾勒出这座建筑的沧桑历史。
退潮后,海水在沙滩上留下了许多弯弯曲曲的“小河流”,我顺着它们的方向前进着。渐渐地,我离圣米歇尔山越来越近了,它的样子也越来越清晰。走近再看,其实这座小山远没有远处观看时那么高大。不过山上的哥特式教堂确实是高耸挺立,教堂顶部的圣米歇尔天使的雕像直指苍穹。说它是一座教堂,其实更像以前电影中看到的中世纪城堡。顺着城堡内向上盘旋的小路,我慢慢向进发,穿过这道城墙,就看到了城堡的主体建筑,罗马风格的大教堂了。进入教堂,发现里面有很多运用激光投影技术投射的图象,各种图案被如此展现在墙壁和石柱上。在有个别致的花园,只可惜那里的角度不太适合拍照。
汽车沿着狭窄的道路向海边飞驰着,树木渐渐稀疏,一直到完全消失殆尽。这时候,我闻到了海水的味道,却还没看见海。直到翻过了一个小坡,圣米歇尔山如同变魔术般突然屹立在了眼前。四周,平坦的沙滩一直延伸到一望无际的拉芒什海峡,海水是灰蓝色的,没有汹涌的波涛,景色充满了冷峻的情调。背景中广袤平坦的大地和一望无际的海水更加衬托出了圣米歇尔山的高大,这时我也下了车,朝它走去。
圣米歇尔山是天主教除了耶路撒冷和梵蒂冈之外的第三大圣地,它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08年。圣米歇尔山山顶的教堂自从次建成至今,经历了十五六次火灾,又在岁月的侵蚀下几度坍塌损坏,原圣母堂那加洛林王朝时代风格的建筑,是目前尚存的圣米歇尔教堂建筑中古老的一部分。
公元1020年至1060年,这里增建了罗马风格的大教堂和供修士们居住的多层建筑,圣米歇尔山这块圣地也开始变得远近闻名。虽然历经多次毁坏与重建,但是1000多年来,它一直依山傍海、傲然矗立,睥睨着大西洋的潮起潮落。现在濒临冬季,海水已经退去,虽然看不见涨潮时的壮美景象,但是这一望无垠的沙滩和不停地吹在脸上的冰冷大西洋海风或许更能勾勒出这座建筑的沧桑历史。
退潮后,海水在沙滩上留下了许多弯弯曲曲的“小河流”,我顺着它们的方向前进着。渐渐地,我离圣米歇尔山越来越近了,它的样子也越来越清晰。走近再看,其实这座小山远没有远处观看时那么高大。不过山上的哥特式教堂确实是高耸挺立,教堂顶部的圣米歇尔天使的雕像直指苍穹。说它是一座教堂,其实更像以前电影中看到的中世纪城堡。顺着城堡内向上盘旋的小路,我慢慢向进发,穿过这道城墙,就看到了城堡的主体建筑,罗马风格的大教堂了。进入教堂,发现里面有很多运用激光投影技术投射的图象,各种图案被如此展现在墙壁和石柱上。在有个别致的花园,只可惜那里的角度不太适合拍照。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