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5426070
“农业转移人口”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户籍制度改革滞后所产生的一个以农民工为主体的特殊群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即农村人口通过户籍、职业、身份认同等一系列转变逐步融入城市的过程。随着对人口流动管制的放松,当前我国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已经基本没有直接阻碍,但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真正的城镇居民仍存在户籍制度限制。户籍制度的存在不仅加剧了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间发展不平衡以及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还使教育、医疗、社保等附着于户籍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在城市户籍居民和非户籍居民之间形成一道无形的鸿沟。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已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农业转移人口问题是中国改革进程和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问题,是与中国城市化、工业化道路相联系的问题,也是与“三农”问题紧密联系的问题,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城镇化角度来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命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与职工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释放社会生产力和内需潜力,促进农业与工业、乡村与城镇的和谐共进,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为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践创造了可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也将成为扩大和拉动内需的强劲动力。
尽管各级政府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相对于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户籍居民而言,农业转移人口仍是社会弱势群体。农业转移人口要融入城市、转变为市民不仅面临着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重重障碍,还受到现有制度的制约。基于此,我们试图通过学术研究回答如下问题:如何看待中国当下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人口为什么会向城市转移?政府为什么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未来如何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围绕以上问题,本书共分四个部分展开论述。
章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背景、基础与约束
一、研究缘起:一场事关人口、经济、社会的多维结构变迁进程
二、研究视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及特征
三、现实基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与问题
四、制度约束:财政视角下的双重约束
第二章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理论思辨与重新认知
一、政策逻辑:基于民生、经济与改革视角的审视
二、重新认知:基于改革全局与过程的再认知
三、路径调适:基于中国式转轨逻辑的路径选择
第三章农村劳动力为什么向城市转移?
一、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二、农业生产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三、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制分析
第四章户籍分割与民生福利
一、户籍分割下的民生福利差异
二、户籍制度的福利效应:倾向值匹配估计
三、户籍制度福利效应的异质性分析
四、户籍制度福利影响的“直接效应”对市民化的政策启示
第五章户籍分割、迁移时间与农民工城市融入
一、基于职业视角的农民工融入问题分析
二、职业特征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影响的实证检验
三、农民工融入速度的影响因素探究
第六章劳动力转移与收入增长:影响和变迁
一、劳动力流动的区位选择理论
二、劳动力流动对于收入影响计量模型的建立
三、劳动力流动对于收入影响效果模型的估计结果
第七章市民化与经济增长:影响机理和理论建模
一、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市民化对经济影响的CGE模型构建
三、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理论推导
四、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第八章市民化与经济增长:政策模拟与仿真研究
一、市民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仿真模型建立
二、市民化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的数据来源和参数设置
三、市民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仿真模拟场景设计
四、市民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第九章农民工流向与市民化成本
一、人口向哪里流动更节约成本?
二、农民工流向大城市和小城市存在成本差异吗?
三、城市规模与市民化成本的再检验
第十章市民化的成本测算与分担机制设计
一、市民化公共成本的测算综述
二、市民化公共成本的再测算
三、市民化成本的分担机制设计
第十一章市民化中地方政府的政策激励与体制构建
一、市民化进程中的“央-地”博弈
二、市民化进程中的财政激励机制设计
三、市民化的路径选择:“因地制宜”与“因人施策”
四、市民化的配套改革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