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38840
绪 论
第一节 写作缘由
一 写作背景
二 写作意义
第二节 写作目标与思路
一 写作目标
二 写作思路
第三节 写作框架和内容
一 写作框架
二 写作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 综合评价法
二 计量分析法
三 政策分析法
第五节 研究客体的基本界定
一 环境资源及其属性
二 生态环境保护及其行为特征属性
三 环境规制
四 绿色发展
五 节能减排
第一章 环境规制对经济绿色发展效应的机理
第一节 生态环境资源及其污染的经济成因
一 生态环境资源的基本属性
二 生态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三 生态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联
第二节 环境规制产生的一般逻辑及构成
一 环境规制的功用
二 规制质量是规制效能的关键
三 环境规制的经济绿色发展效应的理论逻辑
四 环境规制的分类及其特点
五 环境规制的政策体系
第三节 关于环境规制应用的探讨
一 环境规制的作用目标
二 环境规制的测度
三 环境规制应用的工具
四 环境规制的效率及评价
第四节 关于环境规制对节能减排影响的学界探讨
一 环境规制与能源效率的关系研究
二 环境规制与污染减排的关系研究
第五节 关于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学界探讨
第六节 环境规制对经济绿色发展效应的传导路径
一 通过环境成本的传导路径
二 通过技术创新的传导路径
三 通过产业组织的传导路径
四 通过产业结构的传导路径
第二章 中国环境规制的实践
第一节 中国环境规制的发展历程
一 环境规制的初创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
二 环境规制的起步阶段(自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
三 环境规制的拓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
四 环境规制的深化阶段(21世纪开始到2012年)
五 环境规制的创新与成熟阶段(2012年至今)
第二节 中国环境规制的工具使用
一 命令控制型规制工具
二 市场激励型规制工具
三 公众参与型规制工具
第三节 中国环境规制的政策文件
第三章 环境规制的节能减排效果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关键性指标的测度
一 环境规制指标体系的选取与测度
二 节能减排效率测算
第三节 计量模型、数据说明及变量选择
一 模型与方法
二 数据说明及变量选取
第四节 环境规制节能减排效果的计量分析
一 总体样本的回归结果
二 分组样本的回归结果
三 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基于不同经济主体的进一步考察
一 基于政府层面的规制工具
二 基于企业个体努力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境规制的经济增长效应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实证模型与数据
一 计量模型设计
二 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
第三节 环境规制双重经济效应的计量分析
一 环境分权对环境规制经济效应的影响
二 分组样本的估计结果
三 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基于规制工具视角的进一步考察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环境规制下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的双赢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分析
一 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的系统耦合度评价模型
二 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耦合特征
第三节 传导机制、计量模型及变量说明
一 传导机制
二 模型设计
三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第四节 环境规制对系统耦合度的贡献
一 全样本估计结果
二 分组样本估计结果
三 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基于不同经济主体的进一步考察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现绿色发展的最优规制强度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环境规制与系统耦合度的门槛面板模型设定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类讨论
一 整体样本门槛检验结果
二 分组样本门槛检验结果
三 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基于不同经济主体门槛效应的进一步讨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经济绿色发展的提升我国环境规制质量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我国环境规制的经济绿色发展效应特征
第二节 我国环境规制的“四化”发展思路
一 我国环境规制的“双赢”化
二 我国环境规制的现代化
三 我国环境规制的综合化
四 我国环境规制的精准化
第三节 改进我国环境规制的建议
一 改进关于企业绿色行为的环境规制
二 改进关于企业科技创新的环境规制
三 改进关于实现“双赢”的环境规制强度
四 改进关于区域精准化的环境规制
五 改进关于动态化的环境规制
六 改进关于综合治理的环境规制
七 改进关于各级政府绿色发展积极性的环境规制
八 改进关于环保投资结构的环境规制
第四节 增强我国环境规制设计的科学性
一 完善环境规制的信息透明机制
二 建立多元化的环境规制设计参与主体
第五节 提高我国环境规制的执行效力
一 整合环境规制执法队伍的资源力量
二 建立环境规制的落实监督机制
三 建立环境规制的执行效果评价制度
四 建立环境规制的协调执行机制
五 严格坚持环境规制的监督和惩处标准
第六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 记
前言
环境问题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焦点与热点问题,也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产消费模式。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健全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是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必由之路。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2018年6月16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提出,必须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加紧攻坚,打好标志性的重大战役,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这就要求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相得益彰,走一条契合中国国情的,绿色消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现代化道路,从而在发展过程中缓解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难题。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在现实中通常表现为矛盾的统一体,呈现倒“U”形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两难格局。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资源与环境领域也付出了惨重代价,这不仅不利于人类的健康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然而,环境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环境问题的负外部性以及微观经济主体机会主义的存在,使得单靠市场难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因此需要政府引入环境规制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但是,在技术条件、消费需求及资源配置既定的前提下,环境规制的实施可能会挤占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企业经济绩效下滑。那么,环境规制的实施,能否在缓解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同时也避免制约经济增长,实现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双赢的社会发展目标?
绿色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