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358401
●如何看待全球经济变局与智能制造
●如何通过产融结合为实体经济助力
●如何打造中国制造的质量标准品牌
●如何建立企业家精神与制度新生态
●佛山地区生产总值(2017年)超过9500亿,增长8.5%,工业总产值2.5万亿,工业增加值5300亿,增长8.8%。
●佛山因制造业而兴,因制造业而强,佛山制造正在中国乃至世界展现其光彩。
●佛山不是特区,也不是省会城市,也没有得到明显于其他城市的优惠政策,但是其制造业为什么得到了如此发展?现在佛山面临着一些瓶颈的制约,其中*主要的是生产要素瓶颈。我们回答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它就是回答中国未来实体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与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联系在一起。
本书共分为两部分:*部分是2018年1月于广东佛山举办的“2018中国制造论坛”的成果集;第二部分收录了上述课题组的报告全文。书中汇集了蔡昉、马蔚华、周其仁、朱森第、方洪波等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演讲实录与研究成果,解读全球经济变局与中国制造、科技革命引领智能制造、中国制造的质量标准品牌、企业家精神与制度新生态、产融结合助力实体经济等热点话题,并将佛山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样本,分析其实践经验、转型难题与解决路径,为中国各城市提供示范和借鉴。
序二 抓住三个要素 再创佛山辉煌 /IX
序三 佛山制造业转型的破晓之旅 /XI
序四 加快形成“世界科技 佛山制造 全球市场”的创新发展模式 /XXI
序五 探寻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 /XXIII
引论 /002 人口红利消失 中国制造出路在哪里 /002
新时代、新挑战、新战略—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加快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 /030
制造业转型要遵循商业本质 /036
机器人技术引领科技创新 /039
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与智能制造的实现途径 /042
制造业转型应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046
第一章 全球经济变局与中国制造 /049
新科技革命下,佛山企业如何“走出去” /050
制造业未来的发展途径是机器人化 /052
制造业创新升级: 不仅依靠大企业 更需要中小企业的支撑 /054
新一轮产业革命促使制造业向消费地集聚 /056
对话 /057
第二章 科技革命引领智能制造 /065
智能制造有三大投资方向 /066
制造业企业要重视工业软件应用 /068
智能制造是数据驱动的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070
利用工业物联网技术变身高科技企业 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072
人工智能的破晓之旅 /074
对话 /075
第三章 产融结合助力实体经济 /078
省了技术创新的钱就是断了明天的路 /079
政府应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 /081
以品质树立品牌,以匠心追求卓越 /083
消费者是决定产品成败的裁判 /086
对话 /087
第四章 企业家精神与制度新生态 /091
企业家要有全球眼光 /092
企业家精神是现代工商文明中的行动精神 /093
企业家精神是无形资产和软实力 /094
佛山企业家的四个特质 /095
对话 /096
第五章 产融结合助力实体经济 /103
智能资本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 /104
产融结合需要完善金融体系 /106
产融结合的核心是技术 /108
资本青睐有未来的企业 /109
对话 /110
第六章 全球产业革命变局下的佛山制造 /122
全球正处于新一轮产业革命和价值链变局的重要时期 /122
提升全球价值链的位置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27
佛山制造在全球制造业分工和价值链位置的比较 /133
第七章 开启制造业转型升级“佛山版” /140
佛山之于中国制造 /140
佛山产业结构的变迁 /141
佛山之于新发展理念 /147
第八章 创新驱动 根本路径 /154
成长的烦恼——佛山制造发展优势与困境 /154
创新驱动——佛山制造转型升级的根本路径 /157
永葆活力——佛山制造未来蝶变之路 /163
第九章 品质革命 发展根基 /167
佛山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转型升级的挑战 /167
品质型短缺与“质量优先”战略 /172
佛山制造迈向“品质革命”的实践 /175
佛山“品质革命”的启示 /177
第十章 结构优化 主攻方向 /178
佛山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179
佛山先进装备制造业引领产业转型 /183
智能装备制造助佛山打造国家创新中心 /188
先进装备制造业提升思路 /190
第十一章 君商精神 本源动力 /195
佛山:孕育民营企业家的沃土 /195
君商气质的佛山企业家 /198
传承与升华 /204
第十二章 三链联动 产业引擎 /207
“三链联动”打造核心竞争力 /207
“三链联动”的要素组成与互动关系 /214
“三链联动”的进一步探索 /222
第十三章 产城融合 城市灵魂 /225
“产城融合”的理念与路径 /225
“产城融合”的佛山探索 /228
佛山“产城融合”的目标愿景与政策建议 /235
佛山“产城融合”的政策建议 /236
结论 三位一体 永续之道 /238
佛山转型发展的宏观背景 /239
高速增长阶段佛山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位一体” /240
佛山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经验 /243
佛山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实践 /246
高质量发展中的佛山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位一体” /252
编者序
探寻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
戴小京:《财经》杂志社社长、《财经》智库董事长
全球正处于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关键时期。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匮乏,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复杂与不确定性多重交织。对此,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开始重新调整各自的产业战略。德国颁布了《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著名的“工业4.0”就源于此;美国先后制定并通过了《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等;英国的“高价值制造业战略”、日本的“产业复兴计划”、法国的“新工业法国”等也纷纷出台。这些政策表明了各国推行“再工业化”、重塑制造业优势的决心。 世界经济的复杂局势也给“制造大国”中国带来了挑战。这个拥有世界上产业规模最大、配套能力最强的制造业体系的国家正积极摆脱“世界工厂”标签,强化创新驱动,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推动质量革命、效率提升、动力变革。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三步走”战略,用三个十年,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财经》杂志作为中国有影响力的财经类媒体,秉承“独立、独家、独到”的编辑理念,及时报道、评论影响中国与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财经》智库作为独立的专业智库,整合《财经》平台资源,秉承“思想架通行动、专业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立足于区域、产业和商业研究,聚焦世界经济趋势和国家重大战略等内容。《财经》智库关注全球价值链变局和中国制造业变革,通过分析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宏观局势,探索创新驱动的推进方法;通过发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微观样本,探路中国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需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建设制造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佛山正是观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坐标,2015年年底,这里成为了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佛山既不是特区也不是省会城市,在没有太多特殊优惠政策的环境下,发展民营经济、坚守实体经济的立足点,值得首肯。 作为一座面积仅为3797.72平方公里的地级市,佛山2016年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各城市中排名第六,达到2.12万亿元。这座城市低调务实,孕育了美的、格兰仕、海天、东鹏等制造业名企;这里的工匠深耕细作,开启品质革命、发展智能制造、探索“互联网 ”,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重要批示精神,将佛山打造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有力推动佛山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2017年,《财经》、《财经》智库与佛山市人民政府联手,签署了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中国制造论坛”,以及在智力支撑、资源对接等领域开展合作。在智力支撑领域,《财经》、《财经》智库已联合来自国家改革发展委员会宏观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大学等多位制造业领域的学者、专家在佛山开展了四次深入调研,并针对调研结果召开了多次研讨会,为佛山制造业发展出谋划策。 与此同时,《财经》智库成立了“中国制造2025-佛山样本”课题组,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为专家组组长。课题组由包括周其仁、张燕生、魏尚进、许召元、王喜文、徐静、李鲁云、吕铁、黄阳华、李贵才、杨望成等在内的近20位著名经济学家和产业经济领域专家组成,为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乃至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探路。值得感谢的是,课题始终得到了国务院发展中心原主任陈清泰与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等的关心、支持和鼓励,使课题得以圆满完成。 在对佛山的调研、探讨和研究中,我们发现这座城市虽然拥有制造业基础雄厚、民营经济发达、政企互动良好等优势,但其研发滞后、人才缺乏、产融脱节等问题仍较为突出,有些问题或许是国家层面需要在政策上予以支持的。 事实上,佛山制造业面临的这些挑战,也在中国的其他城市普遍存在,可以通过剖析佛山制造业,来诊断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症结,为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探索路径。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中国速度正向中国质量转变,化解过剩产能、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等成为了新时代的重要课题。对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最优路径的探索,将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以及应对全球竞争、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分工和价值链上的位置提供有效帮助。
对此,课题组撰写了《中国制造2025-佛山样本”研究报告》,总结佛山制造业发展经验,概括佛山实施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实践,探讨转型升级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该报告分为9个章节,针对全球产业革命变局下的佛山制造、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佛山版”、创新驱动、品质革命、结构优化、君商精神、三链联动、产城融合、三位一体的主题,深入分析、全面梳理,为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地方实验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对地方政府乃至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推荐序
迎接新的产业革命与信息经济
陈清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从中国制造业及实体经济发展的背景来看,在不同的制造业发展阶 段,有不同的增长潜力,有不同的比较优势,也有不同的需要克服的困 难。那么我们处在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呢?我想以此讨论一下中国制造 业过去跨越了哪些重要的障碍,得到如今的发展,今后必须跨越哪些重要的关口。
在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世界趋势学家作出了“全球正孕育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判断。此观点引起发达 国家的高度关注。
无可置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经形成;信 息技术、制造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多技术的交叉融合, 互联网、物联网正在向各个领域快速渗透;信息已经成为基本生产要素,信息生产率成为各个部门的“乘数型”生产率。革命性新技术的群体性 突破,预示着工业领域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将对全球的工业发展产生 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很多工业化国家及时发现了这一趋势并着手部署。如2009年美国发布《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推进“工业互联网”;英国提出实施“英国新工业战略”;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于 2013 年 4 月提出“实施工业 4.0 的建议”。与此同时,世界诸多互联网企业大跨度向新兴领域渗透,布局未来;传统制造业企业则纷纷调整战略,借力信息化、智能化,实现结构性转型升级。
此次工业革命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群体性突破,及其渗透到整个经济社会所引发的多维度、系统性变革。
概括地讲有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催生革命的是互联网、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先进制造等技术的不断突破,新工业革命将步步深化。二是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新能源是这一轮 产业革命的普适性、标志性技术;3D 打印、智能机器人、电动汽车是标志性装备和产品;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是支撑新工业 革命的基础设施。三是互联网、物联网的广泛深度渗透和与多技术的交 叉融合,不断孕育产生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及新商业模式。四是数 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先进制造业重点突破的核心领域。制造业将转 向智慧工厂、智能制造,实现“规模化生产个性化产品”,迎来制造业服 务化时代。五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与能源互联网和电动汽车组合,推动 绿色经济、智能交通、共享出行、智慧城市及智能楼宇建设,促进经济、 社会和生活形态的变迁。六是信息链条顶端最具有创新性的思想,是一 种比资本更稀缺的资源,与此相适应的创新体系是自下而上的万众创新 与自上而下的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结合。
新工业革命将改变生产方式、生产组织、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 与此同时,资源成本优势的重要性减弱,产业的规模优势将被弱化,各个国家和企业的比较优势将此消彼长,在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将重新洗牌。
一、把握技术跨越的机会
就成熟技术而言,我们与先进国家相差较远;而对即将产业化的新 技术而言,差距就没有那么大了。处于萌芽期的产业,技术尚不完善、 知识产权壁垒尚未形成、产业垄断地位还未确立、商业模式还存在不确 定性、品牌效应尚未显现,为我们的追赶和超越提供了机会。如超高速无线局域网、3D 打印、超高压输变电等,我们都成功地实现了跨越。
目前,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通信、移动终端、新能源汽车、固有 安全性的核电等领域都出现了技术变轨的“机会窗口”,特别是移动互联 网的兴起,正以革命性的力量深刻地改变着从手机、PC、电信、商业, 到物流、金融、出版、影视、音乐、制造等一个又一个行业;智能电网、 分布式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也已初显端倪。技术路线转换并不是 经常发生的。政府和企业观察、发现并抓住“机会窗口”的能力十分重 要,主要取决于三个条件:是否有技术积累,并在前沿技术上不断取得 突破;是否有参与产业前沿竞争的勇气、战略意愿和信心;制度环境是 否支持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淘汰落后、压缩过剩是必要的,但更加重要的是有替代技术和新兴 产业来接盘,形成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的形势。我国工业化正 在进入一个新阶段:一是技术来源由引进模仿为主,走向开放条件下的 技术自立;二是经济增长由主要依赖资源消耗转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实 现效率提升;三是由产业链的低端制造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环节 延伸;四是由产业跟踪转向在一些领域挑战领先地位。佛山的转型升级 就是典型的事例。
因此,过去 30 年我们长期依赖、最为熟悉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 必须由热衷于投资转向关注创新能力建设、由热衷于规模扩张转向关注 竞争力的提高、由热衷于低端制造转向关注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换言之, 不能套用过去的发展模式来推动今天的产业升级。我们必须理解,如果 我们的经济活动方式不能转变,不能通过创新向高生产率的设计、研发、 品牌、营销、产业链管理等环节延伸,就永远没有属于自己的新兴产业。
二、中国制造要赶上新产业革命这班车
我国处在工业化中后期,比较优势转换、增长方式转型与新工业革 命交集,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作为全球第一的 制造大国,我们受新产业革命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其他新型工业化国家,也使我们具有更好的条件实现超越式发展。当前,是继续沿着传统工业化的道路走下去,还是与时俱进地利用后发优势实现换道超车呢?这直 接影响我国未来的产业和企业竞争力。
近几年,全国经济界和产业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就是创新,“工业4.0”、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互联网 ”逐热。这表明我国正积极部署参 与新的工业革命潮流,抢占先机。
中国拥有赢得新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第一,在信息时代,数据是 最重要的资源。中国人从城市到农村正以很高的热情拥抱互联网,使得 网络规模、互联网用户数,以及由此产生的数据量均位居全球之首。这 几乎是全球各个国家无法比拟的一大优势。第二,我国已深度介入这次 工业革命涉及的主要技术和产业,具有较好的基础。电子信息、互联网、新能源、3D 打印、生物医疗等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有些已进入世界前列。第三,我国在信息化领域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产业配套能力,为新的工业革命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第四,“科技人口红利”开始显现,智力型人力资源数量充裕、相对成本较低,正成为聚集全球研发和创新机构的洼地。第五,创新创业迅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技术来源正从引进为主转向在开放条件下的技术自立,不断突破新技术、新产品、新兴产业及新型商业模式。第六,以建立法制的市场经济为目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将释放“改革红利”,为那些“创造性破坏”创造好的产业生态;改革政府的监管和服务职能,更加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近年的商事制度改革催生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三、企业要充分利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机会
中国已经站在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位置上,但中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 创新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较少,产业发展尚有一批重大技术、 装备亟待突破。中国需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化。
对此,我国及时出台了制造强国战略,这是中国制造业迎接新工业革命的一件大事。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大概需要三个十年,这是中国工程院 150 多名专家花了一年半时间进行论证后制 定的。其主要内容,一是创新驱动,二是质量为先,三是绿色发展,四 是结构优化,五是人才为本。通过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为后“两步走” 奠定好的基础。无线、移动、宽带、泛在的网络推广和普及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内涵,主攻方向则是制造业的信息化、智能制造。
对“制造”要有广义的理解,其中包括产品、装备、流程、管理、商业模式及与客户关系的升级。德国“工业 4.0”和中国提出的“工业化 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德国总体处在从 3.0 向 4.0 发展 的阶段,而中国的工业企业还要补上从 2.0 到 3.0 发展的课,然后才能向4.0 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我国企业在产品创新、设计、研发等方面存 在不小的差距。
在“技术模仿、产业跟踪”发展阶段,企业的主要经济资源投向规模扩张,主要技术来源依靠国外引进。那时,技术投入不足,在缺乏自生技术来源和技术判断能力的情况下,一些产业盲目扩张规模。当正在 应用的技术一旦升级,原有产能很快就丧失全部价值。从录像机到 VCD 再到 DVD、从显像管到平板显示器、从彩色胶卷到数码照相等,我们亲身经历和目睹了一幕幕产业惨剧。这种情景不应再重复。
四、以互联网改造提升制造业
当前的“互联网 ”,就是主动利用工业互联网的“乘数效应”改造 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多种技术的交叉、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业态的涌现。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工业社会中企业所具有的稳定性将受到威胁,新旧替代将频繁发生。
“互联网 ”将率先从网络、信息、数据等最容易发力的服务领域突 破,进而向制造业入侵。互联网企业可凭借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的 技术优势,瞄准传统产业的痛点,迅速构筑新的业态和新的市场。对这一大趋势缺乏敏感或刻意抵制这类变革的行业主导者,很有可能有一天如地震中的大厦一样轰然倒塌,或如温水煮青蛙般逐渐失去再生的能力和活力。因此,不论是新进入者,还是既有企业,都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 ”带来的深刻变革,以信息经济的理念和积极的行动迎接信息经 济时代,努力抢占竞争先机。
随着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不断渗透,佛山制造业正在重新诠释高 品质“中国制造”的内涵。佛山未来选择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 “世界科技 珠西制造 全球市场”的发展新格局。
在“互联网 ”大潮之下,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佛山 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目前,阿里巴巴顺德产业带、华南创谷等一批新业态的“互联网 ”平台活跃在佛山。佛山许多企业正在通 过智能制造和信息化等手段,实现了生产成本下降、生产效率提高、产 品质量提升、能耗降低;中国制造通过这一路径正在迈向中高端。我希 望“中国制造 2025-佛山样本”课题组的研究报告能给其他制造城市的转 型升级提供有益的启示,能给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带来宝贵的经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