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215671
如何以“六经辨证”的理论来应用时方,并进行“时方经方接轨”?
本书作者张磊医师以临床家的角度,对《方剂学》全部方剂进行了逐一批注,并为其学生专题讲课。本书即是“讲课实录”的文字版。为方便读者对比本书作者“六经分类”与《方剂学》教材“传统分类”的各自特色,本书在编排上以“六经为纲,以病机为目”,以便让读者从“熟悉的目录”中阅读出“意想不到的新意”,拓展临证思路。
第一部分 六经病
第一章 太阳病
第一节 太阳病“表实”
麻黄汤
三拗汤
荆防败毒散
羌活胜湿汤
杏苏散
川芎茶调散
菊花茶调散
第二节 太阳病“表虚”
桂枝汤
桂枝加葛根汤
第二章 少阴病
第一节 少阴病“表实”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第二节 少阴病“表虚”
再造散
第三章 阳明病
第一节 阳明病“里实”
升麻葛根汤
竹叶柳蒡汤
瓜蒂散
三圣散
救急稀涎散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复方大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
清肠饮
阑尾化瘀汤
阑尾清化汤
阑尾清解汤
大陷胸汤
麻子仁丸
十枣汤
控涎丹
安宫牛黄丸(牛黄丸)
牛黄清心丸
紫雪丹
小儿回春丹
……
第二部分 合病并病
附录
对于中医的重视、中医经典的重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隆重、广泛,这般深远和透彻。从国家五十余年的中医院校学历教育,到国家五批师承教育以及三批全国中医临床优才班,各省市、各中医院对人才培养的关注与投入均显示出极大的热忱。
中医的理念与方法,符合自然与人类和谐之道。敬畏自然、回归自然、回归人的本体、回归中医,已成为人类健康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尤其中医与中国国学理念交融、渗透,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典范。传承中医学术,弘扬中华文化,如身体与灵魂般密不可分的一体两用,最具民族性,也是最具世界性。作为中医教育者,也是践行者,培养新人,服务临床,深感承载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义不容辞……
中医的发展迎来了真正的春天。在谈及中医未来发展时,国医大师邓铁涛老曾谈道:中医之源头在黄河,中医之崛起在长江,中医未来之发展必将从珠江,走向大海,传遍世界……广州,中国的南大门,改革开放的前沿,秉南方之火性与珠江旁海之水德,刚柔相得,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孕育了中医繁荣之沃土,天华物茂,生机勃勃。作为全国首批“五老”中医高校之一的广州中医药大学,以敢为人先的气概,在经典教学与运用、推广方面做出了诸多探索和努力,令学术界侧目:率先创立中医经典回归临床的教学模式实行近三十年;创办全国经方班十二届、国际经方班两届;创建经典临床查房视频案例库已七年;创新《伤寒论》教材,首次将《伤寒论》改为《伤寒学》,并提出“伤寒学”概念;独创《伤寒论》DVD教材……
经过三代伤寒人努力,尤其构建了基于临床辨证能力培养的“六梯级”《伤寒论》课程体系,即突出“一”个特色理念,在实践中诠释、运用和发扬伤寒,使之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活体知识;独创“二”个资源基地,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典临床病区、全国经方班专家查房指导基地,成为教材与教学创新原创思想库;搭建“三”个运用平台,即课堂、临床、网络学习,丰富教学空间;融入“四”种学习方法,即PBL教学、自主学习、讨论式学习与贯通学习,注入现代新的教学理念;拓展“五”级训练台阶,将中医经典教学由本科教学延伸至研究生、临床医师,形成本科早期一本科后期一硕士阶段一博士阶段一临床医师(继续教育)五阶段,搭建中医经典终身学习平台;构建“六”类成果推广模式,即平面教材、视频教材、网络教材、电视媒体、学术交流、图书出版。
为顺应新的社会需求,充分发挥高校教学资源优势,广州中医药大学经典临床研究所以包容、开放姿态,在全国聘任一批坚守临床、治学严谨、脚踏实地、专有所攻,有独到学术见解和理论建树的学者担任本所客座教授,以组建强大的经典师资库。目前已聘冯世纶、刘方柏、余国俊、张磊、高建忠、张英栋等多位专家,旨在推动学术、推广经典、服务临床、资源共享。
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经典临床研究所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联手,刘观涛通力策划,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经典临床研究所、全国经方班为平台,汇聚海内外临床精英,着力推出“学经典、做临床、求创新”、与时俱进、原创、现代版中医临床系列读本,既是经典教学内容与环节的延伸,也是高校与出版媒体“强强”合作的新尝试。
作者有前贤长辈,也有后学新人。他们秉承经旨,以鲜活的案例,清新的格调、全新的视角、独到的思维,解读经典,布诚“玩味”,共享“绝活”,实实在在,实用实惠。宛如一壶酱香“老酒”,一滴在心,回味无穷……
中医伟业顶天立地,中医经典源远流长,中医学术推陈致新,中医队伍辈有英才。
经典不朽!学术长青!是仲景之愿、中医之愿、中国之愿也!是以为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