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020809
在人们的心目中,耶稣的形象严肃而刻板,与神秘的宗教仪式、自我牺牲的道德说教、超自然的神迹紧密相关,这让人们产生一种敬而远之的心理。而东方的禅,因其不可言说、暧昧难懂,似乎与常人的生活也毫无关联,只是少数灵修之士的选择。
不得不说,这两种对耶稣和禅的看法,都带着深刻的成见。梁兆康先生的《耶稣也说禅》打通了东西方两大精神体系的壁垒,使其在各个层面的互相参照中增进读者对它们的深入理解,让我们看到两者实际上的殊途同归。无论是耶稣还是禅,*终的落脚点都是我们当下的生活、心灵的不断冶炼。
梁兆康先生本是工商界的财务专业人士,但他*关注的是心灵的解脱之道。他从十六岁起开始求“道”,到四十岁时终于明白:不论是基督福音、或禅宗启示,“道”其实是相通的。心灵解脱真正的途径,就在幽默、喜悦、美感、柔软、敏锐、觉察、赤子之心、慈悲与宽恕之中。《耶稣也说禅》正是梁兆康先生多年来将东方之禅与基督教进行对话的结晶,文风清透,妙语如珠,将深刻精微的思想运化于轻灵的笔端,给人举重若轻之感。不论你是基督徒或佛教徒,不论你喜欢西方的教堂还是东方的禅房,都可在本书中撷取关于人生的智慧,发现阅读与思考的无限乐趣。本书原版以英文写成,已有德语、西班牙语译本。
本书以开放性的视角,打破了人们过往对耶稣的刻板印象,呈现了一个欢乐、幽默、教导人们在当下发现永恒天国的耶稣形象。这是深富现代精神的福音,是耶稣的话语与人们当下心灵的困境产生联结的全新方式。当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耶稣,便能睁开心灵之眼,看到贫乏之中的丰盛,饥饿之中的饱足,悲伤之中的喜悦,困顿之中的福祉。一切相对的事物,都在天国都融为了一体。这样的福音,跟东方的“禅”正是异曲同工——归根结底,禅也是一种事关生活的艺术。“学禅”同样意谓着美化及增进心灵生活的品质。生活的艺术,并不是去改变外在世界,而是以创意及建设性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不论是西方的耶稣还是东方的禅师,所教导的其实都是“内心的炼金术”;当我们拓展视野,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见各种美好的奇迹,发现一个五彩缤纷、生气蓬勃的新世界。
本书共分为十三章,以禅释福音,以福音解禅,厘清了诸多宗教和灵性的难题,不啻于一次精神的探险和一场心灵的飨宴。
目录
第一章 以禅释福音
如同其他艺术一样,“生活艺术”的目标并不是去改变外在世界,而是以创意及建设性的方法与它联结在一起。光是这一点已经是真正的奇迹了。
第二章 禅是什么
禅往往显现在街边那最不起眼的平凡人的生活上,它使人在平实的生活里见到了生命的真谛。
第三章 禅是什么?
柔顺的反面是暴力,它指的是与真相违逆的行为。精神上的暴力在我们的社会非常普遍,大部分人多少都带着一点暴力,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洞察到真相的本质,我们大部分时候都无法觉察自己的暴戾之气。
第四章 神奇的王国
天国存在于一个没有思想的地带。只有终止对左脑的沉迷,才可能开始过一种有质量的生活。但是并不需要刻意止念,因为刻意止念只会诱发更多的念头。
第五章 禅是见的艺术
某种程度上,我们决定了自己的喜与悲,因为如何诠释这个世界,是由我们来决定的。同样的一个实相,你可以把它看成天堂,也可以看成地狱。
第六章 镜中天地
开悟不是一种成就,而是见到了事物的真相。其实涅槃只是“如是”罢了。我们终生都在看着它,却很少有人领略到它。生命确实是既可悲又美妙的。
第七章 当下地狱
我认为地狱之门是敞开的。人们可以自由地离开那里,他们之所以陷在地狱里,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不离开。
第八章 信心
通往真理的道路没有一条是“愉悦”的。真正的信仰与一般人的了解正好相反,它是一种挑战,而不是庇护所。
第九章 至道无难
禅是一种臻于卓越的艺术。禅修之人的工作是要做到大忘──忘掉自己的那些想要表现、征服、担忧或胜过别人的需求。……因为这些都只是自我破坏罢了。
第十章 使人污染的是什么?
染污是心所创造出来的,它们是思想的结果,而且在概念化的过程里变得支离破碎和不洁净了。
第十一章 不要抗拒邪恶
切勿与内在的邪魔打斗。学习以慈悲将它们纳入生命之中,因为它们是你的一部分!
第十二章 爱与无心
当一个人的心对任何事毫无执着时,则表示自我已消逝,这时才可能爱。大自然是学习爱最好的榜样。
第十三章 我就是道路
每一个被造物都走在臻于完美的路上。整体来说,有一种由生命趋向神的运作在进行着。
后 记 新范型的开始 / 261
致 谢 / 267
母和分子之间
王鼎钧 (资深作家、基督徒)
梁兆康博士用英文写成的《The Zen Teachings of Jesus》译成中文,由胡因梦女士和张欣云女士合力译成中文,出版在即,我有缘读到校样。
梁兆康先生用“禅”的观点解读耶稣留下的话语,进而分析讨论耶稣的风格性情修为造诣,立论耐人寻味。耶稣并未留下系统井然的经典,处处只字词组,跳跃衔接,悟性大于理性,启发多于说服,曾有人把他当作诗人或禅家看待,但语焉不详,点到为止。梁先生以庞大的结构式著书立说,内涵几乎无所不到,外延几乎无所不包,可谓“充类至尽”矣!我十分钦佩和满足。
在我看来,“禅”是接受世界的一个态度,了解人生的一个角度,梁先生由此切入,别开洞天,不啻是为耶稣写了一部另类的传记。耶稣以其伟大和丰富,使我们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解经家曾经说过,新约四福音为耶稣立传,呈现了耶稣不同的精神面貌,耶稣为人、为神,或者为王。我小时候,读书得知耶稣是革命家,激进的斗士。我长大以后,读书得知耶稣是温柔而忧郁的哲人。后来我看到一部电影,它说耶稣是个明星,长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我是基督徒,“诸家争鸣”并未影响我的信仰。我了解“本体”和“诠释”的关系,耶稣承载这些诠释,一如分母承载分子,诠释增加就是分子增加,也就是数值增加,反而增加基督对我的吸引力。不错,基督教义有排他的成分,创教之始,开辟空间,不得已只好排他,现在是什么时候?不错,牧师布道,不留弹性,初信札根,当然要牢牢固定在一点上,现在你是什么程度?论个人的需要,也许一瓢已足,为天下苍生计,自有江海万里,大海汪洋,耶稣是道路,瓶颈应该拓宽,耶稣是窄门,针眼可以放大。
我读翻译书成长,从小为劣译所苦。现在感谢胡因梦女士与张欣云女士,她们把这本我必读的书,译成我易读的中文,没有崎岖沉重的苦恼,却有探幽寻胜的兴奋。两位女士皆虔修佛法,对基督教义也揽其大要,取其精华,与中国文学也有一番因缘,由她们来翻译这本书,应是爱书人的佳音。
救赎,我们已经知道的内容更多,心胸,比我们已经开发的空间更大,“只读一本书”的时代是过去了,要欣然,不要惘然。
《耶稣也说禅》与其说是梁兆康先生原创的解脱言论,不如说他汇集了上述古今中外的解放者之观点,借由令人费解的耶稣与暧昧难懂的禅,重新锻造出一幅攸关真理的终极地图。
——胡因梦(作家、翻译家、演员)
梁兆康先生用“禅”的观点解读耶稣留下的话语,进而分析讨论耶稣的风格性情修为造诣,立论耐人寻味。耶稣并未留下系统井然的经典,处处只字片语,跳跃衔接,悟性大于理性,启发多于说服,曾有人把他当作诗人或禅家看待,但语焉不详,点到为止。梁先生以庞大的结构著书立说,内涵几乎无所不到,外延几乎无所不包,可谓“充类至尽”矣!我十分钦佩和满足。
——王鼎钧(作家、基督徒)
读这本书时,我请你们敞开胸怀,不要带着成见及有色眼镜,或许你们也会发现耶稣教诲的神奇之处──耶稣这位艺术家所教导的奇迹,并不需要凭借超自然或某种神力的干预,只要你能够觉察(mindful),就可以在平凡的日常生活里发现它。
——梁兆康(《耶稣也说禅》作者)
在日常生活里发现耶稣
梁兆康
研究耶稣和他的教诲并非易事。在研究耶稣的学术领域中,最负盛名的学者应该是桑德斯(E. P. Sanders)了,他说过研读福音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他对学者们想尽办法寻找有关耶稣的可靠史料深表同情。在《耶稣的历史形象》(Historical Figure of Jesus)一书中,桑德斯教授作了以下观察:
我们只能透过耶稣去世数十年后人们所写下的书来认识他,而这些人极可能不是他生前的门徒。他们通常以希腊文来引用耶稣的话,然而那并不是他的母语。从我们所找到的资料也可以看出,耶稣的言行和歌颂他的著作所记载的大不相同。今天,不论是我们还是给我们提供资料的作者,都不可能像古老的巴勒斯坦那样拥有完整的档案,甚至连一张清楚的地图都没有。虽然这些局限在古代是很寻常的现象,却有许多令人疑惑的地方。
除了缺乏史料,研究耶稣的难处还在于,大多数人对耶稣都抱持着沉闷的假设与成见。当我告诉别人我写了一本耶稣说禅的书,多数人都很讶异。由于他们已经熟悉有关耶稣的教义和神话,因此每当耶稣的名字被提起,他们的脑中立刻就会冒出献祭的羊、圣餐、救世主、神迹,以及超自然现象、启示录、欢乐天堂和悲惨地狱的影像。因为这些影像是跟着我们一起长大的,所以很难将它们一笔勾销。不幸的是,这些影像以及传统对耶稣的看法,往往混淆了耶稣教诲的美及其深度。当我在纽约上州万赖特堂(Wainwright House)开设耶稣说禅这类课程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先扬弃过去对耶稣的既定观念。我们必须从头开始。威尔逊(A. N. Wilson)是一位机敏的历史学者,他分别写过有关耶稣及圣徒保罗的书。他提出了以下忠告:“一个人在试图回答有关历史耶稣的问题时,必须先清空他的心。耶稣教诲的重心就在他对神与犹太教的信仰。”
这是非常好的忠告。有趣的是,如果能空掉你的心,不把任何事视为理所当然,便自然进入了禅的精神状态。著名的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也提出了同样的忠告。美国公共电视记者比尔·梅耶斯(Bill Moyers)在某次访谈中曾经对坎贝尔说:“许多基督徒都认为,为了查明耶稣是何许人物,他们必须超越基督徒信仰、教义和教会组织。” 坎贝尔对此回答说:
你要超越的是想象中的耶稣形象。这样的圣化形象一定会变成最终的阻碍。你若是抱持着自己的意识形态,自己的思考方式,那么当真正的神圣体验降临时──而且这个体验超过你所能接受的范围──你就会紧抓着心中的形象来逃避它。这便是所谓的保护一己之私的信仰。(审定者注:出自坎贝尔的《神话的智慧》。)
这本书出版了几年之后,我们发现大众对“历史耶稣”的兴趣突然上扬。人们都渴望知道学者和近代研究者对传统所记载的耶稣之真伪有何发现。他们经常询问以下问题:
*耶稣到底教导了什么?
*他自称为神吗?
*“耶稣运动”(Jesus Movement)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有无可靠的证据可以显示出他真的复活或是由处女所生?
*从史料来看,福音的可靠性有多大?
*基督教和宣扬神死而复生的秘教有什么关系?
*耶稣真的创立了一个宗教吗?或者这个宗教是在他之后才产生的?
*今日基督教的教诲有哪些是来自耶稣,那些是来自使徒保罗?
*耶稣真的是犹太人吗?
*是否真有耶稣这个人?
*耶稣反对法利赛人吗?或者他自己就是法利赛人?
在阅读此书之前,我要请你先清空你的心。扬弃一切预设的观念,尤其是那些透过传统所传递下来的知识。你若是问学者这个领域里有什么样的共识,那就是,传统教会有关耶稣的教诲绝非认识“历史耶稣”的可靠指南。譬如《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Nicene-Constantinopolitan Creed)在公元4世纪时结集而成,经过5世纪的修订后,被公认为是最能阐明正统基督教教义的经典。经上说:
我信独一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和有形无形万物的主。我信独一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在万世以前为父所生,出于神而为神,出于光而为光,出于真神而为真神,受生而非被造,与父一体,万物都是借着“它”造的;为要拯救我们世人,从天降临,因着圣灵,并从童女玛利亚成肉身,而为人;在本丢彼拉多手下,为我们钉于十字架上,受难,埋葬;照圣经第三天复活;并升天,坐在父的右边;将来必有荣耀再降临,审判活人死人;它的国度永无穷尽;我信圣灵,赐生命的主,从父和子出来,与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荣,它曾借众先知说话。我信独一神圣大公使徒的教会;我认使罪得赦的独一洗礼;我望死人复活;并来世生命。
吉萨·维尔梅斯(Geza Vermes)是大英学院(British Academy)的院士及牛津大学犹太研究所的退休教授,一位备受推崇而权威的《圣经》学者。他对这个基本信条做了如下评述:
历史耶稣,这位犹太人的耶稣,可能会对基督徒信条的前三行和后两行感到熟悉,他虽然对神学不甚关心,但是要赞同这样的说法并不困难。但毫无疑问,他会被其余的信条所迷惑,因为这些信条与他所倡导和实践的似乎毫不相干。
这就有趣了。如果维尔梅斯所言属实,那就表示凡有关耶稣诞生与复活的故事以及宇宙救主的概念,都会被耶稣拒绝。事实上,维尔梅斯也曾说过,耶稣“确实从未想过自己是神。对当时一个虔诚的巴勒斯坦犹太人来说,这种思想本身就不可思议,完全是一种渎神的言论”。桑德斯也赞同这个说法。他发表了一段令人震惊的言论:“耶稣认为神的天国就在当下,他的门徒已经接受了这个讯息。如我所言,他或许是抱憾而死的,而他的门徒有十足的理由相信自己即将步耶稣的后尘,于是便躲了起来。”
面对诸如此类不确定的情形,我们对耶稣这个人还能谈论什么呢?一般读者如何才能得知耶稣的真实教诲是什么?我曾经问过自己无数次这个问题,却只得到一个简单的答案:我们可以从福音中找到耶稣的真实教诲。人们可能会觉得意外,我的答案竟然跟主张直译《圣经》的学者雷同。的确,我对耶稣及灵修生活的观点,与那些基本教义派的信徒截然不同。或许读者会质疑,如果我们双方都把《圣经》视为终极的资料来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答案很简单。基本教义派及基督教福音派都说他们阅读《圣经》,但是他们很少“放空自己的心”。他们在读经时,传统教会的教条会立刻在耳边响起,因此他们并不能如实地阅读《圣经》,而是依照教会要求的方式去读。而我们无法透过这样的方式来认识“耶稣的原貌”(original Jesus)。
我采用的是截然不同的读经方式。我试着不做任何假设,也不把任何事视为理所当然。我以全新的眼光反复阅读福音,将教会与权威的教导放在一边。当我对耶稣时代的言语、历史架构及文化及宗教气候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便试着找出一个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的耶稣形象及其所传达的讯息。是什么东西使我对耶稣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他究竟说了什么竟然能如此深切地触动我的心?我一一将它们列举了出来:
*他说,除非我们变成孩子,否则就进不了神的国。
*他要我们从飞鸟与野花的身上,学会如何喜悦地生活。
*他教导我们,神的国降临时是无迹可循的,因为它早就在我们心中了。
*他从未说过神的国专为他的门徒而设立。当他说:“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这个非独占性的、超越派别的讯息已经表达得非常清楚:会员资格毫无用处,付诸行动才算数。
*他是一位从不自称为神的大师。事实上,他甚至不认为自己是良善(good)的。
*他从不自命为基督、救世主或神。他只称自己为“人子”(son of man)。(根据维尔梅斯的考据,耶稣所谓的“人子”,一如“鄙人”,不过是一种谦辞。)
*他描述的道不是一条只有属灵的超人才能走的路。对他而言,灵修不是一种奋斗,也不是超越别人的一种方法。他教导柔顺之道。他向全世界宣布了一个好消息:“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他区分出爱与偏袒的不同。当他说“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时,他其实是在教导爱与宽容的福音。
*当他告诫门徒去“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时,他是在教导爱及宽恕而非报复。
我认为这些都是耶稣教导的核心。我对归属于他,却违反这些心灵基本原则的教义存疑。我们每一个人,终究都得靠自己来认定耶稣是何许人,以及他代表的是什么。对我而言,他就是一位生活艺术家,他教导的是生活的艺术。这或许是我的偏见,但也许不是。读这本书时,我请你们敞开胸怀,不要带着成见及有色眼镜,或许你们也会发现耶稣教诲的神奇之处──耶稣这位艺术家所教导的奇迹,并不需要凭借超自然或某种神力的干预,只要你能够觉察(mindful),就可以在平凡的日常生活里发现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