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15858
《宗教与历史(第九辑)》集中于明清以来基督宗教的汉语文献研究。本辑收录的文章来自2016年11月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汉语文献与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从史学、哲学、文学、区域传播等诸多角度对各种类型的汉语基督教文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并介绍了欧洲汉学家对现代中国基督教文学的探讨。本辑意在通过不同层面与视域的讨论,凸显基督宗教汉语文献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
《圣朝破邪集》的文献及思想史意义【王喜亮】
清中叶甘肃地区天主教传播
——以麦传世与《默想神工略说》为例【郭 婷 〔英〕沈艾娣】
华籍神父与晚清天主教神学本地化
——以黄伯禄《圣教理证》改稿为中心的探讨【李 强】
慕维廉汉语宗教福音类著述研究【郭 红 贾凤英】
《教务杂志》中的近代佛耶关系【杨雄威 武文汇】
基督教传教士梅益盛在中国穆斯林中的文字传教活动【刘钦花】
文字创制与群体认同变迁
——基督教的本土适应与景颇族基督徒的群体认同建构【蔡江帆】
《灵歌》的艺术手法及基督教信仰内涵初探【徐淑萍】
新中国成立初期《田家》停刊风波的历史考察【陈 铃】
韩国现存汉语基督教文献状况概述【舒 健 管荣伟】
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收藏的中文基督教文献探析【乔洋敏】
对中国三本《圣经》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论著的评论
【〔斯洛伐克〕马立安·高利克 著 尹 捷 译 刘 燕 校】
Abstracts
《宗教与历史》约稿启事
编后记
由于隋唐时期的燃香方法主要采用木炭加香料的办法,所以,作为焚香道具的香炉显得尤其重要。在各种焚香活动中,香炉充当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也成为室内装饰性的摆设。
(一)焚香与佛、道、神仙
1.礼佛的道具,舍利的供养具
从各类与佛教有关的石刻、壁画来看,香炉是用来礼佛和供养舍利的重要器具之一。关于供养佛为什么要使用香炉,据《大智度论》卷九十三记载:“天竺国热,又以身臭,故香涂身共(供)养诸佛及僧。”又据《金光明胜王经》记载,烧香能达到三千世界,意即可通诸佛与诸天。《诸经要集》卷五引《增一经》云:“若有供者,手执香炉而唱时至。佛言:香为佛使,故须烧香遍请十方。”可见香供养在佛教活动中的重要性,而作为燃香载体的香炉自然也非常突出,在唐代塔基地宫出土的各类香炉本身就证明了这一点。在礼佛过程中,手炉主要供行进中的礼佛者使用,而其他香炉则主要用于安置在佛前香案之上,供焚香礼佛。
执香炉礼佛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据《酉阳杂俎》续集卷五《寺塔记上》记载,长安城长乐坊安国寺佛殿中的弥勒像,“法空自光明寺移来。未建都时,此像在村兰若中,往往放光,因号光明寺。寺在怀远坊,后为延火所烧,唯像独存。法空初移像时,索大如虎口,数十牛曳之,索断不动。法空执炉,依法作礼,九拜,涕泣发誓,像身忽曝曝有声,迸分竟地为数十段。不终日,移至寺焉”。又据《酉阳杂俎》续集卷六《寺塔记下》记载:“(法力)上人时常执炉循诸屋壁,有变相处,辄献虔祝,年无虚月。”这段记载将一位虔诚地执炉礼佛的老僧形象以白描似地勾画出来,使其跃然纸上。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