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8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958748
2008年
2 品鉴京杭逸韵
8 古琴艺术(捐赠项目)探访地:北京首都博物馆
10 杨柳青木版年画探访地:天津市杨柳青镇
16 剪纸·高密剪纸(捐赠项目)探访地:山东省济南市
20 泥塑·聂家庄泥塑(捐赠项目)探访地:山东省济南市
22 高密扑灰年画(捐赠项目)探访地:山东省济南市
32 彩扎·邳州纸塑狮子头探访地:江苏省邳州市
36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探访地:江苏省邳州市
42 雕版印刷技艺(捐赠项目)探访地: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
46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探访地:江苏省南京市云锦博物馆
50 泥塑·惠山泥人探访地:江苏省无锡市
54 桃花坞木版年画探访地:江苏省苏州市
56 苏州评弹(捐赠项目)探访地:江苏省苏州市
60 江南丝竹(捐赠项目)探访地:浙江省杭州市 61 杭州评词(捐赠项目)探访地:浙江省杭州市
62 徽墨制作技艺(捐赠项目)探访地: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68 歙砚制作技艺(捐赠项目)探访地: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71 徽剧(捐赠项目)探访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
2009年
74 寻访永不磨灭的精神家园
80 绵竹木版年画(捐赠项目)探访地:四川省绵竹市
86 羌族刺绣(捐赠项目)探访地:四川省汶川县
91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捐赠项目)探访地:四川省茂县
94 羌族羊皮鼓舞探访地:四川省茂县
96 南坪曲子探访地:四川省九寨沟县
100 傩舞 ·文县池哥昼(捐赠项目)探访地:甘肃省兰州市
101 鼓舞·武山旋鼓舞(捐赠项目)探访地:甘肃省兰州市
102 武都高山戏(捐赠项目)探访地:甘肃省兰州市
103 热贡艺术(捐赠项目)探访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10年
112 寻根溯源,山海相连的精神家园
118 锣鼓艺术 ·泗泾十锦细锣鼓(捐赠项目)探访地:华东师范大学
120 竹刻·嘉定竹刻探访地:华东师范大学
122 民间信俗·石浦—富岗如意信俗(捐赠项目)探访地: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
123 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捐赠项目)探访地: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
125 晒盐技艺 ·海盐晒制技艺探访地: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
128 渔民开洋、谢洋节探访地: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
132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捐赠项目)探访地:福建省屏南县
134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捐赠项目)探访地:福建省福州市
135 漳州木偶头雕刻探访地: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
139 厦门漆线雕技艺探访地: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
142 德化瓷烧制技艺探访地: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
144 寿山石雕探访地: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
149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 探访地: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
151妈祖祭典 探访地: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
154端午节·安海嗦罗习俗 探访地:福建省晋江市
156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探访地: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
157潮州木雕 探访地:广东省潮州市
160潮剧 探访地:广东省潮州市
163梅州客家山歌(捐赠项目) 探访地:广东省梅州市
165正字戏(捐赠项目) 探访地:广东省梅州市
2011年
168探华夏之源,传承千年的精神家园
174 锣鼓艺术·太原锣鼓 探访地:山西省太原市省博物院前广场
175抬阁(芯子、铁枝、飘色) ·清徐徐沟背铁棍(捐赠项目) 探访地:山西省太原市博物院前广场
176襄垣鼓书(捐赠项目)探访地:山西长治市襄垣县上党区南丰沟村连氏宗祠
178老陈醋酿制技艺 ·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 探访地:山西省太原市东湖醋园
181灯彩·汴京灯笼张 探访地:河南省开封市
184朱仙镇木版年画 探访地:河南省开封市
188汴绣 探访地:河南省开封市
192豫剧 探访地:河南省开封市
196吕村战鼓舞(捐赠项目) 探访地:河南省郑州市
198锣鼓艺术·开封盘鼓(捐赠项目) 探访地:河南省开封市
201河南坠子(捐赠项目) 探访地:河南省郑州市
202少林功夫 探访地: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林寺
206唐三彩烧制技艺 探访地:河南省洛阳市
215河洛大鼓(捐赠项目) 探访地:河南省洛阳市
217汝瓷烧制技艺(捐赠项目) 探访地:河南省汝州市
220玉雕·镇平玉雕 探访地:河南省洛阳市
222宛梆(捐赠项目) 探访地:河南省南阳市
226武当武术(捐赠项目) 探访地:湖北武当山
230武当山宫观道乐(捐赠项目) 探访地:湖北武当山
232吕家河民歌(捐赠项目) 探访地:湖北武当山
2012年
236 探四方节令,恒悦古今的精神家园
250 东 线 皮影戏 ·海宁皮影戏(捐赠项目)探访地:浙江省海宁市
275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探访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
253 端午节 ·嘉兴端午习俗(捐赠项目)探访地:浙江省嘉兴市
276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马头琴制作技艺探访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
256 嘉兴灶头画探访地:浙江省嘉兴市
278 蒙古族服饰探访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
259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捐赠项目)探访地:安徽省黄山市
282 蒙古族搏克探访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
262 徽州竹雕(捐赠项目)探访地:安徽省黄山市
285 南 线 北海贝雕技艺(捐赠项目)探访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
265 目连戏 ·徽州目连戏(捐赠项目)探访地: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历口镇历溪村
290 北海咸水歌(捐赠项目)探访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
267 傩舞·祁门傩舞探访地: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历口镇历溪村
292 京族哈节(捐赠项目)探访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巫头村
269 北 线 那达慕(捐赠项目)探访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
296 京族独弦琴艺术 探访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巫头村
272 蒙古族长调民歌探访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
298 京族服饰探访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巫头村
273 蒙古族呼麦探访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
301 西 线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探访地: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
274 多声部民歌·潮尔道 —阿巴嘎潮尔探访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
303 布朗族民歌 ·布朗族弹唱(捐赠项目)探访地: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
304拉祜族芦笙舞(捐赠项目) 探访地: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
305牡帕密帕(捐赠项目) 探访地: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
306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 探访地: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
307普洱茶制作技艺 ·贡茶制作技艺(捐赠项目) 探访地: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
310贝叶经制作技艺(捐赠项目) 探访地: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
312傣族织锦技艺(捐赠项目) 探访地: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
314傣族孔雀舞 探访地: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
2013年
316物华灵秀,古今相承的精神家园
南 线
322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捐赠项目) 探访地:江西省樟树市三皇宫道观
327青原东固传统造像(捐赠项目) 探访地:江西省吉安市陂古村
328青原喊船(捐赠项目)探访地:江西省吉安市陂古村
330漆器髹饰技艺·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捐赠项目)探访地:江西省吉安市陂古村
332青原陂彩辇探访地:江西省吉安市陂古村
336金溪手摇狮 探访地:江西省抚州市抚州博物馆
338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道教音乐 探访地: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天师府
北 线
341永新盾牌舞(捐赠项目)探访地: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阁
343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捐赠项目)探访地:江西省九江市白鹿洞书院
344金星砚制作技艺(捐赠项目)探访地:江西省九江市白鹿洞书院
346青阳腔(捐赠项目)探访地: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
351徽州三雕·婺源三雕 探访地:江西省九江市婺源县
353歙砚制作技艺 探访地:江西省九江市婺源县
356婺源抬阁·甲路抬阁 探访地:江西省九江市婺源县甲路村
360婺源甲路纸伞制作技艺(捐赠项目)探访地:江西省九江市婺源县甲路村
365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捐赠项目)探访地:景德镇古窑民俗博物馆
376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捐赠项目) 探访地:景德镇古窑民俗博物馆
379后记
前 言
中华文化是世界四个古老文化体系中没有中断自身传统的文化体系,对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着重大影响。文象纷呈、文脉绵延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满怀自信的根基和走向未来的力量源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非凡创造,蕴涵着我们民族的智慧,体现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我国当代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研究机构,一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了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布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基本保护原则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08年与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以下合称
“BMW”)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确定了共同主办每年一次的“BMW中国文化之旅”的具体合作项目。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机构与企业联手共同开展常态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创举。正如2008年在“BMW中国文化之旅”活动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所说:“我们很高兴看到像‘宝马
’这样的跨国公司能够如此重视保护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充分反映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我国五千年文明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它的保护工作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共同完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宝马
’公司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合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方式的典范。相信我们的合作一定会对未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
“BMW中国文化之旅”每年设立一个活动主题,通过参观体验、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和举办成果展等多种方式构成系统的活动内容。到2013年,“BMW中国文化之旅”已经走过6个春秋。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各个领域的文化专家、学者,广大媒体及来自不同行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爱好者组成探访车队,行程遍布我国20个省区,深入探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三百个。6年来,BMW还对亟待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捐助资金共计600万元人民币,对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风”不仅代表了一种自然现象,而且与“俗”相连,以表示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历史在互动中所历久相沿而形成的风尚、习惯、礼仪和制度。如《周礼》中记:“俗者,习也,上所化曰风,下所化曰俗。
”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风俗”,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特点。风俗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着广大民众的意愿、情感和思想,担负着积极而丰富的社会功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所谓“为政必先究风俗”。因而“采风”一直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重要的学术方法和学术传统。相传秦始皇曾有七匹宝马,快的一匹名曰“追风”。此画册即借用此宝马良驹的“追风”之名,以表达我们追寻中华人文之“风”的情怀,追随“采风”学术传统的理想,追寻保护中华文脉之根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切,追忆“BMW中国文化之旅”所走过的旅程。
在未来,“BMW中国文化之旅”仍将每年启程,继续传统文化的“追风”之旅。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也将继续积极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身到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来,并引领全社会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风尚。
编 者 2014年3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