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335474丛书名: 全国商科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本书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从对商务人员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商业礼仪为主线,以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为宗旨,系统地介绍了当代商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行为规范,有利于帮助即将步入职场的青年学生以及在职人员提升品质素养和塑造完美个人形象,在求职就业、商业活动以及日常人际交往中取得成功。
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社会在职人员作为参考书。
第1章 商务礼仪认知
1.1 礼仪认知
一、礼仪的含义
二、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三、西方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四、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1.2 商务礼仪概述
一、商务礼仪的含义与内容
二、商务礼仪的特点
三、商务礼仪的作用
四、商务礼仪的原则
1.3 商务礼仪教育
一、商务人员礼仪修养
二、商务礼仪教育的意义
三、商务礼仪教育的功效
四、商务礼仪教育的途径
第2章 商务人员个人礼仪
2.1 商务人员个人仪容礼仪
一、仪容礼仪的基本要求
二、发部修饰
三、面部修饰
四、其他部位修饰
2.2 商务人员个人仪表礼仪
一、仪表修饰的原则
二、服装修饰礼仪
三、饰物修饰礼仪
2.3 商务人员个人仪态礼仪
一、仪态礼仪概述
二、表情礼仪
三、手势礼仪
四、姿态礼仪
第3章 会面礼仪
3.1 称呼礼仪
一、称呼概述
二、称呼的种类
三、称呼的注意事项
3.2 问候礼仪
一、问候概述
二、问候的次序
三、问候的态度
四、问候的方式
五、问候的内容
3.3 握手礼仪
一、握手概述
二、握手的次序
三、握手的方法
四、握手的注意事项
3.4 商务名片使用礼仪
一、名片概述
二、名片的制作
三、名片的用途
四、名片使用礼仪
3.5 介绍礼仪
一、介绍概述
二、介绍他人
三、自我介绍
第4章 接待拜访礼仪
4.1 商务接待礼仪
一、接待工作的内容
二、接待前的准备
三、接待室布置礼仪
四、迎接来宾礼仪
五、商务待客礼仪
六、商务送别礼仪
七、接待中的馈赠礼仪
八、商务接待的原则
九、如何提高商务接待水平
4.2 商务拜访礼仪
一、商务拜访的特点
二、商务拜访的作用
三、商务拜访的种类
四、商务拜访的基本原则
五、商务拜访的时机
六、拜访前的准备
七、商务拜访的基本流程
八、商务拜访基本礼仪
九、商务拜访的注意事项
第5章 商务办公礼仪
5.1 办公室礼仪
一、办公环境礼仪
二、办公室语言礼仪
三、行为举止礼仪
四、办公室人际交往礼仪
5.2 求职面试礼仪
一、求职面试的准备
二、面试过程中的礼仪
三、面试禁忌
5.3 商务文书礼仪
一、请柬
二、聘书
三、欢迎词
四、欢送词
五、开幕词
六、慰问信
第6章 商务通信礼仪
6.1 电话礼仪
一、电话的一般礼仪
二、拨打电话的礼仪
三、接听电话的礼仪
四、使用手机注意事项
6.2 收发传真礼仪
一、必须合法使用
二、必须规范使用
三、必须依礼使用
6.3 收发电子邮件礼仪
一、认真撰写
二、避免滥用
三、正确、及时回复邮件
四、注意编码
五、慎选功能
六、注意使用中的安全性
第7章 商务宴请礼仪
7.1 商务宴请简介
一、商务宴请的概念
二、商务宴请的分类及主要形式
7.2 商务宴请的组织礼仪
一、宴请时间、地点的确定
二、宾客邀请礼仪
三、定制菜单礼仪
四、宴请桌次和位次的排布礼仪
五、宴请的赴宴和离席礼仪
7.3 中餐商务礼仪
一、中餐餐前礼仪
二、中餐上菜及菜肴选择礼仪
三、中餐餐具使用礼仪
四、中餐用餐礼仪
五、中餐饮酒礼仪
7.4 西餐商务礼仪
一、西餐的主要特色
二、西餐入座礼仪
三、西餐上菜礼仪
四、西餐餐具礼仪
五、西餐用餐礼仪
六、西餐中用酒礼仪
七、餐后礼仪
7.5 自助餐商务礼仪
一、组织自助餐
二、自助餐用餐礼仪
第8章 商务活动礼仪
8.1 商务谈判礼仪
一、商务谈判的原则
二、商务谈判的准备
三、商务谈判的过程及礼仪
四、商务谈判的后续工作及礼仪
8.2 商务仪式礼仪
一、签字仪式礼仪
二、开幕仪式礼仪
三、剪彩仪式礼仪
四、新闻发布会礼仪
五、展览会礼仪
参考文献
二、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文明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礼仪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礼仪的萌芽与形成时期、礼仪的发展和变革时期、礼仪的强化时期、礼仪的衰落时期、现代礼仪时期和当代礼仪时期六个时期。礼仪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整的渐进过程。
1.萌芽与形成时期
在长达1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历史中,人类逐渐走向开化。生活在距今约1·8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已经知道打扮自己。他们用穿孑L的兽齿、石珠作为装饰品,挂在脖子上。他们在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赤铁矿粉,举行原始宗教仪式。礼仪的萌芽产生了。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后,开始制作精细的磨光石器,并且从事农耕和畜牧,原始礼仪渐具雏形。在今西安附近的半坡遗址中,发现了生活距今约五千年前的半坡村人的公共墓地。墓地中坑位排列有序,死者的身份有所区别,有带殉葬品的仰身葬,还有无殉葬品的俯身葬等。此外,仰韶文化时期的其他遗址及有关资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尊卑有序、男女有别。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男子坐左边,女子坐右边等礼仪日趋明确。可以说这个时期,产生了礼仪的雏形。
进入青铜时代之后,金属器具的使用,使农牧业、手工业生产跃上一个新台阶,开始向早期奴隶社会过渡。在此期间,尊神活动升温,“礼仪”的起源与古人的敬神活动有关。“礼”的中文繁体字写作“禮”。它左边指神明;右边上半部分的“曲”是指酿酒中的酒曲,下边的“豆”是祭祀的器具。所以,“礼”,的整个意思是表示祭祀神灵和祝福。远古人类祭祀、崇拜、赞颂神灵和祖先,期望多为人类赐福,少降灾难,并形成了宗教仪式,这就是原始的礼。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丰富,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礼仪也被作为典章制度和道德化教育使用。西周时期的《周礼》是我国历史上部记载“礼”的书籍。人们通常认为,《周礼》和《仪礼》是周公的遗典,它们与其释文《礼记》,被后世称为“三礼”,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礼仪学专著。在西周,青铜礼器是个人身份的表征,而相见礼和婚礼成为定式,流行与民间。此外,尊老爱幼等礼仪,也已明显确立。2.发展与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在此期间,学术界百家争鸣,相继涌现出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巨人,他们发展和革新了礼仪理论。
孔子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他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为历史文化的整理和保存作出了重要贡献。孔子把“礼”看成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次在理论上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礼仪规范。他编订的《仪礼》,详细记录了战国以前贵族生活的各种礼节仪式,是中国古代早、重要的礼仪著作。在个人的行为规范上,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他要求人们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倡导的“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互相关心,彼此尊重。总之,孔子较系统地阐述了礼及礼仪的本质与功能,把礼仪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政治思想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学”思想加以发展,提出了“王道”、“仁政”的学说和“民贵君轻”说,主张“以德服人”;在道德修养方面,他主张“舍生而取义”,讲究“修身”和培养“浩然之气”等。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他主张“隆礼”、“重法”,提倡礼法并重。他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指出:“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他认为“礼”既是目标、理想。又是行为过程。
案例分析1-1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疾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分析:尊师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尊师是一种美德,尊师是一种优良传统,我们要发扬这种优良传统,要尊敬师长。
3.强化时期
礼仪在封建社会时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强化。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制定的集权制度,成为后来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体制的基础。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制定了朝礼之仪,突出发展了礼的仪式和礼节。西汉思想家董仲舒,把封建专制制度的理论系统化,提出“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天人感应”之说。他把儒家礼仪具体概括为“三纲五常”,被人们视为日常行为的礼仪准则。
汉代时,孔门后学编撰的《礼记》问世。《礼记》共计49篇。其中,有讲述古代风俗的《曲礼》;有谈论古代饮食居住进化概况的《礼运》;有记录家庭礼仪的《内则》;有记载服饰制度的《玉澡》;有论述师生关系的《学记》;还有教导人们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等。总之,《礼记》堪称集上古礼仪之大成,是封建时代礼仪的主要源泉。
盛唐时期,《礼记》由“记”上升为“经”,成为“礼经”三书之一。
宋代时,出现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兼容道学、佛学思想的理学,程颐兄弟和朱熹为其主要代表。二程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间”、“礼即是理也”;朱熹进一步指出,“仁莫大于父子,义莫大于君臣,是谓三纲之要,五常之本。人伦天理之至,无所逃于天地问”。朱熹的论述使二程“天理”说更加严密、精致。
北宋司马光所编的《涑水家仪》和南宋朱熹的《朱子家礼》,是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两部居家礼仪规范著作,强调父母的言传身教,注重礼仪教育与启蒙知识和日常生活行为的结合。
明代时,交友之礼更加完善,而忠、孝、节、义等礼仪日趋繁多。
案例分析1-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分析:天之大,孝为先。皇帝刘恒随从何其众多,批阅奏章千百万,还要亲侍母亲,不愧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汉文帝之孝道不愧为中华民族学习之楷模,流芳百世。
4.衰落时期
满族入关后,逐渐接受了汉族的礼制,并且使其复杂化,导致一些礼仪显得虚浮、繁琐。例如清代的品官相见礼,当品级低者向品级高者行拜礼时,动辄一跪三叩,重则三跪九叩。清代后期,清王朝政权腐败,民不聊生,古代礼仪盛极而衰。而伴随着西学东渐,中国礼仪逐渐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北洋新军时期的陆军便采用西方军队的举手礼等,以代替不合时宜的打千礼等。
5.现代礼仪时期
1911年末,清王朝土崩瓦解,当时远在美国的孙中山先生火速赶回祖国,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和战友们破旧立新,用民权代替君权。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