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321044
《城市化视角下的农民工报道问题研究》以城市化为视角,梳理分析了我国新闻媒体农民工报道的历史与现状,尤其对新世纪以来农民工报道的成绩与问题进行了全面审视与评价,提出了改进农民工报道和提高农民工素养的种种对策与建议,弥补了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对农民工报道系统研究的不足,对促进新闻业界在城市化背景下做好农民工报道具有理论的指导作用和操作实践上的借鉴作用,对政府如何利用媒体引导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也具有参考价值。
《城市化视角下的农民工报道问题研究》以代表性报纸的农民工报道数据和对农民工、市民、新闻媒体的调查数据及深度访谈为基础,运用新闻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种理论与方法,分析研究农民工报道的成绩与不足,给出改进农民工报道的建议,立论基础扎实,分析系统深入,观点辩证客观,建议的针对性强,是城市化背景下研究我国农民工报道的一部得力之作,填补了我国农民工报道学术研究专著的空白。
节 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 城市化概述
二 国外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三 我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农民工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一 农民工与城市化
二 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第三节 我国农民工报道的发展历程
一 改革开放前的农民工报道(1949-1977)
二 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农民工报道(1978-2000)
三 21世纪以来的农民工报道(2001年以后)
第四节 以城市化视角看目前我国农民工报道的成绩与不足
一 我国农民工报道的成绩
二 我国农民工报道的不足
第二章 农民工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研究
节 农民工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的基本现状考察
一 基本现状的纵向分析
二 基本现状的横向分析
三 调查分析小结
第二节 农民工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的传播类型分析
一 人内传播——“内省式思考”中对就业信息的
自我优化选择
二 人际传播——就业信息互动中形成“意见领袖
三 组织传播——就业信息服务中的社会机构及机制的形成
四 大众传播——就业信息传播中的实际影响尚待加强
第三节 农民工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的优化改进
一 农民工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的优化思路
二 农民工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的改进建议
第三章 农民工政策报道研究
节 农民工政策与新闻媒体
一 农民工政策概述
二 新闻媒体与农民工政策的关系
第二节 农民工政策报道的现状
一 农民工政策报道的类别
二 农民工政策报道的整体特点
第三节 农民工政策报道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一 农民工政策报道的现存问题和不足
二 农民工政策报道的改进建议
第四章 农民工工作环境报道研究
节 农民工工作环境与农民工工作环境报道
一 工作环境的概念
二 农民工工作环境报道的概念
第二节 农民工工作环境报道的现状分析
一 农民工工作环境报道的整体规模与受众反应
二 农民工工作环境报道的力度分析
三 农民工工作环境报道的内容分析
四 农民工工作环境报道的形式分析
……
第五章 农民工生活方式报道研究
第六章 农民工子女教育报道研究
第七章 农民工职业培训报道研究
第八章 农民工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报道研究
第九章 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报道的比较
第十章 农民工权益维护报道研究
第十一章 新闻媒体的农民工媒介形象建构研究
第十二章 农民工媒介素养研究
第十三章 社会对农民工态度的报道分析
第十四章 新闻媒体对农民工报道的态度分析
第十五章 西方弱势群体报道对我国农民工报道的启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8世纪中叶英国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811年,英国农村人口占35%,到1851年时,英国已有580座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3.87%,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并成为世界上个城市化国家。①到1870年,农村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4.2%,城镇人口则增加到85.8%。轻工业是英国城市工业发展的先导,随后才是能源、工矿、冶金、交通等工业的兴起。伴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具有不同功能和特点的城市。如以曼彻斯特为代表的主要发展棉、毛纺织业的制造业城市,以伯明翰为代表的矿业城市,以利物浦、古尔为代表的港口、铁路交通枢纽城市,以伦敦为代表的集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交通枢纽、贸易集散地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城市等。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英国的农业却走向衰退。在19世纪50-70年代,英国小麦进口供应比从26.5%上升到48%,接近全国小麦消费量的一半。进入20世纪后,这一状况更加严重。20世纪初,英国仅仅只有35.6%的粮食自给率。实际上,支撑英国开始城市化进程的原始资本中,对其他国家的侵略所得占到了绝大部分,而不是主要依靠本国的农业财富。
2.美国的城市化历程
美国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20世纪人口统计趋势》显示,美国人口由1900年的7600万增至2000年的2.81亿;其中美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00年的28%增至2000年的80%。该数据足以证明在20世纪的100年间,美国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人口增长了近3倍,实现了高度的城市化。
美国的城市化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个阶段是1840年之前的起步阶段;第二个阶段是1840年至1920年的基本实现阶段;第三个阶段是1920年至今的大都市区化阶段。美国建国初期的城市化率只有5%。18世纪末工业革命在美国兴起,带来了经济的首次腾飞。1790年美国城市化率为5.1%,东北部地区为8.1010,到1830年全国的城市化率为8.8%,东北部地区为14.2%,2500人口以上的城市数目为90个,一个城市系统在美国初步形成。①184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1010,标志着美国完成了城市化的起步阶段。19世纪中叶,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迅速展开,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西部得到大规模的开发。1861年至1865年的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带来了大量自由劳动力,美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860年至1920年是美国历史上的移民高峰期,国内农村人口与国外移民纷纷涌向城市。在美国的城市化历史上,外来移民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890年,纽约250.74万人口中,外来移民占81%。芝加哥109.88万人口中,外来移民占78%。旧金山29.89万人口中,外来移民占78%。可见,外来移民涌入城市加速了美国城市化进程。②1920年以后,美国的城市化进入大都市区化阶段,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1.2%,城市人口总数超过乡村人口总数,标志着美国基本实现了城市化。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迁移,城市区域不断扩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都市区和城市圈。20世纪20-40年代,美国大都市的数量经历了一次飞涨。20年间,从58个增加到140个,增加了两倍多。40年代时,美国大都市区人口总数几乎已占到全国人口总数的1/2。到了20世纪末,已经有79.6%的美国人居住在全国268个大都市区。
美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与欧洲国家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那就是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化同步实现,而不像欧洲国家那样出现农业衰退的现象。美国农业在1860年实现了以畜力为动力的半机械化,1910年实现了基本机械化,1950年后实现了高度机械化,农业生产效率与产值急剧提高,出现了数量巨大的剩余劳动力。美国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粮食、生产原料、资金积累和广大的国内市场。③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