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1388778
内容简介
张鸿*的《孔颖达/大家精要》以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孔颖达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旨在“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本书作者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大家”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大家”。
目 录
第1章 政治动乱中的前半生 一、家世与家学 二、初入仕途 三、动乱岁月的人生转折 第2章 辅佐一代英主 一、参与朝政的忠臣良辅 二、主持国家教育行政 三、主持、参与一系列文化建设事业 四、身后备享荣宠 第3章 孔颖达的教育思想 一、大道为本的教育理论 二、以政治为核心的教育目标 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4章 自成一体的《五经正义》 一、《五经正义》的经学渊源 二、《五经正义》的编纂过程 三、《周易正义》简介 四、《尚书正义》简介 五、《毛诗正义》简介 六、《礼记正义》简介 七、《春秋左传正义》简介 八、孔颖达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附录 年谱 主要著作 参考书目
在线试读
孔颖达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主持编纂《五经正义》。因此,《五经正义》的成就,也就是孔颖达的成就。《五经正义》是儒学发展史上一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经学著作。从学术史的角度看,它是一部超越前人的经学巨著;从政治功能的角度看,它以统一经学的方式,为唐朝统治者提供了统一的意识形态;从思想演化的角度看,它大体完成了主流思想理论形态的转型。
推出超越前人的经学巨著
到唐朝,经学已经产生一千多年,旷日持久的经学内部的争鸣与融合,积累了大量的思想成果和学术素材。各种重要经学学派的优长与弊端也得到相当充分的展示。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摒弃门户之见的经学巨著是经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如果说《五经正义》是顺应经学发展趋势的产物,那么推出这部超越前人的经学巨著的孔颖达就是出色地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著名学者。
《五经正义》也曾受到后儒的批评。有些批评不无道理,例如,受当时认识水平的局限,包括孔颖达在内的一大批著名经学家都没有识破《孔传古文尚书》是一部伪书。尽管这个伪本在思想史上的重要作用是实实在在的,而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这显然是重大失误。以伪造的孔安国传为宗本自然难免遭到后人的诟病。有些批评则显失公允。一些出于学术偏见而提出的批评反而使人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五经正义》的特点和贡献。
以思想成就的《周易正义》为例,许多学者指出:这部经学著作对先秦以来的易学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总结与发展,是易学发展的理论结晶。孔颖达在发挥王弼派易学的基础上,承继、整合、超越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两大对立的学术流派,使儒家易学的理论思维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周易正义》对后世易学发展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周易正义》是易学为完善的注本,在易学及易学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周易正义》也是招致非议多的著作,但是一些批评显然有失公允。兹举三例。
例如,出于讲究义理之学的理学家的偏见,朱熹瞧不起以“明经”为目的的《周易正义》,认为《周易正义》是《五经正义》中差的。在他看来,“伏羲自是伏羲易,文王自是文王易,孔子自是孔子易”
。“文王易”偏离了“伏羲易”的原意,“孔子易”
也不是伏羲、文王的本意,唯有他自己的易学著作堪称“本义”。可是他“象不穿凿,也不可忘”的主张,恰恰是受了《周易正义》既重视义理,又不轻视象数的影响。
又如,《四库全书提要》的作者批评孔颖达只尊王弼注,致使诸家学说皆被废弃。实际上,《周易正义》不仅对王弼注多有纠正、调整、补充、扬弃和超越,而且引用了三十余家易注。如果没有《周易正义》的长期流传,很多珍贵的易学资料恐怕早已亡佚。
实际上,集易学之大成,确立一家之言,既是《周易正义》的编纂目的,也是孔颖达的主要成就。
又如,出于讲究考据的“乾嘉汉学”的偏见,许多清朝学者批评孔颖达的正义“无古文之所引,亦非考证之疏”。乾嘉汉学是兴盛于清代乾隆、嘉庆时期以考据为主要治学方法的学派,又称乾嘉学派。由于这一派的学者推崇汉代经学训诂考据的治学方法,所以有“汉学”之称。这一学派的著作注重经文字句的考证,相关资料的罗列,很少有理论发挥,其学术贡献虽不容否认,却大多缺乏思想价值。这一派经学家自然对重视发挥义理的《周易正义》评价甚低。实际上,孔颖达善于训诂,单从考据训诂学的角度而言,其成就之高,也是不可否认的。更何况孔颖达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影响是乾嘉汉学家们望尘莫及的。
后世儒者对《毛诗正义》多持肯定态度。这部经学著作清理汉魏以来诸家异说,广征博引,资料丰富,编排科学,阐释明畅,考辨精审,多有创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其他同类著作可以比拟。《毛诗正义》对诗学思想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四库全书总目》的评价是“融贯群言,包罗古义,终唐之世,人无异词”,故赞誉为“于说《诗》亦深有功矣”。其学术成就和历史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P141-143
推出超越前人的经学巨著
到唐朝,经学已经产生一千多年,旷日持久的经学内部的争鸣与融合,积累了大量的思想成果和学术素材。各种重要经学学派的优长与弊端也得到相当充分的展示。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摒弃门户之见的经学巨著是经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如果说《五经正义》是顺应经学发展趋势的产物,那么推出这部超越前人的经学巨著的孔颖达就是出色地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著名学者。
《五经正义》也曾受到后儒的批评。有些批评不无道理,例如,受当时认识水平的局限,包括孔颖达在内的一大批著名经学家都没有识破《孔传古文尚书》是一部伪书。尽管这个伪本在思想史上的重要作用是实实在在的,而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这显然是重大失误。以伪造的孔安国传为宗本自然难免遭到后人的诟病。有些批评则显失公允。一些出于学术偏见而提出的批评反而使人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五经正义》的特点和贡献。
以思想成就的《周易正义》为例,许多学者指出:这部经学著作对先秦以来的易学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总结与发展,是易学发展的理论结晶。孔颖达在发挥王弼派易学的基础上,承继、整合、超越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两大对立的学术流派,使儒家易学的理论思维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周易正义》对后世易学发展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周易正义》是易学为完善的注本,在易学及易学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周易正义》也是招致非议多的著作,但是一些批评显然有失公允。兹举三例。
例如,出于讲究义理之学的理学家的偏见,朱熹瞧不起以“明经”为目的的《周易正义》,认为《周易正义》是《五经正义》中差的。在他看来,“伏羲自是伏羲易,文王自是文王易,孔子自是孔子易”
。“文王易”偏离了“伏羲易”的原意,“孔子易”
也不是伏羲、文王的本意,唯有他自己的易学著作堪称“本义”。可是他“象不穿凿,也不可忘”的主张,恰恰是受了《周易正义》既重视义理,又不轻视象数的影响。
又如,《四库全书提要》的作者批评孔颖达只尊王弼注,致使诸家学说皆被废弃。实际上,《周易正义》不仅对王弼注多有纠正、调整、补充、扬弃和超越,而且引用了三十余家易注。如果没有《周易正义》的长期流传,很多珍贵的易学资料恐怕早已亡佚。
实际上,集易学之大成,确立一家之言,既是《周易正义》的编纂目的,也是孔颖达的主要成就。
又如,出于讲究考据的“乾嘉汉学”的偏见,许多清朝学者批评孔颖达的正义“无古文之所引,亦非考证之疏”。乾嘉汉学是兴盛于清代乾隆、嘉庆时期以考据为主要治学方法的学派,又称乾嘉学派。由于这一派的学者推崇汉代经学训诂考据的治学方法,所以有“汉学”之称。这一学派的著作注重经文字句的考证,相关资料的罗列,很少有理论发挥,其学术贡献虽不容否认,却大多缺乏思想价值。这一派经学家自然对重视发挥义理的《周易正义》评价甚低。实际上,孔颖达善于训诂,单从考据训诂学的角度而言,其成就之高,也是不可否认的。更何况孔颖达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影响是乾嘉汉学家们望尘莫及的。
后世儒者对《毛诗正义》多持肯定态度。这部经学著作清理汉魏以来诸家异说,广征博引,资料丰富,编排科学,阐释明畅,考辨精审,多有创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其他同类著作可以比拟。《毛诗正义》对诗学思想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四库全书总目》的评价是“融贯群言,包罗古义,终唐之世,人无异词”,故赞誉为“于说《诗》亦深有功矣”。其学术成就和历史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P141-143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