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706815
特别的蔡其矫(代序) 谢冕 / 1
辑一 人生
哀葬 / 3
肉搏 / 9
兵车在急雨中前进 / 11
告别北京 / 12
雾中汉水 / 15
川江号子 / 16
三伏的风 / 17
孤独 / 18
无题一 / 19
无题二 / 20
无题三 / 21
月路 / 21
遗失的节日 / 22
寂寞 / 24
所思 / 24
深山雪里梅 / 25
屠夫 / 28
候鸟 / 29
地下瀑布 / 30
木排上 / 35
祈求 / 44
生命 / 45
母亲 / 53
二十年 / 56
诗 / 57
悼郭小川 / 58
一年 / 59
年初 / 64
心和眼睛 / 64
赌徒 / 66
愚弄 / 67
风景画 / 68
波隆贝斯库圆舞曲 / 69
心之歌 / 71
戏赠韦丘 / 72
忆 / 72
有过 / 73
心潮 / 74
艾青在新疆 / 75
过延川 / 77
山的呼唤 / 79
七十岁自画像 / 82
孤独一年 / 84
波动 / 85
对话 / 86
辑二 自然
风和水兵 / 91
榕树 / 92
桂林 / 92
漓江 / 94
船家女儿 / 96
海峡长堤 / 97
西沙群岛之歌 / 102
海岛姑娘 / 111
波浪 / 112
山雨 / 114
新叶 / 115
萤火虫 / 116
桐花 / 116
霜风 / 117
灯塔 / 118
玉华洞 / 119
崇武半岛 / 127
紫竹院 / 130
湖上黄昏 / 131
雨后樱桃沟 / 132
十渡 / 133
双桅船 / 134
常林钻石 / 135
海啊 / 138
敦煌莫高窟 / 139
古尔班节的鼓声 / 142
飞天之歌 / 144
阳关 / 149
云冈石窟 / 150
龙门石窟 / 153
香溪 / 158
灞桥 / 159
翠鸟 / 160
晴海 / 160
大理 / 162
神农架问答 / 163
谢朓楼 / 168
横江词 / 170
秋浦歌 / 172
当涂太白墓 / 173
醉石 / 174
包公河 / 175
马尼拉 / 176
石林 / 177
海神 / 179
在西藏 / 184
拉萨 / 187
苏轼暮年在桄榔庵 / 189
泼水节 / 190
风雨黄鹤楼 / 191
雾罩滕王阁 / 193
烟波岳阳楼 / 194
醉海 / 196
渤海 / 197
长山列岛 / 199
海上丝路 / 202
雁门关 / 211
鹳雀楼 / 217
辑三 情诉
红豆 / 225
莺歌海月夜 / 226
玉兰花树 / 227
水仙花辞 / 228
夜 / 230
泪珠 / 232
赠别 / 233
思念 / 234
寄—— / 235
怀念山城 / 236
爱情和自由 / 237
木棉 / 238
距离 / 239
等待 / 241
花香 / 241
悼亡 / 242
倾诉 / 244
辑四 乡土
乡土 / 251
南曲 / 254
南曲(又一章) / 255
鼓浪屿 / 256
九鲤湖瀑布 / 257
南音清唱 / 261
闽江 / 262
梨园戏 / 264
红甲吹 / 266
1932 年的园坂 / 267
声音 / 268
紫帽山 / 269
惠东妇女 / 272
石狮镇 / 273
乡村晚会 / 275
扒蛤者 / 276
闽东云淡门 / 277
弘一大师 / 277
李贽 / 279
江淹梦笔山 / 280
朱熹在武夷山 / 281
柳永 / 283
林语堂 / 286
辑五 译诗
两条路 / 293
当紫丁香近在庭院里开放(节选) /
294
情诗第十四首 / 298
英雄挽歌 / 300
太阳石 / 320
后记 / 349
特别的蔡其矫
(代序)
谢冕
一
在中国新诗界,蔡其矫是一位很特别的人物。其实,他的为人,说平淡也平淡——他是一个随和、洒脱甚至有些散淡的人;而他的经历,说奇兀也奇兀——他是印尼华侨,早年从国外回来参加抗日战争,成为革命者。但是他命运多舛,在相当长的岁月里,屡遭批判。甚至到今日,尽管他的诗歌创作成就卓著,世人皆知,却依然徘徊于“边缘”,始终是一位“面目模糊”的、容易引起争议的人物。
我认识蔡其矫先生是在20 世纪80 年代,而阅读他的作品则始于50
年代。我初读他的《南曲》,被它的美丽和忧伤所征服。在言论一律、思想一律的年代,它对一个文学青年的心灵,不仅是征服,也不仅是震撼,甚至带来了一种惊恐——是美被发现与被展示的一种惊恐。后来读《川江号子》,读《雾中汉水》,感到蔡其矫是这样的与众不同,他不仅仅是美丽,而且更是一种英勇了。与这种阅读相伴而来的,是我所知道的对他无休无止的冷遇与批判。蔡其矫沉默地接受了这一切,他没有公开抗辩,他在内心深处坚持着。这样的时间很漫长,漫长得让人痛苦。
早年的蔡其矫,为神圣的使命所召唤,从蕉风椰雨的热带国度,横渡马六甲海峡,经新加坡、缅甸,历尽艰苦,终于汇入了抗战的洪流。他被中国革命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如使徒之奔往圣地。辗转曲折到了延安,再由延安行程三千余里,到了晋察冀根据地。这些经历不可谓不奇。《肉搏》与其说是一首诗,不如说是一尊让人惊心动魄的悲壮的雕塑。而《兵车在急雨中前进》和《炮队》,则是充满动感的战神驾着战车隆隆前进的连续性的画面。这些发自20 世纪40年代的激越的声音,都是作为革命者的诗人蔡其矫的好证明。
但蔡其矫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此类诗人。在那些崇尚集体意识而漠视个性的年代,他对艺术的忠诚以及对美的倾心,因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坚持和突现,而使他的存在显得格外突出。他无疑是保持了纯粹性多的一位诗人。因为保持得多,所以他又成为距离这一庄严称谓以及它所拥有的品质接近的一位诗人。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给他的人生增添了许多灾难性的,甚至有点传奇的色彩。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位诗人的经历又是很不平常的。
蔡其矫幼年即受到中国古典诗文的熏陶,有很高的古典文学的修养,他特别喜爱李白和苏轼的狂放和浪漫。后来读到英文版的惠特曼的《草叶集》,受到极大的启示,认为是找到了适合的诗的方式。他对惠特曼的创作和生平有过专门的研究,并得到公木先生的肯定。后来又从惠特曼转向聂鲁达,译过聂鲁达的诗。广泛的阅读使他能够博采众长,但他的审美追求倾向于自由洒脱一路。
从蔡其矫的生平和创作的情况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一手举剑、一手举着玫瑰的典型的、传统诗人的形象。他一生追求真理和进步,有维护公正和正义而歌唱的激情;他又渴望自由,解放个性,怡情山水,淡泊名利,一生乐于名山大川间的壮游。由于钟情爱与美的女神,而与当时的整体氛围相悖,他于是久不见容于“主流”诗界。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在严酷的年代里,写着自以为是的诗。这种坚持体现了作为一个诗人的重要的品质,也为蔡其矫赢得了历时愈久愈确定的诗名。
20 世纪50 年代以后,诗歌创作的环境有着异乎寻常的严重。蔡其矫在那个年代里,依然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当然也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短暂的“百花时代”过去以后,1957 年正是山雨欲来的严峻时刻。这一年,他被大海浩瀚所激动,写了许多关于海洋的诗。他几乎不顾当日眼前耳畔正在生发的激烈风云,仍然一味地沉浸于爱与美的讴歌之中。这一年他写《红豆》,诗的后高呼:“星辰万岁!少女万岁!爱情和青春万岁!”在当时,别说写了,就是读到这样的诗句,也会让人紧张得心惊肉跳的。同年写《相思树梦见石榴花》,说那梦永远无声,“为的是怕花早谢,怕树悲伤”,这一种柔情蜜意也与那时代的气氛不和谐。
反右派的1957 年,这一年漫山遍野的苦雨凄风,似乎没有进入诗人的眼帘。他依然故我,按照他的所思所想写他的所见所闻。特别是那一首《雾中汉水》,写“艰难上升的早晨的红日,不忍心看这痛苦的跋涉,用雾巾遮住颜脸,向江上洒下斑斑红泪”。在那个政治情绪高昂的年代,他以特有的“低沉”的声音,表达了作为纯粹诗人的高贵品质。
堪称是《雾中汉水》姐妹篇的《川江号子》,写于1958 年。“大跃进”的狂热年代,在他的诗中,却是一阵又一阵的“碎裂人心的呼号”,是“悲歌的回声在震荡”,是几千年无人倾听的静默。在那样的年代写这样的诗,也许需要的不再是才华,更重要的是良知。据说那也是一个“诗歌大跃进”的年代,但那年代的风行一时的诗,都随着岁月流逝得无影无踪了。而蔡其矫这首当年被激烈攻击的诗篇,却被保留了下来。
……
(节选)
“他用自己一生穿越近百年中国的苦难,九死而不悔。他对任何形式的权力结构保持警惕,毫不妥协,从而跨越一个个历史陷阱:在金钱*的印尼,他离家出走;在革命走向胜利时,他弃官从文;在歌舞升平的时代,他书写民众疾苦;在禁欲主义的重围下,他以身试法;在万马齐喑的岁月,他高歌自由;在物质主义的昏梦中,他走遍大地……”
——诗人 北岛
“一个诗人在他逝世10年后,人们不但记得他、阅读他、出版他的全集、还成立他的诗歌研究会,那么这个诗人便会是永远活着的。蔡其矫不仅是永远的蔡其矫,还是无尽的蔡其矫。在他逝世50年、100年甚至1000年之后,怎么给他定性?也可能还有新的东西被发现,作为一个诗人,以此可以称之为伟大,起码是了不起的。”
——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王炳根
“蔡其矫像聂鲁达一样,有三个特点:一是爱情,一是革命,一是海洋。上世纪90年代中国新诗提出中国新诗有10个流派,蔡其矫被归为晋察冀派。但实际上他与七月派、九月派是有交集的,又有西方的元素。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各个时期都有蔡其矫的作品。”
——中新社美国分社原总编 王永志
雾 中 汉 水
两岸的丛林成空中的草地;
堤上的牛车在天半运行;
向上游去的货船
只从浓雾中传来沉重的橹声,
看得见的
是千年来征服汉江的纤夫
赤裸着双腿倾身向前
在冬天的寒水冷滩上喘息……
艰难上升的早晨的红日,
不忍心看这痛苦的跋涉,
用雾巾遮住颜脸
向江上洒下斑斑红泪。
1957 年
思念
我对你的思念充满春意
前面是
波纹鲜明的流水,
背后
展开一片绿色的原野,
寂静的云影下面
你的微笑有如鸟群翩飞。
我对你的思念从无静止
有如月之升起
掠过一层层的树枝——
你从我的心灵走出
沿着一层层的记忆
以焕发的容光照亮周围。
我对你的思念重返真实,
在有塔的山上
细雨蒙蒙中的缄默,
为倾心而永久等待
既无言
也未曾示意。
1974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