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0287063
本书分四篇。
*篇为学术篇,讲述了师瑞华老师的生平及学术思想精华。师老身残志坚,锲而不舍地探索中医按摩知识,并努力应用于临床实践,总结提出了筋骨辨证、经筋辨证和经穴按摩理论等具有自身按摩特色的独特学术思想。
第二篇为手法篇,讲述了师老在50余年的从医工作中,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集各家之长,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在治疗各科常见疾病中行之有效的按摩手法——师氏按摩手法,包括师氏理筋手法、师氏肩部三角法、师氏定位扳动法和师氏臀部手法等特色手法,以及在临床中的运用。
第三篇为治疗篇,是从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手法操作等方面,重点讲述了师氏按摩手法在骨伤科、内科、妇科疾病上的临床应用。
第四篇为案例篇,是在第三篇治疗篇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师氏按摩手法治疗骨伤科、内科、妇科等临床常见疾病的案例,以体现师老的学术思想精华。
第一篇 学术篇
第一章 师瑞华生平介绍
第一节 名师成长背景
第二节 烙印经历,烙定理论
第三节 身残志坚,以按摩作为毕生事业
第二章 学术思想
第一节 经穴按摩理论
第二节 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相结合
第三节 筋骨辨证
第四节 经筋辨体,重治阳明
第五节 注重七情致病
第六节 审因论治与对症治疗相结合
第二篇 手法篇
第三章 师氏手法特点
第一节 手法总纲
第二节 手法特点
第四章 师氏触诊检查法
第一节 内科触诊
第二节 伤科整体触诊法
第三节 伤科局部触诊法
第五章 师氏理筋手法
第一节 师氏理筋手法的起源
第二节 师氏理筋手法的原则
第三节 师氏理筋手法的作用原理
第四节 师氏理筋手法的操作及特点
第五节 特色理筋手法
第六章 师氏旋转定位扳动法
第一节 准确定位是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 师氏旋转定位扳动法的分类
第三节 师氏旋转定位扳动法的禁忌证与注意事项
第七章 师氏臀部三线理筋法
第一节臀部施术在治疗腰椎病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臀部三线理筋法
第八章 点、线、面的恰当把握
第一节 点
第二节 线
第三节 面
第九章 内科病的特殊手法
第一节 疏肝理气解郁法
第二节 镇静安眠法
第三节 清热泻火法
第四节 开胸顺气法
第五节 镇肝息风法
第六节 益阳暖中法
第七节 健脾和胃法
第八节 疏木培土法
第九节 利湿化痰法
第十节 调中和胃法
第十一节 补中益气法
第十二节 调经法
第十章 临床常见内科病按摩手法应用
第一节 内科病的治疗特点
第二节 内科病的配穴与经验穴
第十一章 临床常见妇科病按摩手法应用
第一节 妇科病治疗原则
第二节 妇科病的经穴按摩治疗
第三篇治疗篇
第十二章 师氏手法临床常见病的诊疗经验
第一节 常见伤科病的诊疗经验
第二节 常见内科病的治疗经验
第三节 常见妇科病的治疗经验
第四篇案例篇
第十三章 师瑞华临床治疗案例
第一节 伤科病治疗案例
第二节 内科病治疗案例
第三节 妇科病治疗案例
第一节 经穴按摩理论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精华,对中医临床各科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尤其是针灸和按摩。经穴按摩是祖国医学的优秀遗产之一,既具有针灸的作用,又具有按摩的功能,特别是在骨伤科中对软组织损伤和骨折中、后期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师老常说:“按摩和经络息息相关,不论是在诊断上还是在治疗上均须密切配合。假如没有经络学说的理论指导,按摩将会对复杂的疾病一筹莫展,无法处方和选穴,当然也不能发挥它的疗效。”因此,他花了很多精力,对经络学说作了大量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对经穴按摩也作了深入钻研,在内外科疾病的临床上对经穴按摩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及临床观察,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穴按摩理论。
一、人身之气血阴阳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经络
中医学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两种基本物质,也是人体能量的根本。《内经》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是由阴(物质)阳(功能)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所形成的。所以,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曾有“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记载。说明阴阳互相协调而维持其相对平衡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不论是阴还是阳,受到内因或外因的影响而造成阴阳平衡失调时,气血运行就会失常,形成气滞血瘀的病理状态,气血不能通畅,即出现疼痛。《素问·举痛论》云“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所以古人有“不通则痛”之说。《灵枢·经别》上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在气血的温养濡润下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使人体处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经络通过运行气血,实现其协调阴阳的作用,保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活动的有序进行,为人体的健康长寿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按摩的临床实践离不开经络学说的指导
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脏腑组织均内外相连,相互为用,而这种联系恰由经络的沟通、脏腑的协调和气血的运行来完成。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总结、积累、归纳、升华而成的系统理论,对指导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经络具有沟通上下表里、联系脏腑器官与通行气血的功能。《内经》认为:十二经脉“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具有“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骨节”的生理功能。《内经》又认为:邪气侵袭人体,“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这是邪气通过经络从体表皮毛逐渐入里传至五脏六腑的病理过程。当然,通过经络的联系,内脏病变也可以反映到体表的一定部位,如肝阳上亢可见目赤、头痛;肺疾可见胸痛、咳嗽;心疾可见胸闷、心悸;脾疾可见湿困疲乏;肾疾可见腰膝酸软等。
中医按摩疗法,是对患者施行各种手法的治疗方法,它能通过经络系统,调整失调的机能,消除疲劳,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根据某一经络或某一脏腑的病变,选择在病变的附近或按经脉循行取穴,施以手法刺激,调整经络气血,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内经》有多处论述了按摩的临床辨证原则,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