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215526
编辑推荐
《共和国体育的奠基人:贺龙》分六章,从贺龙武术世家的出身与体育的渊源谈起,以时间为序,图文并茂地向读者详细叙述了贺龙为新中国体育所做的一件件实事,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可看性与文献性、档案性。
目 录
序
写在开头
引子武术世家体育缘
写在开头
引子武术世家体育缘
章 体育为战争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战火中诞生“战斗”队
“贺龙神枪手”与“贺龙投弹手”
建国后支专业体工队
是你官大,还是我官大
一场被他裁定并列的篮球比赛
中国支专业篮球队
第二章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国耻“东亚病夫”
谁能接这个摊子
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让中国人的平均身高增加一寸
推行“劳卫制”
发掘民族传统体育
扶持农村体育运动
推动职工体育运动
第三章 中国个体育高潮
我们的好领导
给八一队整风
北京体育馆
体育广播词
开放的体育——走出去,请进来
中国登山队的故事
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体育需要各界支持
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
我们的好教练
……
第四章 中国第二个体育高潮
第五章 体育轶事
第六章 体育文化在传承
结束语
附录
在线试读
12月下旬,为了再次争取与苏方合作,并且后确认苏联的态度,贺龙会见了苏联体委副主任瓦鲁也夫,他信心十足地说:“珠穆朗玛峰虽然很高,但我们认为攀登是有可能成功的。希望争取在明年春天能够实现原来的计划。”但是,瓦鲁也夫仍然没有表示明确的态度,却将日期推迟到1961年或更晚一些的时间。
贺龙将国家体委作出中国单独攀登决定的经过和苏方的态度,向周恩来总理作了报告。周总理基于各种因素和登山装备尚未落实的情况,为了成功的把握更大一些,考虑缓一缓再登。
于是,贺龙又去找邓小平,二人一同去见周总理。贺龙在介绍了中国登山队近几年的成绩和陈述了登珠峰成功的有利条件之后,再次向周总理请缨。邓小平说,要登珠峰的计划外国已经知道,我们现在要是不登,让外国人登上去,就会失去创造世界纪录的机会。他们终于说服了周总理。至此,贺龙已经后下定决心由中国登山队独立攀登。而且,在另一邻国也准备登珠峰的情况下,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就成为势在必行、行必成功的一仗。
黄中后来回忆确定独立攀登珠峰计划的经过时,不无感慨地说:“当时,只有贺老总这个人能办成这件事。他的豪迈气魄,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本色——你想整我,我是不能低头的。他对我们说,要下决心自己干,非成功不可,就是牺牲几个人,也要登上去!”在他的影响下,从国家体委的负责干部直到每一名登山运动员,都坚定了这一信念:“非登上去不可!”
科学对待,认真准备,严格要求
登山,是一种探险活动。当年,在人们心目中,珠穆朗玛峰是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即的。自从人类开始登山活动以来,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有人尝试攀登这座被称为“神秘地区”的世界峰。数十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登山队前仆后继,勇敢地向世界峰挑战。直到1953年和1956年,才有几名登山家从南坡登上峰顶。而从地势更为险峻的北坡攀登,却从来没有人成功。从1921年到1928年,英国登山队曾经多次尝试,均告失败。
贺龙对攀登珠峰的艰巨性是有充分估计的。因为他有指挥登雪山和修筑康藏公路的经验,对西藏高原、雪山的情况是较为熟悉的。这一次,他又亲自指挥了攀登珠峰的筹备工作。以他的性格和指挥习惯,历来都是要亲临前线的。但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年龄,都不允许他到西藏去。他思忖再三,决定把已经担任总参谋部军事训练部副部长的韩复东调到国家体委。不久,韩复东于1960年2月向贺龙报到。
韩复东丝毫没有犹豫立下了“军令状”。他的件事,就是到前沿去组织指挥登山队。行前,贺龙说:“登山,一定要搞好。我们不光是为登高,还要进行科学考察,带一些标本回来。英国搞了几十年,没有从北坡登上去。中国人要有志气。我们新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要有这个劲头。登山队应该有部队的战斗作风。”他紧紧握着韩复东的手,叮嘱道:“你是打过仗的人嘛,去了要好好组织。后方的事有黄中,前方就委托给你们。在关键时刻,指挥员要坐镇。你的位置,应该设在距离登山队近的地方。”
……
贺龙将国家体委作出中国单独攀登决定的经过和苏方的态度,向周恩来总理作了报告。周总理基于各种因素和登山装备尚未落实的情况,为了成功的把握更大一些,考虑缓一缓再登。
于是,贺龙又去找邓小平,二人一同去见周总理。贺龙在介绍了中国登山队近几年的成绩和陈述了登珠峰成功的有利条件之后,再次向周总理请缨。邓小平说,要登珠峰的计划外国已经知道,我们现在要是不登,让外国人登上去,就会失去创造世界纪录的机会。他们终于说服了周总理。至此,贺龙已经后下定决心由中国登山队独立攀登。而且,在另一邻国也准备登珠峰的情况下,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就成为势在必行、行必成功的一仗。
黄中后来回忆确定独立攀登珠峰计划的经过时,不无感慨地说:“当时,只有贺老总这个人能办成这件事。他的豪迈气魄,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本色——你想整我,我是不能低头的。他对我们说,要下决心自己干,非成功不可,就是牺牲几个人,也要登上去!”在他的影响下,从国家体委的负责干部直到每一名登山运动员,都坚定了这一信念:“非登上去不可!”
科学对待,认真准备,严格要求
登山,是一种探险活动。当年,在人们心目中,珠穆朗玛峰是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即的。自从人类开始登山活动以来,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有人尝试攀登这座被称为“神秘地区”的世界峰。数十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登山队前仆后继,勇敢地向世界峰挑战。直到1953年和1956年,才有几名登山家从南坡登上峰顶。而从地势更为险峻的北坡攀登,却从来没有人成功。从1921年到1928年,英国登山队曾经多次尝试,均告失败。
贺龙对攀登珠峰的艰巨性是有充分估计的。因为他有指挥登雪山和修筑康藏公路的经验,对西藏高原、雪山的情况是较为熟悉的。这一次,他又亲自指挥了攀登珠峰的筹备工作。以他的性格和指挥习惯,历来都是要亲临前线的。但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年龄,都不允许他到西藏去。他思忖再三,决定把已经担任总参谋部军事训练部副部长的韩复东调到国家体委。不久,韩复东于1960年2月向贺龙报到。
韩复东丝毫没有犹豫立下了“军令状”。他的件事,就是到前沿去组织指挥登山队。行前,贺龙说:“登山,一定要搞好。我们不光是为登高,还要进行科学考察,带一些标本回来。英国搞了几十年,没有从北坡登上去。中国人要有志气。我们新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要有这个劲头。登山队应该有部队的战斗作风。”他紧紧握着韩复东的手,叮嘱道:“你是打过仗的人嘛,去了要好好组织。后方的事有黄中,前方就委托给你们。在关键时刻,指挥员要坐镇。你的位置,应该设在距离登山队近的地方。”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