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905877丛书名: 中国航天院士传记丛书
编辑推荐
本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揭秘了我国导弹、火箭、卫星研制中的大量的**手资料,同时将深奥的航天技术问题表述得通俗易懂,亦是一本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读物。
内容简介
本书以我国著名的航天型号工程总体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任新民的人生旅途为主线,讲述了任新民的传奇人生和成功经历,浓缩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闪光轨迹,体现了老一代航天人为国争光、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
目 录
引言第一章 少壮怀志 救国救民 1.血气方刚 14岁入团 2.革命受挫 苦苦求索 3.求学南京 蓄势深造 4.学造兵器 抗日救国 5.异地邂逅 喜结伉俪第二章 赴美深造 报效祖国 1.惜别妻儿 远渡重洋 2.潜心攻读 学业有成 3.刚毅女性 含辛茹苦 4.舍弃优裕 毅然回国 5.好事多磨 参军履职第三章 毅然参军 投身国防 1.解放舟山 研制火箭 2.筹建军工 招贤纳才 3.良师益友 陈赓院长 4.结识钱老 共叙火箭第四章 开拓奠基 创建航天 1.未雨绸缪 提出建议 2.辅佐钱老 制定规划 3.筹建五院 选调专家 4.肩负重托 接收“P-1” 5.主抓动力 仿制“P-2” 6.动力总师 研制“东二”第五章 拼搏奋斗 研制导弹 1.“两弹结合” 动力先行 2.“东风三号” 取得佳绩 3.技术负责 研制“东四” 4.卫星功臣 历尽艰辛 5.发射“东五” 副总指挥第六章 攻坚克难 卫星通信 1.预先研究 探索氢氧 2.力陈己见 “长三”立项 3.攻坚克难 研制“长三” 4.工程总师 技术协调 5.镇定自若 指挥发射 6.卫星通信 改进提高第七章 古稀之年 耕耘不辍 1.亲临一线 发射“风云” 2.拼搏奋斗 改进“风云” 3.遥感总师 尽职尽责 4.商业发射 零的突破 5.牢记责任 又“顾”又“问”第八章 战略思维 制定规划 1.参加规划 “八年四弹” 2.技术带头 制定“三抓” 3.领导制定 新的规划 4.高瞻远瞩 谋划未来第九章 勤奋朴实 追逐事业 1.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2.淡泊名利 执著追求 3.实事求是 深入实践 4.敢于负责 果断决策 5.严肃认真 精益求精 6.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第十章 老当益壮 霜重心红 1.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2.风口浪尖 勇挑重担 3.关键时刻 挺身而出 4.举贤荐才 提携后辈 5.载人航天 呕心沥血 6.献计献策 谋求发展任新民大事年表任新民部分论著目录参考文献后记
媒体评论
任新民院士孜孜求实的科研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是新一代航天人亟需的精神财富。
在线试读
4月17日清晨,就在钱学森、李福泽、任新民 等即将乘专机返回发射基地之时,总理办公室通知: “经党中央和伟大领袖毛主席批准,东方红一号卫星 上不装安全自毁系统。” 任新民返回发射场后,旋即召集运载火箭试 验队的全体人员,传达4月14日汇报会的精神和 周总理的指示。严格地按照他们在向中央政治局 提交报告中的承诺和周总理的要求,精心组织参 试人员进行发射阵地的垂直测试检查。4月20日 上午8时,周总理亲自给国防科委罗舜初副主任 打来电话,这次发射要做到“安全可靠,万无一 失,准确入轨,及时预报”,并要求将这16字要 求传达给在基地的全体参试人员。很快,一幅书 写着16字要求的红色巨幅标语,便高高地、醒目 地悬挂在了发射塔架上。
4月24日,周总理再次打电话给国防科委罗舜 初副主任:“毛主席很重视这次卫星发射,希望大家 鼓足干劲,过细地工作,要一次成功,为国争光。” 4 月24日晚上8点钟,发射卫星的工作正按着既定的 程序进行着,发射指挥员下达了发射前“一小时准 备”口令,周总理又发来了指示:“关键是工作要准 确,不要慌张;不要性急,要沉着、谨慎,把工作 做好!”任新民同现场的所有参试人员都侧耳倾听广 播喇叭里传来的周总理指示,仿佛周总理就在身边, 顿时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21时35分,随着一 声响亮的“点火”命令, 一声巨响,刹那间火箭一级的四个发动机同时喷出橘 红色的火焰,“长征一号” 托举着“东方红一号”徐徐升起,发动机喷出的十几 米长的火焰光亮夺目,照亮 了夜空。当任新民在地下控制室的电视屏幕上看到火 箭起飞的图像后,他和他 的同事们拔腿便往外跑。地下室的通道又窄又长,他 和另一位年长的控制系统 技术负责人沈家楠跑在最前面,同事们都让着他们, 后边急着往外冲的年轻人, 看见前面的两位长者,都不好意思挤过去,只好耐着 性子跟在后面。跑到外面, 只见美丽的火焰划破夜空,直奔东南方向而去,火箭 越飞越远,越来越高,亮 点越来越小,到后来只隐隐约约地看到亮点。在欢呼 雀跃的人群中任新民显得 很镇静,默默地自言自语:“一、二级可能正常分离 了!”他又赶忙跑回地下控 制室,广播喇叭里传来“捕获目标”“跟踪正常”“ 飞行正常”“二、三级分离正 常”“卫星入轨”等一连串捷报。21时50分,国家广 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了我国 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声音清晰洪亮。鸦雀无 声的地下指挥室顿时沸腾起 来,“我们成功了!”的欢呼声震天动地,连成一片 ,人们彼此握手祝贺、拥抱, 不知不觉地流出了激动而欢欣的热泪。这是千万人辛 勤劳动而结出的硕果啊! 毛主席发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终 于实现了。这在我国航天史 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而揭开了我国航天活动的序 幕,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始进入空间时代。
平时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的任新民,此刻似乎更沉 静了,他站在发射塔架前 面的广场上,望着那焦黑的导流槽,塔架上面空落落 的,昔日天天抚摸、培育的 “宝贝”已经巡天,遨游苍穹了,真像心爱的女儿出 嫁一样,有些恋恋不舍之情。
他若有所思地在广场上踱来踱去,默默地返回驻地了 。
22时整,国防科委罗舜初副主任向周总理报告: “运载火箭一、二、三级均 工作正常,卫星与运载火箭分离正常,卫星已入轨, 国家广播事业局已经接收 到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周总理听后高兴地 说:“准备庆贺!”并立即向 毛泽东主席作了报告,毛主席连声说:“好!太好了 !”后来,在毛主席身边的 工作人员回忆说,毛主席听到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后 ,眉开眼笑,一下子扔掉 手中的香烟,竟然高兴得舞起来,这在毛主席一生中 是很罕见的。
……P133-135
4月24日,周总理再次打电话给国防科委罗舜 初副主任:“毛主席很重视这次卫星发射,希望大家 鼓足干劲,过细地工作,要一次成功,为国争光。” 4 月24日晚上8点钟,发射卫星的工作正按着既定的 程序进行着,发射指挥员下达了发射前“一小时准 备”口令,周总理又发来了指示:“关键是工作要准 确,不要慌张;不要性急,要沉着、谨慎,把工作 做好!”任新民同现场的所有参试人员都侧耳倾听广 播喇叭里传来的周总理指示,仿佛周总理就在身边, 顿时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21时35分,随着一 声响亮的“点火”命令, 一声巨响,刹那间火箭一级的四个发动机同时喷出橘 红色的火焰,“长征一号” 托举着“东方红一号”徐徐升起,发动机喷出的十几 米长的火焰光亮夺目,照亮 了夜空。当任新民在地下控制室的电视屏幕上看到火 箭起飞的图像后,他和他 的同事们拔腿便往外跑。地下室的通道又窄又长,他 和另一位年长的控制系统 技术负责人沈家楠跑在最前面,同事们都让着他们, 后边急着往外冲的年轻人, 看见前面的两位长者,都不好意思挤过去,只好耐着 性子跟在后面。跑到外面, 只见美丽的火焰划破夜空,直奔东南方向而去,火箭 越飞越远,越来越高,亮 点越来越小,到后来只隐隐约约地看到亮点。在欢呼 雀跃的人群中任新民显得 很镇静,默默地自言自语:“一、二级可能正常分离 了!”他又赶忙跑回地下控 制室,广播喇叭里传来“捕获目标”“跟踪正常”“ 飞行正常”“二、三级分离正 常”“卫星入轨”等一连串捷报。21时50分,国家广 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了我国 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声音清晰洪亮。鸦雀无 声的地下指挥室顿时沸腾起 来,“我们成功了!”的欢呼声震天动地,连成一片 ,人们彼此握手祝贺、拥抱, 不知不觉地流出了激动而欢欣的热泪。这是千万人辛 勤劳动而结出的硕果啊! 毛主席发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终 于实现了。这在我国航天史 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而揭开了我国航天活动的序 幕,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始进入空间时代。
平时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的任新民,此刻似乎更沉 静了,他站在发射塔架前 面的广场上,望着那焦黑的导流槽,塔架上面空落落 的,昔日天天抚摸、培育的 “宝贝”已经巡天,遨游苍穹了,真像心爱的女儿出 嫁一样,有些恋恋不舍之情。
他若有所思地在广场上踱来踱去,默默地返回驻地了 。
22时整,国防科委罗舜初副主任向周总理报告: “运载火箭一、二、三级均 工作正常,卫星与运载火箭分离正常,卫星已入轨, 国家广播事业局已经接收 到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周总理听后高兴地 说:“准备庆贺!”并立即向 毛泽东主席作了报告,毛主席连声说:“好!太好了 !”后来,在毛主席身边的 工作人员回忆说,毛主席听到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后 ,眉开眼笑,一下子扔掉 手中的香烟,竟然高兴得舞起来,这在毛主席一生中 是很罕见的。
……P133-135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