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605386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设计、荷载与地震作用、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结构计算分析、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转换层结构、巨型框架结构、加强层结构、错层、错列结构、连体结构、多塔结构、悬挑结构、混合结构、高层建筑钢结构、高层住宅结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等,共21章。重点针对目前结构设计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工程实际中常见疑难问题和易犯的错误,若干特殊和复杂结构设计问题,采用问答的形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的放矢的解答,简明实用,针对性和实操性强。
目 录
目 录
再版前言
章 概念设计 1
1.我国规范对高层建筑是如何界定的? 1
2.高层建筑、复杂高层建筑、超限高层建筑是如何界定的? 2
3.为什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更应重视概念设计? 4
4.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5
5.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成 “刚一些好,还是柔一些好”? 6
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结构类型和体系有哪些? 7
7.高层建筑钢结构的结构类型和体系有哪些? 18
8.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19
第二章 荷载与地震作用 22
9.重力荷载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要点是什么? 22
10.建筑物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质量各指什么? 22
11.如何理解和应用 《荷规》(GB50009—2012)第 5.1.2条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 23
12.高层建筑屋面直升机停机坪荷载怎样确定? 26
13.高层建筑基本风压 w0怎样取值? 26
14.高层建筑风荷载计算时如何考虑群集建筑的影响? 27
15.如何确定高层建筑的风载体型系数 μs? 28
16.高层建筑幕墙结构设计时局部体型系数 μsl如何取值? 33
17.高层建筑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z是如何确定的? 34
18.何谓风振系数 βz、阵风系数 βzg? 36
19.如何对高度超过 150m的高层建筑舒适度进行验算? 38
20.高层建筑结构的重要性是如何划分的? 41
21.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有哪些? 41
22.地震作用计算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42
23.6度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结构为何规定计算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 44
24.水平地震作用影响系数曲线是如何确定的? 44
25.考虑质量偶然偏心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48
26.质量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是否同时考虑? 49
27.如何计算高层建筑凸出屋面塔楼的水平地震作用? 49
28.高层建筑地震反应计算时,振型选择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50
29.反应谱单向、二向及三向地震作用效应如何进行组合? 51
30.如何按水平地震剪力系数小值调整地震剪力? 53
31.哪种情况下楼层剪力可以考虑折减? 55
32.何时需要考虑计算双向地震作用?
35.如何判断结构扭转为主的振型? 57
36.如何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57
37.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 ΨT 如何取值? 58
38.高层建筑各种非荷载效应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58
39.高层建筑竖向温差效应设计方法的要点是什么? 59
40.高层建筑水平温差收缩效应设计方法的要点是什么? 61
41.高层建筑差异沉降效应设计方法的要点是什么? 64
第三章 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66
42.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设计基准期是怎样确定的? 66
43.房屋高度和适用高度分别指什么? 66
44.如何判断平面不规则结构? 67
45.如何判断扭转不规则结构? 69
46.楼层扭转位移控制条件能否突破?楼层扭转位移控制时为何要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72
47.扭转周期 Tt与平动周期 T1的比值要求,是否对两个主轴方向平动为主的振型都要
考虑? 72
48.如何判断并控制平面凹凸不规则及楼板不连续结构? 73
49.如何判断竖向不规则结构? 76
50.如何区分 “不规则、严重不规则、特别不规则”的不规则程度? 77
51.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有何设置要求? 77
52.抗震变形验算中,任一楼层位移、层间位移、层位移差有何联系和区别? 81
53.为什么采用层间位移角来控制楼层层间位移? 82
54.哪些情况要进行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 83
55.如何进行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 84
56.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是如何确定的? 86
57.建筑结构抗震等级是如何确定的? 88
58.如何理解和掌握裙房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 90
59.地下室抗震等级是否因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不同而不同? 90
60.高层建筑结构中,抗震等级为特一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应满足哪些规定? 91
61.如何具体应用乙、丙类建筑的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规定? 93
第四章 结构计算分析 95
62.选择高层建筑结构分析软件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95
63.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分析时,如何正确确定各种计算参数? 98
64.如何对高层建筑结构电算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和调整? 106
65.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计算嵌固部位应满足什么条件? 110
66.高层建筑结构中,哪些构件可采用考虑塑性变形引起的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111
67.采用动力弹性时程分析法有哪些规定? 111
68.多点地震输入分析方法的要点是什么? 113
69.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常规抗震设计方法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115
70.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设计要点是什么? 118
71.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应如何考虑? 123
72.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倾覆怎样验算? 129
73.判断结构侧向位移限制条件时,要否考虑不同作用效应的组合? 131
74.如何进行结
再版前言
章 概念设计 1
1.我国规范对高层建筑是如何界定的? 1
2.高层建筑、复杂高层建筑、超限高层建筑是如何界定的? 2
3.为什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更应重视概念设计? 4
4.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5
5.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成 “刚一些好,还是柔一些好”? 6
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结构类型和体系有哪些? 7
7.高层建筑钢结构的结构类型和体系有哪些? 18
8.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19
第二章 荷载与地震作用 22
9.重力荷载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要点是什么? 22
10.建筑物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质量各指什么? 22
11.如何理解和应用 《荷规》(GB50009—2012)第 5.1.2条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 23
12.高层建筑屋面直升机停机坪荷载怎样确定? 26
13.高层建筑基本风压 w0怎样取值? 26
14.高层建筑风荷载计算时如何考虑群集建筑的影响? 27
15.如何确定高层建筑的风载体型系数 μs? 28
16.高层建筑幕墙结构设计时局部体型系数 μsl如何取值? 33
17.高层建筑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z是如何确定的? 34
18.何谓风振系数 βz、阵风系数 βzg? 36
19.如何对高度超过 150m的高层建筑舒适度进行验算? 38
20.高层建筑结构的重要性是如何划分的? 41
21.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有哪些? 41
22.地震作用计算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42
23.6度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结构为何规定计算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 44
24.水平地震作用影响系数曲线是如何确定的? 44
25.考虑质量偶然偏心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48
26.质量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是否同时考虑? 49
27.如何计算高层建筑凸出屋面塔楼的水平地震作用? 49
28.高层建筑地震反应计算时,振型选择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50
29.反应谱单向、二向及三向地震作用效应如何进行组合? 51
30.如何按水平地震剪力系数小值调整地震剪力? 53
31.哪种情况下楼层剪力可以考虑折减? 55
32.何时需要考虑计算双向地震作用?
35.如何判断结构扭转为主的振型? 57
36.如何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57
37.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 ΨT 如何取值? 58
38.高层建筑各种非荷载效应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58
39.高层建筑竖向温差效应设计方法的要点是什么? 59
40.高层建筑水平温差收缩效应设计方法的要点是什么? 61
41.高层建筑差异沉降效应设计方法的要点是什么? 64
第三章 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66
42.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设计基准期是怎样确定的? 66
43.房屋高度和适用高度分别指什么? 66
44.如何判断平面不规则结构? 67
45.如何判断扭转不规则结构? 69
46.楼层扭转位移控制条件能否突破?楼层扭转位移控制时为何要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72
47.扭转周期 Tt与平动周期 T1的比值要求,是否对两个主轴方向平动为主的振型都要
考虑? 72
48.如何判断并控制平面凹凸不规则及楼板不连续结构? 73
49.如何判断竖向不规则结构? 76
50.如何区分 “不规则、严重不规则、特别不规则”的不规则程度? 77
51.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有何设置要求? 77
52.抗震变形验算中,任一楼层位移、层间位移、层位移差有何联系和区别? 81
53.为什么采用层间位移角来控制楼层层间位移? 82
54.哪些情况要进行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 83
55.如何进行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 84
56.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是如何确定的? 86
57.建筑结构抗震等级是如何确定的? 88
58.如何理解和掌握裙房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 90
59.地下室抗震等级是否因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不同而不同? 90
60.高层建筑结构中,抗震等级为特一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应满足哪些规定? 91
61.如何具体应用乙、丙类建筑的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规定? 93
第四章 结构计算分析 95
62.选择高层建筑结构分析软件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95
63.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分析时,如何正确确定各种计算参数? 98
64.如何对高层建筑结构电算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和调整? 106
65.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计算嵌固部位应满足什么条件? 110
66.高层建筑结构中,哪些构件可采用考虑塑性变形引起的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111
67.采用动力弹性时程分析法有哪些规定? 111
68.多点地震输入分析方法的要点是什么? 113
69.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常规抗震设计方法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115
70.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设计要点是什么? 118
71.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应如何考虑? 123
72.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倾覆怎样验算? 129
73.判断结构侧向位移限制条件时,要否考虑不同作用效应的组合? 131
74.如何进行结
前 言
再版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高层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高层建筑建造数量大,发展速度快,建筑高度已跃居世界前列。现代高层建筑正向着多功能、多用途及造型复杂发展,具有结构的平面布置和体型日益复杂、结构体系日益多样化等特点。特殊和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工程实践较多,这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已超出现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规程的适用范围,设计中会遇到更多的问题亟需解决。为此本书在阐述常规结构体系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常遇的问题和易犯错误的同时,也花费了较大篇幅来阐述特殊和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问题。
本书按照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50017—201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等新的规范、规程和标准的有关规定对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 1版)进行了全面的补充、更新和完善。
本书内容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采用问答的形式,简明实用,针对性和实操性强,着重对目前结构设计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工程实际中常见疑难问题和易犯的错误,特殊和复杂结构设计问题进行释疑和正确阐明;二是所选择的问题是作者多年来从事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咨询和工程实践中所积累的,为工程实际中常遇的问题和易犯的错误。
本书内容的基本构架仍按原书第 1版,未做太大的改变,内容包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设计,荷载与地震作用,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结构计算分析,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转换层结构,巨型框架结构,加强层结构,错层、错列结构,连体结构,多塔楼结构,悬挑结构,混合结构,高层建筑钢结构,高层住宅结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和基础设计等。
本书可供结构设计、施工、科研人员以及土建专业师生使用和参考。希望本书能对他们正确理解现行规范、规程中有关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条款,正确处理结构设计中所遇的一些实际问题提供切实的有用的帮助。
本书内容涉及的专业技术面广,限于作者水平,书中论述的内容定有不妥之处,谨望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唐兴荣2018年 5月
本书按照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50017—201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等新的规范、规程和标准的有关规定对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 1版)进行了全面的补充、更新和完善。
本书内容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采用问答的形式,简明实用,针对性和实操性强,着重对目前结构设计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工程实际中常见疑难问题和易犯的错误,特殊和复杂结构设计问题进行释疑和正确阐明;二是所选择的问题是作者多年来从事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咨询和工程实践中所积累的,为工程实际中常遇的问题和易犯的错误。
本书内容的基本构架仍按原书第 1版,未做太大的改变,内容包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设计,荷载与地震作用,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结构计算分析,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转换层结构,巨型框架结构,加强层结构,错层、错列结构,连体结构,多塔楼结构,悬挑结构,混合结构,高层建筑钢结构,高层住宅结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和基础设计等。
本书可供结构设计、施工、科研人员以及土建专业师生使用和参考。希望本书能对他们正确理解现行规范、规程中有关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条款,正确处理结构设计中所遇的一些实际问题提供切实的有用的帮助。
本书内容涉及的专业技术面广,限于作者水平,书中论述的内容定有不妥之处,谨望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唐兴荣2018年 5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