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3328184丛书名: 中国近代文化名人传记丛书
内容简介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是维新运动的领袖、近代启蒙思想家、一代文化宗师。本书用生动的语言、信而有证的史料,准确地勾勒了梁启超的一生,同时对梁的思想和学术文化作了富有哲理性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颇有创见的新观点。
目 录
前言
章 梁启超的青少年时代
节 英才诞生
第二节 家乡环境
第三节 天才少年
第四节 离乡励志
第五节 康梁相见
第六节 凤求凰
第二章 推动改革维新变法
节 谋求改革公车上书
第二节 振臂呐喊维新救亡
第三节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第四节 壮志难酬逃亡日本
第三章 客居日本
节 日本办报
第二节 檀香山之活动
第三节 侠骨柔肠
第四节 大起义之失败
第五节 激情大洋洲
第四章 传播新知后世颂
节 慈禧太后怒烧报馆
第二节 兴民权建新制
第三节 理论界的真正领导者
第四节 访问美洲
第五节 中国前途大论战
第八章 志在千里的老骥
节 一战后的顿悟
第二节 为民主而继续努力
第三节 一代文化宗师
第四节 后的操劳
第五节 英魂永垂不朽
第七章 指导护国运动再造共和
节 反对复辟帝制
第二节 谋划发动护国战争
第三节 舍生忘死为护国
第四节 再造共和的幕后英雄
第五节 痛失爱徒蔡锷将军
第六节 巴黎和会掀怒潮
第六章 宪政漫漫路
节 袁世凯釜底抽薪
第二节 支持共和
第三节 坚守理想改造政府
第五章 建立组织忙立宪
节 立宪风潮
第二节 仿行宪政
第三节 创办立宪组织
第四节 请速开国会
第五节 国会请愿运动之成效
章 梁启超的青少年时代
节 英才诞生
第二节 家乡环境
第三节 天才少年
第四节 离乡励志
第五节 康梁相见
第六节 凤求凰
第二章 推动改革维新变法
节 谋求改革公车上书
第二节 振臂呐喊维新救亡
第三节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第四节 壮志难酬逃亡日本
第三章 客居日本
节 日本办报
第二节 檀香山之活动
第三节 侠骨柔肠
第四节 大起义之失败
第五节 激情大洋洲
第四章 传播新知后世颂
节 慈禧太后怒烧报馆
第二节 兴民权建新制
第三节 理论界的真正领导者
第四节 访问美洲
第五节 中国前途大论战
第八章 志在千里的老骥
节 一战后的顿悟
第二节 为民主而继续努力
第三节 一代文化宗师
第四节 后的操劳
第五节 英魂永垂不朽
第七章 指导护国运动再造共和
节 反对复辟帝制
第二节 谋划发动护国战争
第三节 舍生忘死为护国
第四节 再造共和的幕后英雄
第五节 痛失爱徒蔡锷将军
第六节 巴黎和会掀怒潮
第六章 宪政漫漫路
节 袁世凯釜底抽薪
第二节 支持共和
第三节 坚守理想改造政府
第五章 建立组织忙立宪
节 立宪风潮
第二节 仿行宪政
第三节 创办立宪组织
第四节 请速开国会
第五节 国会请愿运动之成效
前 言
前言
梁启超诞生于风云诡谲的时代,其时,强劲的西风正无情地吹打着古老的中国,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如挥之不去的梦魇压在中国人的心底,而昏庸统治者们仍沉浸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何谈御敌有方、保国有术!梁启超在灾难中成长,在民族危机中奋起,为救亡图存、建立近代先进国家而顽强战斗了一生。他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化宗师,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我从少年时代就听父亲常常讲起中国近代维新运动的领袖梁启超和他的老师康有为,但真正对梁启超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并形成比较深入的认识还是在攻读博士学位时期。通过认真爬梳能够找到的有关梁启超的一切资料,包括数百万字的日本外务省日文档案(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1912年回国),我发现自己正一步步地走进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走向活生生的一个个伟大的爱国先进人物。通过研究梁启超,也使得我本人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有了更立体的把握、更深刻的理解。以梁启超为研究对象的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后,我仍然抑制不住继续研究的冲动,大量搜集资料,继续把研究范围扩展到近现代精英人物(包括知识界与政界),以及他们与日本的关系和他们在近代政治与思想文化转型中起到的作用与影响。因此,本书的显著特点是以确凿的史料为基石,以宏大的时代变迁为背景,以客观的态度为原则,用还原历史真实图景的方式走进中国近代史,走向梁启超。
作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不仅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以唤醒国人、武装国人,并身体力行,为建设近代先进国家而不懈努力。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政治家,梁启超不畏后党之杀戮,不惧袁世凯之威胁,不怕段祺瑞之淫威,以自己的方式为救亡图存而披肝沥胆,毕生追求民主宪政,力图一扫封建阴霾,在世界的东方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先进的近代民族国家,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代文化宗师,梁启超留下了一千一百多万字的宝贵撰述,为近代思想文化的转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在政治、史学、哲学、文学、经济、教育、法律、伦理、宗教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学术的研究者们也重视并借鉴他的学术研究成果。近现代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周恩来、陈独秀、李大钊、梁漱溟、钱穆、胡适、范源濂、徐志摩等都受到他的影响。
三岁习字,十一周岁考中秀才,十六岁成为鼎鼎大名的举人,梁启超是不折不扣的”神童”、才子。继而才子遇佳人,千里马遇伯乐。师从南海先生后,梁启超这匹千里马就负载了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前途,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无怨无悔地战斗了一生。开民智、兴民权、发起维新变法运动、逋逃日本、异乡蓄积维新力量、引领思潮显雄风、推进立宪运动、促成护国运动并再造共和……桩桩件件都是伟业壮举,点点滴滴都可歌可泣。
曾几何时,对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维新派和革命派的评价不够客观公允,对梁启超、康有为、孙中山等人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转型与发展的研究不够充分,对维新派、革命派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艰难奋斗历程及其先进思想的教育普及与宣传力度不够,因而许多老年人、中年人对于这段历史感到比较陌生,甚至影响到青少年的历史认知,这些伟大的爱国者、政治家似乎仍然戴着面纱,影影绰绰。有感于此,笔者认为这部以梁启超及伴随他近一个世纪的中国历史为主要论述对象的书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梁启超的人生传奇而伟大;梁启超的学问广博而精深;梁启超的爱恋炽热而深沉;梁启超的志向高兀而远大;梁启超的胸怀宽广而博大;梁启超的头脑敏锐而睿智;梁启超的情操高洁而笃定,梁启超的思想丰富而深邃,本书不能将诸多的方面涵盖、深论,倘若能使读者对梁启超及近代社会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笔者便感到十分欣慰了。梁启超甘做万矢之的的牺牲精神、求为百世师的担当精神、起民权破旧俗的开创精神、深究哲理的钻研精神、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闪烁璀璨的光芒,并激励亿万中华儿女继续为富国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虽然该书集两人之力,但由于时间仓促,本书所涉资料较多,作者水平有限,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袁咏红
梁启超诞生于风云诡谲的时代,其时,强劲的西风正无情地吹打着古老的中国,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如挥之不去的梦魇压在中国人的心底,而昏庸统治者们仍沉浸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何谈御敌有方、保国有术!梁启超在灾难中成长,在民族危机中奋起,为救亡图存、建立近代先进国家而顽强战斗了一生。他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化宗师,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我从少年时代就听父亲常常讲起中国近代维新运动的领袖梁启超和他的老师康有为,但真正对梁启超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并形成比较深入的认识还是在攻读博士学位时期。通过认真爬梳能够找到的有关梁启超的一切资料,包括数百万字的日本外务省日文档案(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1912年回国),我发现自己正一步步地走进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走向活生生的一个个伟大的爱国先进人物。通过研究梁启超,也使得我本人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有了更立体的把握、更深刻的理解。以梁启超为研究对象的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后,我仍然抑制不住继续研究的冲动,大量搜集资料,继续把研究范围扩展到近现代精英人物(包括知识界与政界),以及他们与日本的关系和他们在近代政治与思想文化转型中起到的作用与影响。因此,本书的显著特点是以确凿的史料为基石,以宏大的时代变迁为背景,以客观的态度为原则,用还原历史真实图景的方式走进中国近代史,走向梁启超。
作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不仅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以唤醒国人、武装国人,并身体力行,为建设近代先进国家而不懈努力。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政治家,梁启超不畏后党之杀戮,不惧袁世凯之威胁,不怕段祺瑞之淫威,以自己的方式为救亡图存而披肝沥胆,毕生追求民主宪政,力图一扫封建阴霾,在世界的东方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先进的近代民族国家,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代文化宗师,梁启超留下了一千一百多万字的宝贵撰述,为近代思想文化的转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在政治、史学、哲学、文学、经济、教育、法律、伦理、宗教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学术的研究者们也重视并借鉴他的学术研究成果。近现代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周恩来、陈独秀、李大钊、梁漱溟、钱穆、胡适、范源濂、徐志摩等都受到他的影响。
三岁习字,十一周岁考中秀才,十六岁成为鼎鼎大名的举人,梁启超是不折不扣的”神童”、才子。继而才子遇佳人,千里马遇伯乐。师从南海先生后,梁启超这匹千里马就负载了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前途,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无怨无悔地战斗了一生。开民智、兴民权、发起维新变法运动、逋逃日本、异乡蓄积维新力量、引领思潮显雄风、推进立宪运动、促成护国运动并再造共和……桩桩件件都是伟业壮举,点点滴滴都可歌可泣。
曾几何时,对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维新派和革命派的评价不够客观公允,对梁启超、康有为、孙中山等人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转型与发展的研究不够充分,对维新派、革命派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艰难奋斗历程及其先进思想的教育普及与宣传力度不够,因而许多老年人、中年人对于这段历史感到比较陌生,甚至影响到青少年的历史认知,这些伟大的爱国者、政治家似乎仍然戴着面纱,影影绰绰。有感于此,笔者认为这部以梁启超及伴随他近一个世纪的中国历史为主要论述对象的书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梁启超的人生传奇而伟大;梁启超的学问广博而精深;梁启超的爱恋炽热而深沉;梁启超的志向高兀而远大;梁启超的胸怀宽广而博大;梁启超的头脑敏锐而睿智;梁启超的情操高洁而笃定,梁启超的思想丰富而深邃,本书不能将诸多的方面涵盖、深论,倘若能使读者对梁启超及近代社会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笔者便感到十分欣慰了。梁启超甘做万矢之的的牺牲精神、求为百世师的担当精神、起民权破旧俗的开创精神、深究哲理的钻研精神、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闪烁璀璨的光芒,并激励亿万中华儿女继续为富国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虽然该书集两人之力,但由于时间仓促,本书所涉资料较多,作者水平有限,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袁咏红
在线试读
章梁启超的青少年时代
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的际遇,往往会对其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梁启超的身上,同样得到了印证。广东新会家乡的青山绿水养育了梁启超,熊子乡的淳朴民风熏染了梁启超,父辈的爱国思想陶冶了梁启超,恩师康有为则把他带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人生因此而不同,中国因此而不同,历史因此而转折。梁启超的青少年时代是他传奇一生的开始。
节英才诞生
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战后,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国家的地位逐渐丧失,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也由单一的反对封建主义变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以炮舰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的民族和国家,对这些弱小的民族和国家进行屠杀、掠夺和殖民统治。作为东方大国的中国,虽然土地广袤,资源丰富,但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西方侵略的对象。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矛盾,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不堪。1851年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1856~1860年又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之下,清政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和抵御外侮,采纳了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改革主张,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但成效有限,中国的面貌未能从根本上有所改变,洋务运动也未能改变清王朝不断衰落下去的命运。
正值洋务运动进行中的1873年,一位婴儿诞生于广东新会县的熊子乡茶坑村,俟其成年,他认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提出了超越洋务运动的社会改革主张而名垂青史,这个婴儿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梁启超。新会,古称冈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梁启超的家乡熊子乡,距花城广州一百多公里,在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南端。此处地势平缓,风景优美秀丽。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稻米飘香,蕉叶婆娑,蒲葵玉立,一派南国风光。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富饶美丽的地方。肥沃富庶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早遭受列强侵略的地方,也是近代中国人早奋起反抗、早民族觉醒的发源地。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都出生在这块浸透了中国人民汗水、泪水、血水的地方。
新会县城往南是巴金笔下的名胜“鸟的天堂”,再往南约二三十公里,在西江入海之处,河海相隔而成的七小岛中央就是熊子乡的茶坑村。梁启超的家族中没有什么人通过科举这个“通天梯”跻身上层社会。梁启超的祖父梁维清(1815~1892),字延后,号镜泉先生,生于清嘉庆年间。他矢志于学,以宋真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诗句为人生理想,希望能够有朝一日金榜题名。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梁维清一生勤奋治学,但只是考中秀才,1844年捐了个附贡生,成为府学生员,仕途上只做到教谕,掌管一县教育事业。他所追求的远大目标不能实现,就把希望寄托在三儿子梁宝瑛的身上。梁维清性情敦厚,温和仁慈,但对儿子梁宝瑛却要求严格。在他的管教、指导之下,梁宝瑛又捧起了自己年少时曾读过的“四书五经”。
梁宝瑛,即梁启超的父亲,字祥徽,人称莲涧先生。梁维清希望宝瑛能够鱼跃龙门,一举中第。怎奈儿子梁宝瑛奋斗有年,与功名无缘,只好在乡中的私塾做了一名教书先生。梁宝瑛尽管只是一名教书匠,却在乡邻中颇有好名声。他为人公正耿直,热心公益事业,曾努力制止了赌、盗、械斗之风。梁启超的母亲赵太夫人(1852~1887)的祖父是举人,父亲出身庠生。因此赵太夫人能够识文断句,知书达理。她是孩子们早的启蒙老师。赵太夫人以贤淑慈孝闻名乡里,她不仅教村中的姐妹姑嫂做针线活,还教她们识字。因此,在乡邻中颇有人缘和威信。梁启超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弥漫着书香的家庭。
从梁启超出生的新会渡江向东不到一百华里,就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家乡香山县翠亨村。梁启超出生这一年,他已经七岁。从广州渡珠江而北约五十华里就是花县,这里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领导人洪秀全的家乡,此时,他和他的广大太平军将士已经殉难九年了。从新会渡江向北约一百华里是南海县丹灶苏村,这是和梁启超同为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的康有为的家乡,他此时已是一位熟读四书五经的十五岁翩翩少年。这一年,载湉(光绪皇帝)还是位不会说话的周岁小娃娃,袁世凯是一位十四岁的少年。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曾国藩在前一年去世,左宗棠已到花甲之年,李鸿章也已五十岁。梁启超生命中的另一位重要导师李端棻四十岁。那些历史上与梁启超有着重要关系的人:梁启超的晚年学友,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四年后出生,梁启超在时务学堂任教时期的高徒、护国名将蔡锷八年后出生。戊戌六君子中,杨深秀二十五岁,刘光第十五岁,谭嗣同九岁,林旭在两年后出生。
这一时期,世界风云诡谲,世界各强国力量正在此消彼长,进行新的排列组合。1873年,日本资产阶级领导的明治维新已七年,国力迅速增强,雄视亚洲;美国南北战争平定已八年,美国开始步入世界列强之林;欧洲的英国雄霸世界海权,德国成为世界强国。这些国家的强大与中国的贫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中国的命运又会怎样呢?时势造英雄,梁启超就出生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他非凡生命的脉动与时代的脉搏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与国家民族的存亡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
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的际遇,往往会对其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梁启超的身上,同样得到了印证。广东新会家乡的青山绿水养育了梁启超,熊子乡的淳朴民风熏染了梁启超,父辈的爱国思想陶冶了梁启超,恩师康有为则把他带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人生因此而不同,中国因此而不同,历史因此而转折。梁启超的青少年时代是他传奇一生的开始。
节英才诞生
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战后,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国家的地位逐渐丧失,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也由单一的反对封建主义变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以炮舰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的民族和国家,对这些弱小的民族和国家进行屠杀、掠夺和殖民统治。作为东方大国的中国,虽然土地广袤,资源丰富,但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西方侵略的对象。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矛盾,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不堪。1851年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1856~1860年又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之下,清政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和抵御外侮,采纳了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改革主张,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但成效有限,中国的面貌未能从根本上有所改变,洋务运动也未能改变清王朝不断衰落下去的命运。
正值洋务运动进行中的1873年,一位婴儿诞生于广东新会县的熊子乡茶坑村,俟其成年,他认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提出了超越洋务运动的社会改革主张而名垂青史,这个婴儿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梁启超。新会,古称冈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梁启超的家乡熊子乡,距花城广州一百多公里,在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南端。此处地势平缓,风景优美秀丽。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稻米飘香,蕉叶婆娑,蒲葵玉立,一派南国风光。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富饶美丽的地方。肥沃富庶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早遭受列强侵略的地方,也是近代中国人早奋起反抗、早民族觉醒的发源地。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都出生在这块浸透了中国人民汗水、泪水、血水的地方。
新会县城往南是巴金笔下的名胜“鸟的天堂”,再往南约二三十公里,在西江入海之处,河海相隔而成的七小岛中央就是熊子乡的茶坑村。梁启超的家族中没有什么人通过科举这个“通天梯”跻身上层社会。梁启超的祖父梁维清(1815~1892),字延后,号镜泉先生,生于清嘉庆年间。他矢志于学,以宋真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诗句为人生理想,希望能够有朝一日金榜题名。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梁维清一生勤奋治学,但只是考中秀才,1844年捐了个附贡生,成为府学生员,仕途上只做到教谕,掌管一县教育事业。他所追求的远大目标不能实现,就把希望寄托在三儿子梁宝瑛的身上。梁维清性情敦厚,温和仁慈,但对儿子梁宝瑛却要求严格。在他的管教、指导之下,梁宝瑛又捧起了自己年少时曾读过的“四书五经”。
梁宝瑛,即梁启超的父亲,字祥徽,人称莲涧先生。梁维清希望宝瑛能够鱼跃龙门,一举中第。怎奈儿子梁宝瑛奋斗有年,与功名无缘,只好在乡中的私塾做了一名教书先生。梁宝瑛尽管只是一名教书匠,却在乡邻中颇有好名声。他为人公正耿直,热心公益事业,曾努力制止了赌、盗、械斗之风。梁启超的母亲赵太夫人(1852~1887)的祖父是举人,父亲出身庠生。因此赵太夫人能够识文断句,知书达理。她是孩子们早的启蒙老师。赵太夫人以贤淑慈孝闻名乡里,她不仅教村中的姐妹姑嫂做针线活,还教她们识字。因此,在乡邻中颇有人缘和威信。梁启超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弥漫着书香的家庭。
从梁启超出生的新会渡江向东不到一百华里,就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家乡香山县翠亨村。梁启超出生这一年,他已经七岁。从广州渡珠江而北约五十华里就是花县,这里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领导人洪秀全的家乡,此时,他和他的广大太平军将士已经殉难九年了。从新会渡江向北约一百华里是南海县丹灶苏村,这是和梁启超同为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的康有为的家乡,他此时已是一位熟读四书五经的十五岁翩翩少年。这一年,载湉(光绪皇帝)还是位不会说话的周岁小娃娃,袁世凯是一位十四岁的少年。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曾国藩在前一年去世,左宗棠已到花甲之年,李鸿章也已五十岁。梁启超生命中的另一位重要导师李端棻四十岁。那些历史上与梁启超有着重要关系的人:梁启超的晚年学友,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四年后出生,梁启超在时务学堂任教时期的高徒、护国名将蔡锷八年后出生。戊戌六君子中,杨深秀二十五岁,刘光第十五岁,谭嗣同九岁,林旭在两年后出生。
这一时期,世界风云诡谲,世界各强国力量正在此消彼长,进行新的排列组合。1873年,日本资产阶级领导的明治维新已七年,国力迅速增强,雄视亚洲;美国南北战争平定已八年,美国开始步入世界列强之林;欧洲的英国雄霸世界海权,德国成为世界强国。这些国家的强大与中国的贫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中国的命运又会怎样呢?时势造英雄,梁启超就出生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他非凡生命的脉动与时代的脉搏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与国家民族的存亡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
评论
还没有评论。